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最后的长春藤叶.doc_第1页
1课最后的长春藤叶.doc_第2页
1课最后的长春藤叶.doc_第3页
1课最后的长春藤叶.doc_第4页
1课最后的长春藤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最后的常春藤叶课型阅读课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能认识建立精神的支点对人生的重要性,学习主人公“牺牲自我,成全他人”的精神。2理解小说曲折生动的情节对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的作用,体味欧亨利式结尾的妙处。3体会破折号的不同作用,积累喜欢的词句。4能够独立认识“艾、琼、珊”等6个生字,会写“艾、珊、联、筹”等7个生字,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教学重点1.在阅读理解中学习主人公“牺牲自我,成全他人”的精神。2学习小说构思技巧和刻画人物的方法教学难点1.在阅读理解中学习主人公“牺牲自我,成全他人”的精神。2学习小说构思技巧和刻画人物的方法教具准备课文挂图。2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作者的资料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认识建立精神的支点对人生的重要性,学习主人公“牺牲自我,成全他人”的精神。2理解小说曲折生动的情节对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的作用,体味欧亨利式结尾的妙处。3体会破折号的不同作用,积累喜欢的词句。4能够独立认识“艾、琼、珊”等6个生字,会写“艾、珊、联、筹”等7个生字,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教学重点1.在阅读理解中学习主人公“牺牲自我,成全他人”的精神。2学习小说构思技巧和刻画人物的方法教学难点1.在阅读理解中学习主人公“牺牲自我,成全他人”的精神。2学习小说构思技巧和刻画人物的方法教学过程活动过程活动方式教师学生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三、梳理情节,分析人物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曾经在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名叫田世国的人,在年迈的母亲病危之际偷偷地献出了自己的肾。是他,将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回馈给了慈爱的母亲,使得母亲的生命得以延续。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吗?2.田世国令我们感动,他用自己生命的一部分为母亲铸就生命的支柱,用自己的奉献延续了母亲的生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作家欧亨利的小说最后的常春藤叶,一起去感受用生命铸就生命的动人故事。(板书:最后的常春藤叶)3教师简介作者。1自读课文,按要求学习。(1)读准生字的读音。(2)以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几个故事情节把课文分为四个部分,并想想各部分的大概意思,分别用一句话概括。2检查多音字读音:记数倒着数看门人和颜料(指导读准四个多音字,并明确hu与hu的区别)3概括段意:开端(13):年轻画家琼珊不幸感染肺炎,生命垂危。发展(410):琼珊望着窗外的藤叶等待死亡的来临。高潮(1113):不落的藤叶使琼珊重燃生的欲望。结局(14):贝尔曼病逝时揭示了叶子不落的秘密。4默读课文,思考问题:最后的常春藤叶与文中的人物有着怎样的关系?1最后的常春藤叶与琼珊有怎样的关系(关系到她的生死)?相机解释“肺炎”。2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出来的?用笔画出来。小结:窗外的常春藤经受了怒号的北风,倾泻的雨水,在漫漫的长夜中,一点点被剥蚀。让人感觉到悲凉。小结:用这悲凉的笔调来暗示对这凄风苦雨的世界已不再抱任何希望的琼珊的生命之火,也在一点点的微弱下去,病情越来越重。小结:是啊!当时的琼珊是多么灰心,多么绝望,对她来说叶子是希望的象征,若叶子落了,她也就给自己找到了放弃对抗病魔的理由。当然只要叶子不落她就有所抗争,有所期待,所以最后的常春藤叶关系到琼珊的生死。如果此时的你和苏艾一样都是琼珊的好友,面对已经灰心,已经绝望的琼珊,你会用什么话语来帮助她?