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如何在科学教学中有机地渗透德育功能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而科学素养较之传统科学教育目标的一个区别是更为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学习要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但日常科学教学过程中,往往重视科学探究,而忽略了整个科学教学的德育功能。标准明确提出小学科学的三个分目标为: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而德育方面的目标,主要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关联,但在“科学探究”和“科学知识”也有所体现。所以说科学教学的德育功能已渗透在各目标之中。教师应利用好科学课特点和儿童心理特征,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德育渗透。归纳起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德育渗透:一、 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德育渗透。我们应该培养学生从小就爱自然、爱家乡、爱祖国、爱劳动的思想品德。科学课理所当然也担负德育重担。由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的内容标准具有达成周期比较长,需要学生在日常上课的过程中通过参与各种各样的学习活动,并体验的基础上习得,表现为一种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的特征,因此,其在教材中也表现为渗透性、渐进性与整体性。对于小学生来说,最好的德育渗透就是具体化、形象化,这样他们才能够更容易理解、更好地接受,在科学课中这方面的题材始终贯穿整个教材。如在学习动物这一节内容时,就可以向学生介绍大熊猫的生活地域及环境,让学生认识到这种珍稀动物只有在我们国家才存在,在祖国辽阔的大地上有着无数的宝藏,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应该十分珍惜。在学习到地球、太阳系、宇宙的时候,可以向学生介绍中国古代科学家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日晷等,让他们初步了解中华民族对世界科学发展的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当然有时在教学过程中会遇到一些突如其来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记得一次在教学时间在流逝教学过程中,当时我说:请根据你的日常生活经验,1小时你能做哪些事情?有学生说能看5篇作文,能背1篇课文,能完成1张数学试卷等等。有一个学生突然站起来很自豪地说:一个小时我玩电脑游戏能把“三国志”全关通出。引起了全班的哄堂大笑。我就立刻询问:你们为什么对这位同学的回答会发出如此的笑声呢?有学生回答认为他只想着玩,所以每次考试总是被老师批评;也有学生回答说他应该先把自己的学习成绩提高上去再玩游戏等等。这位本来感觉很自豪的学生,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低下了头。最后我利用这次突如其来的回答对全班学生进行了珍惜时间,热爱学习的德育渗透。我想这种感受才是我们学生最乐于接受的德育渗透。二、 在科学探究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科学探究不仅可以使小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获得自信,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而且可以使他们识别什么是科学,什么不是科学。我们在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过程中,往往过于强调对学生探究的操作方法和技能上的培养。从而忽略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标准指出:培养小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能像传授知识一样直接教给学生,而是要创设机会,通过参与活动,日积月累,让学生感受、体验与内化。我认为在科学探究的各个环节都可以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1、 注重事情,克服困难,善始善终注重事情,克服困难,善始善终就是要培养学生求真、求实尊重客观事情,坚持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精神。而且要谦虚谨慎、不断进取的求知精神,以及顽强执着、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小学科学课程为学生提供的活动材料,在具有趣味性、实践性的同时,还具有一定的科学性,由此也增加了知识的深度和操作的难度。学生想搞出标新立异、有创新思维的成果也绝不是举手之劳的事情。在实际体验中,学生涉及的,如语言行为的表达、知识含量的多少、工具材料的使用、操作技能的掌握,以及对所收集的信息的处理等各个方面都有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难题。给体验带来困难。对待这些困难的积极态度是意志锻炼的开始,解决这些困难是动机、信心、意志磨炼的过程,也是知识再创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已有的知识作为工具被利用,使学生感到了知识的重要,大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由此对学习产生新的动机和信心。