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力学期末复习2.pdf_第1页
土力学期末复习2.pdf_第2页
土力学期末复习2.pdf_第3页
土力学期末复习2.pdf_第4页
土力学期末复习2.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七章第七章 土的抗剪强度土的抗剪强度 土的内摩擦角 c为当 时土的抗剪强度 库伦强度准则形式 库伦强度准则形式 3 1 3 1 观点 观点 土体破坏为剪切破坏 剪破裂不仅与剪应力有 关 而 且与正应力有关 土抗剪能力由两部分组成 粘聚力 内摩擦角 关键点关键点 tan f c 7 2 土的抗剪强度理论 7 2 土的抗剪强度理论 7 2 1 库仑定律抗剪强度指标7 2 1 库仑定律抗剪强度指标 1773年 库仑根据1773年 库仑根据砂土砂土剪切试验剪切试验 f tan 砂土砂土 后来 根据后来 根据粘性土粘性土剪切试验剪切试验 f c tan 粘土粘土 c 1 库仑定律 库仑定律 土的抗剪强度 是剪切面上的法向总应力 土的抗剪强度 是剪切面上的法向总应力 的线性函数的线性函数 f tan f tanc c 土的粘聚力 kPa土的粘聚力 kPa 土的内摩擦角 度土的内摩擦角 度 f f 莫尔强度包络线的三种形式 莫尔强度包络线的三种形式 不同岩土具有不同的强度性质 其强度曲线可分为三个 类型 a 直线型 a 直线型 与库仑准则相同 莫尔 库伦准则 tgc c c 31 sin1 sin1 sin1 sin1 2 c tan f c 最大剪应力准则最大剪应力准则 材料力学的基 本概念 材料力学的基 本概念 3 1 1 O z zx xz x 2 1 3 r p 应 力 圆 代表一个单元的应力状态 圆上一点 代表一个面上的两个应力 与 任意斜截面上应力 为 任意斜截面上应力 为 1313 13 cos2 22 sin2 2 45 时剪应力最大 时剪应力最大 3 土的极限平衡条件3 土的极限平衡条件 应力圆与强度线应力圆与强度线相离 相离 强度线强度线 应力圆与强度线应力圆与强度线相切 相切 应力圆与强度线应力圆与强度线相割 相割 极限应 力圆 极限应 力圆 f 破坏状态破坏状态 2 1 3 13 ctg 2 c O c 13 2 2 cr 由图 破坏面方 向 由图 化简得 由图 破坏面方 向 由图 化简得 0 cr 290 0 cr 45 2 13 sin sin 2 BDABc ctg 2 31 BD 31 sin1 sin1 sin1 sin1 2 c 库仑准则可由库仑准则可由图解法推 导 图解法推 导 3 1 3 1 库伦准则库伦准则 B D A 土的极限平衡条件 土的极限平衡条件 3 1 c f 2 f A cctg 1 3 2 31 31 2 1 cot 2 1 sin c 2 45tan2 2 45tan2 31 oo c 2 45tan2 2 45tan2 13 oo c 无粘性土 无粘性土 c 0 2 45tan 2 31 o 2 45tan 2 13 o 土体处于极限平衡状态时 破坏面与大主应力作 用面的夹角为 土体处于极限平衡状态时 破坏面与大主应力作 用面的夹角为 f f 2 f 3 1 c A cctg 1 3 2 1 9045 22 f 45 max 说明 说明 剪破面并不产生于最大剪应力面 而与最大 剪应力面成 剪破面并不产生于最大剪应力面 而与最大 剪应力面成 2的夹角 可知 土的剪切破坏并不是 由最大剪应力 的夹角 可知 土的剪切破坏并不是 由最大剪应力 max所控制所控制 max 2 13 452tg 45 22 f tgc 根据应力状态计算出 大小主应力 根据应力状态计算出 大小主应力 1 3 2 2 1 3 4 22 xzxz xz 判断破坏可能性判断破坏可能性 由由 3计算计算 1f 比较比较 1与与 1f 1 1f破坏状态破坏状态 O c 1f 3 1 1 破坏判断方法破坏判断方法 判别对象 土体微小单元 一点 判别对象 土体微小单元 一点 3 3 常数 常数 五 例题分析五 例题分析 例 地基中某一单元土体上的大主应力为430kPa 小主 应力为200kPa 通过试验测得土的抗剪强度指标 地基中某一单元土体上的大主应力为430kPa 小主 应力为200kPa 通过试验测得土的抗剪强度指标c c 15 kPa 15 kPa 20 20o o 试问 该单元土体处于何种状态 单元 土体最大剪应力出现在哪个面上 是否会沿剪应力最大的 面发生剪破 试问 该单元土体处于何种状态 单元 土体最大剪应力出现在哪个面上 