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富国小【水土保持】环境教育教学活动与设计.doc_第1页
同富国小【水土保持】环境教育教学活动与设计.doc_第2页
同富国小【水土保持】环境教育教学活动与设计.doc_第3页
同富国小【水土保持】环境教育教学活动与设计.doc_第4页
同富国小【水土保持】环境教育教学活动与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同富國小【水土保持】環境教育教學活動與設計壹、前言: 民國八十五年七月卅一日賀伯颱風侵襲台灣,造成嚴重災害,在信義鄉土石流橫流成災,其中以神木及豐丘二村土石流災情最為嚴重。自此之後全台灣人民對【土石流】此一名詞開始耳熟能詳,且似傳染病般全省開始蔓延且災情不斷。接著九二一大地震,致使山坡地土石鬆動,不論下小雨、大雨、甚至颱風豪雨,土石流有如魑魅,糾纏不清、揮之不去,臺灣的環境生病了,且病入膏肓。 環境生病了,除了政府投入大量經費,以【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方式力圖挽救千瘡百孔的環境外,我們還能做些什麼事?其實有很多事要從教育著手,希望透過教育能改變人們觀念,進而解決許多棘手的問題,才是所謂治本之道。有鑑於此,南投縣政府積極推展環境教育,土石流【水土保持】環境教育是推展重點之一,希望為南投子民留下好山好水,本校很幸運接下推展的工作,設計相關教材與活動,為土石流【水土保持】環境教育在南投紮根萌芽。貳、名詞解釋: 土石流與水土保持是本校設計環境教育的主角,首先驗明正身,有一番認識才能進行教學活動與設計。根據【水與土的通訊】【游繁結老師解釋】:土石流所謂土石流係指土砂石礫岩屑或岩塊等土體與水混合成流體,且土砂石等固體材料之濃度較高而形成之流動現象。由此可知土石流亦為土壤沖蝕之一種形態,但因土體被集體搬運流失,而與表土沖蝕之個別搬運現象截然不同;卻又異於崩塌或地滑之集體搬運現象,因崩塌或地滑雖亦為土體受水作用而呈集體搬運作用,但此等運動屬崩落或滑動,而非流動,即使部分崩塌行為亦有流動之成分,惟此等流動屬不連續之運動,而土石流最主要之特性為土體與水混合成流體後之流動係屬連續性之流動,且流體內部亦連續在變形狀態中,只要土體之連續變形效應存在,則土石流即可持續流動,反之亦然,而將土砂石等材料移運至遠處。由於土石流之土砂濃度相當高,一般可達0.30.7,而流動速度極快,曾有高達40m/sec 之紀錄,因此流動時所產生之破壞力極大,尤其經常挾有巨大岩塊,因此一旦發生,其所造成之災害規模常遠較崩塌或地滑等為大。土石流因含土砂石等固體物之比例不同,而使其流動之物理性亦有很大差異,因此學理上乃因其材料組成之不同或流動特性之差異,而有許多種分類,亦因而衍生許多不同之名稱。在美國將土砂石等混合流體之流動稱為debrisflow亦即現稱之土石流;若流體中含泥質材料較多時,即砂粒坋粒與粘粒之含量不少於50之情況下,則稱為泥流(mudflow)。而前蘇聯則將流體之單位體積重量在1.11.3t/m3;時,稱為泥流;單位體積重量在1.92.3t/mA;3A;時,則稱為構造性泥流。中國大陸通稱土石流為泥石流當流體之單位體積重量在1.82.3t/m3;時稱為粘性泥石流;流體單位體積重量為1.51.8t/m3;時稱為稀性泥石流;若流體中未含泥質而僅含石礫之狀態,則稱為水石流;此外,當流體未含石礫,且單位體積重量為1.31.6t/m3;時,稱為稀性泥流;若流體之單位體積重量為1.62.0t/m3;時,則稱為粘性泥流。另在火山地帶因火山灰與火山岩屑所產生之土石流現象則稱為lahar。由此可見土石流因流體之複雜性,並未有一致名稱。惟土石流一詞雖沿用日本用語,但仍可說明其流動特殊性。在尚未有明確分類與定量定義之前,土石流一詞似可作為說明此等土砂流動現象之通稱。 如此對土石流應認識相當清楚,筆者亦在賀伯颱風後,被困在神木村,目睹土石流漫過水泥橋,而將水泥橋整個推走破壞,感到威力驚人。