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蝴蝶”命名的理据.doc_第1页
也谈“蝴蝶”命名的理据.doc_第2页
也谈“蝴蝶”命名的理据.doc_第3页
也谈“蝴蝶”命名的理据.doc_第4页
也谈“蝴蝶”命名的理据.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也谈“蝴蝶”命名的理据-蝴蝶考读后札记严修鸿提要:蝴蝶考一文认为“蝴鲽”命名根据在于“胡”,并且认为“胡蝶”的“胡”含义是“胡须”。笔者不同意这种看法,我们认为“胡蝶”取名主要依据是“蝶翅”,“蝶”从声训角度可证含有“扁薄”义,正与“蝶翅”相应。此外,通过文献、方言材料证明了“胡”在“胡蝶”一词中的含义应当是“阔大”而非“胡须”。一、引言中国语文1999年第6期(450-453页)上发表了蝴蝶考一文(作者刘萍),该文首先认为“蝴蝶”是个偏正型的复合式合成词,而非像许多现代汉语教材及现代汉语词典所说的是单纯词。其次认为“蝴蝶”本来是“胡蝶”,“胡”是一个语素。这两点无疑是非常正确的,尤其是前者,作者不盲从现在流行的看法而从这个词本身的发展历史提出怀疑,并作了较充分的证明,很有价值。但是刘文在考察“蝴蝶”的语源时特别强调“胡”字,并进一步把“胡”的晚起义项“胡须”当作“胡蝶”命名的根据。这一点笔者不敢苟同,在此我们提供另一种的解释,以此求教于刘萍同志及其他方家。二、“蝶翅”是胡蝶命名的主要着眼点抓住事物的特征并给予描述,这是人类认识纷繁世界并为万物命名的一个重要途径。蝴蝶在人们印象中最鲜明突出的特征是什么呢?请先看辞海里的解释1:“蝶,昆虫纲,鳞翅目,锤角亚目昆虫的通称。翅及体表密被各色鳞片和丛毛,形成各种花斑;大小因种类而异。头部有锤状或棍棒状触角一对,复眼一对;口器特化成喙,虹吸式,不用时作螺.旋状卷曲。”在动物学科里,蝶翅是立目的依据。再有现代汉语词典2:“蝴蝶,昆虫,翅膀阔大,颜色美丽,静止时四翅竖立在背部,腹部瘦长。吸食花蜜。种类。”很显然,蝴蝶最引人瞩目的特征就是它那阔大美丽的翅膀。其余“蝴蝶结、蝴蝶瓦、蝴蝶花、蝴蝶装,蝶雷、蝶形花冠”等事物取象命名也是因为这些物品形状类似蝴蝶的翅膀。此外,历代文人对蝴蝶的吟咏也多以这种昆虫的翅膀为主,例如3:唐朝温庭筠春日野行诗:“蝶翎朝粉尽,鸦背夕阳多。”宋朝张耒夏日诗之一:“蝶衣晒粉花枝午,蛛网添丝屋角晴。”宋朝周邦彦蝶恋花词:“若遣郎身如蝶羽,芳时争肯抛人去。”清朝李文渊赋得四月清和雨乍晴:“掠水燕雏飞欲倦,宿花蝶羽梦初醒。”这些诗词赞美的“蝶翎”、“蝶衣”、“蝶羽”都是指蝴蝶的翅膀。我们认为古人对蝴蝶这种昆虫的命名极有可能就是根据它们那阔大而且色彩斑斓的翅膀。事实上,蝴蝶的“蝶”字正与“蝶翅”一义严格对应。研究汉语语源历来有义寓于声的说法,声符兼含意义是一些汉字特有的性质。“蝶”是从“枼”得声的形声字,从声训的角度看,我们不难发现“枼”声多有“扁薄”之义,例如:1枼4,说文木部:“,也;,薄也,从木世声。”本义是“叶子”,五代徐锴说文系传木部:“,之言叶也。”正字通木部:“,郑樵曰:即叶字。”引申作“薄木片”,徐锴说文系传:“者,阔也,之言叶也,如木叶之薄也。”又段玉裁注:“凡木片之薄者谓之,故叶、牒、鍱、竹、僷等字,皆用以会意。”2屟5,鞋垫。说文尸部:“,履中荐也。从尸,枼声。”本义是鞋垫,王筠说文解字句读:“,以木为之而空其中也。”36,切成的薄片肉。说文肉部:“,薄切肉也。从肉枼声。”广韵入声叶韵:“,细切肉也。”4堞7,女墙。说文土部:“,城上女垣也。”段玉裁注:“,今作堞。”