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酸咪唑啉作为水基润滑剂的摩擦学性能.pdf_第1页
油酸咪唑啉作为水基润滑剂的摩擦学性能.pdf_第2页
油酸咪唑啉作为水基润滑剂的摩擦学性能.pdf_第3页
油酸咪唑啉作为水基润滑剂的摩擦学性能.pdf_第4页
油酸咪唑啉作为水基润滑剂的摩擦学性能.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 0 1 3年 1 2月 第3 8卷 第 1 2期 润滑与密封 L UBRI C AT 1 0N ENGI NEERI NG De c 2 0 1 3 V0 l 3 8 No 1 2 DOI 1 0 3 9 6 9 j i s s n 0 2 5 4 0 1 5 0 2 0 1 3 1 2 0 0 2 油酸咪唑啉作 为水基润滑剂 的摩 擦学性能 熊丽萍 王威 穆琳 邱麟军 何忠义 仇建伟 1 华 东交通大学基础科学学院江西南 昌 3 3 0 0 1 3 2 中国石油兰州润滑油研究 开发中心甘肃兰州 7 3 0 0 6 0 摘要 用油酸和二乙烯三胺合成油酸咪唑啉 在 MR S 一 1 0 A型摩擦磨损试 验机考察其用作水基润滑剂 的摩擦学 性 能 结果表明 所合成的添加剂作为水基润滑剂具有优 良的承载能力和抗磨 减摩性 能 其含量为 2 0 时的极压值 为 1 0 4 8 N 在高载荷下 能够表现出很好的极压抗磨性能 用 S E M扫描电镜分析了磨损表面的形貌 并用 E D S对钢球表 面的元素分布分析 用 X P S对钢球表 面化学成分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在摩擦过程中 添加剂在摩擦副表面发生物理 化学吸附 N元素在摩擦副表面形成有机 无机氮复合膜 且长链脂肪酸链起 到减少钢球与水中氧 的直接接触的作用 从而阻止 了钢球 的摩擦磨损与氧化 关键词 水溶性润滑油 添加剂 油酸咪唑啉 抗磨减摩性能 中图分类号 T H1 1 7 1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 2 5 4 0 1 5 0 2 0 1 3 1 2 0 0 6 5 Tr ib o lo g ica l Pe r f o r m a n ce o f Ole ic Acid I m id a z o lin e a s W a t e r b a s e d Lub r ica n t s X i o n g L i p i n g Wa n g We i Mu L i n Q i u L i n j u n H e Z h o n g y i Q i u J i a n w e i 1 S ch o o l o f B a s i c S cie n ce E a s t C h i n a J i a o t o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N a n ch a n g J i a n g x i 3 3 0 0 1 3 C h in a 2 P e t r o C h in a L u b rica t in g O il R D I n s t it u t e L a n z h o u G a n s u 7 3 0 0 6 0 C h i n a Ab s t r a ct Ol e i c a c i d imid a z o l in e we r e s y n t h e s iz e d wi t h o le ic a cid a n d d i e t h y le n e t r ia min e a n d t h e ir t r ib o lo g ica l p e r f o r ma n c e a s wa t e r b a s e d lu b ri ca n t s wa s in v e s t ig a t e d o n t h e MRS 1 0 A Ty p e o f f ri ct i o n a n d we a r t e s t e r Re s u l t s in d i c a t e t h a t t h e s y n t h e s i z e d a d d i t iv e a s wa t e r b a s e d lu b r i ca n t h a s e x ce lle n t e x t r e me p r e s s u r e a n d a n t i we a r p e rf o r ma n ce a n d t h a t t h e e x t r e me p r e s s u r e v a l u e is a t 1 0 4 8 N wit h i t s co n t e n t o f 2 0 Un d e r h i g h lo a d v e r y g o o d e x t r e me p r e s s u r e a n d a n t i we a r p e rfo r ma n ce ca n b e d is p la y e d S u rfa ce we a r mo r p h o lo g y e