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急救常规.doc_第1页
儿科急救常规.doc_第2页
儿科急救常规.doc_第3页
儿科急救常规.doc_第4页
儿科急救常规.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儿科急救常规儿科急救常规 心 肺 复 苏 【心肺骤停的原因】 儿科:以呼吸源性为主,尤以呼吸系统感染所致最多见,此外见于气管异物、中毒、溺 水、触电等意外伤害、婴儿猝死综合征等。心源性者较少,主要见于爆发性心肌 炎、心源性休克。 成人:以心源性为主,见于心肌梗塞等。 【心肺骤停的判断】 意识丧失、呼吸停止、大动脉搏动及心音消失、瞳孔散大、心电图呈等电位线。 一般规律:心跳停止后15秒 意识丧失 30秒 呼吸停止 60秒 瞳孔散大、固定 4分钟 糖无氧代谢停止 5分钟 脑内ATP枯竭 4 6分钟 神经元发生不可逆变化 【心肺复苏的步骤】 A、B、C、D A airway:畅通气道,抬颌压额;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B breathing:建立呼吸,方法:口对口、复苏气囊、气管插管。 C circulation:建立循环,即心脏按压 部位:胸骨中、下1/3交界处 方法:新生儿环抱法或双指法;婴幼儿单掌法;儿童及成人双掌法。 深度:新生儿1.5 2cm;婴幼儿2 3cm ;儿童3 4cm ;成人4 5cm。 比例: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例,单人复苏为152;双人复苏成人为41; 小儿51(任何年龄)。 注意事项: 将患儿置于硬板床上,小婴儿注意消除死腔; 按压时双臂与地面垂直,借助身体重力向下按压; 按压者手不能离开按压部位,如离开后则须重新定位; 掌根按压,手指不能接触胸壁,以防肋骨骨折; 避免冲击式按压; 复苏过程中不可随便停止按压,如必须停止(如行气管插管)则时 间不能超过15秒。 D drug:药物复苏 首选肾上腺素:标准剂量:110000付肾0.1ml/kg(0.01mg/kg),静脉或皮下,3 5 分钟1次,15分钟内可用3 5次。 大剂量:0.1mg/kg 用法:目前推荐标准剂量,如无效则逐渐加量至大剂量, 阿托品:剂量:0.03 0.05mg/kg,静脉,用于复苏后心率缓慢时。(非常规应用) 碳酸氢钠:剂量:2 5ml/kg,稀释后静脉输入。 给药途径:可静脉和气管内给药 可气管内用的药有:肾上腺素、阿托品、利多卡因、纳洛酮,剂量可较 静脉用量大数倍,稀释后(新生儿1ml、婴幼儿2ml、儿童3ml)气管内注入。 (油剂和离子化药物不可气管内给药)。 【复苏有效的标志】 按压时可触及大动脉搏动、出现自主呼吸、心率恢复、瞳孔缩小。 【禁忌症】 无绝对禁忌症。相对禁忌症:肋骨骨折、张力性气胸、心包填塞等。 感 染 性 休 克 【休克总的主要诊断要点】 动脉压降低,脉压小于2.67KPa(20mmHg); 脉搏快而微弱; 中心静脉压降低。 以上三项表示循环血量减少。 面色苍白、四肢厥冷; 尿量减少。 以上二项表示微循环灌注不足。 烦躁不安或表情淡漠、神志不清、惊厥; 呼吸深快; 血浆二氧化碳结合力降低、乳酸含量增高。 以上三项表示组织缺氧。 【感染性休克的诊断标准和分度】 项目 轻 度 重 度 皮肤粘膜 * 面色苍白或口唇、指、趾轻度发绀、 面色苍灰,口唇、指趾明显发绀、 皮肤轻度发花 皮肤明显发花 四肢 * 手足发凉。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为 四肢湿冷,接近或超过膝、肘关节。 13秒 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3秒 脉搏 * 增快 * 细速或摸不到 血压 * 略低或正常,音调变弱,脉压为 * 明显下降或测不出,脉压20 2030mmHg mmHg 尿量 略减少,婴儿105ml/h,儿童20 * 明显减少,婴儿5ml/h,儿童 10ml/h10ml/h 心脏 心率增快 心率明显增快,心音低钝或有奔马 律 神志 尚清楚,但有萎靡或烦躁 模糊,表情淡漠或昏迷 注: * 为必备指标。