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习题册.doc_第1页
电路习题册.doc_第2页
电路习题册.doc_第3页
电路习题册.doc_第4页
电路习题册.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路分析习题册班级 学号 姓名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电子信息工程系注意事项:1. 习题册请用A4纸双面打印,装订成册,填好相关信息;2. 每章习题均来自课本中的课后习题,不清楚的地方可以参看教材。这里挑选出来整理成册,方便大家使用;3. 后附有两套模拟试题,供考前进行模拟测试;4. 册内带两张空白的课堂测试答题纸,不要损坏。通知课堂测试的时候再使用。第一章 电路模型与电路定律1-1 求解电路以后,校核所得结果的方法之一是核对电路中所有元件的功率平衡,即一部分元件发出的总功率应等于其他元件吸收的总功率。试校核图1-1电路所得解答是否正确。 图1-11-2 电路如图1-2所示,试求:(1) 图(a)中,i1与uab;(2) 图(b)中,ucb 。 图1-2 1-3 对图1-3所示的电路,若:(1) R1、R2、R3不定;(2)R1 = R2 = R3。在以上两种情况下,尽可能地确定各电阻中的未知电流。 图1-31-4 电路如题1-4图所示,试求每个元件发出和吸收的功率。 图1-4 1-5 试求图1-5所示电路中控制量I1及电压Uo。 图1-5第二章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2-1 电路如题2-1图所示,其中电阻、电压源和电流源均为已知,且为正值。求:(1)电压u2和电流i2;(2)若电阻R1增大,对哪些元件的电压、电流有影响?影响如何? 图2-12-2 求图2-2所示电路中对角线电压U及总电压Uab。 图2-2 2-3 利用电源的等效变换,求图2-3所示电路的电流i。 图2-32-4 利用电源的等效变换,求图2-4所示电路中电压比uo/us。已知R1 = R2 = 2,R3 = R4 = 1。 图2-42-5 试求图2-5(a)和(b)的输入电阻Ri。 图2-5 第三章 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 3-1 用网孔电流法求解图3-1所示电路中电流Ia及电压Uo 。 图3-13-2 用网孔电流法求解图3-2所示电路中Ix以及CCVS的功率。 图3-2 3-3 列出图3-3(a)、(b)所示电路中的结点电压方程。 图3-33-4 用结点电压法求解图3-4所示电路后,求各元件的功率并检验功率是否平衡。 图3-4第四章 电路定理 4-1 应用叠加定理,求:(1)图4-1(a)中电压u2;(2)图4-1(b)中电压Uo 图4-1 4-2 求图4-2所示各电路的等效戴维宁电路或诺顿电路。 图4-2 4-3 求图4-3所示两个一端口的戴维宁或诺顿等效电路,并解释所得结果。 图4-34-4 图4-4所示电路的负载电阻RL可变,试问RL等于何值时可吸收最大功率?求此功率。 图4-44-5 图4-5所示电路中N由电阻组成,图(a)中,I2 = 0.5A,求图(b)中电压U1。 图4-5 第五章 含有运算放大器的电阻电路 5-1 求图5-1所示电路的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之比u2/u1。 图5-15-2 求图5-2所示电路的电压比值u0/u1。 图5-2 第七章 一阶电路和二阶电路的时域分析7-1 电路如图7-1所示,开关S原在位置1已久,t=0时合向位置2,求uc(t)和i(t)。 图7-17-2 图7-2所示电路中,若t=0时开关S闭合,求电流i 图7-2 7-3 图7-3所示电路开关原合在位置1,已达稳态。t=0时开关由位置1合向位置2,求t0时电容电压uc(t)。 图7-37-4 图7-4所示电路中,电源us=50e(t)+2d(t)V,求t0时电感支路的电流i(t) 图7-47-5 图7-5所示电路中含有理想运算放大器,试求零状态响应uc(t),已知ui =5e(t)V。图7-5第八章 相量法8-1 已知图8-1(a)中电压表的读数为V1 :30V; V2 :60V;图8-1(b)中的V1 :15V;V2 :80V;V3 :100V (电压表的读数为正弦电压表的有效值)。求图中电压us的有效值Us 图8-18-2 已知图8-2所示电路中I1 = I2 = 10A。求和。 图8-2 第九章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9-1 已知图9-1所示电路中,U=100V, Uc= V,Xc= -,阻抗Zx阻抗角|jx|=60o。