le me n t a l d i s t r ib u t i o n a n d t h e ch e mica l co mp o s it i o n o f t h e s t e e l b a ll s u rf a ce w e r e a n a ly z e d b y u s i n g S ca n n in g E le ct r o n M icr o s co p y S E M E D S a n d X P S s e p a r a t e ly R e s u lt s s h o w t h a t t h e f r i ct io n a l we a r a n d o x id a t i o n o f t h e s t e e l b a ll is p r e v e n t e d b e ca u s e t h e p h y s i ca l a n d ch e mi ca l a d s o rpt io n o ccu r s f o r t h e a d d it iv e s a n d t h e o r g a n ic N a n d in o r g a n ic N co mp o s it e film a r e f o r me d o n t he s u rfa ce s o f f r ict io n p a ir b y N e le me n t i n t h e p r o ce s s o f f r ict io n a n d t h e d i r e ct co n t a ct b e t we e n t h e b a ll a n d t h e o x y g e n in wa t e r is r e d u ce d d u e t o t h e e f f e ct o f lo n g ch a in f a t t y a cid ch a i n Ke y wo r d s wa t e r s o lu b l e lu b ri ca n t a d d it i v e o le ic a cid imi da z o l in e a n t i we a r a n d a n t i f ri ct i o n p e rfo rm a n c e 水基润滑剂的 比热容和导热系数都大于油基润滑 剂 并且具有易于清洗 不易燃烧 廉价等优点 因 此被广泛应用于金属加工和液压传动等领域 目前已 对润滑油添加剂进行 了大量 的水溶性改性研究 其 中 主要是针对一些含硫 磷和含硼添加剂的水溶性改 性 但是添加剂在水介质中易发生水解反应 水解 基金项 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 目 2 1 1 6 3 0 0 6 江西省 自然 科学基金项 目 2 0 1 2 2 B A B 2 0 3 0 1 1 收稿 日期 2 0 1 3 0 4 2 5 作者简介 熊丽萍 1 9 7 1 一 女 硕士 副教授 研究方向为 杂环化学摩擦学 E m a i l h z y 2 2 0 5 6 7 1 6 3 C O B 后抗磨性能明显下降 并且在弱碱性溶液中稳定性较 差 此外 人们也积极尝试制备和使用一些新化合 物或 新 材料 作 为水 基 添 加剂 如 水 溶性 纳 米 颗 粒 溶致 液晶 等 随着机械加工业的发展 水基润滑剂的工况要求 也越来越苛刻 并且其应用范围增大 特别是对应用 最广的金属切削液作为水基润滑剂中的要求也越来越 高 含氮杂环具有很好 的极压抗磨效果 但其油溶 性 水溶性 往往 不是很 好 咪唑 啉作 为一 类含 N杂 环 其咪唑啉离子液体具 有 良好 的抗磨 减摩效 果 被 广泛用作油基润滑油添加剂 油酸咪唑啉因其具有 2 0 1 3年第 1 2期 熊丽萍等 油酸咪唑啉作为水基润滑剂的摩擦学性能 7 良好的防腐蚀性能 被广泛用于油 田管道的防腐 抗氧化添 加 剂 本 文作 者将 传 统 的油 酸 咪唑 啉 用作水基润滑油添加剂 讨论其摩擦学性能及其摩擦 机制 1 实验部分 1 1 试样制备 将油 酸和二 乙烯 三胺 按摩尔 比 2 1 2 与二 甲苯 携水剂 一起加入安装 有温度 计 分水 器 搅拌 棒 和 回 流 冷 凝 管 的 三 口烧 瓶 中 在 酰 化 脱 水 段 1 3 0 1 5 0 o C下维持 4 h 左 右直 至没有 水分馏出 然后 升温 到环化脱 水段 1 9 0 2 1 0 维 持 2 h左右 直至 没 有水分馏 出 再 经减压 蒸馏 即得到产品 1 2 结构表征及成分分析 采用 S p e c t r u m O n e型红外光谱仪对产物进行红外 表征 如图 1 所示 图中油酸咪唑啉的特征峰都有表 现 1 6 5 2 9 0 c m 峰 是 酰 胺 C一 0 伸 缩 振 动 峰 1 6 1 0 2 9 c m 峰是咪唑啉环 C N吸收峰 1 5 5 1 8 1 c m 峰是 N H吸收峰 图 1 油酸咪唑啉的红外谱图 Fig 1 I R s pe c t r a o f o l e ic a c id imid a z o l ine 对产物 的元 素分 析进 行 了分 析 结 果 为 括 号 内为理 论 计 算 值 C 7 8 4 1 7 8 3 0 H 