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济源第一中学高中历史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河南省济源第一中学高中历史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河南省济源第一中学高中历史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河南省济源第一中学高中历史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4页
河南省济源第一中学高中历史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一、课标要求: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1、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原始社会时期。二、网络纲要a.一切土地属于 所有;b.统治者通过层层分封赐予各级奴隶主,受封者对于土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不得 ;c.受封者还要向统治者承担义务,交纳贡税;d.土地被划分为“井”字形状,实行奴隶和庶民的 制度。2、井田制:商周时期一、土地制度的演变a.确立原因:根本原因: 的发展; b.确立过程:a.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承认了 的合法性; b.秦国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 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大部分土地)出租给农民耕种,农民向地主交租农民个体耕作3、封建土地私有制:春秋战国至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c.形式分配给农民耕种,农民向国家交税农民个体耕作封建土地国有制(一部分土地)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农民自耕,向国家纳税自耕农土地私有制:(少量土地)d.弊端:土地兼并1.含义:强调发展农耕,限制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2.目的:维护小农经济,巩固封建统治。3.原因: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农业是这种经济的主要部门。4.推行:商鞅变法时首倡,为历朝沿用,明清时期强化。5.主要表现:商业垄断、贬低商人地位、限制经营范围、征收重税等。6.影响: a.积极:在封建社会前期促进了经济发展,有利于保障农业发展和社会稳定。 b.消极:在封建社会后期尤其是明清时期,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二、重农抑商1.原因:a. 根本原因: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b. 客观原因:西方殖民者向东方殖民扩张c. 直接原因:明代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清初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2.表现:a.“海禁”指禁止民间贸易,只准官方贸易; b.“闭关锁国”指禁止国人私自赴海外经商,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正常贸易(严格限制而非禁绝对外贸易)。3.影响:积极: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国家的国防安全。消极:a.严重妨碍了 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 的发展。b.隔绝了中国与外界的联系,从而阻断了中国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使中国生产力发展受阻,落后于世界潮流。三、“海禁”与“闭关锁国”四、同步训练基础过关1.孔子审订的诗经中有“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语句,这反映出当时实行的主要土地制度是 ( ) a.井田制 b.均田制 c.氏族公社所有制 d.农民土地所有制2诗经大田写道“有渰萋萋,兴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从这些充满现实主义古典文学气息的文字中,我们能探究到的古代经济信息是()a.精耕细作技术成熟 b.土地兼并严重 c.小农经济发展完善 d.井田制趋于瓦解3.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规定不论“公田”、“私田”,一律按田亩实数收税。这一税制改革 ( ) a成就了鲁国的霸主地位 b加速了土地兼并的进程c促使土地所有制逐步发生变革 d促成了“重农抑商”政策的形成4.“画野分民乱井田,百王礼乐散寒烟”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井田制瓦解,分封制遭到破坏 b按军功赐田授爵,废除贵族特权c新的赋税制度动摇井田制基础 d铁农具导致私田大量开垦5. 战国时期,秦王宣布“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的意义是( )a接受商鞅建议实行变法 b从法律上肯定了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c标志着井田制的彻底瓦解 d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6. 从秦代到清代,在各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 )a农民土地私有制b井田制 c地主土地私有制 d土地国有制7. 自宋代始,租佃经营已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农民乐于接受这种经营方式 b土地兼并造成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c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的彻底废除 d商品经济的发展8. 东汉光武帝刘秀的舅父占有田地面积达300余顷;东晋宰相谢安占有水陆地265顷,含带两山;明皇庄土地面积达37 000多顷。这种现象的根源是( )a土地兼并 b封建土地私有制 c国家授权许可 d豪强地主贪婪成性9.重农抑商思想崛起并得到实践是在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秦朝 d西汉10.对古代“重农抑商”政策评价错误的是 ( ) a.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b.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c.有利于“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 d.使小农经济解体11.