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优质高效栽培技术.doc_第1页
玉米优质高效栽培技术.doc_第2页
玉米优质高效栽培技术.doc_第3页
玉米优质高效栽培技术.doc_第4页
玉米优质高效栽培技术.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3年玉米技术培训材料玉米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玉米从播种到成熟,根据其生长发育规律和产量构成因素等形成与发展过程,可分为三个相互联系的生育阶段,即苗期、穗期和粒期。高产栽培必须根据其生育规律,围绕高产形成的群体特征,综合运筹调控技术,夺取玉米优质高产。一、苗期 : 苗期是从播种到拔节,主要是种子萌发出苗,生长根系、叶片和茎节的分化形成,以根系生长为中心,是纯营养生长阶段。高产栽培的主攻目标是争五苗,促根壮苗争早发,为足穗壮秆大穗打好基础。1、良种选用 :选用良种是最经济有效的增产措施,良种的选择必须与栽培制度及生产、生态条件相适应,其高产潜力才能得到充分发挥。高产紧凑型良种首先其品种熟期必须与生长季节积温相适应,生长季节长、热量充裕应用晚熟品种;生长季节紧、积温不足应用早熟品种。其次应与肥力水平相适应,基础地力高、肥力水平高的应用耐肥抗倒、产量潜力大的高产品种,地力差、施肥投入少的应用耐瘠省肥的稳产品种。第三要针对病虫害发生情况及主要土壤、气候逆境应用相应的抗性品种,立足抗灾稳产保收。2、土壤条件 :高产玉米的土壤应具备土层深厚,疏松通气,渗水保水保肥性好,酸碱度适中的土壤条件。研究表明,玉米的根系可至2米以下,1米深的土层中0-20厘米吸收的养分占47.459.3%、0-40厘米占77.6-88.2%,说明过浅的土层是难以满足玉米生育要求的;土壤疏松通气,利于根系深扎。适宜的土壤容重在1.0-1.2克/3,土壤空气容量为30%及空气中含氧量10-15%最适于玉米根系生长;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的水稳性团粒多,耕层熟化、心土层较紧使土壤渗水保肥性强,能持续均衡供给水分、养分,保证玉米能早发壮苗,生长不脱力、不早衰。适宜的土壤PH值为6.5-7.5的中性为好。近年来各地创造吨粮田的实践表明,针对玉米生产地力水平低、有机肥施用减少的现状,采取大量秸杆还田是培肥地力的主要适用途径。3、适期播种:适期播种可使玉米的生育进程和最佳季节同步,充分利用温光资源,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增产措施。玉米的播种适期,主要根据气候生产条件、品种发育特性、栽培制度等确定,以利于出苗早发和适期开花、正常成熟为原则。根据生产实践,我市春玉米一般掌握在界限播期内(最早气温稳定通过10时播种,最迟能在16时成熟。即常规播种3月中8月上旬),根据品种、茬口及争取最佳的开花结实的气候条件而定,达到趋利避害稳产高产,大棚育苗地膜移栽的保护地栽培在二月上中旬即可播种。夏玉米一般是油后、麦后争早播,根据玉米在最适温度20-24成熟的积温多少采用适宜熟期的玉米高产良种,麦田套种、抢茬直播和育苗移栽利于选用生育期长且产量潜力高的品种。秋玉米最迟在8月10日前播种,确保安全成熟。