出示:“活着是要有些精神的,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有了精神,我们才能积极乐观地生活,才能有目的地生活。”2.齐读课题。3.课前搜集的资料简单介绍。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学生认真倾听,指出错误,作出评价。3.提出一些问题,小组内共同解决这些疑问。不能解决的由组长整理后教给老师。1.学生按要求,完成活动。交流出示句子:A外面见到的只是一个空荡荡、阴沉沉的院子依附在那堵松动残缺的砖墙上。(1)学生朗读句子并谈谈感受。 (2)这悲凉的景物描写与琼珊有什么关系?(3)带着悲凉的情感朗读句子。B叶子,常春藤上的叶子。等最后一片掉落下来,我也得去了往下飘,往下飘(1)请学生朗读句子,并说说应带着怎么样的感情读?(2)学生有感情地读,在句中的省略号处用低沉、舒缓的语气表达出自己感悟的情感。学生自由表达。指导学生朗读名言。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2背诵课文。教学重点背诵课文 积累词语教学难点规范书写本课10个生字教学过程活动过程 活动方式教师 学生、复习回顾,直入中心二、填补空白,丰满想象三、探究主旨,情感升华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了解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小结:上节课我们对琼珊已有所了解,那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贝尔曼,一起去了解他。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文中描写贝尔曼的句子。(1)从这段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关心、同情)(2)你能不能用你的朗读读出这样的感受?指名让学生朗读。(3)此时的贝尔曼听了琼珊的事他没有说什么,只是担心地凝视着窗外风雨中的常春藤。你能想到他在担心什么吗?小结:是啊,他担心窗外的最后一片常春藤叶第二天起来的时候是不是落了,担心琼珊是不是为此放弃了生命。(4)你能不能通过朗读读出贝尔曼当时的心情?(1)读读这段话,说说你明白了些什么?(那是一个凄风苦雨的夜晚,贝尔曼急切地在离地面6米多高的地方画藤叶。)(2)有感情地朗读句子。小结:在那个凄风苦雨的夜晚,连雨具也没有带,急切地为琼珊画上那片生命之叶,生怕在此期间琼珊会出什么事情,多么可敬的一个老人啊!试着背诵课文。1多么不平凡的一片叶子,多么不平凡的贝尔曼!但整篇文章对贝尔曼的描写并不多,甚至连最感人的画叶子的镜头都没有写,同学们,你能发挥想象来填补这段情节的空白吗?2学生练笔,讨论交流。小结:正像同学们所想、所说,我们可以想象,在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老人是怎样踉踉跄跄爬到离地面6米多高的地方,颤抖着调拌着黄色和绿色,在墙上施展他的艺术才能,而最终却因此患病献出了宝贵的生命。3同学们刚才讲得都很充实,我们可以把所写的部分放到文中的哪个地方?(第10自然段后面。)4讨论:贝尔曼老人形象如此高大,作者为何不用浓墨重彩去勾勒他的形象呢?(因为谁都不知道那晚的情景,作者不写贝尔曼老人作画的过程,反而可以加大想象的空间,体现出了侧面描写和含蓄描写的重要性。)1贝尔曼老人在艺术界是个失意的人,那么最后人们是如何评价这幅画的?请同学们再读课文。2为什么称得上是杰作,而且没有加引号?3.学生同桌讨论。小结:一片叶子算不上一幅画,却超越了画的含义,它像一位神医,治愈了琼珊的肺炎,给了她生活下去的勇气和希望;它又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了贝尔曼老人善良的心灵闪烁着人性的光辉,比期待了多年的杰作更有价值。4.现在你是否知道文章为什么取题“最后的常春藤叶”?解释破折号。(贝尔曼老人的杰作就是最后的常春藤叶。)小结:对于琼珊来说最后的常春藤叶是她的精神支点,她重新燃起了生命的火炬。对于贝尔曼老人来说,是他艺术的升华,是爱的结晶,是体现贝尔曼老人人生价值的不朽杰作。交流出示:A这时老贝尔曼也来看望琼珊,他是住在楼下底层的一个画家,年纪六十开外。他在艺术界是一个失意的人,他老是说要画一幅杰作,始终没有成功。听了琼珊的事,他没有说什么,只是担心地凝视着窗外风雨中的常春藤。B贝尔曼先生今天去世了,他也得了肺炎,只病了两天。头天早上,看门人在楼下的房间里发现他痛苦得要命。他的鞋子和衣服都湿透了,冰凉冰凉的。作业设计你能发挥想象来填补贝尔曼老人话常春藤叶这段情节的空白吗板书设计1最后的常春藤叶明线:琼珊病种病危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