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旭升中学中考历史复习题 七年级下册 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河南省洛阳市旭升中学中考历史复习题 七年级下册 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河南省洛阳市旭升中学中考历史复习题 七年级下册 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河南省洛阳市旭升中学中考历史复习题 七年级下册 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河南省洛阳市旭升中学中考历史复习题 七年级下册 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 新人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考复习题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选择题2011天津宋朝时期为了加强对海外贸易的管理,在主要港口设立的机构是( b )a都护府 b市舶司c中书省d宣政院 2011泰州2011年4月,古沉船“南海一号”完成第二次试发掘,它对研究宋朝海外贸易有着重要的科学价值。宋朝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 b )a西域都护 b市舶司 c行省 d宣政院2011山西南宋时期,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东到朝鲜、日本,西至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那时阿拉伯、东南亚、印度等十几个国家的商人经常来华从事贸易。宋朝政府给她们办理手续的机构是( a )a. 市舶司 b. 平湖巡检司c. 宣政院 d. 广州十三行2011南京据古代文献记载和大量出土文物考评,我国使用货币已有三千年以上的历史。货币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d )交子 秦半两钱 五铢钱a b c d2011湘潭下列货币按出现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d )交子 开元通宝 半两钱 康熙通宝a. b. c. d. 2011苏州下列语句中,反映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是( c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 “苏湖熟,天下足”。a b c d2011烟台徐老师在介绍我国古代某朝市民生活的讲座中多次提及“瓦子”、“勾栏”、“交子”。他介绍的是哪一朝代的市民生活( b )a. 唐朝 b. 宋朝 c. 明朝 d. 清朝 2011滨州如果你选用如下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那么应确定的研究主题是( c )宋代针铺商标及铜版 北宋“交子” 清明上河图局部 南宋海船a. 宋代国家统一 b. 民族政权并立 c. 宋代商业繁荣 d. 宋代民族融合2011成都纸币的出现给经济流通带来了更多的便捷,下图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它出现于( b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元朝2011巴彦淖尔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 b )a美元 b交子c人民币 d欧元2011扬州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和完成分别是在( d )a秦汉时期、隋唐时期 b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c秦汉时期、两宋时期 d魏晋南北朝时期、两宋时期2011怀化我国经济重心南移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它最终完成于哪一时期( b )a隋唐 b两宋 c元朝 d明清2011梅州某学校七年级的一次历史探究与实践课上,老师围绕主题出示了如下图片材料,由此可知其探究的主题应是( b )a东晋时期流芳千古的书法艺术 b宋朝南方农业手工业的发展c唐朝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 d清朝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2011东营我国古代的经济重心经历了由北向南转移的过程。这一过程自唐朝中后期开始,完成于( b )a北宋 b南宋 c元朝 d明朝2011岳阳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后形成于( c )a南北朝时期 b.隋唐时期 c. 两宋时期 d. 明清时期2011株洲“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这些现象最早出现在我国哪个时期( a )a两宋时期 b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2011沈阳唐朝以前,黄河流域粟和小麦广泛种植,粮食产量超过南方。从唐朝中晚期至宋代,长江流域的农业发展较快,粮食产量逐渐超过北方,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民谚。上述材料说明( c )a粮食产量的增多促进人口的增长b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促进经济发展c农业经济重心南移d灌溉技术的改进使粮食产量增多2011邵阳下列关于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d ) a南方生产环境和条件比北方优越 b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稳定 c南方统治者为壮大实力,重视发展经济d南方的生产技术、工具比北方先进11(2011年安徽). 水稻是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中国的水稻种植为世界作出了重要贡献。 早在距今7000年的我国_原始居民就已经种植了水稻。 