释名释宫室:“城上垣,曰睥睨亦曰女墙,言其卑小,比之于城。”相对于城墙而言,女墙也是薄小的。5鲽8,比目鱼,形体扁薄。说文新附鱼部:“,比目鱼也。从鱼枼声。”尔雅释地:“东方有比目鱼焉,不比不行,其名谓之。”明杨慎异鱼图赞卷二:“东海比目,不比不行,两片得立,合体相生,状如鞋屟,鲽实其名。”69,金属薄片。说文金部:“,鏶也。从金枼声。齐谓之。”段注:“此谓金铜铁椎薄成叶者。”马宗霍说文引方言考:“,从枼声,兼取枼义。木部云:枼,薄也。本指木片之薄者。引申之,凡薄皆谓之枼。然则从金,盖谓金片之薄者矣。”隋书食货志:“或翦铁,裁皮糊纸以为钱,相杂用之。”710,障泥,一种马鞍的装饰,垫在马背两旁以挡泥土,也是薄物。说文革部“,鞍飾。從革占声。”玉篇革部:“,鞍具。”811,书、画、纸等的张、页。后作“叶”。说文竹部:“,籥也。从竹枼声。”广韵入声叶韵:“,篇簿书。”9葉12,叶子。说文草部:“,草木之也。从草枼声。”段玉裁注:“凡物之薄者,皆得以葉名。”10揲13,(1)箕舌。管子弟子职“执箕膺。”尹知章注:“,舌也。”(2)椎物使薄。淮南子说山:“譬犹陶人为器,延其土而不益厚,破乃愈疾。”11牒14,书写用的木(竹)片。说文片部:“,札也。从片枼声。”段注:“厚者为牍,薄者为牒。牒之言枼也、葉也。”广韵帖韵:“,书版曰。”论衡量知:“截竹为筒,破以为,加笔墨之迹,乃成文字,大者为经,小者为传记。”12牃15,床板。广韵帖韵:“,床版。”集韵帖韵:“,床箦也。”13楪16,器皿名,底平浅,比盘子小,后来写作“碟”。唐白居易七月元日对酒:“三杯蓝尾酒,一楪胶牙饧。”14褋17,单衣。说文衣部:“南楚谓褝衣曰。从衣枼声。”方言卷四:“褝衣,江、淮、南楚谓衣褋。”15谍18,间谍,亦从“薄”义引申。说文言部“,军中反间也。”1619,饼类。集韵叶韵:“,饼属。”17韘20,扳指,射箭时著于右拇指用于钩弦的用具,以象骨或者晶玉制成,也是薄物。说文韋部:“,射决也。所以拘弦,以象骨韋系右巨指。从韋枼声。诗曰:童子佩。,韘或从弓。”1821,一种轻快的小船。隋书来护儿传:“素令护儿率领数百轻径登江岸,直掩其营,破之。”宋书沈攸之传:“轻一万,截其津要。”19蝶22,蝴蝶。玉篇虫部:“,胡蝶。”文选张协之八:“借问此何时,胡蝶飞南园。”李善注:“庄子曰: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司马彪曰:,蛱蝶也。”以上列举从“枼”得声的形声字多数是指扁薄形状的物体,那么“蝶”的“扁薄”含义从此推出,当是符合造字逻辑的,“枼”在声训上的价值段玉裁、马宗霍等早有明确的阐述(可参考以上“枼”、“鍱”及“葉”条的有关注解),而这不正与蝴蝶的翅膀的扁平特征相吻合吗?为此我们认为“蝶”作为这种昆虫命名确有理据,古人取名儿就是着眼于它那扁薄而美丽的翅膀的。说文中没有“蝶”字,但这种虫子在这本字典中称做“蛱蜨”,“蜨”的含义虽不清楚(不少字书把它当作“蝶”的异体),然而“蛱”的意义却不难推敲。“蛱”从“夹”得声,而从“夹”得声者多带“位于两边而且扁薄”的性质,如:1夹23,在左右两边。唐玄应一切经音义卷十二:“,在两边也。”2峡24,两山之间。淮南子原道:“逍遥于广泽之中,而仿洋于山峡之旁。”高诱注:“两山之间为峡。”3颊25,脸两侧从眼到下颌的部分。说文页部:“颊,面旁也。”4荚26,豆荚。广雅释草:“豆角谓之荚。”王念孙疏证:“荚之言夹也,两旁相夹豆在其中也。”5铗27,铁夹子。说文金部:“铗,可以持冶器铸熔者。”6裌28,指夾衣。玉篇衣部:“,同袷。”说文衣部:“袷,衣无絮。”徐锴系传:“袷,夹衣也。” 