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试题压轴题.doc_第1页
中考数学试题压轴题.doc_第2页
中考数学试题压轴题.doc_第3页
中考数学试题压轴题.doc_第4页
中考数学试题压轴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数学试题压轴题 26(南京8分)如图,在RtABC中,ACB=90,AC=6,BC=8,P为BC的中点动点Q从点P出发,沿射线PC方向以2/s的速度运动,以P为圆心,PQ长为半径作圆设点Q运动的时间为t s当t=1.2时,判断直线AB与P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已知O为ABC的外接圆,若P与O相切,求t的值ABCPQO(第26题)解:直线与P相切如图,过点P作PDAB, 垂足为D在RtABC中,ACB90,AC=6cm,BC=8cm,P为BC的中点,PB=4cmPDBACB90,PBDABCPBDABC,即,PD =2.4(cm) 当时,(cm) ,即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P的半径 直线与P相切 ACB90,AB为ABC的外切圆的直径连接OPP为BC的中点, 点P在O内部,P与O只能内切 或,=1或4 P与O相切时,t的值为1或4 27(南京9分)如图,P为ABC内一点,连接PA、PB、PC,在PAB、PBC和PAC中,如果存在一个三角形与ABC相似,那么就称P为ABC的自相似点如图,已知RtABC中,ACB=90,ACBA,CD是AB上的中线,过点B作BECD,垂足为E,试说明E是ABC的自相似点在ABC中,ABC如图,利用尺规作出ABC的自相似点P(写出作法并保留作图痕迹);若ABC的内心P是该三角形的自相似点,求该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BBBCCCAAADPE(第27题)解:在Rt ABC中,ACB90,CD是AB上的中线,CD=BDBCEABCBECD,BEC90,BECACBBCEABCE是ABC的自相似点 作图略 作法如下:(i)在ABC内,作CBDA;(ii)在ACB内,作BCEABC;BD交CE于点P则P为ABC的自相似点连接PB、PCP为ABC的内心,P为ABC的自相似点,BCPABCPBCA,BCPABC=2PBC =2A,ACB2BCP=4AA+ABC+ACB180A+2A+4A180该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分别为、24.(广州14分)已知关于x的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经过点C(0,1),且与x轴交于不同的两点A、B,点A的坐标是(1,0)(1)求c的值;(2)求a的取值范围;(3)该二次函数的图象与直线y=1交于C、D两点,设A、B、C、D四点构成的四边形的对角线相交于点P,记PCD的面积为S1,PAB的面积为S2,当0a1时,求证:S1 S2为常数,并求出该常数。解:(1)将点C(0,1)代入得 (2)由(1)知,将点A(1,0)代入得 , 二次函数为 二次函数为的图像与x轴交于不同的两点 ,而 的取值范围是 且 (3)证明: 对称轴为 把代入得,解得 1为常数,这个常数为1。25. (广州14分)如图7,O中AB是直径,C是O上一点,ABC=450,等腰直角三角形DCE中DCE是直角,点D在线段AC上。(1)证明:B、C、E三点共线;(2)若M是线段BE的中点,N是线段AD的中点,证明:MN=OM;(3)将DCE绕点C逆时针旋转(00900)后,记为D1CE1(图8),若M1是线段BE1的中点,N1是线段AD1的中点,M1N1=OM1是否成立?若是,请证明:若不是,说明理由。(1)证明: AB是O的直径 ACB=90 DCE=90 ACBDCE=180 B、C、E三点共线。 (2)证明:连接ON、AE、BD,延长BD交AE于点F ABC=45,ACB=90 BC=AC,又ACB=DCE=90,DC=EC BCDACE BD=AE,DBC=CAE DBCAEC=CAEAEC=90 BFAE AO=OB,AN=ND ON=BD,ONBD AO=OB,EM=MB OM=AE,OMAE OM=ON,OMON OMN=45,又 cosOMN= (3) 成立,证明同(2)。