1 2 1 2 1 2 2 3 N 6 9 6 6 8 5 合成 产 物的 c H N元素的测定值与按分子式计算的理论 值 基本相符 绝对误差在允许范 围内 通过产物的红外谱分析和元素分析 可以证明合 成的产物是酰胺基油酸咪唑啉 1 3 摩擦性 能测试 由于水的密度和黏度低 冰点较高 为了扩大其 使用范围 在水中常常加入乙二醇 丙三醇 聚乙二 醇等多元醇来降低其冰点和提高其黏度 以质量比为 1 1 的去离子水和乙二醇为基础液 分别添加 0 5 1 0 1 5 2 0 质量分数 的油酸 咪唑啉 配置成水基润滑液 采用济南试 验机 厂生 产 的 MR S I O A型摩 擦磨 损 试验机考察油酸咪唑啉水基润滑液的摩擦性能 试验 条件 为 转 速 1 4 5 0 r m in 室温 2 0 左右 试验 时间3 0 m i n 采用读数显微镜 精度 0 0 1 m m 测 量 3个下试球的磨斑直径 D 取其平均值作为磨 斑直 径测 定值 在摩 擦 磨损 试验 机 上按 照 G B T 3 1 4 2 8 2方法测定基础 液及含 添加剂 的基础 液 的最大 无卡咬负荷 P 值 试验时间为 1 0 s 钢球为上海 轴 承厂 生 产 的 二 级 G C r l 5标 准 钢 球 A I S I 5 2 1 0 0 直径为 1 2 7 m m 硬度为 H R C 5 9 6 l 1 4磨痕表 面分析 四球极 压磨 损 试 验 结 束 后 试 球 用 石 油 醚 6 0 9 0 c I 超声清洗 2次各 1 5 m i n 利用德国蔡司 Z e is s 公司的场发射 S I G M A型扫描电镜 S E M 分析钢球表面形貌 利用 E D S能谱分析钢球表面的 元 素分布 利用 P H I Q u a n t u m 2 0 0 0型 x P s分析 钢球 表面的化学 成分 2结果与讨论 2 1 极压值 p 值 表 1给出了油酸咪唑啉不同配比下的p 值 可 以看 出油酸 咪唑 啉 的加入 明显 增 加 了水 基 基础 液 的 p 值 并且随添加剂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油酸咪唑 啉质量分数为 2 0 时 p 值达到了 1 0 4 8 N 是基础 液极压值的 1 0倍 说 明油酸咪唑啉的加入能极大地 提高基础液的承载能力 油酸咪唑啉的咪唑环中的氮 原子能和金属表面 的铁元素形成配位键 从 而能在钢 球表面形成牢固的吸附膜 并且其 良好的水溶性 能 使吸附膜不断破坏和重组的过程更加迅速 表 1 油样的极压值 T a b l e 1 T h e P B v a l u e s o f o i l s a mp l e s 添加 剂含 量 w 0 0 5 1 0 1 5 2 0 PB N 1 0 7 3 7 2 5 9 7 8 0 3 1 0 4 8 2 2 抗磨 减摩 性能 图 2给出了不 同载荷 和不同油酸咪唑啉含 量下磨 斑直径的变化 可以看出 当加入油酸咪唑啉时 当 油酸咪唑啉的质量分数小于 0 5 时 加入油酸咪唑 啉能够显著地降低钢球 的磨斑直径 即在一定范围 内 油酸咪唑啉在水基环境下具有良好的降低磨损的 效果 但当油酸咪唑啉的质量分数超过 0 5 时 磨 斑直径缓慢降低 表明此时进一步增加添加剂含量 其抗 磨效果 相当 2 0 1 3年第 1 2期 熊丽萍等 油酸咪唑啉作为水基润滑剂的摩擦学性能 9 可知 水基基础液润滑时 钢球表面有明显的擦 伤 而油酸咪唑啉的加入降低了钢球表面的磨损 这 是由于 一方面 油酸咪唑啉具有 良好的水溶性 能 很好地分散在基础液中 另一方面 油酸咪唑啉能在 钢球表面形成 吸附膜 从而减少摩擦磨损 为了更好地分别分析添加剂在摩擦过程中的摩擦 学机制 对在 3 9 2 N 水基基 础液 以及含有 1 5 添 加剂 的水基基础液润滑下 的试球摩擦表 面进行 了 E D S 表面元素分析和 X P S分析 M n 图 5给出了水 基润滑液 和含 1 5 的油 酸咪唑啉 水基润滑液润滑时钢球摩擦表面元素的 E D S图谱 表 2给出了表面元素含量 可以看出 水基基础液润 滑时 钢球的摩擦表面主要有 F e c r 和 c元素 当 加入 1 5 的添加剂后摩擦表 面出现 N元素 并且 C 含量上升 F e含量下降 说 明添加剂 中的氮元素在 摩擦过程中转移到了摩擦表面 含 N有机化合物起 到减少摩擦磨损的作用 k e V k e V a 水基基础液 b 含有1 5 的油酸睬唑啉的基础液 图5 摩擦表面元素能谱分析 F i g 5 nI e e l e m e n t e n e r g y s p e c t r u m a n a l y s i s o f f r i c tio n s u r f a c e a b a s i c m e d i u m b 1 5 o l e i c a c i d i m i d a z o l i n e i n b a s i c m e d i u m 表 2 表面元素含量 Ta b l e 2 T h e c o n t e n t o f t I e s u r f a c e e l e me n t s 图 6给 出了含 1 5 的油酸 咪唑啉水基 润滑液润 滑时摩擦表面的 X P S谱图 从 c 谱图可以看出 在 2 8 7 e V处 出现 了 C N 峰 