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 思考题与习题 思考题思考题 2 1 怎样理解 水往低处流 是从位置水头高的地方流向位置水头低的地方 还是从压 力水头高的地方流向压力水头低的地方 或者这两种说法都不对 2 1 怎样理解 水往低处流 是从位置水头高的地方流向位置水头低的地方 还是从压 力水头高的地方流向压力水头低的地方 或者这两种说法都不对 答 这两种说法都不对 应该是从总水头高的地方流向总水头低的地方 总水头 压力水头 位置水头 h u Z w 2 2 达西定律的适用条件是什么 根据三维化的达西定律怎样得到稳定渗流的拉普拉斯方 程 2 2 达西定律的适用条件是什么 根据三维化的达西定律怎样得到稳定渗流的拉普拉斯方 程 答 达西定律适用于流动状态为层流的情况 假定土和水都是不可压缩的 由连续方程 0 z v y v x v z y x 以及达西定律 z h Kv y h Kv x h Kv zzyyxx 并假定土中水的流动各向同性 Kx Ky Kz K 及 K 为常数 即可得出拉普拉斯方程 0 2 2 2 2 2 2 z h y h x h 2 3 影响土的渗透系数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 3 影响土的渗透系数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 土的粒径大小与级配 土颗粒越细 大小越均匀 形状越圆滑 则渗透系数越大 孔隙比 即密实度 孔隙比越小 土越密实 渗透系数越小 矿物成分 对于粘性土 当颗粒表面含有可交换的钠离子越多时 其渗透性将降低 结构和构造 当孔隙比相同时 凝聚结构比分散结构具有更大的透水性 天然沉积的 层状粘土层水平方向的渗透性远大于垂直方向 饱和度 饱和度反映了土中气体含量的多少 饱和度越高 渗透系数越大 水的温度 水温升高时 粘滞系数降低 渗透系数增大 2 4 什么是流土 什么是管涌 二者有何区别 2 4 什么是流土 什么是管涌 二者有何区别 答 在向上的渗透水流作用下 表层土局部范围内的土体或颗粒群体同时发生悬浮 移动的 现象称为流砂 流土 在渗透水流作用下 土中的颗粒相继穿过孔隙被水流带走 最终导致土体内形成贯通的 渗流管道 这种现象称为管涌 二者的区别在于 流砂通常发生在渗流溢出处 管涌发生的部位可以是在渗流溢出处 也 可以是在土体内部 任何类型的土 只要水力坡降达到临界值 都会发生流砂破坏 而 管涌只发生在级配不良的无粘性土中 流砂发生较快 破坏具有突然性 管涌破坏一般 都有个时间发展过程 是一种渐进性质的破坏 2 5 什么是渗透力 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生流土现象 2 5 什么是渗透力 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生流土现象 答 地下水渗流时 土单位面积内的骨架产生的力叫渗透力 当土的总重量 孔隙水压 力 或者有效重量 渗透力时会产生流砂现象 习题习题 2 1 如图所示板桩打入不透水层 试说明地基中 A B 两点间有无渗透发生 为什么 2 1 如图所示板桩打入不透水层 试说明地基中 A B 两点间有无渗透发生 为什么 题 2 1 图题 2 1 图 题 2 4 图题 2 4 图 解 任选基准面 O O 并分别自 A B 两点安置测压管 则测压管中水位均应上升至板 桩左侧静水位高度 如图 1 b 所示 图 1 a 图 1 b 列表示出 A B 两点各种水头如下 位置 位置水头 z 压力水头 hu u w 总水头 h A zA huA zA huA h B zB huB zB huB h 显然 尽管位置水头 zA zB 压力水头 huB huA 但 A B 两点的总水头相同 均等 于 h 总水头差 h 0 因此 A B 两点间无渗流发生 2 2 证明 一维渗流情况下渗透力的表达式为 j w i 2 2 证明 一维渗流情况下渗透力的表达式为 j w i 方法 1 证 取长度为 L 的流管 横截面积为 a 如图 2 所示 作用在流管两端的孔隙水压力的差值为 a u 渗透力来源于总水头差 图中所示方向 为水流方向 渗透力可以表达为 i L h aL ha aL ua j ww w 得证 图 2 方法 2 证明 分析水柱受力 1 A B 两端的静水压力 ah 1 和ah 2 2 水柱自重 La 3 土骨架对渗流水的总阻力 TLa 沿水柱方向列平衡方程 0cos 21 ahTaLaLah 方程两边同除以 a 并以 L zz 12 cos h1 H1 z1 h2 H2 z2 