由此可推测,说文中的“蛱”应该也是指称竖立于两边而且扁平的“蝶羽”的。三、胡蝶的“胡”早期并非“胡须”蝴蝶考一文认为“蝴蝶”原本为“胡蝶”,后来(宋朝以后)因偏旁类化写作“蝴”,引证可靠翔实,此说甚是。然而刘文把“胡”当作“胡须”理解,并且认为蝴蝶由此得名,这就值得商榷了。首先,“胡”的本义并非指“胡须”,“胡”用于指称胡须是比较晚近的事情。在说文中“胡”与“须”各有所指,分工明确。说文肉部29:“胡,牛顄垂也。从肉古声。”本义指的是牛羊等兽类颔下垂肉。说文须部30收了“须(面毛)”、“髭(口上须)”、“髯(颊须)”三个表示今天“胡须”意义的字。“胡”的“胡须”义最早产生于何时?就目前所知,先秦文献尚无任何纪录,清代以前的字书辞书均未提及“胡”有“胡须”义。刘文引用的史记孝武本纪31:“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这里的“胡”还是可以解释为“颈下垂肉”的,“胡髯”就是“下巴的颊须”,“胡”此时并无“胡须”含义。应劭风俗通正失封泰山禅梁父:“黄帝升封泰山,于是有龙垂鬍髯下迎黄帝。”32,值得怀疑,“鬍”极有可能是后人形旁类化而加上“”的结果。关于“胡子”义项何时产生,可以参考王国维西湖续考的看法:“自唐以来皆呼多须或深目高鼻者为胡或胡子,此二语至今犹存,世人呼须及须多之人皆曰胡子。俗又制鬍字以代之。”33 。另外,汉语方言中南北一些一致对立的说法往往反映了汉语词汇古今层次。例如,北方说“吃”,南方说“食”;北方说“走”,南方说“行”;北方叫“锅”,南方用“鼎镬”;北方称为“翅膀”,南方作“翼”;北方叫“鸡蛋”或“鸡子儿”,南方说“鸡卵”;北方用“筷子”,南方使“箸”;北方担心叫“怕”,南方仍从古说“惊”; 北人谓“脸”,南方说“面”;北方人叫做“眼睛”,南方依旧称“目”等等,不一而足。相对而言,南方存古多而北方却用晚进的说法。我们查了北大中文系编写的汉语方言词汇34,“胡须”一词南北分布的类型与此相似-北方方言区的北京、济南、西安、太原、武汉、成都、合肥、扬州8个地点都说“胡子”,而“胡须”、“嘴须”或“须”的说法只见于南方的苏州、温州、长沙、南昌、梅县、广州、阳江、厦门、潮州、福州、建瓯。结合文献我们认为“胡”的“胡须”义不会太早,至少出现“胡蝶”一词的庄子和列子时代还没有这个义项。还有,古来皆常见“须眉”、“须发”、“须髯”、“须目”、“须鬓”、“须鬣”的对举而罕见以“胡”“鬍”代替以上“须”语素的说法。再说,动物的口毛,昆虫的触须在汉语里头也常说“须”而非“胡”35:蝇须、虎须、龙须、虾须、蝶须。这两个也方面说明“胡”的“胡须”义项较为晚起。因此,刘文把“胡”晚起的“胡须”义当作先秦就已经出现的“胡蝶”是缺乏说服力的。我们前面已经说过,胡蝶命名主要是因为它那扁薄的翅膀而非“蝶须”,要不然“胡蜂”“胡螓”“胡鲨”“胡鳙”这类“胡须”并不发达突出的虫鱼类的“胡”又当何解?四、胡蝶的“胡”含义是什么从古代文献、字书及胡蝶的形体特征来看,我们认为“胡蝶”的“胡”含义是“大”。 首先,“胡”具有“大”的义项,魏人张揖的广雅释诂一说得很明白36:“胡,大也。”又逸周书謚法37:“胡,大也。”诗经大雅生民38:“上帝居歆,胡臭亶时。”马瑞辰通释:“广雅释诂:胡,大也。胡臭,谓芳臭之大。”这里的“胡臭”就是指浓重的芳香气味。其次,从声训角度看,从“胡”得声的字多有大义。例如:湖39,指积水的大泊。说文水部:“,大陂也,从水胡声。扬州浸有五湖。浸,川泽所仰以灌溉也。”书禹贡:“震泽底定”孔传:“震泽,吴南大湖名。”孔颖达疏:“大泽蓄水,南方名之曰湖。”箶40,广韵平声模韵:“箶,箶簏,箭室。”盛箭的一种容器,当以大竹筒制成。