27(哈尔滨14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0是坐标原点,四边形ABCD为菱形,AB边在x轴上,点D在y轴上,点A的坐标是(一6,0),AB=10(1)求点C的坐标:(2)连接BD,点P是线段CD上一动点(点P不与C、D两点重合),过点P作PEBC交BD与点E,过点B作BQPE交PE的延长线于点Q设PC的长为x,PQ的长为y,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直接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3)在(2)的条件下,连接AQ、AE,当x为何值时,SBOE+SAQE=SDEP并判断此时以点P为圆心,以5为半径的P与直线BC的位置关系,请说明理由 解:(1)如图l过点C作CNx轴,垂足为N,则四边形DONC矩形四边形ABCD是菱形AB=10 AB=BC=CD=AD=10 A(-6o) OA=6 0D=8 C(108) (2)如图l过点P作PHBC,垂足为H则PHC=AOD=900 四边形ABCD是菱形PCB=DAOPHCDOA 易求PH= CH= BH= 10一 x PHB=90。 四边形PQBH为矩形 PQ=BH=10一 xY=10一 x(0X1028(哈尔滨12分) 已知:在ABC中,BC=2AC,DBC=ACB,BD=BC,CD交线段AB于点E (1)如图l,当ACB=900时,则线段DE、CE之间的数量关系为 (2)如图2,当ACB=1200时,求证:DE=3CE:(3)如图3,在(2)的条件下,点F是BC边的中点,连接DF,DF与AB交于G,DKG和DBG关于直线DG对称(点B的对称点是点K,延长DK交AB于点H若BH=10,求CE的长25(长沙12分)使得函数值为零的自变量的值称为函数的零点。例如,对于函数,令y=0,可得x=1,我们就说1是函数的零点。 己知函数 (m为常数)。 (1)当=0时,求该函数的零点;(2)证明:无论取何值,该函数总有两个零点;(3)设函数的两个零点分别为和,且,此时函数图象与x轴的交点分别为A、B(点A在点B左侧),点M在直线上,当MA+MB最小时,求直线AM的函数解析式。解:(1)当=0时,该函数的零点为和。(2)令y=0,得=无论取何值,方程总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即无论取何值,该函数总有两个零点。(3)依题意有,由解得。函数的解析式为。令y=0,解得A(),B(4,0)作点B关于直线的对称点B,连结AB,则AB与直线的交点就是满足条件的M点。易求得直线与x轴、y轴的交点分别为C(10,0),D(0,10)。连结CB,则BCD=45BC=CB=6,BCD=BCD=45BCB=90即B()设直线AB的解析式为,则,解得直线AB的解析式为,即AM的解析式为。26(长沙14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0,2),点P是x轴上一动点,以线段AP为一边,在其一侧作等边三角线APQ。当点P运动到原点O处时,记Q得位置为B。(1)求点B的坐标;(2)求证:当点P在x轴上运动(P不与Q重合)时,ABQ为定值;(3)是否存在点P,使得以A、O、Q、B为顶点的四边形是梯形?若存在,请求出P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6、解:(1)过点B作BCy轴于点C,A(0,2),AOB为等边三角形,AB=OB=2,BAO=60,BC=,OC=AC=1,即B()(2)当点P在x轴上运动(P不与O重合)时,不失一般性,PAQ=OAB=60,PAO=QAB,在APO和AQB中,AP=AQ,PAO=QAB,AO=ABAPOAQB总成立,ABQ=AOP=90总成立,当点P在x轴上运动(P不与Q重合)时,ABQ为定值90。(3)由(2)可知,点Q总在过点B且与AB垂直的直线上,可见AO与BQ不平行。 当点P在x轴负半轴上时,点Q在点B的下方,此时,若ABOQ,四边形AOQB即是梯形,当ABOQ时,BQO=90,BOQ=ABO=60。又OB=OA=2,可求得BQ=,由(2)可知,APOAQB,OP=BQ=,此时P的坐标为()。当点P在x轴正半轴上时,点Q在嗲牛B的上方,此时,若AQOB,四边形AOQB即是梯形,当AQOB时,ABQ=90,QAB=ABO=60。又AB= 2,可求得BQ=,由(2)可知,APOAQB,OP=BQ=,此时P的坐标为()。综上,P的坐标为()或()。27(成都14分)(本小题满分1 0分) 已知:如图,以矩形ABCD的对角线AC的中点O为圆心,OA长为半径作O,O经过B、D两点,过点B作BK A C,垂足为K。