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课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时 间: 星 期:【教学主题】先秦诸子选读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教学目标】【知识梳理】【典型例题】诵读课文,理清各个章节的内容,把握人物的主要思想,体会运用动作、语言、行为描写来表现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的写作手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领会孔子勇于担当社会道义的精神。 教学重点: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用法,了解论语反映的主要思想。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领会孔子勇于担当社会道义的精神。 教学难点 1、诵读课文,理清各个章节的内容,把握人物的主要思想,体会运用动作、语言、行为描写来表现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的写作手法。 2、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领会孔子勇于担当社会道义的精神。 学法指导 1、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梳理诸子思想及其争鸣。 2、通过讨论点拨,学生互动,师生互动等方法,让学生理解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用法,领会孔子勇于担当社会道义的精神。教学内容及过程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从今天开始,咱们就开始学习先秦诸子选读。那么什么叫先秦诸子呢?在这里所说的先秦诸子是指春秋战国时代各学派的代表人物或者他们的著作。 春秋时期,教育开始普及,这时候产生了一个新的阶层,叫新士人。他们能文能武,博学多才,多给大夫做家臣。这个阶层还包括大批受过教育最终抛进平民阶层的没落奴隶主贵族。新士人有独立的人格,按自己的意思著书立说或者发表言论,成为不同阶级和阶层的思想代表。由此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他们也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思想、文化财富。 二、先秦诸子散文概论先秦诸子包括儒、墨、名、法、道、阴阳等,在本课程中,我们将主要学习儒、道、墨、法四家的著作。 下面就儒、道、墨、法四家及其代表人物作一些简介。 1、儒家是由孔子开创。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 论语孟子 、墨家是由墨子所创立的学派,在战国时期,墨家与儒家之学并称为显学。墨子 、道家是由老子所创立的学派。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老子庄子 4、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子,韩非子先秦的诸多经典,都是我国文化的宝贵遗产。从文体上看,它们都基本上属于议论文。以它们所代表的文章,对于后人来说,可以说是具有无穷的魅力。这些著作流派众多,而且其中充满了卓越的智慧。这一时期就流派风格之多、哲思之深、影响这远、原创作之强而言,是空前的,也可以是绝后的。三、儒家思想及其论语: 1、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统治的思想。儒家传统经典即六经或六艺,即易书诗礼乐春秋。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造者。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晚年致力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弟子先后有3000人,其中著名的有70余人。孔子思想的核心是礼,理想人格的核心是仁,他主张中庸之道,反对过与不及。自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 2、关于论语 论语,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相互谈论,是研究孔子思想的资料。南宋朱熹把它跟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章的长短不一,前后两章之间也不一定有什么关联。 关于书名的来源,班固汉书艺文志中有这样的解释: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论ln:编纂。 语录体的特点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书,主要体式有四种:()直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答问体,即先指出问者及所问问题,然后记录孔子的回答;()对话体,记录孔子跟弟子或其他人之间的对话经过情形;()一边记叙事情的经过,一边记录孔子的言论。 四、整体感知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五、小结 六:作业:熟读课文,生字正音并释义 板书1、儒家是由孔子开创。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论语孟子 、墨家是由墨子所创立的学派,在战国时期,墨家与儒家之学并称为显学。墨子 、道家是由老子所创立的学派。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老子庄子 4、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子,韩非子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前三小节教学重点 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用法,了解论语反映的主要思想。教学过程一、 复习导入 二、新授 (一)翻译第一小节 1、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译文】仪地长官求见孔子,他说:君子到了这里,我都要求见。见孔子后,出来说:诸位,不要在乎官职,天下无道很久了,老天要你们的老师成为号令天下的圣人。 明确: 孔子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已经是十分有影响的人,尤其是在礼制方面,信服孔子的人很多,仪封人便是其中之一。他在见孔子之后,就认为上天将以孔夫子为圣人号令天下,可见对孔子是佩服至极了。 借仪封之口,用“木铎”喻孔子,高度赞美孔子勇于担当的高尚精神。 (二)翻译第二小节 (1)长沮、桀溺:两位隐士,真实姓名和身世不详。 (2)耦而耕:两个人合力耕作。(3)问津:津,渡口。寻问渡口。 (4)执舆:即执辔(pi)。(5)之:与。(6)辟:同“避”。 (7)耰:音,用土覆盖种子。(8)怃然:怅然,失意。 孔子、子路:实实在在的路 针对子路 长沮、桀溺:人生道路 嘲讽孔子孔子: 天下众生 境界高远明确:反映了孔子关于社会改革的主观愿望和积极入世的思想。 儒家不倡导消极避世的做法,这与道家不同。儒家认为,即使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也要独善其身,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 孔子就是这样一位身体力行者。所以,他感到自己有一种社会责任心,正因为社会动乱、天下无道,他才与自己的弟子们不知辛苦地四处呼吁,以天下为己任,为社会改革而努力,这是一种可贵的忧患意识和历史责任感。 (三)翻译第三小节 (1)楚狂接舆:一说楚国的狂人接孔子之车;一说楚国狂人姓接名舆。本书采用第二种说法。 ()殆(di):危险。()趋:快步走。 (4)辟(b):通“避”,躲避。 明确:既有接舆对孔子品格的虚假尊重,又有读一孔子人生选择的讥嘲;既有对孔子的最后规劝,也有对当时执政者的斥责。连用三个“而”表示斥责、贬斥之深。 表现隐士对现实的不满,也表现孔子对隐士的尊重。二、 小结 四:作业:习题二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五小节的内容及其进一步理解掌握领会孔子勇于担当社会道义的精神。教学重点 领会孔子勇于担当社会道义的精神。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新授 (一)朗读并翻译第四五小节 1、后:名词活用作动词,落在后面。