在 2 8 5 7 e V处 出 现 了 c N峰 在 2 8 4 8 3 e V 处 出 现 了 C O 峰 并 且 C O 峰最强 说 明表面 出现有机物 质和较 多的 C O 化合物 从 0 谱 图可 以看 出 在 5 3 1 9 e V处 出现 了 F e O 的峰 在 5 3 4 4 e V 处 出现 了 c r C O 的峰 在 5 3 3 4 e V处 出现了 C 一0峰 并且 以 F e O 的峰最 强 说 明在钢球表面 出现 了有机 含氧物 质和 F e 0 为 主的含氧物质 从 N 谱图可以看出 N的峰比较多 比较 复 杂 在 4 0 1 3 4 0 0 7和 3 9 9 4 e V 处 出现 了 C N峰 在 4 0 0 e V处 出现 了 N O峰 而 C N峰 比较强 说明含氮有机化合物 比较多 与 c 谱图对 应出现的峰相符合 从 F e 谱图可以看出 出现的峰 比较复杂 在 7 1 1 e V附近 出现 F e 在 7 1 0 7 1 3和 7 1 5 7 e V附近出现 F e 说 明表面 F e元素主要 以 F e O 和金属络合物的形式存在 由以上分析可知 油酸咪唑啉的加入 可以很 好减缓摩擦磨损 咪唑啉环中的活性元素 N起到了 至关重要的作用 咪唑环中的 N元素能与钢球表面 的 F e 元素 形 成稳 定 的配 位键 一 部分 以有 机 N的 形式 吸附在钢 球表面 一部 分 以无 机含 氮金 属化 合 物 的形 式吸 附在钢球 表 面 正 是在摩 擦 副表 面形 成 的有 机氮和无 机氮膜 层 的覆盖 并且 长 链脂 肪酸 链 起到 减少钢球 与水 中氧 的直接 接触 的作 用 从而 阻 止 了钢球 的摩擦 磨损 与氧 化 这说 明油 酸 咪唑啉 不 仅具有传统的防腐蚀 抗氧化性能 还具有很好的 极压 抗 磨减摩 性能 1 0 润滑与密封 第 3 8卷 9 0 00 8 0 0 0 7 0 00 6 0 00 5 0 0 0 4 0 0 0 3 0 00 2 0 0 0 1 0 00 0 29 4 29 2 29 0 28 8 2 8 6 2 8 4 2 8 2 2 8 0 2 7 8 Bin d in g En e r g y El e V a cl Bin d in g En e r g y El e V c Nh B in d in g Ene r g y E e V b Oh B in d in g En e r g y E e V d Fe 2 n 图 6 含 1 5 的油酸咪唑啉水基润滑液润滑时摩擦表面 X P S 分析 Fig 6 T h e XPS a na l y s is o n t h e f ic t io n s u r f a c e wh e n l u b r ic a t e d b y wa t e r b a s e d l iq u id wit h 1 5 o l e ic a c id imid a z o l in e 3 结论 1 油酸咪唑啉不仅具有传统的防腐蚀 抗氧 化性能 其作为水基润滑剂还具有很好的极压 抗磨 减摩性能 2 油 酸咪 唑啉作 为水基 添加 剂 以乳 浊 液 的 形式稳定分散在基础液 中 其 含量为 2 0 时的极压 值是基础液的 1 0倍 随着油酸咪唑啉含量的增加 磨斑直径和摩擦 因数都有 明显降低 其 中含量为 1 5 时润滑液的摩擦因数最小 3 油 酸咪唑 啉作为 水基 润滑剂 具有很 好 的摩 擦学性能 是由于咪唑环 中的 N元 素在摩 擦副 表面 形成 了有机 无 机氮膜层 并且长链脂肪酸链起到 了 减少钢球与水中氧的直接接触的作用 从而阻止了钢 球的摩擦磨损与氧化 参考文献 1 H u a n g W J S t u d y o f t h e t r ib o l o g i c a l b e h a v i o r o f s c a r b o x y l p r o p y 1 一 N d i a l k y l d i t h i o c a r b a n i c a c i d a s a d d i t i v e s i n w a t e r b a s e d fl u id J We a r 2 0 0 2 2 5 2 3 4 3 0 6 3 1 0 2 L i n F S y n t h e s i s a n d h y d r o l y t i c s t a b i l i t y o f a q u e o u s a n t i w e a r a g e n t s o f o r g a n i c p h o s p h a t e J S y n t h e s i c L u b r ic a t i o n 1 9 9 7 1 3 3 2 7 5 2 8 0 3 张杰 朱保利 侯延超 等 水溶性 L a F 纳米颗粒的制备及 其摩擦学行为研究 J 润滑与密封 2 0 1 2 3 7 5 4 8 5 1 Z h a n g J ie Z h u B a o l i Ho u Y a n c h a o e t a 1 P r e p a r a t io n o f w a t e r s o l u b l e La F3 n a n o p a r t ic l e s a n d s t u d y o n it s t r ib