4、一播全苗 :确保玉米早苗足苗匀苗壮苗,最关键的是做到精细播种,一播全苗。其栽培要点是提高种子质量,适墒播种,足苗去弱提高整齐度。李登海提出“七分种,三分管”,就是要播前严格选种、整地,创造深、松、肥、细和适墒的土壤环境,播种深浅一致,定点摆种,种间布肥,平耙覆土,出苗后先间苗后定苗。整地耕作方法应根据茬口、土质、土壤水分状况而定,多雨或粘重土壤要防止烂耕烂种;干旱或沙壤土要防止跑墒。实践证明,少免耕技术实用性广、省工节本、增产高效,其发展前景非常广阔。一播全苗最重要的是适墒播种,因为水分是限制种子发芽的主要限制因子,底墒不足或不匀,干的地方种子就不能出苗;土壤水分过多,氧气不足,造成种子无氧呼吸,胚乳养分转化效率低,且有毒物质积累,影响出苗和壮苗,甚至闷种、烂种不出苗。研究表明,土壤持水量在60-70%是播种适墒的相应指标,以掌握土壤在“捏得紧且撒得开”为适宜值。墒情不足的地方一定要造墒播种,土壤水分过多的地方必须排水降渍,待适墒时播种,确保一播全苗。此外,适当增加播种量是提高苗期整齐度的重要措施,俗话说“有钱买种,无钱买苗”。实践证明,除机械化播种外,一般要按计划密度的23倍播种,确保出苗数充足,在此基础上,苗期3-4叶期间苗去弱,保证适宜密度并提高苗的整齐度。5乳苗移栽: 对于多熟制春玉米或甜、糯玉米种植应推广乳苗移栽,其盘育乳苗、地膜移栽技术如下:(1)盘育乳苗苗床准备:床址应选择在避风向阳,不易受涝,土壤肥沃,便于管理,靠近大田的地方;按照菜苗秧盘(3060100孔)横排两排及两边留5-10宽作畦,深翻细整,全层培肥,苗床面积一般按每亩大田育55盘计算。四周开好排水沟系。种子处理 :一般在播前选晴好天气晒种2-3天,做到摊薄晒透;同时将种子精选分级,去除破籽、瘪籽、虫籽、病籽、杂质,并将种子分为大、小二级分盘播种,如有条件的可将分级的种子进行包衣处理,为提高出苗率及出苗整齐度和培育壮苗打好基础。播期确定 :播期以当地地温稳定通过5为基准,我市常年在3月上中旬。大棚保护地育苗可适当提前。 播种程序:播前苗床表土按每10用500倍液辛硫磷拌诱饵500克防治地下害虫或鼠害,拍平床土,排好秧盘,撒土至孔深一半以上,然后每盘摆一粒玉米种,每盘各孔的种子要整齐一致,再复培细土平盘面盖种,喷淋浇足500倍液多菌灵水;然后用竹片搭拱棚盖薄膜,四周密封。育苗管理:培育壮苗一般在出苗前不通风,增温保湿,只要膜上有汽水就不必浇水,出苗时应保持盘土湿润,防止盘孔土块被出苗抬起;出苗后可进行炼苗处理,达一叶一心时在晴好天气上午9时左右膜内外温差较小时两头揭膜通风,切忌中午温度增高时骤然揭膜,下午3时左右继续盖膜密封。苗龄一般掌握在3叶1心即可移栽。(2)地膜移栽整地施肥 :大田整地应在育苗播种后就进行,栽种行内要在施足有机肥的基础上每亩施无机化肥折N8-10公斤、P2O58-10公斤、K2O10公斤,做到土肥相融,上虚下实。早盖地膜:铺盖地膜可在整地后就进行,覆膜前应施好除草剂及进行地下害虫防治,可选用5-6丝厚50-60厘米宽的地膜盖两行,在晴天及土壤墒情适宜时盖膜。移栽技术:地膜移栽期一般在苗龄3叶1心期,在气温稳定通过10抓住冷尾暖头移栽;栽前应将苗床的长势分类,使长势一致的苗能栽在同一块田,栽时可在膜上捣洞取苗栽入捏紧,做到既不伤根又不使膜的破口过大,确保增温效果,促进早活棵早发苗。足苗是高产的基础,我市推广品种如苏玉糯系列的纯种亩栽密度可达4500株左右。