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循环冷却塔设计与能耗分析.pdf_第1页
再循环冷却塔设计与能耗分析.pdf_第2页
再循环冷却塔设计与能耗分析.pdf_第3页
再循环冷却塔设计与能耗分析.pdf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 0 0 9 年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2 5 5 再循环冷却塔设计与能耗分析 高宏博黄翔吴志湘 西安工程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摘要 提出了将再循环冷却塔作为辐射供冷冷源的方案 原理是利用室内排风或经间接蒸发冷却机组处 理后的空气作为冷却塔的吸入空气制取冷水 相比传统冷却塔制备的冷却水温度更低 在西安地区依照夏 季工况 结合具体工程实例 设计并制造再循环冷却塔 作为辐射供冷末端的冷源 可节约5 5 的机械制冷 能耗 同时期使更多的工程设计人员了解该设备的特性及设计思路 为工程设计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再循环冷却塔 蒸发冷却 设计计算 R e c y c l i n gc o o l i n gt o w e rd e s i g na n de n e r g ya n a l y s i s X i a nU n i v e r s i t yo fP o l y t e c h n i c X i a n C h i n a B yG a oH o n g1 3 0 H u a n gX i a n g W uZ h iX i a n g A b s t r a c t P r o p o s e dr e c y c l i n gc o o l i n gt o w e ra sas o u r c eo fr a d i a t i o nf o rt h ec o l do p t i o n R e c y c l i n gc o o l i n g t o w e ri st h eu s eo fi n t e r i o rv e n t i l a t i o no ri n d i r e c te v a p o r a t i v ec o o l i n gu n i ta f t e rt h ed e a lw i t ha i ra st h ec o o l i n gt o w e r so fa i ri n h a l e dp r e p a r a t i o no fc o l dw a t e r p r e p a r a t i o nt h a n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c o o l i n gt o w e rc o o l i n g w a t e rt e m p e r a t u r el o w e r 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s u m m e rc o n d i t i o n si nX i a n l i g h to ft h es p e c i f i cp r o j e c te x a m p l e s d e s i g na n dm a n u f a c t u r eo fr e c y c l i n gc o o l i n gt o w e r r a d i a n tc o o l i n ga st h ee n do ft h ec o l d s o u r c e a n ds a v i n g so f5 5 o ft h em e c h a n i c a lr e f r i g e r a t i o ne n e r g yc o n s u m p t i o n A tt h es a m et i m e w i t hav i e wt O e n a b l i n gm o r ee n g i n e e r sk n o wt h ed e v i c e s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a n dd e s i g ni d e a s f o re n g i n e e r i n gd e s i g nt Op r o v i d eau s e f u lr e f e r e n c e K e y w o r d s r e c y c l i n