北宋时期,我国从越南引进_,水稻逐渐跃居粮食产量首位。 1973年袁隆平首次培育出的_,被称为“东方魔稻”。11、(1)河姆渡(2)占城稻(3)籼型杂交水稻26(2011年湖南衡阳市)(11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南方地区经济强劲发展。追溯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古代江南开发】材料一 “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西汉史记材料二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棉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南朝宋书材料三 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江苏)又为东南根本,语曰:“苏湖熟,天下足。”摘自南宋陆游集(1)比较材料一、二,说明我国江南地区从西汉到南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2)阅读材料三,你能得到哪些信息?(2分)(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从材料一到材料三这种变化的原因。(2分)26(1)由人口稀少、生产方式原始落后、物资贫乏变为人丁兴旺、农业发达、物资富足甚至可对外供应;由荒凉落后变为富庶;江南地区逐渐得到开发。(能说出其中任何一项变化,体现发展、开发即可)(2)北宋时,南方已是国家财赋的主要来源地;太湖流域已是全国重要的粮仓;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能说出其中一点或其他意思相近的皆可)(3)原因: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北方多战乱,南方相对安定;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南迁的北方人民和南方人民共同的辛勤劳动。(须答出其中或其他言之成理的两个要点,北方人口南迁为必答点)21(2011年西安市)(13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调整经济政策和结构,是我党关注民生,富民爱民的体现。小华与同学们以“探究经济发展政策,思考富民道路”为主题,进行历史探究活动。请你也加入其中。【以农为本的变迁】材料一:中国古代以农立国,以农为本,商鞅变法采取了重农轻商的措施;宋代时期,中国的经济重心南移,轻商的观念有了一些改变,商业、海外贸易繁荣。然而,随着近代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经济处于落后状态。(1)商鞅变法哪一措施体现了“重农轻商”的观念?(1分)请举一例宋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2分)(2)举例说明宋代商业发展的表现。(1分)简要说出宋代海外贸易繁荣的原因(2分)(1)奖励耕战(1分) 自然条件优越,江南地区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北人南迁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社会秩序比较安定;统治者的重视; 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等(2分)(2)表现: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南方的商业尤为发达。那里商业都市很多,最大的是开封和杭州。杭州改为都城临安后,繁荣程度远远超过北宋时的开封。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重要地位。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的发展。(1分)原因:政府的重视和鼓励政策。(2分)(2010广东湛江,24)据报道:从古沉船“南澳1号”中打捞出的瓷器,很多都是出自于“瓷都”,请问我国哪个地方被称为“瓷都”?a河北曲阳河南汝州c江西景德镇d河南开封 (2010安徽芜湖,1)据考证,“南海1号”古沉船是一艘明代晚期的商船,船上发现了大量当时瓷窑烧制的瓷器,其中最容易找到的瓷器应该是a.越窑的青瓷b.邢窑的白瓷c.哥窑的冰裂纹瓷器d. 景德镇的青花瓷(2010福建福州,3)中国经济重心南移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最后完成于a东晋b隋朝c南宋d明朝(2010江苏盐城,7)南宋时,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这最能说明南方a.自然资源十分丰富b.地理位置重要c.已成为全国经济重心d.交通十分发达(2010湖南邵阳,5)下列选项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a.战国时期修建的都江堰,至今仍发挥着巨大的作用b.汉朝时,我国就有了纸币交子c.北方人民多次大规模的南迁,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d.我国古代统治者大多强调以农为本,推行重农抑商政策(2010山东青岛,9) 我国古代的经济重心经历了一个由北向南转移的过程,至南宋时最终完成。以下关于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说法不正确的是a南方为少数民族政权,政治清明b南方战乱相对较少c北方人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d南方自然条件优越(2010山东威海,7)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是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最终完成于a北宋b南宋c元朝d清朝(2010四川重庆,7)宋代重庆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是 a梯田的大量修建b蔬菜的广泛种植 c茶叶的生产地区扩大d粮食作物的种类更加丰富(2010山东泰安,6)我国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最后完成于a北宋b南宋c元朝d清朝(2010广东佛山,3)某班历史课堂就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展开讨论,支持宋代已完成南移的史实是南方人口占全国户口数的62.9% 东京是当时最大城市,商业繁荣水稻种植扩大,产量跃居粮食首位 煤的开采量居世界第一扬州、临安、广州、成都等城市商业发达。