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论文:编演课本剧:过一种高尚的语文生活.doc_第1页
小学语文论文:编演课本剧:过一种高尚的语文生活.doc_第2页
小学语文论文:编演课本剧:过一种高尚的语文生活.doc_第3页
小学语文论文:编演课本剧:过一种高尚的语文生活.doc_第4页
小学语文论文:编演课本剧:过一种高尚的语文生活.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编演课本剧:过一种高尚的语文生活摘要从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能力入手,编演各种形式的课本剧,为学生创设有创造活力的师本课程,让学生过一种高尚的语文生活。关键词 言语智慧 童话剧 历史剧 古诗剧 整合课程 精神底色编 写 篇:从课文到剧本言语和智慧的同融共生送走毕业班,又回到中年级,我重新担负起引领孩子作文起步的重任。课文的读写结合写了不少,自己积累的活动作文题材写得所剩无几,总觉得没有把孩子们的积极性真正调动起来,总觉得孩子们运用语言能力的提高不尽如人意。九色鹿教完了,写点什么呢?我眼前一亮:写个课本剧。一是孩子才学叙事作文,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人物描写手段不会综合运用,习作中的人物往往呆板、粗糙,而课本剧以人物对话为主,舞台说明(括号中的内容)则是对说话人当时的神态动作、内心变化的补充提示。这不正是对症下药吗?想到这里,我不觉热血沸腾,说干就干! 1、蹒跚上路 我先找来四年级下册的电子课文课本剧公仪休拒收礼物。在投影出示后,我从基本格式开始,把开头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如何交代,再到课本剧的人物对话、舞台说明等一点一点说明白了。然后分角色把剧本朗读了几遍,学生觉得很新奇,读得特别起劲。我问他们,愿不愿意自己来编一编课本剧,一张张小脸立刻放起发起光来。机不可失,我立刻手把手地教他们写了第一幕“九色鹿义救调达”。收上来一看,嘿,比我想象得好得多。比如原先上课调达的誓言,只是几个人的思路,现在是各具特色。你看,“让我重新调到这条河里淹死。”“让我头上长疮,脚底流脓而死。”“让我吃饭噎死,走路摔死。”虽然可笑,但充满了童趣,还调动了看影视剧的言语积累。我批得津津有味,对自己的尝试增强了信心。但同时我也认识到,写好课本剧的关键是人物对话的撰写,而人物对话是由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展开的。因此,首先孩子要进入故事情境,体会人物当时内心的想法和感受,这样人物对话才能自然“流”出来,才能写精彩。好,写第二幕吧!2、渐入佳境 怎么实施我的教学意图呢?我先从人物性格入手,继续深入研读文本。我引导学生再读文本,他们从王妃不惜残杀九色鹿来妆点自己的美丽,读懂了她是个爱慕虚荣、贪婪的人物;而国王最后义释九色鹿,严惩调达则读懂他是个重信诺,有正义感的人物。我适时揭示了矛盾:那当王妃缠着国王要捕杀九色鹿时,国王会一口答应吗?王妃会怎么费尽心思地纠缠?国王会怎么回她?在思考的基础上,我们师生扮演角色对话:我当国王,让孩子想办法说服我。在“要捉和不捉”反复对话后,我们完成了第二幕的撰写。你看,李艺文同学写得还真不赖幕起,王妃呆呆地坐在寝室的镜子前,一边梳着乌黑的长发,一边回味着梦境。突然,她转过身,盯着笑眯眯看着她的国王。王妃:陛下,您看我今天美吗?国王:(迟疑了一下)嗯?爱妃,怎么突然问起这个问题来了?王妃:(撒娇地)那你说我今天美不美呀?国王:当然美,你一向都很美嘛!王妃:昨天夜里我梦见有一只九头鹿,身上有九种鲜艳的毛色,你想,如果用这只鹿的皮做一件衣服,我是不是会更美丽?国王:那只是个梦罢了,谁知道世界上真有没有这头鹿呢?王妃:(不罢休地)你又没有去找过,怎么知道没有呢?国王(严肃地)胡闹!简直是胡闹!作为王妃,应该好好想怎么帮我治理国家,但你却整天想着穿什么衣服。(又柔声地)更何况你已经有了那么多衣服了,就不要异想天开了,好吗?王妃:不嘛!其他的衣服我都穿腻了!你倒是派不派人去捉九色鹿嘛!国王:这这个,嗯即使有,那也是老百姓心中的神鹿,这样做他们会议论我们的,不行!王妃:(生气地扭着身子)哼!