2、“芸”通“耘”,除草。 3、见:通“现”,使拜见。4、明日:第二日。 5、“反”通“返”,回去。6、其:表示反问语气副词。 7、洁:使洁。8、乱:使乱。9、仕:做官。石门:10、地名。鲁国都城的外门。 11、晨门:早上看守城门的人。(二)评析 1、过去有一个时期,人们认为这一章中老丈所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是劳动人民对孔丘的批判等等。这恐怕是理解上和思想方法上的问题。对此,我们不想多作评论,因为当时不是科学研究,而是政治需要。 其实,本章的要点不在于此,而在于后面子路所作的总结。即认为,隐居山林避世是不对的,老丈与他的儿子的关系仍然保持,却抛弃了君臣之伦。这是儒家向来都不提倡的,反映了孔子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执着精神。 2、“知其不可而为之”,这是做人的大道理。人要有一点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许多事情都是经过艰苦努力和奋斗而得来的。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反映出他孜孜不倦的执着精神。从这位看门人的话中,我们也可以见出当时普通人对孔子的评论。 (三)、思考问题。 1、请同学们根据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孔子的为人。知道时代不太平,难以实现心中的理想,但是他能够努力坚持去实现去维护思想的核心礼。 2、孟子在孟子尽心上中提出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观点。而本文孔子给我们的印象是知其不可为而为这。如何看待孔子与孟子的这种差别。 提示:可以考虑提出者不同的出发点。言之成理即可。 3、孔子与长沮、桀溺以及荷蓧丈人有什么不同? 长沮、桀溺、荷蓧丈人因为世道太乱,因此躲起来,他们属于避世之人。孔子知道世道不太平,但是他敢于去改变,虽然有时候这种努力并没有起到什么效果,但是他的出发点和目的是应该值得肯定的。 三、问题探索。1、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于孔子及儒家思想的了解,写一篇小短文,说一说儒家思想为什么能够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2、如何看待文章中所体现出来的儒家思想?四:小结 五:作业:写一篇600字的文章谈谈你是如何认识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的。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1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a是鲁孔丘与? b而谁以易之?c使子路反见之 d长幼之节,不可废也答案d解析a项“与”通“欤”,b项“而”通“尔”,c项“反”通“返”。2对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二三子何患于丧乎 丧:去世。b夫执舆者为谁 夫:那,那个。c而谁以易之 易:改变。d往者不可谏 谏:匡正,挽回。答案a 解析a项,“丧”应解释为“失去官位”。3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实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a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小人之过也必文b何以伐为 自伐者无功c见其二子焉 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d吾与点也 吾非斯人之徙与而谁与解析a项中“过”都是“犯过错”的意思。b项“讨伐”/“矜伐”。c项“使见”/“看见”。d项“赞成”/“跟”。答案a4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冉有、季路见于孔子 子贡贤于仲尼b为政以德,譬如北辰 子路行以告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天下之无道也久矣d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答案d解析d项,“而”全表转折。a项,介词,引介对象/比,介词。b项,介词,用/介词,把。c项,名词,风尚/名词,德政。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活用方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例句:耰而不辍a止子路宿 b子路从而后c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 d欲洁其身,而乱大伦答案c解析例句和c项均为名词活用为动词。a项动词的使动用法,b项形容词活用为动词,d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6下列各项中加点词和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子见夫子乎 b子路从而后c鸟兽不可与同群 d遇丈人,以杖荷蓧答案c解析a项“夫子”在句中指“老师”,b项“从而”在句中指“跟随而”,d项“丈人”在句中指“老年男子”。7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a二三子何患于丧乎 b子路宿于石门c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d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答案d解析例句和d项均为宾语前置句。8名句默写。(4分)(1)天下之无道也久矣,_。(2)_,而谁以易之?(3)天下有道,_(4)往者不可谏,_。答案(1)天将以夫子为木铎(2)滔滔者天下皆是也(3)丘不与易也(4)来者犹可追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913题。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9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以杖荷蓧荷:背负。b植其杖而芸 芸:除草。c明日,子路行以告 明日:第二天d行其义也 义:正义。答案d解析d项,义:道术或主张。10对下列加点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广西-广西垃圾清扫与处理工二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广东-广东堤灌维护工四级(中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安徽-安徽管道工五级(初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安徽-安徽工程测量员一级(高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烹饪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北京-北京收银员五级(初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驾驶证考试-教练员资格证-教练员资格证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2025年银行金融类-金融考试-银行业专业人员初级(法规+银行管理)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热处理基础知识培训大纲
- 烫伤急救课件
- 历年制油工题库汇编
-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全册思维导图(共24课)
- (三级)智能云服务交付工程师理论考试题库大全-中(多选题)
-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2024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英语试卷附答案
- 甲状腺术后出院健康宣教
- 现场施工环境保护应急预案
- 施工现场临电方案
- 防汛设备租赁合同
- FKYXII温控旋流风口
- 《共情的力量》课件
- 《实验数据分析方法》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