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落的结构和演替.doc_第1页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doc_第2页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doc_第3页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doc_第4页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对应训练1.(2008年广东生物,14)菟丝子叶片退化,茎黄色或黄褐色,常生长于龙眼、柑橘等果树的树冠层。下列有关菟丝子和果树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影响果树的光合作用 吸收果树的水分和养分 竞争土壤水分和营养 共同生活,互惠互利A. B. C. D.答案 D2.寒带针叶林中两个动物种群(N1、N2)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据图判断这两个种群的关系是 ( )A.捕食关系,N1为捕食者,N2为被捕食者 B.捕食关系,N2为捕食者,N1为被捕食者C.竞争关系,N1为竞争中的胜利者,N2为失败者D.共生关系,N1、N2彼此依赖,相互有利答案 B3.下图分别为A.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B.大小两种草履虫;C.狐与兔;D.细菌与噬菌体四组生物的种间关系示意图(纵轴表示个体数,横轴表示时间)。请据图回答:(1)判断AD四组生物的对应曲线:A. ;B. ;C. ;D. 。(2)造成中出现的现象是由于 。(3)与相比,结果不同是因为 。(4)若四种种间关系中的b死亡,对a有利的曲线是 。(5)若狐死亡,则兔的发展趋势是 。答案 (1) (2)食物竞争,使一种(大)草履虫死亡(饿死)(3)寄生关系不可能使宿主全部死亡(4)和(5)狐死亡,兔先增加(失去天敌)后减少(受草制约) 对应训练4.关于池塘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垂直方向上,鱼类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B.鱼类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主要依赖植物C.池塘中的动物群落没有水平结构D.在水平方向上,生物种类分布有差异答案 C5.大多数生物群落在空间上有垂直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A.温度、食物 B.温度、光照 C.湿度、温度 D.光照、食物答案 D6.(2009年成都质检)树林里多数鸟类在树冠筑巢、栖息,啄木鸟生活在树干中,环颈雉则在灌木层和地面活动,这种现象反映了 ( )A.种群密度 B.适应的普遍性 C.群落的垂直结构 D.群落的水平结构答案 C 对应训练7.(2007年广东,45)下列有关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沙丘、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冰川泥、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B.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C.初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D.初生演替能形成森林,次生演替很难形成森林答案 C8.(2008年杭州模拟)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 ( )A.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B.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C.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D.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答案 A 对应训练9.土壤动物能够促进农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并改良土壤结构,其类群组成和数量是评价农田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下表是某农田使用两种肥料后4类土壤动物的物种数和密度(个/m2)调查数据。动物类群样地跳虫类蜱螨类线蚓类线虫类物种数密度物种数密度物种数密度物种数密度有机肥田1016738304012019339化肥田47916411832752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 )A.化肥田土壤动物的物种多样性减少,营养结构简单B.有机肥田的土壤动物数量大大增加,有机质减少C.化肥田土壤动物个体总数减少,但是生物多样性提高D.有机肥田的各类土壤动物密度总是大于化肥田答案 A10.土壤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下图A、B、C、D4种土壤微型节肢动物分离收集装置中,最合理的是 ( )答案 A生物的种间关系例1 (2007年全国理综,5)如图,纵轴表示海洋不同深度中鱼类的食物分布状况,曲线甲、乙、丙分别表示三种鱼的数量变化。下列对此图的分析,错误的是 ( )A.海洋中的鱼类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B.此图表明鱼类对食物的竞争状况C.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捕食状况D.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共生关系答案 D 变式训练(2008年全国,2)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下图,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期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中仅剩一个种群。