下列对重农抑商政策内容的理解,最准确的是()a高度重视农业而限制打击工商业发展 b只准发展农业而禁止发展工商业c重视农业发展而忽视工商业发展 d农业发展高于一切,不要发展工商业12.下列对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把农业视为国计民生的根本加以重视是正确的b把农业与工商业对立起来,压制工商业,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c这一政策对经济发展始终起消极作用d其结果必然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13.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政策的根本目的在于( ) a保护农业生产 b保护小农经济 c保证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 d巩固封建统治14.齐民要术序中载:“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厥(通“缺”)而不录。”材料表明,贾思勰对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态度是( )a反对b赞同c听其自然d主张适当改变15.对明清时期闭关政策共同点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a.其主观目的都是维护封建统治 b.都是自然经济的产物 c.都禁止一切对外交往 d.都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16.下列不属于清王朝实行抑商与禁海政策理由的是( )a“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b“开矿必当聚众,聚众必当妨乱”c“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 d.防范外夷侵犯和沿海人民反抗斗争17.从“重农抑商”到“海禁”政策,表明古代中国( )a一直处于闭关锁国状态b以自然经济为主要特征c无法出现商业繁荣景象d扼杀了资本主义萌芽18.鸦片战争前夕,清政府实行的闭关政策的含义是() a禁绝中国对外贸易 b严格限制对外交往c一概排斥西方事物 d封闭边界固守疆域19.清朝实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产生的影响是() 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强化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造成了中国的日益落后 加速了小农经济的解体a b c d20.明清时期,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由先进变为落后的原因有( )封建专制统治日益腐朽 自然经济依旧占统治地位 闭关锁国 西方资本主义的飞速发展a b c d2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战国前)四海之内,分为万国。城虽大,无过三百丈者;人虽众,无过三千家者(战国时)千丈之城,万家之邑相望(齐都临淄)甚富而实,临淄之途,人肩摩。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蹋鞠。 战国策材料三“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末也工贾取其利,而失之义,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 雍正皇帝(1)简述材料一所反映的思想及其影响。(4分)(2)材料一与材料二内容相比,说明了什么?(5分)(3)材料三反映的是什么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有什么影响?(6分)26.明代沉船“南澳一号”发掘引起社会关注,学生以此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的一条史料是:“(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几三十载”。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是a明代没有民间的海外贸易 b明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c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 d明政府从此废除“海禁”政策27.虔台倭纂记载:“倭夷之蠢蠢者,自昔鄙之曰奴,其为中国患,皆潮(州)人、漳(州)人、宁(波)绍(兴)人主之也”;“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材料说明( )a倭寇多是被胁迫的中国人 b海禁政策导致了倭患出现c荡除倭寇的战争卓有成效 d倭患导致了海禁政策出台28.清朝初年曾命令“无许片帆入海”;乾隆时“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其共同影响是 ( ) a.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 b.影响手工业扩大再生产 c.使手工业品缺乏市场 d.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29.中国古代,朝廷有时将不在户口册且因此不纳税的人称为“盗贼”。这反映当时朝廷( )a要求民众纳税 b只要求部分民众纳税c不要求民众纳税 d只要求部分“盗贼”纳税30.读下页清代中期农业税与工商杂税变化趋势图,从中我们可得到的信息包括:( ) 农业税相对稳定 清朝对工商业采取重税制度 商品经济发展 导致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a. b. c. d.31.汉书食货志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这表明a朝廷重农,百姓抑商 b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皆重农抑商 c百姓皆重商轻农 d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倾向3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资本在它的萌芽时期,由于刚刚出世,不能单纯依靠经济关系的力量,还要依靠国家政权的帮助才能确保自己榨取足够的剩余劳动的权力。 马克思资本论材料二: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 马克思材料三:诸欧治定功成,其新政新法新学新器,绝出千古,横被全球。 康有为(1) 阅读材料一,指出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后,当时的政府(明清)采取的是何种政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 阅读材料二,指出清帝国“安于现状,隔绝于世”的主要表现是什么?其原因何在?(3)阅读材料三,概述当清王朝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时,西欧诸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