o l o g ic a l pr o p e r t i e s J L u b ric a t io n E n g i n e e r in g 2 0 1 2 2 7 5 4 8 5 1 4 王建华 景恒 王晓波 等 纳米铜添加剂与磷酸三甲酚酯复 配体系的摩擦学性 能 J 石 油学报 石油加 工 2 0 0 5 2 1 5 8 5 2 1 Wa n g J ia n h u a J in g He n g Wa n g Xia o b o e t a 1 T r ib o l o g ic a l b e h a v io r s o f t h e c o mp l e x o f Na n o Cu a d d it iv e wit h t r ic r e s y l t h o s p h a t e J A c t a P e t m l e i s S in c a P e t r o l e u m P r o c e s s i n g S e c t i o n 2 0 0 5 2 1 5 8 5 2 1 5 田晓红 蒋青 谢明贵 溶致液晶的结构及应用研究进展 J 化学研究与应用 2 0 0 2 1 4 2 1 1 9 1 2 2 T ia n Xi a o h o n g J i a n g Q i n g Xi e Mi n g g u i P r o g r e s s i n s t u d y o n s t r u c t u r e a n d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l y t r o p i c l iq u i d c r y s t a l s J C h e m i c a l R e s e a r c h a n d A p p l i c a t io n 2 0 0 2 1 4 2 1 1 9 1 2 2 6 Z h a n g L in F e n g D a p e n g X u B i n e t a 1 T h e f r i c t i o n a n d w e a r c h a r a c t e ri s t ic s a n d l u b ri c a t io n me c h a nis m o f imid a z o l e ph o s p h a t e io n i c l i q u id J S c ie n c e C h i n a T e c h n o l o g ic a l S c i e n c e s 2 0 0 9 5 2 5 1 1 9 1 1 1 9 4 7 范维玉 杨孟龙 陈树坤 等 S F 一 1 0 3 油田注水缓蚀剂的合成 及性能考察 J 石油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1 9 9 9 2 3 2 8 2 8 5 F a n We iy u Ya n g Me n g l o n g Ch e n S h u k u n e t a 1 S y n t h e s is a n d p r o p e r t i e s o f S F 一 1 0 3 o i l f i e l d w a t e r i n j e c t i o n c o r r o s i o n i n h i b i t o r s J J o u r n a l o f t h e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P e t r o l e u m C h i n a 1 9 9 9 2 3 2 8 2 8 5 下转第 2 2页 润滑与密封 第 3 8卷 4结 论 使 用二阶差分格式 对 时变线接触热弹性流体动 力润滑问题的数学模型进行 了离散 采用多重 网格方 法求解压力 弹性变形和载荷 温度场的求解使用逐 列扫描技术 采用一个冲击载荷问题作为算例 并将 计算结果与使 用一 阶差分 的计算结果进行 比较 结果 发现 1 冲击造成 H e r t z 接触区人 口的油膜凹陷以 及对应的压力突起 该油膜凹陷在接下来的瞬时将 随卷 吸速度朝 出 口方 向移动 而且 凹陷深 度应 维持 不 变 一 阶差 分 导 致 凹 陷油 膜 在 朝 出 口方 向移 动 时 凹陷深度逐渐 降低 而二 阶差分 则大 体可 以保 证凹陷的深度不变 同时一阶差分忽略了冲击造成 的凹陷前 后位置 的细节 而二 阶差分 则可 以较 精细 地描述这 些细节 2 二阶差分和一阶差分计算得到的中心压力 中心膜厚 最小膜厚 以及油膜中最 大温升变化 曲线有 明显差异 显示二阶差分的精度更高 更能精确地模 拟油膜变化过程 参考文献 1 王静 杨沛然 时变等温线接触弹流润滑问题求解的多重网 格技术 J 润滑与密封 2 0 0 0 2 5 3 9 1 1 Wa n g J in g Ya n g P e ir a n Mu l t ie v e l t e ch n iq u e f o r t h e s o l u t io n t o t im e d e p e n d e n t l s o t h e m a l E H L l i n e co n t a ct p r o b l e m J L