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B.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C.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D.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答案 C群落演替的类型及过程分析例2 (2007年广东)群落不断发展变化,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着演替。下列关于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初(原)生演替历程短、速度慢B.在正常情况下,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使生物多样性降低C.在演替早期,群落中优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显著变化D.在森林遭受火灾后的地段上重新形成森林,是次生演替的一个例子答案 D1.(2008年重庆理综)以下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中的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亚热带生长的常绿阔叶林组成了一个种群C.马尾松林地中所有树木构成了生物群落D.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答案 D2.(2008年天津理综,5)为研究人工生态系统中大草履虫和栉毛虫间捕食关系的影响因素,设计如下两组实验。实验一:在培养液中依次加入大草履虫和栉毛虫,得到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见甲图);实验二:在培养液中先加入沉渣作隐蔽场所,再同时加入大草履虫和栉毛虫,得到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见乙图)。 据实验判断,正确的是 ( )A.沉渣对栉毛虫的种群数量变化无影响B.大草履虫以栉毛虫为食C.培养液为上述生态系统提供能量D.大草履虫的能量除用于自身代谢外,其余部分流入栉毛虫答案 C3.(2007年海南生物,13)合理密植、除草、除虫均可以增加作物的产量,这些措施依次影响了农田生物之间的 ( )A.种间关系、种内关系、种间关系 B.种间关系、种间关系、种间关系C.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种间关系 D.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种内关系答案 C4.(2006年全国,4)锄足蟾蝌蚪、雨蛙蝌蚪和蟾蜍蝌蚪均以浮游生物为食。在条件相同的四个池塘中,每池放养等量的三种蝌蚪,各池蝌蚪总数相同。再分别在四个池塘中放入不同数量的捕食者水螈。一段时间后,三种蝌蚪数量变化结果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无水螈的池塘中,锄足蟾蝌蚪数量为J型增长B.三种蝌蚪之间为竞争关系C.水螈更喜捕食锄足蟾蝌蚪D.水螈改变了三种蝌蚪间相互作用的结果答案 A5.(2007年山东,5)下列选项中不能演替为森(树)林的是 ( )A.西北干旱地区的典型草原 B.大兴安岭火灾后的林区C.沂蒙山区的裸露岩地 D.黄河三角洲的弃耕地答案 A探究生物某一生理变化的影响因素 样题细研课外小组同学发现生长在向光处的蒲公英的叶片较大,叶缘缺刻小,大多数近于全缘(称为阳生叶),而生长在荫蔽处的蒲公英的叶片较小,叶缘缺刻大,大多数呈锯齿状(称为阴生叶)。他们想进一步探究环境和遗传因素对蒲公英叶形的影响(提示:切取蒲公英的直根,可进行无性繁殖);于是同学们提出如下三种假设:a.蒲公英的叶形主要受环境因素的影响;b.蒲公英的叶形主要受遗传因素的影响;c.蒲公英的叶形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请分析后回答:(1)你打算探究的假设是 。(从a、b、c项中选择)(2)请写出你的实验方案: 。(3)如果该假设成立,那么实验结果为 。答案 (1)从a、b、c项中选择一项 (2)取向阳处的蒲公英的直根随机平分为A、B两组,分别在向阳处和荫蔽处种植。另取荫蔽处的蒲公英直根随机平分为C、D两组,分别种植在向阳处和荫蔽处,待直根长出叶片后,观察叶形(3)(a.蒲公英的叶形主要受环境因素的影响)结果:A、C两组均长出阳生叶,B、D两组均长出阴生叶。(b.蒲公英的叶形主要受遗传因素的影响)结果:A、B两组均长出阳生叶,C、D两组均长出阴生叶。(c.蒲公英的叶形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结果:A组长出阳生叶,D组长出阴生叶,B、C两组叶形介于阳生叶和阴生叶之间(从上面三种情况中任选一种,但要求与假设相符合) 变式训练一种以地下茎繁殖为主的多年生野菊分别生长在海拔10 m、500 m和1 000 m的同一山坡上。在相应的生长发育阶段,同一海拔的野菊株高无显著差异,但不同海拔的野菊株高随海拔的增高而显著变矮。为检验环境和遗传因素对野菊株高的影响,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1)实验处理:春天,将海拔500 m和1 000 m处的野菊幼芽同时移栽于10 m处。(2)实验对照:生长于 处的野菊。(3)收集数据:第二年秋天 。(4)预测支持下列假设的实验结果:假设一:野菊株高的变化只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是:移栽至10 m处的野菊株高 。假设二:野菊株高的变化只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是:移栽至10 m处的野菊株高 。假设三:野菊株高的变化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实验结果是:移栽至10 m处的野菊株高 。答案 (2)10 m、500 m、1 000 m(3)测量株高,记录数据(4)与10 m处的野菊株高无显著差异 与原海拔处(500 m和1 000 m)的野菊株高无显著差异 比10 m处矮,比原海拔处高1.