然而在往後的日子中,每當聽到新聞報導那裡又有土石流,看到新聞畫面時,有時不免啼笑皆非,因土石流名詞被濫用、誤用,看到游繁結老師解釋的文字後,就應該很清楚,而不被新聞記者錯誤教育所影響。 另外水土保持又是什麼呢?根據【水與土的通訊】【游繁結老師解釋】:水土保持的意義係指人類在利用土地之同時為使土地能達到永續利用而以人為方法或技術將地面上的水資源或土壤資源予以有效保育的綜合技術。其所採用之方法不外乎以農藝作物的栽培技術在保護土壤避免沖蝕之同時並可獲取作物生產之成果。除此之外還可以配合植生方法與工程方法對不同的土地利用型態予以保護水與土資源的流失。但是水土保持並非萬能在自然界中豪雨的動力與自然陡坡的地形均足以使水與土大量流失甚至造成嚴重災害。相對的人為力量極為有限因此水土保持的工作其積極面的意義固然係在保土培土蓄水以提升土地利用的價值;但消極面的意義則在減少災害的發生或降低災害的規模。參、本校土石流【水土保持】環境教育教學設計理念與做法 小學教育在課程設計,分國語、數學等科目,每次課程改革時各領域專家皆強調自我領域的重要,要單獨設科,就如同此次九年一貫課程,除七大領域外,又添東添西,如母語教育,真不知上面想些什麼?所以本校在推展土石流【水土保持】環境教育時,設計理念即是土石流【水土保持】理念融入各科教學中,在不增加教師教學負擔下,在現有課程中配合主題實施,如此設計是最理想的模式之一。 將來實施九年一貫課程,可將課程統整主題定為土石流【水土保持】相關概念,課程設計範疇可配合七大領域實施,如此學生在短時間密集接觸相關概念,其效果會比本校現有設計理念模式更佳,這可定為本校未來推展土石流【水土保持】環境教育的方向。 本校將現有教師,分六個教學團隊,人員名單如表:六年級教學團隊謝文隆老師、陳素迷老師、王昌民老師五年級教學團隊黃艷玲老師、伍曉玲老師、史新健主任四年級教學團隊黃淑雯老師、黃涼姜老師、張傑讓老師三年級教學團隊楊玉珠老師、辜筱媚老師、沈寶華老師二年級教學團隊許純媛老師、劉虹均老師、聶喬齡老師一年級教學團隊黃艷芬老師、林家老師、汪美鈴老師針對水土保持相關教學主題進行設計,採用主題是台北市立師範學院環境教育中心編著的【關心水和土】中提到的十一個主題去選擇主題設計:認識水的循環認識集水區森林是水的家鄉雨滴與降雨山坡地水土保持方法的認識排水設施的認識土壤的觀察土壤沖蝕的觀察植生覆蓋與土壤沖蝕小草與水土保持水土保持和我們的生活 教學活動設計是請教學團隊以教學活動內容、教師參考教學資料、教具設計與說明三方面去設計,每一團隊以設計一篇為原則,且利用12月11日辦理全鄉教學觀摩,供全鄉教師參觀教學,希望全鄉教師能給予更多點子及意見,以做為教學修正改進之處。教學活動設計篇數雖然不多,但用意是要推廣至每個學校都能去教學與設計,所以本校之教學活動設計,彙整編印成冊,另將教學活動計存成html檔放置本校網站中的教學研究中(29/),可提供全縣教師教學設計之參考,或持續加深加廣,讓水土保持之理念能落實與推廣,藉由教育帶動國人共同維護我們賴以維生的水和土,使下一代真正擁有好山好水。肆、活動設計:(各年級活動設計如附件)年級主題設計者一年級認識水的循環黃艷芬老師設計理念:以戲劇、發表、操作方式讓學生了解水在人們日常生活中是以何種方式循環呈現,進而了解愛惜水資源是每一個人的責任。二年級森林是水的家鄉聶喬齡老師設計理念:藉著圖片及模型操作,請學生觀察,老師用問題引導學生能認知森林對於動物及人類的重要性。三年級雨滴與降雨和土石流之關係沈寶華老師設計理念:透過澆水器模擬雨滴,來觀察對土壤的沖刷力,並歸納降雨量與土石流之間關係。四年級愛護土壤資源黃淑雯設計理念:以戲劇方式讓學生模擬日常生活人們利用土地的實際情形,進而了解愛惜土地資源,是每一個人的責任。五年級土壤沖蝕的觀察黃艷玲設計理念:以實地觀察為主,輔以圖片說明,讓學生從中了解土壤沖蝕的現象,進而體認保護土壤的重要。六年級水土保持和我們的生活謝文隆設計理念:透過圖片及問題的引導討論、及手語教唱,讓學生了解水土保持和我們的生活是息息相關。