u b r i ca t io n E n g i n e e rin g 2 0 0 0 2 5 3 9 1 1 2 V e n n e r C H L u b r e ch t A A M u l t il e v e l m e t h o d s i n l u b r ica t i o n M1 N e w Y o r k E l s e v i e r 2 0 0 0 3 Wa n g J H a s h i m o t o T N is h i k a w a H e t a 1 P u r e r o l l i n g e l a s t o h y d r o d y n a mic l u b r ica t io n o f s h o r t s t r o k e r e cip r o ca t in g mo t io n J T r i b o l o g y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2 0 0 5 3 8 1 0 1 3 1 0 2 1 4 杨沛然 流体润滑数值分析 M 北京 国防工业 出版社 1 9 9 8 5 L a r s s o n R L a r s s o n P O E r i k s s o n E e t a 1 L u b rica n t p r o p e rt ie s f o r in p u l t o h y d r o d y n a mic a n d e l a s t o h y d r o d y n a mic l u b r ica t io n a n a l y s e s J P r o ce e d i n g s o f t h e I n s t i t u t i o n o f M e ch a n ica l E n g i n e e r s P a r t J J o u r n a l o f E n g in e e ri n g T r ib o l o g y 2 0 0 0 2 1 4 1 7 2 7 6 V e n n e r C H M u l t i l e v e l s o l u t i o n o f t h e E H L l in e a n d p o i n t co n t a ct p r o b l e m s D E n s ch e d e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T w e n t e N e t h e r l a n d 1 9 91 7 杨志强 王静 杨沛然 线接触往复运动的热弹流润滑特性 研究 J 润滑与密封 2 0 0 8 3 3 2 9 1 2 Ya n g Z h iq ia n g Wa n g J in g Y a n g P e ir a n A s t u d y o n t h e t h e r ma l e l a s t o h y d r o d y n a mic l u b ri ca t io n i n l in e co n t a ct u n d e r r e cip r o ca t in g m o t i o n J L u b rica t i o n E n g i n e e r i n g 2 0 0 8 3 3 2 9 1 2 8 石成霞 王静 兼 田桢宏 等 单粗糙峰对线接触往复运动下 的弹流润滑特性 的影响 J 煤矿机械 2 0 1 0 3 1 5 8 1 8 4 S h i C h e n g x ia Wa n g J in g K a n e t a Mo t o h ir o e t a 1 E f f e ct o f s im p l e b u mp o n t h e r ma l e l a s t o h y d r o d y n a mic l u b ri ca t io n in r e cip r o ca t i o n l i n e co n t a ct J C o al M i n e Ma ch i n e r y 2 0 1 3 3 1 5 8 1 8 4 上接 第 1 0页 8 张贵才 马涛 葛际江 等 咪唑啉缓蚀剂合成过程中成环程 度与其性能 的关系 J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 版 2 0 0 5 2 0 2 5 5 5 7 Z h a n g G u i ca i Ma T a o G e J i j i a n g e t a 1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 cy cl iz a t io n d e g r e e o f i mi d a z o l i n e co r r o s i o n i n h i b i t o r a n d i t s co r r o s i o n i n h i b i t i o n p e rf o r m a n ce J J o u r n a l o f X i a n 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