求Zx和电路的输入阻抗。 图9-19-2 列出图9-2所示电路中的网孔电流方程和结点电压方程。已知us= 14.14cos(2t)V , is=1.414cos(2t+30o)A。 图9-29-3 图9-3中,R1 = R2 =100, L1 = L2 =1H, C=100uF ,=1000o V , w =100rad/s。求ZL获得的最大功率。 图9-3第十章 含有耦合电感的电路10-1 图10-1所示电路中,R=1,wL1=2,wL2=32,耦合因数k=1, 1/wC = 32。求电流和。 图10-110-2 列出图10-2所示电路中的网孔电流方程。 图10-210-3 已知图10-3所示电路的输入电阻Rab=0.25。求理想变压器的变比n。 图10-3 第十一章 电路的频率响应11-1 RLC串联谐振时,已知BW=6.4kHz,电阻的功耗10mW, us(t) = 100cos(w0 t)mV和C=400pF。求L、谐振频率f 0和谐振时电感电压UL。 11-2 求图11-2 所示电路的转移电压比/。 图11-211-3 求图11-3 所示电路的转移电压比/。 图11-3第十二章 三相电路12-1 已知对称三相电路的线电压U1=380V(电源端),三角形负载阻抗Z=(4.5+j14), 端线阻抗Z1=(1.5+j2)。求线电流和负载的相电流,并作相量图。 12-2 图12-2 所示对称三相耦合电路接于对称三相电源,电源频率为50Hz,线电压U1=380V,R=30,L=0.29H,M=0.12H。求相电流和负载吸收的总功率。 图12-2 12-3 图12-3 所示电路的是频率f=50Hz的正弦电压源。若要使、构成对称三相电压,R、L、C之间应当满足什么关系?设R=20,求L和C的值。 图12-3第十四章 线性动态电路的复频域分析14-1 图14-1中所示电路原已达稳态,t=0时把开关S合上,画出运算电路。 图14-114-2 电路如图14-2所示,已知iL(0-)=0A,t=0时将开关S闭合,求t0时的uL (t)。 图14-214-3 电路如图14-3所示,开关S是闭合的,电路处于稳态。若S在t=0时打开,已知Us = 2V, L1 = L2 = 1H, R1 =R2 = 1。试求t0时的i1(t)和uL2(t)。 图14-314-4 求图14-4所示电路中的电压转移函数H(s)=Uo(s)/Ui(s),设运放是理想的。图14-4 第十六章 二端口网络16-1 求题16-1图所示二端口的Y参数矩阵。 图16-116-2 已知题16-2图所示二端口的Z参数矩阵为, 求R1、R2、R3和r的值。 图16-216-3 已知二端口参数矩阵为(a), (b)S。试问二端口是否有受控源,并求它们的等效形电路。课堂测试答题纸课堂测试答题纸模拟试题(一)一、 填空题(20分)1、图1-1所示电路中端电压U为 图1-1 图1-22、图1-2所示电路中节点a的节点方程为 3、图1-3示二端网络的戴维南等效电路开路电压Uab为_,等效电阻Req为_ 图1-3 图1-44、如图1-4所示电路,谐振角频率_5、图1-5所示电路,ab端的等效电感Lab= H 图1-5 图1-66、图1-6所示电路的开关闭合后的时间常数是 s7、某无源二端网络端口电压、电流分别为V,A,则平均功率P= ,无功功率Q= ,功率因数= (有单位要注明)8、RLC并联正弦电流电路中,则总电流为_A9、对称三相负载星形联接,每相阻抗为10W,电流为1A,则三相负载的线电压为 V二、 选择题(共24分,每小题3分)1、 图2-1所示电路的网孔方程是()A. B. C. D. 图2-1 图2-2 2、双口网络的Z参数为Z11=8、Z12=2、Z21=3、Z22=6,当负载开路时其输入阻抗为() A. 2 B. 8 C. 7 D. 33、在电感性负载两端并联一定值的电容,以提高功率因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减少负载的工作电流 B. 减少线路的功率损耗C. 减少负载的无功功率 D. 减少负载的有功功率4、某对称星形三相电路,已知线电压V,则C相电压有效值相量为()A. V B. V C. V D. V5、图2-2所示耦合电感,已知M=10-3H,i (t)=10cos(100t)A,则电压u (t)为()A. -sin (100t) V B. sin (100t) V C. 0.1cos (100t) V D. -0.1cos (100t) V6、当RL电路换路时,以下论述中正确的是()A. uL不能跃变 B. iL不能跃变 C. uL有界时, iL不能跃变 D. iL有界时, uL不能跃变7、电路如图2-3所示,开关S由打开到闭合,电路内发生变化的是()A. 