大小行移栽,其行距30-35厘米离膜边10厘米,总体田间行距平均60厘米左右,做到匀栽及深浅一致,建立高光效的群体起点。6苗期管理 :苗期管理重点是促根壮苗争早发,为足穗壮秆大穗打好基础。壮苗的生长锥较粗,体内大维管束多,容易形成大穗。一个品种,总叶数越少,生育期越短,壮苗的作用越突出;肥料不足,更应注意把有限的肥料用在前期,促进壮苗早发。根据玉米苗期生长的特点及其对外界环境的要求,促进壮苗早发的栽培要点如下:(1)施足基肥: 施足基肥是前期早发、中期稳长、后期不早衰的重要措施。基肥主要满足苗期生长对养分的需要和不断培肥地力。亩产吨粮的玉米生产都是在施用大量有机肥的基础上实现的,有机肥营养元素全面,供肥稳且持续性好,必须大力提倡增施有机肥,针对当前玉米生产有机肥施用量不断减少的实际,坚持秸秆还田能明显提高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强蓄水保墒能力,是培肥地力的主要途径。基肥的化肥用量应根据土壤地力,保证壮苗早发,控制拔节期稳长而定。目前玉米生产的田块普遍缺磷,大部分土壤少钾。基肥可亩施无机化肥N8-10公斤、P2O58-10公斤、K2O10公斤,做到土肥相融,上虚下实。保证种子一生根就吸收到肥料,使3-4叶断奶期不致土壤养分不足而“青黄不接”脱力黄瘦,影响长粗发根、早发壮苗;在植株进入拔节期前,植株的叶色应渐退淡,叶片渐挺,使植株积累较多的碳水化合物,供拔节使用,实现稳长,为壮秆大穗奠定基础。(2)水分管理 :出苗至拔节,以根系生长为中心,植株基本完成了初生根系和第1-3层节根的生长,第四节根开始出现。由于此时上层节根还没形成,根的气腔极不发达,茎生长点还在地下,所以对土壤淹水特别敏感。受涝植株的根受影响最大,体积减少,吸收能力下降,进而影响地上部生长,表现在叶面积减少和叶绿素含量降低,光合作用削弱,从而单株干重明显下降,生育期大大推迟。此期发生涝渍比其他时期造成的减产幅度都大,生产上此阶段保持田间持水量在60%左右为好。(3)防治地下害虫:玉米出苗后,应立即对地下害虫如地老虎、蛴螬、蝼蛄、金针虫等彻底防治一次,防止地下害虫造成缺苗断垄,同时控制蚜虫等对叶片的危害。(4)化学除草 :随着少免耕播种面积的增加,化学除草被广泛采用。生产实践表明,采用播后芽前型除草剂的效果较好,这种除草剂主要有利谷隆、扑草净、毒草安、拉索、阿特拉津、都尔等,目前在我市普遍采用的方法是,在土壤湿润时每亩用72%的都尔100毫升,兑水40-50公斤喷雾,防止重喷漏喷,确保化除效果。二、穗期。穗期是从拔节到开花,是根、茎、叶和雌雄穗旺盛生长的时期。这个生育阶段有两个明显的转折点,一是拔节期由苗期根系生长为中心转入以茎叶生长为中心,并开始雄穗的分化;二是大喇叭口期,由茎叶生长为中心转入雌雄穗生长为中心。拔节期是促进壮秆形成的关键时期,壮秆是高产的必要条件。茎秆不壮极易造成早期倒伏,影响结实,降低产量,苗期壮苗早发是壮秆的基础,但茎秆的伸长充实是在穗期完成的,此期的生长条件对壮秆的形成有最直接的影响。穗期是争取大穗的关键时期,每穗粒数是产量构成的主要因素之一,尤其是争取高产更高产,其作用更为突出。研究证明,果穗穗行数的多少,主要决定于幼穗分化前植株的壮弱程度,小花的分化与退化则主要取决于小花分化时植株的营养条件(尤其是氮素水平)和光照条件,故穗期的植株条件和外部生活条件,对大穗的形成有决定性的影响。