在原发病基础上,具有必备指标即可确定诊断分度。 皮肤粘摸、四肢改变,要除外寒冷、高热、脱水的影响。少数“暖休克”病例早期 表现为面色暗红、四肢温暖。 正常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按压指甲,松手后颜色于1秒内恢复。 血压降低,指收缩压低于“年龄260”mmHg。脉压正常值为30mmHg。 正常尿量,婴儿不少于10ml/h ,儿童20ml/h。 心率增快,指超过该年龄正常值上限。各年龄正常心率,以下数值可供参考:新生 儿,110150次/分;2岁左右,80125次/分;4岁左右,75115次/分;6岁左 右,65105次/分;8岁左右,60100次/分。 1mmHg0.133KPa 【治疗】 重点在于恢复全身组织的血流灌注,注意神志、尿量、肤色和温度及一般状况的改善,而不要单纯追求血压,特别是收缩压的提高。抢救的关键在于抓紧感染性休克的主要环节: 消灭致病菌及清除原发感染灶; 补充有效循环血量; 解除微循环障碍; 纠正酸中毒; 增强心肌收缩力; 防止并发症。 1扩容是抗休克的主要措施。 首批快速输液:根据年龄、心脏功能可按1020ml/kg ,3060分钟内静脉快速滴入,可用21液、等渗盐水等晶体溶液,危重症可用血浆、白蛋白等胶体液与晶体液 各半或晶体2份、胶体1份,但必须在应用晶体液后方可用胶体液,否则可使血液更加粘稠。扩容总量小儿应控制在200300ml ,最多亦不应超过400ml,以免发生心力衰竭。 继续输液:如休克未纠正,可用21液,血压已回升而休克的其他症状仍未消除,可改用321液(1/2张液),本阶段约输4060ml/kg ,每小时约810ml/kg ,分批点滴。 维持输液:休克基本纠正后可进入维持输液阶段,24小时维持液量为6080ml/kg 一般应用1/3张含钾维持液。 2纠正酸中毒经以上扩容输液后,轻、中度酸中毒一般均可纠正,由于感染性休克全过程均可出现代谢性酸中毒,有时酸中毒很严重,且为休克恶化的主要因素,所以纠酸要全面考虑: 首先要保护肾功能,不用或少用去甲肾上腺素缩血管药,避免应用氨基糖甙类药。 改善肾脏微循环功能,如早期应用肾剂量多巴胺扩张肾血管。 适当应用碱性药物,计算公式为:碳酸氢钠mmol数BEkg0.3,以上计量先用半量,或:碳酸氢钠ml数(BEkg) 4(即为半量)。或首次给5%碳酸氢钠24ml/kg ,根据情况每天可重复34次。 3以扩张血管为主的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 扩血管药物的应用: 多巴胺:休克时常用剂量25g/kgmin ,最大不宜超过10g/kgmin 多巴酚丁胺:一般剂量25g/kgmin ,最大不宜超过10g/kgmin 异丙基肾上腺素:本药几乎仅对受体有兴奋作用,适用于低排高阻型感染性休克,对解除微循环痉挛期休克有效。一般剂量0.052g/kgmin 酚妥拉明:一般剂量15g/kgmin 山莨菪碱:轻度每次0.51mg/kg ,重度每次23mg/kg ,每51分钟一次 东莨菪碱:本药有兴奋呼吸中枢及镇静作用,尤适用于有脑水肿患儿。剂量每次0.010.03 mg/kg 。 缩血管药物应用:主要用于: 晚期休克或扩血管药无效者; 在开始抢救时补充血容量前血压过低者; 血压急剧下降,心脏即将停搏或已停搏; 应用扩血管药物后,休克好转但血压维持于低水平或不稳定,证明休克已进入微循环扩张期。此时应考虑加用缩血管药,小剂量与扩血管药联合应用。 去甲肾上腺素:表现为强大的缩血管效应。剂量0.020.1g/kgmin 间羟胺:以兴奋受体为主,收缩压与舒张压均上升,可与酚妥拉明或多巴胺相同剂量静脉点滴。 肾上腺素:剂量范围0.051.0g/kgmin 。 4保护心脏功能适当应用强心剂最安全的是用多巴酚丁胺,如有心衰可用西地兰0.020.03 mg/kg ,首剂应用总量的1/2 ,余量6小时后分23次稀释后缓慢静脉推注。 