gc o o l i n gt o w e r e v a p o r a t i v ec o o l i n g d e s i g na n dc a l c u l a t i o n 0 引言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 B5 0 1 8 9 2 0 0 5 中 明确规定 当送风量大于或等于3 0 0 0m 3 h 的直流 式空气调节系统 且新风与排风的温度差大于或等 于8 宜设置排风热回收装置 1 3 全空气系统中 设置排风热回收装置的目的是为了在夏季对机组的 进风进行预冷 在冬季对进风预热 以减少机组的负 荷 再循环冷却塔也是利用房间排风 但目的是制 取高温冷水 再循环冷却塔的原理是利用室内排风 或经间接蒸发冷却机组处理后的空气作为吸人空气 直接蒸发制取冷水 冷却效率高且节能环保 将制 取的冷水作为辐射供冷的冷媒提供给辐射末端 辐 射供冷工作在低品位的高温冷源下 其冷水温度一 般在1 6 1 8 在欧洲 提供给冷顶板的冷却水温 度一般在1 8 2 0 这样的水温不能作为制冷或 提供有效冷却 但是这样的水温供给冷顶板时不会 生成凝结水 还可以节省能耗这样的水温不能作为 制冷或提供有效冷却 而且这样的水温供给冷顶板 时不会生成凝结水 可以节省能耗 2 但是传统冷 却塔利用室外空气进行热湿交换后制备出的冷却水 的温降幅度有限 制取的冷却水温度在理论上是空 气的露点温度而且受环境条件限制 冷却效果不理 想 因此在大多数地区不能达到上述的温度需要 而利用室内排风或经两级间接蒸发冷却处理后的空 气作为冷却塔的吸入空气 提供给冷却塔进行热湿 交换制备冷却水 经预冷处理后的空气温度更低 可以使产生的冷却水温度接近空气的露点温度 可 用于辐射末端的供冷 3 再循环冷却塔与传统冷却 塔的对比如表l 2 5 6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2 0 0 9 年 表1 再循环冷却塔与传统冷却塔的对比 1 房间排风再循环利用 在全空气空调系统中 为了减少新风负荷 降低 能耗 通常会将房间排风与新风混合 再经空气处理 机组处理后送入室内 新风比为1 5 而在半集中 式空调系统中 建筑负荷由风系统和水系统共同承 担 当利用再循环冷却塔作为冷源时 将房间排风 送入冷却塔 作为冷却塔的吸人空气 与冷却水进行 热湿交换 进而制取出温度低于常规冷却塔出水温 度的冷水 假定房间冷负荷为2 K W 室内外设计参数按西 安夏季条件考虑 室内设计温度为2 6 相对湿度 5 5 在全空气空调系统中 采用一次回风系统 依 据q i 刍一 得到室内送风量 q 1 0 7 5 N z 隆 5 6 m 3 h 新风比按1 5 计算 对应新风量为1 8 9 8 m 3 h 室内排风参数按温度2 7 相对湿度5 7 考虑 经焓湿图 如图1 计算 室内空气设定点焓值 为8 0 1 k j k g 混合后空气焓值h q h t q m N h n 6 3 1 k i k g 由此可得 利用室内 q m 排风每小时可节约能耗1 8 2 8 4 5 2 w 在半集中空调系统中 在同样的房间冷负荷条 件下 利用再循环冷却塔作为冷源 利用室内排风作 为冷却塔吸入空气制取冷水 其中冷却塔每处理1 吨冷却水需要的风量在6 0 0 6 5 0 m 3 h 计算中取 6 0 0 m 3 h 则相应风量可处理1 7 9 2 6 吨冷水 由 于再循环冷却塔处理的冷水温度比常规冷却塔处理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的冷却水温度要低 故冷却水温降按2 3 C 考虑 依照公式Q c m t 由此可得相应的水量承 担的负荷范围是1 5 0 5 8 2 2 5 8 8 w 目1 女气m 球 确2 由此看出 室内排风不仅可眦在集中式空词系 统中以回风方式进行热回收 同样也可咀在半集中 空调系统的冷谭侧加以利用 发挥节能敢用 2 再循环冷却塔设计m 2l 建筑蕞况 西安某公司二楼办公室 建筑面积2 68 7 m 2 建 筑层高35r a 丰体为砖馄结椅双层玻璃窗 西安地 区夏季室外计算干球温度t w 3 5l 计算湿球温 度t s w 一2 58 C 采用昔渡反应法进行事内负荷计 算 最大冷负荷为18 2 9 K W 湿负荷0 1 7 4 4 K g h 22 冷却塔 殳计计算 定量计算 在夏季工况下 当室内设计温度2 6 相对湿 度弱 依据 F 等 确定室内送风量 9 8 36 m3 h 冷却塔最大水流量确定 冷却塔进 出口水温温差按3 C 考虑 品样本 参照风量和冷却 水量的比例关系 常规冷却塔处理每吨冷却水水所 需风量在6 0 06 5 0 n 1 3 h 现设计水流量为1 吨冷却 塔 风量接6 5 0 m 3 h 考虑 