过D作DHKB,DH分别与AC、AB、O及CB的延长线相交于点E、F、G、H(1)求证:AE=CK; (2)如果AB=,AD= (为大于零的常数),求BK的长:(3)若F是EG的中点,且DE=6,求O的半径和GH的长27、解:(1)证明AEDCKB(2)BK=(3)设GF=x,则EF=x,ED=BK=6,由射影定理得AE=KC=由相交弦定理得,K为EC的中点,显然,HE=2BK=12HG=628(成都14分)(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的A、B两个顶点在x轴上,顶点C在y轴的负半轴上已知,ABC的面积,抛物线经过A、B、C三点。 (1)求此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 (2)设E是y轴右侧抛物线上异于点B的一个动点,过点E作x轴的平行线交抛物线于另一点F,过点F作FG垂直于x轴于点G,再过点E作EH垂直于x轴于点H,得到矩形EFGH则在点E的运动过程中,当矩形EFGH为正方形时,求出该正方形的边长;(3)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异于B、C的点M,使MBC中BC边上的高为?若存在,求出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8、解:(1),设,则又,即。而,。,ABC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抛物线经过A、B、C三点,设,把代入得此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为(2)设点E的坐标为,点E在Y轴右侧的抛物线上,。有抛物线的对称性,知点F与点E关于抛物线的对称轴x=2对称,易得点F的坐标为。要使矩形EFGH能成为正方形,有,则 或 由得,解得(舍去)由得,解得(舍去)当时,此时正方形EFGH的边长为。当时,此时正方形EFGH的边长为。当矩形EFGH为正方形时,该正方形的边长为或。(3)假设存在点M,使MBC中BC边上的高为。M点应在与直线BC平行,且相距的两条平行直线和上。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和与y轴的交点到直线BC的距离也为。如图,设与y轴交于P点,过P作PQ与直线BC垂直,垂足为点Q,OBC=OCB=45在RtPQC中,PCQ=OCB=45由勾股定理,得直线与y轴的交点坐标为P(0,9)同理可求得:与y轴交点坐标为,易知直线BC的函数表达式。直线和的函数表达式分别为。根据题意,列出方程组:,由得,解得;由得,=-310 此方程无实数根。在抛物线上存在点M,使MBC中BC边上的高为,其坐标分别为:另解:易求直线BC的表达式为:整理得设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得解得或(无实数根)或代入得。24.将抛物线c1:y=沿x轴翻折,得抛物线c2,如图所示.(1)请直接写出抛物线c2的表达式.(2)现将抛物线c1向左平移m个单位长度,平移后得到的新抛物线的顶点为M,与x轴的交点从左到右依次为A,B;将抛物线c2向右也平移m个单位长度,平移后得到的新抛物线的顶点为N,与x轴交点从左到右依次为D,E.当B,D是线段AE的三等分点时,求m的值;在平移过程中,是否存在以点A,N,E,M为顶点的四边形是矩形的情形?若存在,请求出此时m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yxOc1c2yxO备用图24解:(1). 2分(2)令,得:, 则抛物线c1与轴的两个交点坐标为(-1,0),(1,0).A(-1-m,0),B(1-m,0).同理可得:D(-1+m,0),E(1+m,0).当时,如图,. 4分当时,如图, . 6分当或2时,B,D是线段AE的三等分点. yxOADBEMN图yxOADBEMN图存在. 7分方法一理由:连接AN、NE、EM、MA.依题意可得:.即M,N关于原点O对称, . , A,E关于原点O对称, ,四边形ANEM为平行四边形. 8分要使平行四边形ANEM为矩形,必需满足,即, .当时,以点A,N,E,M为顶点的四边形是矩形. 10分方法二理由:连接AN、NE、EM、MA. 依题意可得:.即M,N关于原点O对称, . , A,E关于原点O对称, ,四边形ANEM为平行四边形. 8分,若,则,.此时AME是直角三角形,且AME=90.当时,以点A,N,E,M为顶点的四边形是矩形. 10分25.某数学兴趣小组开展了一次活动,过程如下:设BAC=(090).现把小棒依次摆放在两射线之间,并使小棒两端分别落在射线AB,AC上.活动一: 如图甲所示,从点A1开始,依次向右摆放小棒,使小棒与小棒在端点处互相垂直. (A1A2为第1根小棒)数学思考:(1)小棒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