当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时,便增强了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的那样: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切忌“嚼烂知识”去喂学生,而应让学生克服一定的困难。学生在困难面前需要意志,越过了困难便唤起了情感(成功的喜悦),有了情感进而又会坚定自己的意志。这样,思维就会在情感和意志交互推动的基础上无可遏制。当然,意志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是几节课就能解决的问题,必须从一点一滴做起,从每节课做起。长此以往,每次的“坚强”终究会铸就坚定的意志。2、 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现代社会绝大多数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由于不同程度的溺爱,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骄傲自满、自以为是、自私自利心理得以滋生、蔓延。而且由于现代信息科技进步迅猛,各种传媒日益发达,使学生的知识面越来越宽广,信息积累越来越丰富,这在一定程度上更加滋长了学生过于自信,盲目自大的情绪,认为自己知识渊博,无所不知。这一现象在高年级尤为突出。这种盲目自大会无形中阻碍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甚至会影响他们对事物做出较理性的正确判断,因此开展活动中如何纠正这些不良心理倾向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学生在接触新知识的过程中,有时会在自己已有知识基础上自行推断,得到一些并不一定正确的知识结论,而且还对自己的见解坚信不移。这时教师应该通过合理的措施对其加以正确地引导,使学生对自己的见解有全面地认识,正确的要说出原因,不对的要认识到错误所在。如可以通过请这位同学自己独立设计实验对自己的结论加以充分地论证,并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及结果,做到以理服人;或是鼓励其他同学大胆地对这位同学的见解提出质疑,使这位同学广泛地听到大家的不同观点和评议,对于正确的意见要虚心接受,对于错误的观点能用充分的事实加以驳斥。在探索光的奥秘时,要认识光的折射现象。我们设计了一个实验,先用纸把烧杯四周围绕起来,只留很小一条缝隙,用一支电筒倾斜照射这条缝隙,在烧杯壁另一端的纸上的光线投射处作一个记号,然后提问:“假如杯内加入了水,光线的投射位置会改变吗?”由于前边学习了光是沿直线传播,所以有学生很自信地回答:“位置不会改变。”这时教师可以让这位同学自己亲自动手实验去验证,也可以引导其他学生提出疑问要求他做出合理的解答。经过自己的实验,在确凿的事实证据前,这位同学会发现,事实并不是自己推断的那样,光线的投射位置发生了变化。而有同学也问道:“前边学的光在一种透明物体中时是沿直线传播,现在它穿过了玻璃、水两种透明物体,它的传播方向还是不会改变吗?”在解答这个问题的同时,学生可以从提问中得到提示,从而深刻认识到光从一个透明物体进入另一个透明物体时会发生折射现象。在实际辅导学生的过程中,通过这些有效的措施可以使学生形成实事求是、以理服人的科学态度;敢于提出不同见解、尊重实验结果、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科学习惯;杜绝盲目自信、自以为是、骄傲自满情绪。3、乐于合作与交流合作与交流是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也是应该具有的沟通意愿。其就包括了平等待人,善于与人沟通,能够团结他人,合作共事的团队精神。开展小组交流与合作是科学探究学习的重要途径。一方面,学生的不少分组实验往往以小组为单位,一个实验的完成需要相互配合,有利于增强团队协作精神。此外,小组讨论中,在四人或两人的交流中,学生的内部思维通过语言表达了出来,更有利于体现学生的参与。除了小组之间内部合作与交流以外,还有小组之间的交流。让学生通过自己所擅长的表达方式,把自己通过探究所获得的新知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和交换意见。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鼓励学生用口头、书面、事实证据等方式去说服其他人及反驳他人。使学生体会到“一个苹果换一个苹果,得到的是一个苹果;一种思想换另一种思想,得到了两种思想。”只有当孩子了解合作与交流的价值,能够尝试着去合作与交流,并且在合作与交流中得到了鼓励和承认,获得了成功与自信,才会形成乐于合作与交流的沟通意愿,才有利于形成开放、开朗的良好个性品质。总之这些精神与一般的科学精神相比,在内容方面是一致的,只不过作为对小学生的要求,在程度方面要比一般的要求低一些,以符合小学生的年龄与心理特征,这些精神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已经潜移默化地渗透于小学生的学习之中。三、 开展课外调查,获得德育教育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小学生的“好奇心”较重,所以我们就要利用好小学生的这种好奇心和求知欲,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课外调查活动,提出一些对学生德育教育有利的研究内容。让学生通过自己课外调查,自己获得一些容易接受的德育教育。我在一次班级的野炊活动上发现学生浪费的现象很严重,就把它拍摄下来,喝了几口就丢掉的汽水、没有剥壳的鸡蛋、还剩下一大瓶的烧烤酱等等。回到教室,看着这些兴高采烈的孩子们还沉浸在刚才的野炊活动之中。就把这些孩子叫到多媒体教室看一些图片,当孩子们自己看到这种让人触目惊心的现象的时候,孩子们沉寂了。后来从学生的谈论中我了解到,学生对浪费的了解很粗浅,只是懂得要节约,不能浪费。至于生活中存在哪些浪费现象,浪费对我们有什么影响?怎样解决这些浪费现象这些问题他们了解得非常少,反而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为此我决定接下来的课外调查研究的主题定为“寻找生活中的浪费现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