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性斜颈ppt课件.ppt_第1页
肌性斜颈ppt课件.ppt_第2页
肌性斜颈ppt课件.ppt_第3页
肌性斜颈ppt课件.ppt_第4页
肌性斜颈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斜颈 概述 小儿肌性斜颈是指因胸锁乳突肌挛缩所造成的斜颈 本病多发现于出生后两周左右 发病率0 3 0 5 1 4发生在右侧 1 5伴有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斜颈可分为先天性斜颈与后天性斜颈 也可根据病位 将斜颈分为骨性斜颈 肌性斜颈 眼性斜颈 神经性斜颈 精神性斜颈 本病在早期无骨性改变 病久可出现颈椎发育异常 甚至累及胸椎 因此本病应及早治疗 概述 肌性斜颈是一侧胸锁乳肌发生纤维挛缩后形成的畸形 一般认为发病病因是一侧胸锁乳突肌发生出血 机化 以致纤维变性后引起该肌挛缩 解剖 胸锁乳突肌 起于胸骨柄和锁骨胸骨端 肌纤维自前下向后上走行 止于乳突 其作用是 两侧收缩使头后伸 单侧收缩 使头向同侧侧屈 面向对侧旋转 病因 本病病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 目前有三种学说 产伤学说 宫内发育障碍学说 缺血性肌挛缩 但这三方面也不能完全解释本病 如主张产伤致病的认为 是由于肌肉撕裂 造成血肿 最后发生纤维性挛缩而导致本病 可时剖腹产的婴儿亦有患肌性斜颈者 因此产伤学说不能很好地解释本病的发生 主张缺血性肌挛缩的主认为 因动脉供血不好 导致肌肉缺血 而引起本病 但是骨科上所见的缺血性肌挛缩 如Volkmann缺血挛缩 见不到肌肉上的肿块 症状 1 颈部歪斜 出生后二周左右出现颈部歪斜 颈部歪向患侧 面部向对侧旋转 2 胸锁乳突肌挛缩 患侧胸锁乳突肌上有一椭圆形的肿物 大小一般在1 2cm2以下 位于肌肉层 质软 皮界清 有一定的活动度 3 随着时间的推移 可出现面部发育的不对称 颈椎发育的不对称 甚至发现智力发育障碍 婴儿出生后 在一侧胸锁乳突肌内 可摸到梭形的肿块 质硬 约3 4个月后肿块逐渐消失 而发生挛缩 逐渐出现斜颈 到1年左右 斜颈畸形更为明显 头向患侧倾斜 下颏转向健侧 如勉强将头摆正 可见患侧胸锁乳突肌紧张而突出于皮下 形如硬索 在发育过程中脸部逐渐不对称 健侧丰满 患侧短小 颈椎侧凸 头部运动受限制 若不及时治疗 畸形可随年龄增长而加重 临床表现 斜颈一般有如下4个症状 1 头倾向一侧 下巴朝对侧肩膀 2 颈部出现硬块 3 脸部左右大小不对称 4 颈部活动受限制 治疗 治疗越早 效果越好 超龄越大 斜颈和脸部畸形越难于完全矫正 手术疗法 适用1岁以上的病儿 12岁以上者 虽然脸部畸形已难于矫正 但手术仍可使颈部畸形和活动有所改善 手术方法多用胸锁乳突肌切断术 在锁骨近端以上做横形切口 切断胸锁乳突肌的锁骨头和胸骨头 年龄较大者可切除锁骨头和胸骨头约1 2cm 注意挛缩有时累及胸锁乳突肌周围之筋膜及软组织 应一并切断 有时会达颈动脉鞘周围 注意勿损伤膈神经 颈总动脉和颈内静脉 术后将头置于过度矫正位 用头颈胸石膏固定3 4周 术前照片 术后照片 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手术前 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手术后 非手术治疗 适用于1岁以内的婴儿 包括局部热敷 按摩 手法扳正和固定头部 其目的是使肿块及早消散 防止肌肉发生挛缩 出生2周之后 即可进行 将稍倾向健侧 颏部尽量旋向患侧 枕部旋向健侧 婴儿睡时用砂袋保持上述矫正位 附注 1 在日常生活中采用与头面畸形相反方向的动作以矫正 如喂奶 睡眠的枕垫或用玩具吸引患儿的注意力等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