代入上式得 i L HH T 21 因为 jT 所以渗透力 j 为 i L h j 图 2 2 3 某饱和砂土单元体高度为 10cm 其上下表面超静孔隙水压力分别为 u1 100Pa u2 300Pa 砂土比重为 2 65 含水量 28 试分析此单元体是否已渗透破坏 2 3 某饱和砂土单元体高度为 10cm 其上下表面超静孔隙水压力分别为 u1 100Pa u2 300Pa 砂土比重为 2 65 含水量 28 试分析此单元体是否已渗透破坏 解 砂土孔隙比 742 0 100 65 2 28 r s S G e 饱和重度 95 10 1 742 01 742 065 2 1 w s sat e eG g cm3 单元土体总重力为 1 95 10 9 8 191Pa 孔隙水压力为 u2 u1 200Pa 191Pa 此单元土体已渗透破坏 图 3 压力水头h2 位置水z2 总水头H2 压力水头h1 位置水头z1 总水头H1 h 基准面 L 截面面积 a TLa A B 2 4 某基坑挖深 8m 地下水位在 2m 处 基坑内降水到基坑底面以下 0 5m 如图所示 试 计算为保证基坑不发生流砂 板桩插入深度 D 至少应为多少 解 为保证基坑不发生流砂 则板桩底部有 2 4 某基坑挖深 8m 地下水位在 2m 处 基坑内降水到基坑底面以下 0 5m 如图所示 试 计算为保证基坑不发生流砂 板桩插入深度 D 至少应为多少 解 为保证基坑不发生流砂 则板桩底部有 总重量 孔隙水压 0 即 0 2 w H DD 0 5 20 9 8 20 D 0 5 D 6 5 2 9 8 0 解之 得 D 3 6m 2 5 在图 2 8 描绘的流网中 设 H1 10m H2 2m 板桩的插入深度 4 3m 地基的渗透系数 k 10 3cm sec 试回答以下问题 1 求图 2 8 中各等势线的总水头 设 mn 为位置水头的基准面 2 说明地基中各点孔隙水压力的求法 求板桩左右两侧的水压力分布图 3 计算 1m 宽板桩一天的透水量 2 5 在图 2 8 描绘的流网中 设 H1 10m H2 2m 板桩的插入深度 4 3m 地基的渗透系数 k 10 3cm sec 试回答以下问题 1 求图 2 8 中各等势线的总水头 设 mn 为位置水头的基准面 2 说明地基中各点孔隙水压力的求法 求板桩左右两侧的水压力分布图 3 计算 1m 宽板桩一天的透水量 解 根据杜平假定 可得流量 9 44 1115 10 32 4 2 222 2 2 1 HH B K Qm2 d 2 6 下图描绘出了混凝土坝下渗透性地基的流网图 图中 H1 6m 混凝土坝埋入土中 1 5m 地基的渗透系数 k 5 10 3cm sec 试回答下列问题 2 6 下图描绘出了混凝土坝下渗透性地基的流网图 图中 H1 6m 混凝土坝埋入土中 1 5m 地基的渗透系数 k 5 10 3cm sec 试回答下列问题 题 2 6 图题 2 6 图 1 以 pq 为基准面 求各等势线的总水头 m 和作用于坝的水压力分布 2 计算每米宽坝一天的透水量 1 以 pq 为基准面 求各等势线的总水头 m 和作用于坝的水压力分布 2 计算每米宽坝一天的透水量 解 如图 4 所示 如果以 mn 面为基准面 位置水头就是负值 位置水头与压力水头的和所 构成的总水头从 H1 10m 沿着螺旋阶下降到 H2 2m 这时正好每个台阶下降 1m 测压管水头按 照总水头的高度依次下降 如果取 m n 面为基准面 位置水头则是从计算点到 m n 面的 高度 由该位置水头加上压力水头所求得的总水头比以 mn 为基准面时的总水头大 这两个 总水头的差是 mn 面与 m n 间的高差 即为透水层的厚度 图 4 图 4 中 在具有代表性的地点共设置了 8 个测压管 假想在这样的地基中设置测压管时 测压管中的水位高度差 即其上端水位与下端水位的高度差就是压力水头 压力水头乘以水 的重度 得到孔隙水压力 u 参见式 2 2 并且 测压管中的水位按照等势线总水头 的高度依次变化 图 5 另外 作用于板桩上的水压力分布 同样可以根据设置在板桩周围的测压管很容易地求 出 其结果如图 5 所示 如果把图中 a b c 各点的水压力用 ua ub uc 表示 具体的数值可求出如 下 并且 图中的 c i 点 d h 点 e g 点 f 点的位置分别位于 mn 面以下 1 3m 3 0m 4 2m 4 3m 各点的位置 是根据图 2 8 中等势线与板桩的交点 c d e 等的位置及bf 4 3m 按比例求出来的 Ua 0KN m 2 Ub 10tf m 2 10 10 KN m2 Uc 9 0 1 3 tf m 2 10 3 10 KN m2 Ud 8 0 3 0 tf m 2 11 0 10 KN m2 