工作室篆书组学习方案.doc_第1页
工作室篆书组学习方案.doc_第2页
工作室篆书组学习方案.doc_第3页
工作室篆书组学习方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工作室篆书组学习方案 负责人:1、 思路篆书属于古文字系统,内容相对庞杂零碎,建议先从容易上手的小篆开始,精研小篆一脉,规矩心手,树立信心,为后期进一步上溯丰富的大篆体系夯实基础。2、 整体架构大篆:秦统一六国以前的所有文字。包括甲骨文、金文及战国时期使用的籀文、古文等。小篆:秦统一六国后的官体篆书,主要为纪功刻石,史称“玉箸篆”。史记秦始皇本记记载的官方铭体书刻石有:秦始皇28年:峄山刻石、泰山刻石、琅邪刻石;秦始皇29年:之罘刻石、东观刻石; 秦始皇32年:碣石刻石; 秦始皇37年:会稽刻石。 小篆流派概括:1,以李斯、李阳冰为代表的秦篆整饬风格: 平正规矩、典雅流丽、婉约而不失大气。2.以袁安袁敞碑、祀三公山碑等汉篆碑刻与碑额为代表的汉篆装饰风格: 时现隶意、错落生动、奇态时出。3.以邓石如、赵之谦、吴让之、吴昌硕等书家为代表的清篆文人风格: 多体入篆、笔意明确、自由奔放、意态横生。3、 当前课题:“二李”小篆或称“斯冰”小篆 【转载】我们现代习惯于将笔画纤细匀称一致、结构工整的小篆称为“铁线篆”。李斯、李阳冰是此种书体的形象代言人,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如:峄山碑、城隍庙碑、谦卦碑,犹以峄山碑更是深入人心。但此种书体另外的叫法就是“玉箸篆”或“玉筋箸”,似乎亦被谈忘了,人们很少用此种称谓。应该说“玉箸篆”或“玉筋篆”的称呼比“铁线篆”更传统、更古雅、更能体现此种书体的气质。 “铁线篆”传达给我们的信息是比较简单的,状如铁丝,纤细匀称,像铁一样的线,铁给人感觉是冷峻的、有力量的,古时亦有“银钩铁画”之谓。但他只是铁,不能有文人所能付之的高贵气质。我翻看历代书法论文集,古代书论中没有“铁线篆”的字眼,言必称玉箸,看来“铁线篆”的称谓是近现代才有的,起缘于何时何人应另当考据,但何以“铁线篆”的称呼如此之深入人心,我亦不得而知。 “玉箸篆”,状如筷子,整齐划一,更重要的他是玉质的,玉给人的感觉是透亮的,温润的,有高贵的气质,是君子之所佩之物。古人论书常有“多骨丰筋”之谓,筋侧重于人内在的血脉气机的描述,而谓之玉筋则更能体现内在气质的高贵。我想“玉箸篆”、“玉筋篆”的称谓更能传达给予我们对篆书高格调、高气质的理解。 所以,写小篆时,要写出玉的特质,要写出提按通畅的感觉,并非只是描画出停匀画一的线条,更要写出有筋骨的生命气象,此等篆书方能接古人之余绪,以达传承之使。4、 推荐书目李斯:秦峄山碑 中国书店 秦泰山刻石文物出版社 秦会稽刻石 人民美术出版社 秦铭刻文字选 上海书画社出版李阳冰:三坟记碑、城隍庙碑、谦卦碑、篆书千字文5、 延伸品读1. 秦诏版:小篆的隶化,铭石书的另类状态。 2. 秦简:非正式铭文的民间墨迹书风。6、 结题时间:即日起至12月底。7、 作业要求1. 正式作业三张,尺寸不限。2. 每张不少于五十字,要求有落款,有钤印。3. 欢迎使用做旧拼接等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