(2007年宁夏,3)下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取食方式为吞食的三个物种随食物颗粒大小而产生的种群数量分布。下列对此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 )A.三个物种的食物资源完全相同 B.物种甲与物种乙为竞争关系C.物种丙与物种甲为捕食关系 D.能量流动方向由甲经乙到丙答案 B2.下列几组图中,能正确表示生存斗争、种间斗争、种内斗争、和竞争关系的是 ( )答案 D3.(2009年泰州模拟)硅藻的生长需要硅酸盐。下图是Tilman等对两种淡水硅藻针杆藻和星杆藻的研究结果。图中实线表示种群密度,虚线表示硅酸盐含量。a表示单独培养针杆藻的情况,b表示单独培养星杆藻的情况,c表示两种硅藻在一起培养的情况。则针杆藻和星杆藻之间的关系是 ( )A.竞争 B.捕食 C.种内互助 D.共生答案 A4.下表说明有一种必要的生长因子和另一种物质是由两种微生物合成的。生物必须供应的生长因子被合成并释放的物质红色酵母嘧啶噻唑毛霉噻唑嘧啶如果将这两种微生物培养在一起,它们之间可能的关系是 ( )A.竞争 B.捕食 C.共生 D.独立生长答案 C5.下图代表生活在同一生态系统中两个种群在夏季和秋季的食区范围。两个种群均以橡树为食,图中X所指部分最可能表明( )A.两种群在秋季竞争食物,但在夏季不发生竞争 B.两种群在秋季产生地理隔离C.夏季氧气供应充分,但在秋季供应不充分D.两种群在夏季发生随机交配答案 A6.(2008年镇江模拟)下图表示蓝色太阳鱼捕食水蚤的模型及实验结果,据图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水蚤种群密度低时,太阳鱼捕食小型水蚤为主B.水蚤种群密度中等时,太阳鱼捕食中等体型水蚤为主C.水蚤种群密度高时,太阳鱼对三种体型水蚤的捕食基本相同D.实验数据支持太阳鱼选择猎物使能量摄入最大化的假说答案 D7.(2009年广州高三调研)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多选) ( )A.鼎湖山的一对雌雄昆虫能交配繁殖,有可育的后代,则它们属于同一物种B.青海一片草原中所有藏羚羊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组成了这个种群的基因库C.南海中的海马各年龄段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则该种群正处于发展壮大阶段D.海南岛的气候适宜种植高产杂交水稻,合理密植水稻时,其数量可以大于K值答案 CD8.分析图中曲线,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A.进行海洋渔业捕捞的最佳时期是C时期B.影响CD段种群数量下降的主要因素是天敌、生活空间和资源等C.该种群数量在E点达到K值D.该曲线包括了细菌生长曲线中的调整期、对数期和稳定期答案 B9.关于群落的结构,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竹林中竹子高低错落有致,其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B.动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与植物的分层现象密切相关C.淡水鱼占据不同的水层,出现的分层现象与各种鱼的食性有关D.不同地段生物种类有差别,在水平方向上无分层现象答案 A10.(2009年广州高三调研)在群落演替中,下列情况哪一种情况是不可能发生的 ( )A.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发生变化B.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越小,群落演替越慢C.初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D.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答案 D11.下列演替现象属于次生演替的是 ( )A.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 B.被彻底消灭了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C.火灾过后的草原上的演替 D.发生在冰川泥上的演替答案 C12.如图是温带原始裸地开始的群落演替过程中两种量值的变化曲线,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 ( )A.a表示草本植物的种类数量,b表示整个植被的生物量B.a表示整个种群的生物量,b表示草本植物的种类数量C.a表示土壤中腐殖质总量,b表示整个植被中的种类数量D.a表示食肉生物的种类数量,b表示食肉类的生物总量答案 A13.在寒温带地区,一场大火使某地的森林大面积烧毁,在以后漫长时间中,在原林地上依次形成了杂草地、白桦为主的阔叶林,以云杉为主的针叶林,这种现象称为 ( )A.物种进化 B.外来物种入侵 C.群落演替 D.垂直结构答案 C14.达尔文曾发现几种生物的食物链:红花三叶草土蜂野鼠家猫。请回答:(1)猫与鼠和鼠与蜂之间的关系叫做 。这个食物链表明:猫多对牧业发展 。(2)有一种土蜂的变种能直接在红花三叶草的花蕾处咬出一个洞来吸取花蜜,同时招引本地短口器的小蜂前来吮蜜,这种不作传粉的土蜂与三叶草的关系为 ,与本地小蜂形成的关系为 。自然界中这种具有嚼洞取蜜行为的土蜂,其产生从遗传学观点看,可能是由 产生的一种 行为。(3)当地农民如果不种红花三叶草,而改种一种开白花、蜜腺较浅的三叶草,这种白花三叶草茎柔软,难以支持土蜂飞落,不久本地小蜂成为优势种群,这时小蜂与土蜂间成为 关系。出现土蜂大幅减少的现象说明了 ,其原因在于 。答案 (1)捕食 有利 (2)捕食 种间互助 变异 本能(3)竞争 适应的相对性 环境条件的改变15.下图表示我国湿润森林区及山地植被分布情况,请据图回答问题:(1)此图表示的是群落中各种生物在空间上的 状况。(2)图中纵轴表示该群落的 结构,且具有明显的 现象。这些植被的分布是受非生物因素中 的影响。(3)图中横轴表示该群落的 结构,由于 、 、 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的 种类往往也有差别。答案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