电压U B. 电流I C. 电流源的功率 D. 电压源的功率8、如图2-4所示,该电路的功率守恒表现为()A. 电阻与电压源共吸收1 W功率,电流源供出1 W功率B. 电阻吸收1 W功率,电压源供1 W出功率C. 电阻吸收1 W功率,电流源供出1 W功率D. 电阻与电流源共吸收1 W功率,电压源供出1 W功率 图2-3 图2-4三、 计算题(56分)1、用电源的等效变换求图3-1示电路中的电流I(10分)图3-12、如图3-2所示电路在换路前已达稳态。当时开关接通,求的i(t)(10分)图3-23、如图3-3所示电路在换路前已处于稳态,用运算法求的(10分) 图3-34、如图3-4所示,试求RL为何值,负载RL获得最大功率,求最大功率Pmax(10分)图3-45、如图3-5所示电路中,设运算放大器均为理想运算放大器,其中R1=Rf2=50k, R2=Rf1=100k, u1=1V, u2=0.5V。试求uo的值(8分)图3-56、试求图3-6所示二端口网络的Z参数(8分)图3-6模拟试题(二)一、 填空题(28分)1、图1-1所示电路中的I = A;电路中发出功率的元件是 图1-1 图1-22、如图1-2所示已知,5电阻消耗的功率为10W,则电路的功率因数为 3、用戴维南定理分析电路求端口等效电阻时,电阻为该网络中所有独立电源置零时的等效电阻。其独立电源置零是指 4、图1-3所示,设节点a、b、c的电位分别为Ua、Ub、Uc,则节点c的节点电位方程为 图1-3 图1-4 5、RLC串联电路谐振时其谐振频率f0= ,电路电流达到 值,品质因数Q= 。若信号频率ff0时电路呈 性,ff0时电路呈 性。Q值应越大,电路谐振特性曲线越 (尖锐、平滑)6、图1-4所示正弦电流电路中电流有效值,等于 A 图1-5 图1-67、对称三相负载星形联接,每相阻抗为11W,电流为20A,则三相负载的线电压为 V 8、图1-5所示电路,ab端的等效电感Lab= H9、耦合电感电路如图1-6所示,按逆时针方向列写次级回路的KVL方程 10、已知某负载W,流过的电流A,则负载的有功功率为 ,无功功率为 ,功率因数为 二、 选择题(共12分,每小题2分)1、图2-1所示电路的开关闭合后的时间常数是()A 0.5s B 2/3s C 4/3s D 2s 图2-1 图2-2 2、双口网络的Z参数为Z11=8、Z12=2、Z21=3、Z22=6,当负载开路时其输入阻抗为() A 2 B 3 C 7 D 83、图2-2所示单口网络向外输出的最大功率是()A 0W B 50W C 20W D 5W4、在电感性负载两端并联一定值的电容,以提高功率因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减少负载的工作电流 B 减少负载的有功功率C 减少负载的无功功率 D 减少线路的功率损耗5、在某对称星形连接的三相负载电路中,已知线电压V,则C相电压有效值相量为 VA B C D 6、1-e-at的拉氏变换式(象函数)是()A B C D 三、 计算题(60分)1、 如图3-1所示电路,其中。1)计算时的电流。2)计算时所吸收的功率p。(10分)2、 如图3-2所示,已知XC=10、R=5、XL=5,各表指示有效值且A1=10A、V1=100V,试求A0、V0,并画出电路的向量图。(12分) 图3-1 图3-23、如图3-3所示电路,开关合在1处已达稳定状态。t=0时,开关由1合向2,用三要素法t 0时的电压uL。(10分)图3-34、如图3-4所示电路已达稳态,t=0时把开关S合上,画出运算电路。 (8分)图3-45、如图3-5所示含理想运放的电路,试计算电路的电压增益uo/ui(10分)图3-56、求如图3-6所示二端口网络的导纳参数矩阵Y。(10分)图3-6模拟试题答案(一)一、 填空题(20分)1、-2 (2分)2、 (2分)3、15V,15(3分)4、(2分)5、4(2分)6、2(2分)7、216.5W,-125var,0.866(电容性)(3分)8、6(2分)9、(2分)二、 选择题(共24分,每小题3分)1、B 2、B 3、B 4、B 5、B 6、C 7、C 8、C三、 计算题(56分)1、(10分)解、I=0.1A2、(10分)解、, , , 得 3、(10分) 节点方程 得 , 4、(10分)解、从理想变压器左端看进去的戴维南等效电路: RL=12时,获得最大功率 5、(8分)解: uo1= -2V, uo= 3V 6、(8分)解: 模拟试题答案(二)一、填空题(28分)1、1,电流源(2分)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