abcd (2010山东日照,2)史书上有“国家根本,仰拾东南”的说法,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于哪一时期?a.隋朝b.南宋c.元朝d.明朝考点1: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七下p5659 能力要求:识记在唐朝之前,黄河流域一直是中国古代的经济文化中心,出现这一格局的原因主要在于黄河流域a开发较早,农耕发达 b战乱较少,社会安定c建都较多,地位重要 d人口密集,劳力充足参考答案a06年常德中考第6题;2007年常德中考 第6题下列农作物在中国开始种植的先后顺序是水稻占城稻葡萄a b c d参考答案d2007年常德中考 第2题 下列语句中,反映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是a.“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言语中。”(唐杜牧)b.“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唐杜甫)c.“苏湖熟,天下足。”(宋谚语)d.“无徽不成镇。”(明清谚语)参考答案 c09安徽中考2第3题“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出现在 a唐朝 b隋朝 c北宋 d南宋参考答案08孝感学业第9题谚语“苏湖熟,天下足”反映的现象最可能出现在a西汉时期 b三国时期 c南宋时期 d隋朝时期参考答案c2007年连云港中考 第19题南宋时期,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说明了a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粮仓b洞庭湖流域已成为全国重要粮仓c黄河流域已成为全国重要粮仓d珠江流域已成为全国重要粮仓参考答案a2007年岳阳中考 第5题 下列关于宋代经济中心南移的表现,叙述正确的是a北京的海外贸易发达b南宋时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c“苏湖熟,天下足”d景德镇的纺织品精美绝伦参考答案c06年福州毕业会考第6题对谚语“苏湖熟,天下足”最准确的理解是a苏州、湖州地区气候宜人 b苏州、湖州地区商业繁荣c苏州、湖州地区成为国家的重要粮仓 d苏州、湖州地区物产丰富参考答案c06年宜昌中考第5题中国历代王朝以农为本,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下列关于农业方面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步完整的农学著作b隋唐时期流行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c水稻在宋朝时跃居粮食产量首位d宋朝时我国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参考答案b2007年济宁中考 第20题 从魏晋以来南方经济开发到南宋时期全国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不包括a.北人南迁为南方补充大量的劳动力 b.南方自然条件比北方优越c. 北人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d.“苏湖熟,天下足”谚语的流传参考答案d 08扬州中考第5题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级地震,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早在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商业十分繁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这种纸币是 a会子 b关子 c交子 d人民币参考答案c08恩施学业第3题下列货币出现的时期中,商品经济最发达的是参考答案 d09泰安中考第4题右图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它出现于 a唐朝 b北宋 c元朝 d明朝参考答案b2007年海南中考 第24题 当你去购买商品的时候,你一定会体会到人民币(纸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在中国古代的北宋时期。请你指出它是 a会子 b瓦子 c关子 d 交子参考答案d2007年桂林中考 第2题 在现代社会中,刷卡消费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但是纸币仍然在流通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于a.西汉 b.唐朝 c.北宋 d.南宋参考答案c06年泰州中考第4题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这一现象说明了a.国家重点支持东南沿海的开发 b.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c.东南沿海一带农民赋税负担沉重 d.政治中心转移到南方参考答案b2007年湘潭中考 第8题 我国经济重心南移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它的最终完成是在a南北朝时期 b隋唐时期 c北宋时期 d南宋时期参考答案d06年宿迁中考第17题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后完成于a魏晋 b唐朝 c南宋 d元朝参考答案c06年青海课改第2题北宋出现的了我国最早的纸币交子。参考答案 09耒阳中考第27题汉、唐、宋都是我国历史上对外交往频繁的朝代,其对外交往的特点也不断变化,从汉代的以陆路为主到唐朝的海陆并举,再到宋代以海路为主。对外开放与交流,促进了国家的发展和强盛。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 宋代时期,中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