5抗菌素应用及清除原发病灶抗生素应用原则:选强有力的抗生素,剂量宜较大,首次可给冲击量(一般为首次量加倍),一般二联联合应用,病情特别危重也可三联。 6氧疗氧疗是一项重要的治疗措施,不可忽视,必要时机械通气。 7肾上腺皮质激素应用激素有以下作用:非特异性抗炎;稳定溶酶体膜;维持血管壁完整性;增强心肌收缩力和心搏出量;抑制血小板凝集;提高机体对毒素的耐受性;减少血脑屏障通透性及抗渗出等作用。剂量:氢化可的松2550mg/kgd ,地塞米松23mg/kgd 。 8脱水剂甘露醇0.51g/kg次,根据病情46小时1次 9抗凝剂及抗纤溶亢进的治疗重度休克合并DIC时,应在抗休克综合治疗基础上应用抗凝剂及/或抗纤溶亢进治疗。高凝阶段应用肝素100U/kg次,加于等渗盐水3040ml中点滴,Q46h一次,直至高凝状态消失。抗纤溶亢进6-氨基己酸或对羧基苄胺均为每次0.1g/kg ,Q46h一次。 10保证热量供给及抗自由基治疗 过 敏 性 休 克 【诊断要点】 1有接触或使用致敏物质病史。 2即刻出现休克的临床表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血压下降、脉搏细弱、意识障碍等。呼吸系统的 表现常见而严重,最初感觉胸部发紧、呼吸急促、困难、哮喘样发作,最后可窒息死亡。 3全身或局部有荨麻疹、血管性水肿或其他皮疹等。 【治疗】 1立即终止使用并清除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 2立即静脉注射0.1%肾上腺素(1ml1mg)每次0.010.03mg/kg ,必要时1520分钟重复注射1次。 3肌肉注射异丙嗪,每次0.51.0mg/kg ,以对抗组织胺的作用。 4静脉滴注或推注肾上腺皮质激素,剂量要比一般剂量大:地塞米松每次0.10.25mg/kg或氢化可的 松每次810mg/kg加于5%葡萄糖2040ml内静脉注射或滴注,可Q46h重复使用。 5保持呼吸道通常,给氧,如有喉梗阻,呼吸困难应立即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6使用血管活性药物。选用缩血管药物,间羟胺28g/kgmin,根据血压调整速度。 7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措施同感染性休克。 810%葡萄糖酸钙510ml加入10%葡萄糖液20ml中,缓慢静脉注射。 心 源 性 休 克 【原因】 心肌梗塞是成人心源性休克的常见原因。 小儿期引起心源性休克的原因常为:先天性心脏病、爆发性心肌炎、心包填塞症、心动过速、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肺梗塞等。 心输出量降低,微循环障碍、重要脏器血液灌注量不足,是心源性休克的病理生理基础。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原发疾病的症状和休克的症状。原发病症状视不同疾病而异;休克症状与感染性休克症状基本相同。因此监测指标也大致一致。中心静脉压(CVP)升高,提示血循环量正常而心功能不全。 【治疗】 治疗原则是积极抢救休克,同时治疗原发病。 1血管活性药的选择一般选择多巴胺or多巴酚丁胺 + 间羟胺,多巴胺剂量不同其作用不同,多巴酚丁胺剂量110g/kgmin ,间羟胺剂量28g/kgmin 。 有肺充血而心排血量减少不明显者,可用硝酸甘油或消心痛; 低心排除量而无明显肺充血者宜选用酚妥拉明; 既有肺水肿又有心排血量降低者,可用硝普钠,剂量12g/kgmin ,注意要新鲜配置,避光使用。 多巴胺加多巴酚丁胺,治疗心源性休克,能增加心排血量,降低全身动脉阻力,提高动脉压,降低PAWP,增加肾血流量,且不增加心率。剂量各为7.510g/kgmin 。 血管扩张药只在常规治疗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