穗期植株各部器官的协调生长,茎秆和叶鞘积累较多的碳水化合物,根系健旺生长形成大量气生根并深扎,叶系形成吐丝期大小适中的LAI和植株茎生各叶配置合理,是结实期群体高光效的基础。因此穗期高产栽培的主攻目标是:在苗期壮苗早发的基础上,主攻壮秆强根和大穗形成,建立开花期高光效的基础群体,为群体花后增加物质的积累创造必要的条件。其高产栽培的要点是:1、促进壮秆强根:玉米植株壮苗早发,其苗期的氮代谢旺盛状态至拔节期必须转向碳代谢为主的生理状态,这样才有利于叶片增厚退淡,控制基部节间伸长和基部叶片过大,促进光合产物向茎鞘和根系分配,壮秆强根,同时,也为足施穗肥创造了条件。在措施上应当保证拔节期的供氮要稳,即基肥的用量不能过多和苗肥不能在拔节期内发挥肥效高峰,使拔节期前后叶色自然退淡。如拔节前3-5天土壤肥力不衰,可辅之以中耕,改善土壤条件,促进根群发育深扎和茎秆基部节间粗短。2、主攻大穗形成:在拔节期壮秆强根的基础上,增加单位面积总粒数,关键在于促进大穗形成。增加颖花分化和防止颖花退化,除了要有适宜的气候保证穗分化过程的正常进行外,重施穗肥是主攻大穗的有效措施。拔节至大喇叭口期,玉米进入第一个吸肥高峰,随着拔节期叶色的退淡,生产上应尽量保证此期肥料的施用,在拔节至大喇叭口期重施穗肥,以促进穗5叶为中心,主攻大穗形成。研究表明,穗肥量一般控制在每亩10-15公斤N,并注意结合中耕深施和灌水调肥,使最大肥效出现在大喇叭口期。3、重点防治玉米螟:玉米螟是玉米生产第一大害虫。据统计:玉米螟常年发生情况下,不防治的产量损失约为7-10%,大发生年份则可高达20-30%。玉米螟造成减产的一般规律是:心叶世代(春玉米第一代和夏玉米第二代)通过高龄幼虫,尤其是5龄初幼虫在雌穗着生节上蛀孔,使雌穗不能正常发育,影响果穗大小而减产。研究和生产实践表明,大喇叭口期是有效防治玉米螟的关键时期,运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药液超低量喷雾和颗粒剂灌心防治效果较好,结合选用抗虫品种及放赤眼蜂防治是进一步有效防治的重要方法。三、粒期。粒期是从开花到成熟这段时期,是开花、籽粒形成和增重的关键时期。籽粒产量的干物质80%以上是在这个时期生产的,实际产量决定于结实的籽粒数和灌浆结实期中灌浆物质对籽粒的充实程度,开花期以前高产栽培是培育成一个高光效的基础群体结构,粒期的高产栽培则要充分发挥群体的高光效能力夺取高产。粒期的主攻目标是提高总实粒数和千粒重,使开花期形成的果穗最大程度结实及每个籽粒得到最大程度的充实。其中心环节是养根保叶,防止早衰,增加群体光合量,并为灌浆物质向籽粒输送创造良好条件。其栽培要点是:1、合理布局,适期播栽:通过品种选择或调整品种及播期,使减数分裂期和开花期避过可能发生的低温或高温危害,并尽可能利用对开花结实最为有利的气候季节。2、保持根系活力,防止早衰:穗期根系活力下降,根量增加很少,必须保持下部叶片的受光量在补偿点以上,增加光合产物对根系的分配,同时要尽量减少下田踩踏,以免直接损伤根系,造成根死叶枯而早衰。3、延长叶片功能,提高光合效率:粒期叶片逐渐枯死,叶面积减少过快往往成为光合量下降的主要因素,影响灌浆物质生产和经济系数的提高。所以要努力保护叶片,延长其寿命,提高其光合效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