Ue 7 0 4 2 tf m 2 11 2 10 KN m2 Uf 6 0 4 3 tf m 2 10 3 10 KN m2 Ug 5 0 4 2 tf m 2 9 2 10 KN m2 Uh 4 0 3 0 tf m 2 7 0 10 KN m2 Ui 3 0 1 3 tf m 2 4 3 10 KN m2 Uj 2 0tf m 2 2 0 10 KN m2 Uk 0 KN m 2 1tf m 2 9 8 KN m2 10 KN m2 3 k 10 3cm sec 10 3 10 2 60 60 24m 日 0 864m 日 根据图 4 可知 公式 2 29 中的 Nd 8 Nf 5 所以 Q 0 864m 日 10m 2m 8 5 1m 4 32m 3 日 板桩每米宽度的流量 2 7 如图所示的砂土地基中打入板桩 为了不产生管涌现象 试求上游侧的水深 H 和板桩 的入土深度 D 之间的关系 设砂土地基的孔隙比为 e 砂的比重为 Gs 2 7 如图所示的砂土地基中打入板桩 为了不产生管涌现象 试求上游侧的水深 H 和板桩 的入土深度 D 之间的关系 设砂土地基的孔隙比为 e 砂的比重为 Gs 题 2 7 图题 2 7 图 解 图 6 1 以 pq 为基准面时 可知各等势线的总水头 m 如图 6 中的数字所示 从上游到下游 每条等势线依次下降 0 5m 求作用于坝体的水压力分布也就是压力水头的分布 可以假想在 b n 各点设测压管 根据测压管中的水位可知总水头的值 压力水头的值等于总水头的值减去基准面到 b n 各点 测压管的下端 的高度 其结果表示在图 6 中 如果把图中 a b c 各点的水压力用 ua ub uc 表示 具体的数值可以计 算如下 题目中 bc 的长度是 1 2m 混凝土坝埋深 1 5m mn 的长度是 1 2m Ua 0 KN m 2 Ub 6tf m 2 6 10 KN m2 Uc 5 5 1 2 tf m 2 6 7 10 KN m2 Ud 5 0 1 5 tf m 2 6 5 10 KN m2 Ue 4 5 1 5 tf m 2 6 0 10 KN m2 Uf 4 0 1 5 tf m 2 5 5 10 KN m2 Ug 3 5 1 5 tf m 2 5 0 10 KN m2 Uh 3 0 1 5 tf m 2 4 5 10 KN m2 Ui 2 5 1 5 tf m 2 4 0 10 KN m2 Uj 2 0 1 5 tf m 2 3 5 10 KN m2 Uk 1 5 1 5 tf m 2 3 0 10 KN m2 Ul 1 0 1 5 tf m 2 2 5 10 KN m2 Um 0 5 1 2 tf m 2 1 7 10 KN m2 Un 0 KN m 2 2 k 5 10 3cm sec 5 10 3 10 2 60 60 24m 日 4 32m 日 根据图 6 可知 公式 2 29 中的 Nd 12 Nf 4 所以 Q 4 32m 日 6m 0m 12 4 1m 8 64m 3 日 每米宽度坝下的流量 2 8 如下图所示的板桩前的地面上设置荷载时 试讨论一下对于管涌的安全性 求满足安 全时 Hf H D 三者之间的关系 设砂土地基的饱和重度为 sat 荷载的重度为 f 水的重度为 w 2 8 如下图所示的板桩前的地面上设置荷载时 试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大气成分在能源领域的应用前景-洞察及研究
- 监管制度对私募股权基金投资策略的影响-洞察及研究
- 物流仓储作业流程标准与效率提升方案
- 2025安徽职业技术学院招聘63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参考
- 互联网广播电台与抑郁情绪-洞察及研究
- 供应链碳足迹评估与绿色供应链管理-洞察及研究
- 政策工具选择-洞察及研究
- 离婚咨询律师方案模板图片
- 书法课程教学设计及经验总结
- 河东区高端宾馆施工方案
- 《研究生入学教育》课件
- 汽车行业中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 打起手鼓唱起歌混声合唱简谱
- 空调安装免责协议
- QGW 201175-2019-金风陆上风力发电机组 塔架通用防腐技术规范
- 老友记第一季字幕
- 输电线路风偏计算基本方法
- 骨科概论课件
- 第5章光电成像系统
- GB/T 9117-2010带颈承插焊钢制管法兰
- GB/T 5455-2014纺织品燃烧性能垂直方向损毁长度、阴燃和续燃时间的测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