是否会沿剪应力最大的 面发生剪破 解答 解答 已知已知 1 430kPa 430kPa 3 200kPa 200kPa c 15kPa 15kPa 20 20o o 1 计算法1 计算法 kPac oo f 8 450 2 45tan2 2 45tan 2 31 计算结果表明 计算结果表明 1f大于该单元土体实际大主应力大于该单元土体实际大主应力 1 实际应力圆半径小于极限应力圆半径 所以 该单元土体处于弹性平衡状态 实际应力圆半径小于极限应力圆半径 所以 该单元土体处于弹性平衡状态 kPac oo f 8 189 2 45tan2 2 45tan 2 13 计算结果表明 计算结果表明 3f小于该单元土体实际小主应 力 小于该单元土体实际小主应 力 3 实际应力圆半径小于极限应力圆半径 所以 该单元土体处于弹性平衡状态 实际应力圆半径小于极限应力圆半径 所以 该单元土体处于弹性平衡状态 在剪切面上在剪切面上 55 2 4590 2 1 f kPa f 7 2752cos 2 1 2 1 3131 kPa f 1 1082sin 2 1 31 库仑定律库仑定律 kPac f 3 115tan 由于由于 f 所以 该单元土体处于弹性平衡状态 所以 该单元土体处于弹性平衡状态 3 2 图解法2 图解法 c 1 1f 3f 实际应力圆 极限应力圆 实际应力圆 极限应力圆 最大剪应力与主应力作用面成45最大剪应力与主应力作用面成45o o kPa11590sin 2 1 31max 最大剪应力面上的法向应力最大剪应力面上的法向应力 kPa31590cos 2 1 2 1 3131 库仑定律库仑定律 kPac f 7 129tan 最大剪应力面上最大剪应力面上 T 土坡整 体稳定 土坡整 体稳定 N G 破坏形式 表面浅层滑动破坏形式 表面浅层滑动 1 微单元 微单元A自重自重 W V sinTW 2 沿坡滑动力 沿坡滑动力 cosNW 3 对坡面压力 对坡面压力 由于无限土坡两侧作用力抵消 由于无限土坡两侧作用力抵消 cosRNtgWtg 4 抗滑力 抗滑力 cos sin RWtg Ktg TWtg 抗滑力 滑动力 5 抗滑安全系数 抗滑安全系数 W T N 坡与水平夹角为 砂土内摩擦角为 坡与水平夹角为 砂土内摩擦角为 W R N A 9 10 3 粘性土坡的稳定分析10 3 粘性土坡的稳定分析 破坏特点破坏特点 O R 由于存在粘聚力由于存在粘聚力C 与无粘性土坡不同 与无粘性土坡不同 其危险滑裂面位置在土坡深处 其危险滑裂面位置在土坡深处 对于均匀土坡 在平面应变条件下 其滑动面可用一圆弧 圆柱面 近似 对于均匀土坡 在平面应变条件下 其滑动面可用一圆弧 圆柱面 近似 思考 为什么粘性土坡通 常不会发生表面滑 动 思考 为什么粘性土坡通 常不会发生表面滑 动 1 整体圆弧滑动法 整体圆弧滑动法 瑞典瑞典Petterson 2 瑞典条分法 瑞典条分法 瑞典瑞典Fellenius 3 毕肖普法 毕肖普法 Bishop 4 Janbu法法 5 Spencer方法方法 6 Morgenstern Price方法方法 7 陈祖煜的通用条分法陈祖煜的通用条分法 8 不平衡推力传递法不平衡推力传递法 9 Sarma方法方法 计算方法 计算方法 1 整体圆弧滑动法 整体圆弧滑动法 瑞典圆弧法瑞典圆弧法 均质土均质土 二维二维 圆弧滑动面圆弧滑动面 滑动土体呈刚性转动滑动土体呈刚性转动 在滑动面上处于极限平衡条件在滑动面上处于极限平衡条件 假设条件假设条件 O R O R C BA 平衡条件平衡条件 各力对圆心 各力对圆心O的力矩平衡 的力矩平衡 1 滑动力矩 滑动力矩 3 安全系数 安全系数 uf ccMcAcR 当当 0 粘土不排水强度 时 粘土不排水强度 时 nn l 注注 其中是未知函数 其中是未知函数 2 抗滑力矩 抗滑力矩 d G MGd 000 d dd LLL ffnn Ml Rctgl RcAc Rtgl R f M c Ac R K MGd 抗滑力矩 滑动力矩 粘性土土坡滑动前 坡 顶常常出现竖向裂缝 粘性土土坡滑动前 坡 顶常常出现竖向裂缝 C R d B A G f O N A z0 深度近似采用土压 力临界深度 深度近似采用土压 力临界深度 0 2 a zc K 裂缝的出现将使滑弧长度由裂缝的出现将使滑弧长度由AC减小 到 减小 到A C 如果裂缝中积水 还要考 虑静水压力对土坡稳定的不利影响 如果裂缝中积水 还要考 虑静水压力对土坡稳定的不利影响 Fs是任意假定某个滑动面 的抗滑安全系数 实际要 求的是与最危险滑动面相 对应的最小安全系数 是任意假定某个滑动面 的抗滑安全系数 实际要 