伍、妥善運用教學資源 除教師本身設計教學活動,推廣水土保持等環境教育理念外,還可走出學校,透過水土保持局成立的水土保持戶外教室進行相關教學,相關特色整理如下:台北木柵水土保持教室茶園水土保持、水土流失觀測、小草立大功、集水區功能、氣象觀測、觀光茶園及品茶、壺穴地形及生態水池等。北投貴子坑水土保持教室地質景觀、人文歷史、植物演替、植生綠化示範、水土保持工程施工法(邊坡、護坡)、野溪整治工程等。 桃園龍潭三水水土保持戶外教室自然生態、原生動植物群、茶園水土保持、野溪治理、邊坡植生綠美化等。苗栗大湖四份水土保持戶外教室柑橘園水土保持、水土流失觀測、觀光果園採果、農塘生態、坡地灌溉設施、排水設施等。南投草屯風水坪水土保持戶外教室植生綠化示範、水土保持草類、水土流失觀測、護岸、潛壩等。台南玉井沙田水土保持戶外教室泥岩(月世界)水土保持、蝕溝控制、水土流失觀測、各種形式排水設施、農塘、連絡道、水土保持草類等屏東科技大學水土保持戶外教室陡坡之土壤流失觀測、氣象觀測站、農場規劃、水土流失觀測、人工模擬降雨設施等。鳳山園藝試驗分所水土保持戶外教室土壤流失觀測試驗及歷史、鳳梨園水土保持、水土保持草類根系觀察、水土保持草類樣品區、農業氣象觀測站等。台東卑南賓朗水土保持戶外教室坡地農場機械作業、農場規劃、農地防風林、噴灑設施、氣象站等。花蓮瑞穗舞鶴水土保持戶外教室坡地綜合農業發展、溪流整治系統、果園水土保持、觀光果園等台灣省茶葉改良場水土保持教室水土流失觀測、防風林帶、農地水土保持設施、土壤剖面、各式耕作茶園示範、茶園植生草類種園、茶園綠肥作物品種園、製茶示範等。澎湖馬公菜園水土保持戶外教室海邊植物標本區、防風植物試驗、植生綠化樹種、防風牆(咕咾石)、農塘、水土流失觀測、植生根系觀察等。雲林古坑劍湖水土保持戶外教室水土流失觀測、水土保持草類、草類根系觀察、原生植物與生態綠化、有毒植物介紹、庭園草皮與應用草種、牆面綠化植物材料-攀緣藤類與懸垂藤類、坍塌地治理工程、坡腳及坡面安定工程等宜蘭冬山仁山水土保持戶外教室模擬降雨水土流失觀察、農地水土保持、水土保持草類認識、地質剖面觀察、水土保持工程、擋土牆、排水溝、防砂壩、工程構造之綠美化、天然林與原生植物標本區、水土保持與棲地改善-螢火蟲的復育。農試所嘉義分所水土保持戶外教室模擬降雨水土流失觀察、水土保持草類根系觀察、農地水土保持設施、野溪治理、蝕溝控制、水土保持草類、果園安全排水設施、果園噴灌設施、果園全園植生、氣象觀察。參觀教學注意事項:參觀前一個月,以書函方式向各水土保持戶外教室主辦單位申請,申請函請說明:(1)參加單位(2)來訪日期(3)參加人數(4)到達時間(5)車輛數量及車種。每梯次參訪人數達三十人者,各水土保持戶外教室主辦單位代為安排解說員解說。 除運用水土保持戶外教室資源外,在網際網路上資源也是非常豐富,整理如下:.tw/Index1.html水土保持網路教室對水土保持相關名詞解釋很清楚,內容豐富。.tw/環教資訊網提供教師環教諮詢及一般民眾實用而且生活化又富於教育意涵的環境常識,有環境主題、教學補給站、環境檔案等項目。.tw/envir/北市師院環教中心有許多環境教育設計方案實例,可供教學參考。.tw/自然步道協會有保育加油站等項目提供環境教育資訊及理念。.tw/trees/眾樹歌唱這是為推廣一套以樹為主題的環境教育輔助教材所建立的網站。 這些資源若能妥善運用,教學上會多彩多姿,學生也會受益良多。陸、現實與理念 實現環境教育理念和追求經濟成長,在地狹人稠的臺灣總是不能兼顧,長久下來總是犧牲自然環境,求得荷包充實,如山坡地濫墾、南部地層下限、河川嚴重污染等,現在人們正逐一自食惡果。我們細想中國人傳統思想雖然是敬天,但人定勝天的理念深植人心中,將這理念套用在周遭環境,到處可見行水區與深山陡坡間開墾利用,今天大自然已漸漸在反撲了,每次的災害與傷亡,只是帶來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