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效计算与分析.doc_第1页
泵效计算与分析.doc_第2页
泵效计算与分析.doc_第3页
泵效计算与分析.doc_第4页
泵效计算与分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泵效计算与分析 泵效:油井日产液量与泵的理论排量的比值称为泵效。 用公式表示为: (3-78) 一、影响泵效的因素 (一)地质因素 1油井出砂: 2气体的影响: 充满系数: (3-79) 式中 上冲程活塞让出容积; 每冲次吸入泵内的液体体积;如图3-41所示。 图3-41 气体对泵充满程度的影响 图3-41中 表示余隙容积, 表示活塞在上死点时泵内的液体体积, 表示泵内气体的体积,令 称泵内气液比,令 称余隙容积比,将 和R ,K代入式(3-79)得: (3-80) 分析式(3-80)可得出以下结论: (1)K值越小, 值就越大。而减小余隙容积 和增大活塞冲程以增大 都可以减小K值。因此在生产中应使用长冲程和在保证活塞不碰固定阀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小防冲距以减小余隙。 (2)R越小, 值就越大,因此为增加泵效,应尽量减少进泵的气体。 进泵气液比可用下式计算: (3-81) 式中 地面生产气油比; 泵吸入口处的溶解气油比; 沉没压力,MPa; 油井含水体积分数; 3油井结蜡:由于活塞上行时,泵内压力降低,在泵的入口处及泵内极易结蜡,使油流进泵阻力增大,影响泵效。 4原油粘度高:由于油稠,油流进泵阻力大,固定阀和游动阀不易打开和关闭,抽油杆下行阻力大,影响泵的冲程,降低泵的充满系数,使泵效降低。 5原油中含腐蚀性物质,如硫化物、酸性水,腐蚀泵的部件,引起漏失降低泵效。 (二)设备因素 1活塞的有效冲程: 1)静载荷作用下的冲程损失及活塞有效冲程如图3-42, 由于转移载荷 上冲程从油管柱上转移到抽油杆柱上使抽油杆柱伸长了 ,油管柱缩短了 ,悬点向上移动了 一段距离后活塞和泵筒才有相对位移,悬点无效的冲程 称为冲程损失。活塞的有效冲程为 ,光杆冲程有效率为: (3-82) 同理可以分析在下冲程中,由于转移载荷 从抽油杆 上转移到油管上,使抽油杆柱缩短了 ,油管柱深长了 ,悬点向下移动了 一段距离后活塞和泵筒才有相对位移,下冲程的冲程损失和活塞有效冲程与上冲程相同,如图3-40所示。 (3-83) 式中 L 抽油杆柱的总长度,m; E 钢的弹性模量,2.061011Pa; 油管的金属截面积, ,m2; D、d 分别是油管的外径和内径,m; 其它符号同前。 如果用多级抽油杆柱,抽油杆的变形要分段计算后相加,以二级组合杆柱为例: (3-84) 式中 、 分别为各级抽油杆柱的截面积,m2; L1、 L2分别为各级抽油杆柱的长度,m。 由计算 的公式可以看出:冲程损失与转移载荷 成正比,即泵径越大,活塞截面积越大,冲程损失越大,当泵径超过一定的限度(引起的 )之后,再增大泵径,不但不会增加产量,而且产量会减小。同时,冲程损失还与抽油杆柱长度成正比,抽油杆柱越长,冲程损失越大。因而在深井中为了提高泵效和产量,常用的方法是用小泵深抽。 2)考虑惯性载荷后的活塞有效冲程 与仅考虑静载变形相比,惯性载荷作用使活塞冲程增加了 (3-85) 考虑惯性载荷后的活塞冲程为: (3-86) 2泵的制造质量,安装质量的影响 对于泵的正常间隙漏失影响下的泵效可用下式计算: (3-87) 式中 D泵径,m; 抽汲液体的体积系数; 冲程有效率; 泵的充满系数; 泵的理论排量,m3/d; e活塞与衬套之间的间隙,m; 活塞两端的液柱压差,m; 活塞长度,m; 液体的运动粘度,m2/s; 活塞运动速度,m/s。 (三)工作方式的影响 抽汲参数选择不合理也会降低泵效:参数太大,造成供液不足,液体充不满泵筒影响泵效。泵挂太深,使冲程损失过大降低泵效 考虑以上各种因素后的理论泵效为: (3-88) 式中 考虑原油在地下和地面体积的差别的系数,为体积系数的倒数。 二、提高泵效的措施 (一)地层方面的措施 1对于注水开发的油田,加强注水,保持油层能量高,井中液面高,是保证油井高产量、高泵效生产的根本措施。井中液面高,沉没压力高,一方面增大了原油进泵的动力,另一方面,沉没压力高于饱和压力,可防止原油脱气,减轻气体影响,增大泵的充满系数。 2采取有效的防砂措施,减轻砂粒对泵的磨损,减轻漏失的影响。另外如果砂子在井中沉积,掩埋油层,会增大油流入井阻力降低液面,也会降低泵效。 (二)井筒方面措施 1选择合理的工作方式 选择抽汲参数组合的一般原则是: (1)对于粘度不太大的常规抽油机井应选用大冲程、小冲数和较小泵径,这样既可减小气体影响,又可减小悬点的交变载荷。 (2)对于原油比较稠的井,一般选用大冲程、大泵经、小冲数,可以减小原油经过阀座孔的阻力和原油与杆柱与管柱之间的阻力。 (3)对于连喷带抽的井,则采用大冲程、大冲数、大泵经,快速抽汲可增大对井的诱喷能力。 2确定合理的下泵深度和合理的沉没度 能使 乘积最大的下泵深度和沉没度,即是合理的下泵深度和合理的沉没度。 3使用油管锚减小冲程损失 用油管锚或封隔器将油管下端固定,则可消除油管的弹性伸缩,减小冲程损失。深井中将油管下端锚定还可消除由于内压引起的油管螺旋弯曲,减小冲程损失。 4采用井下油气分离和井口放套管气装置减轻气体影响 如图3-43所示的是利用“回流效应”的简单气锚和带封隔器的井下油气分离器。 图3-43 井下气液分离装置 1 孔眼;2吸入管;3外管;4中心管;5外筒;6套管;7封隔器 (三)设备方面和管理方面的措施 1改善泵的结构提高泵效 针对油井出砂、结蜡、油稠的特殊情况,石油科研人员研制了许多特殊抽油泵。如用在出砂井的防砂卡抽油泵 ,用在含气多的井中的环阀式防气抽油泵 ,用在稠油井中的液压反馈抽稠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