此时若冷却塔利用室内 排风制取冷却水 既满足室内风量平衡 也可满足冲 却水癣担室内负荷的条件 外观尺寸设计 如图2 依据产品样本 设计1 吨方型逆流式玲 却塔 外型尺寸 04 m o4 m 15 m 材料 钢制 喷塑 送风形式双侧 填料段 如图2 图3 尺寸设计 对于工业中标准型逆流 冷却塔薄膜填料常用高度为h o 一 垃汁中参考产 品样本尺寸 考虑比例关系 藩小型冷却塔填料段高 度设计为02 m 尺寸为04 m x04 9 5 导流叶片 进风口处设置导流叶片 叶片厚度2 3 m m 角 度4 5 进风口及风管设计 如图4 5 对于逆流式冷却塔 较大的迸风口面 积 较低的进风口风速 有利于逆流塔淋水断面上气 流的均匀分布 其进口设计风速取值一般为3 4 m s 根据设计 1 吨冷却塔风机风量为6 5 0 m 3 h 填料截面积为O 1 6 m 为满足上述要求 进风口截 面积应达到0 0 5 2 m 2 设计尺寸 3 0 0 m mX2 0 0 m m 两侧 进风口实际截面为0 3 0 2 2 0 1 2 m 2 可以满足要求 为了与传统冷却塔进风方式 作对比 在冷却塔进风口处的风管上设置三通风阀 图4 俯视图 送风管布置 水管 根据冷却塔水流量 参照产品样本手册 进出水 管管径设计为D N 2 0 并设保温层 补水管管径为 D N l 5 材料均为铝塑复合管 在供回水管路中设置 温度计 流量表 压力表 过滤器 3 能耗对比 依据建筑物实际负荷 最大冷负荷为1 8 2 9 K W 试验台现有冷源为蒸发式冷水机组 型 号 H L Z 3 0 功率8 5 K W 水流量5 m 3 h 4 1 6 7 t h 若负荷完全依靠蒸发式冷水机组承担 机组冷 冻水进出口温差按5 考虑 经换热器换热 末端进 出口温差按3 考虑 则所需水流量为 G 5 F 巫 一o 5 2 3 8 t h 实际能耗为 鼍器 8 5 K W 1 0 6 9 K W 若负荷由再循环冷却塔承担 其中再循环冷却 I 堂 图5 冷却塔两侧风阀 塔利用室内排风制取冷却水 冷却水进出口温差按 1 5 考虑 则所需水流量为 G 一万 墨一L0 4 7 t h 其中冷却塔风机和循环水泵的功率均为0 1 2 5 K W 室内排风风机功率为0 2 K W 则制取冷 却水实际能耗为 o 1 2 5 K W X 2 0 2 K W L 掣 上 0 4 7 1 4 K W 由此可见 在满足负荷的前提下 与传统机械制 冷相比 制取等量的冷却水 若利用再循环冷却塔制 取 可节约能耗5 5 4 系统运行成本分析 通过以上计算分析 与传统机械制冷提供冷水 的方案相比 得出如利用室内排风作为冷却塔吸入 空气制取冷却永 可节能5 5 左右 节能效果显著 系统存在的问题 1 由于系统中增加了冷却塔 水泵和相应的风 管 水管管路等设置 系统的初投资有所增加 T叫 2 0 0 9 丘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2 5 9 2 为达到节能的目的 根据实际出水度温变化 控制阀门开启范围 在运行调节方面增加了工作量 若增设自动控制装置 则初投资还会有所增加 5 结束语 1 结合西安地区中湿度的气候特点 提出了将 再循环冷却塔作为冷源的方案 适用于西安等中湿 度地区 利用蒸发冷却机理制取冷水 实现冷回收 有效节能 2 结合具体工程实例 指出再循环冷却塔供冷 水的方案其能耗只占传统机械制冷供冷能耗的 4 5 左右 节能约5 5 3 本设计对传统冷却塔进行了改造 拓宽了冷 却塔的应用范围 同时使更多的工程设计人员了解 该方案的特性及设计思路 为工程设计人员提供有 益的参考 参考文献 E l iG B5 0 1 8 9 2 0 0 5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2 P r a p a p o n gV a n g t o o k S u r a p o n gC h i r a r a t t a n a n o n A p p l i c a t i o no fr a d i a n tc o o l i n ga sap a s s i v ec o o l i n go p t i o ni nh o th u m i dc l i m a t e J B u i l d i n ga n dE n v i r o n m e n t4 2 2 0 0 7 5 4 3 5 5 6 3 高宏博 黄翔 吴志湘 基于再循环蒸发冷却塔和 地源热泵热 冷源的辐射空调系统的初探 J 建筑节能 2 0 0 8 1 2 2 5 2 7 4 徐祖根 冷却塔设计 J I 河南化工 1 9 9 9 8 3 1 3 4 5 徐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