求的是与最危险滑动面相 对应的最小安全系数 假定若干 滑动面 假定若干 滑动面 最小安全 系数 最小安全 系数 静水压力静水压力P Pw w 2 0 1 2 ww Pz 2 最危险滑动面圆心的确定2 最危险滑动面圆心的确定 1 2 R O B A 对于均质粘性土 土坡 其最危险 滑动面通过坡脚 对于均质粘性土 土坡 其最危险 滑动面通过坡脚 0 0 圆心位置由 圆心位置由 1 1 2 2确定 确定 1 1 2 2由表 10 1得 由表 10 1得 O B 1 2 A H E 2H 4 5H F Fs s 0 0 圆心位置在EO 的延长线上 圆心位置在EO 的延长线上 10 10 3 2 瑞典条分法10 3 2 瑞典条分法 a b c d i i O A R C B H 对于外形复杂 对于外形复杂 0的粘性 土土坡 土体分层情况时 要 确定滑动土体的重量及其重心 位置比较困难 而且抗剪强度 的分布不同 一般采用条分法 分析 0的粘性 土土坡 土体分层情况时 要 确定滑动土体的重量及其重心 位置比较困难 而且抗剪强度 的分布不同 一般采用条分法 分析 各土条对滑弧 圆心的抗滑力 矩和滑动力矩 各土条对滑弧 圆心的抗滑力 矩和滑动力矩 滑动土体 分为若干 垂直土条 滑动土体 分为若干 垂直土条 土坡稳定 安全系数 土坡稳定 安全系数 圆弧滑裂面 不考虑条间力圆弧滑裂面 不考虑条间力 条分法分析步骤I条分法分析步骤I a b c d i i O C R A B H 1 按比例绘出土坡剖面 2 任选一圆心 1 按比例绘出土坡剖面 2 任选一圆心O O 确定 滑动面 将滑动面以上 土体分成几个等宽或不 等宽土条 3 每个土条的受力分析 确定 滑动面 将滑动面以上 土体分成几个等宽或不 等宽土条 3 每个土条的受力分析 c d b a li Xi Pi Xi 1 Pi 1 N i T i Gi 根据力的分解 根据力的分解 iii NG cos iii TG sin i T i N i i i N l 根据静力平衡并忽略土条两侧面上的 力 P 根据静力平衡并忽略土条两侧面上的 力 Pi i X Xi i P Pi 1 i 1 X Xi 1 i 1 i ii NN 条分法分析步骤 条分法分析步骤 4 滑动面的总滑动力矩4 滑动面的总滑动力矩 iii TR R TR W sin 5 滑动面的总抗滑力矩5 滑动面的总抗滑力矩 fi iiiii iiii i TRRlRtgc l R G cos tgc l 6 确定安全系数6 确定安全系数 iiii i ii G costgc l T R K TRG sin a b c d i i O C R A B H c d b a li Xi PiXi 1 Pi 1 N i T i 条分法是一种试算法 应选取不同圆心 位置和不同半径进行计算 求最小的安 全系数 条分法是一种试算法 应选取不同圆心 位置和不同半径进行计算 求最小的安 全系数 Gi i T i N 当滑面上处于极限平衡状态时当滑面上处于极限平衡状态时 T R TR K 显式 表达 显式 表达 圆心圆心 O 半径 半径 R 如图 如图 分条 分条 b R 10 编号 过圆心垂 线为 编号 过圆心垂 线为 0 条中线条中线 列表计算列表计算 liWi i 变化圆心变化圆心 O 和半径和半径 R K 最小最小 END Ti Ni i Wi A O R C i b B 2 10 1 2 3 4 5 6 7 cos sin i iiii ii clWtg K W 计 算 步 骤 计 算 步 骤 10 3 3 毕肖普条分法10 3 3 毕肖普条分法 1 第i条的受力分析1 第i条的受力分析 1 土条自重1 土条自重G Gi i i ib bi ih hi i 2 土条地面的抗剪力2 土条地面的抗剪力T Tfi fi 有效法向反力 有效法向反力N N i i 孔隙水压力 孔隙水压力u ui il li i 3 土条两侧的法向力和切向力3 土条两侧的法向力和切向力 2 土条满足静力平衡2 土条满足静力平衡 在竖直方向上 在竖直方向上 0 iifiiiii ii GXT sinN cosu l cos 或或 iiiifiii ii N cosGXT sinu l cos 3 在滑面上处于极限平衡状态3 在滑面上处于极限平衡状态 fi i i i fii l c ltan TN KKK 1 i iiiiii i c l N GXu bsin mK 其中 其中 1 i ii tantan mcos K 11 4 对整个滑体求力矩平衡4 对整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