葫41,大蒜。玉篇艸部:“葫,大蒜也。”本草纲目菜部葫引用陶弘景曰:“今人谓葫为大蒜,蒜为小蒜,以其气类相似也。”鹕42,一种大型水鸟,体长可达二米,翼大嘴长。本草纲目禽部鹈鹕引用刘禹锡曰:“鹈鹕,大如苍鹅”。瑚43,古代一种盛黍稷的大型礼器。玉篇玉部:“瑚,论语注云:瑚琏,黍稷之器。夏曰瑚,殷曰琏。”6糊44,稠粥,煮成稀饭后米粒就必然变大。集韵模韵:“糊,煮米及面为粥。”745,厦门方言音 k24,指海豚,也是一种大型动物。 此外,有些北方方言的固定格式中,“胡”与“海”对称,“海”有“大”义,如碗、量、涵、话、夸下口。可见这里“胡”也有“大”义46,如“胡吃海塞”(形容大吃大喝,见于东北、北京、天津)、“胡打海摔”(大手大脚,不仔细,见于东北)、“胡吹海谤”(吹大牛,见于山东)。再次,带“胡”语素的词语常称“大物”,亦可证“胡”有“大”义。例如:1胡臭,(参上述“胡”条)。2胡鳙47,即鳙鱼,俗称胖头鱼。诗齐风敝笱:“敝笱在梁,其鱼鲂鱮。”三国陆玑疏:“鱮似鲂,厚而头大,鱼之不美者。,其头犹大而肥者,徐州人谓之鲢或谓之鳙,幽州人谓之或谓之胡鳙。”3胡沙48,一种大型鲨鱼,尔雅翼释鱼三:“今总谓之沙鱼,大而长喙如锯者名胡沙,性良而肉美。”4胡蜂49,一种体型较大的野蜂,就是马蜂。5胡蒜50,大蒜。齐民要术种蒜引晋郭义恭广志:“蒜,有胡蒜,小蒜。”6胡哨51,撮起嘴唇或塞指于口中所吹出的尖锐声音,多用于召集的信号,也就是声音洪亮的口哨。7胡福52,无穷之福,大福也。仪礼士冠礼:“眉寿万年,永受胡福。”郑玄注:“胡,犹远也。远,无穷。”8胡螓53,大苍蝇。宋沈括梦溪笔谈杂志一:“闽人谓大蝇为胡螓,亦螓之类也。”9胡饼54,大烧饼,释名释饮食:“胡饼,作之大漫冱也,亦言之以胡麻著上也。”前面的解释含“大”义。10胡篮55,上海松江指“大竹篮”。11胡葱56,上海、苏州、常州、嘉兴一带指“大葱”。 列举了这么多的例子,我们也许可以顺势揣测说,“胡人”就是“体型高大的人”,“胡说”当然就是“大话,大言”。综上所述,“胡”指“大”,“蝶”指“薄翼”,两者相加就是“有阔大而扁平翅膀的虫子”,这正是根据蝶类昆虫的外表特征来取名的。“胡蝶”是偏正式复合词,其命名意义主要在“蝶”,因此自古“胡蝶”可以省称做“蝶”而非“胡”或“蝴”。“胡”指“大”而非“胡须”,这才是自古以来“胡蝶”从未有人写作“鬍蝶”的真正原因。注解:1辞海2101页 2现代汉语词典474页3汉语大词典5117页 4汉语大字典495页5汉语大字典411页 6汉语大字典878页7汉语大字典194页 8汉语大字典1952页9汉语大字典1759页 10汉语大字典1806页、1801页11汉语大字典1246页 12汉语大字典1351页13汉语大字典803页 14汉语大字典846页15汉语大字典995页 16汉语大词典2632页17汉语大字典1292页 18汉语大字典1662页19汉语大字典1855页 20汉语大字典1873页21汉语大词典5306页 22汉语大字典1196页23汉语大字典223页 24汉语大字典325页25汉语大字典1819页 26汉语大字典1339页27汉语大字典1750页 28汉语大字典1289页、1287页29说文解字89页 30说文解字184页31汉语大词典3898页 32汉语大词典7434页33汉语大词典3892页 34汉语方言词汇251页35汉语大词典7435页 36汉语大字典862页37汉语大词典3892页 38汉语大词典3895页39汉语大字典701页 40汉语大字典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