原来陛下说喜欢我是骗人的,今天你不答应我,我就不想活了!(嚎啕大哭起来)国王:(一脸无奈地)好,好,好吧,嗯不过如果没有的话,你可不许再胡闹了。王妃:(满心欢喜)陛下,你对我真好!国王在城墙边贴上了皇榜批改时,我一边惊叹孩子们无限的想象力和从生活中积累的丰富语言,一边又有了新的发现:编写课本剧不仅能让孩子们运用自己积累的语言,还能增长他们的言语智慧。你看,王妃为了说服国王,不需要“智慧”吗?(虽然目的是可憎的)孩子们竟能想到这么多招数。这种说服的艺术,不正是我们口语交际需要达成的目标吗?言语与智慧同融共生,这是有品位的语文实践活动啊!那么,孩子们“通过描写,刻画人物”的能力到底有没有得到提升呢?我又做了下面这件事3、多种体裁的实践童话剧:人物刻画的深入我请孩子们扩写“神鹿怒斥调达,国王义释神鹿。”这一场面。我和他们商定:以国王为中心人物,矛盾主要是国王的放与不放。听了神鹿正义的斥责,面对调达的背信弃义,应该放;而王妃的任性刁蛮,又使他犹豫不决。对话描写和心理活动描写是重点。结果是令人满意的,请看九色鹿被惊醒了,迷迷糊糊地发现身边都是军队。她立刻跳起来,一眼看见国王身边的调达,她全明白了。她感到非常气愤,指着调达,用洪亮的声音说:“陛下,您知道吗?就是这个小人,在他快要淹死的时,我救了他。叫他不要泄露我的住处,他竟然恩将仇报。”九色鹿昂起了头,看着国王说,“您如果与这种灵魂肮脏的小人一起来残害无辜,不怕天下人笑话吗?”国王听了,惭愧地低下了头。(姜熙)国王听了九色鹿的话,非常惭愧,心想:如果我要是心软,为了王妃而杀害善良的九色鹿,天下的臣民怎么会服我呢?调达背信弃义,我一定要狠狠惩罚他。(王茹)国王问调达:“有没有这回事?”“我陛下,别相信她的话,我没干这种事呀。”调达赔着笑脸,心在发虚。(吴婧仪)国王转过头,质问调达:“你是不是发过誓,永不暴露九色鹿的住处?”调达在事实面前狼狈不堪:“我我是发过誓的。”一边说着,一边往后退。国王怒气冲冲,大声呵斥:“你竟然是个背信弃义的小人,不配做我的臣民。你发的是什么誓?”调达吓得瑟瑟发抖,低声说:“我说掉到这条河里淹死。”国王喝道:“给我把他扔掉河里,让他实现自己的诺言去。”调达连声求饶。但已经晚了,他在水里挣扎了几下,便没了影子。(李叶枫)听到国王下令不许捕捉九色鹿,王妃急忙说:“陛下,你可是答应过我的。你不能说话不算数啊!”国王冷冷地说:“你不是让我为难吗?我以后怎么来管理国家?”王妃撒着娇,说:“我不管,我只要我的衣服。陛下,求求你了!”国王头也不回,对着大家说:“谁敢捕杀九色鹿,定斩不饶。”王妃见国王铁了心,便不作声了。(石一汝)一个系列的读思写活动告一段落了,但我并不想停歇。真正从孩子发展的需要出发,才能创造出真正有效的语文实践活动。学生真正有了进步,我的成就感特别强烈。我和孩子们商定:下一个目标是,把虎门销烟改编成独幕的历史剧。练习重点是:在编写剧本的过程中,学会处理和运用鸦片战争前后的资料;领悟以点带面的场面描写。让我们继续前进吧!历史剧:场面描写的突破教育家巴班斯基认为“趣味性应该是课堂上掌握所学材料的认识活动的积极化”,就课本剧而言,就是说学生在戏中不仅应寻觅情趣,而且还要获得意趣。不但要注意积累,更要注重开拓,变封闭为开放,将探索某种事物或活动的心理倾向,积极转化为获取信息,有意识搜集信息、有主见处理信息的能力。 对于此文,我们定的编写目标是两个:一是能充分吸收和消化课外阅读的信息来编写课本剧;二是在编写剧本时,初步学会点面结合的方法进行场面描写。虎门销烟已经学过,所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是问题。戏剧的矛盾也很突出:赞成销烟反对销烟。经过和同学们一起研究文本,我们有了两种写法:一种是独幕剧,把地点放在虎门寨的观礼台。另一种是多幕剧,地点分别设置在去虎门寨的路上、观礼台和英国使馆。第一种特点是矛盾集中,场面较大。水平较高的学生可以写;第二种把民众对销烟的不同态度放在路上表现,而外国商人和中国官员的冲突放在礼台上。这种写法分散了难点,适合一般同学尝试。下面介绍的是独幕剧的编写过程。首先,我们选用了苏教版新补充阅读中的智斗义律作为补充资料。(起步时,选用的资料不宜太多太杂。)了解了林则徐收缴鸦片的艰难过程,认识到了烟贩同伙们的贪婪、嚣张、狡猾。我们决定把此文中的义律作为英帝国的官员代表;头号烟贩颠地作为英国烟贩的代表;大汉奸伍绍荣作为腐败官员的代表。老百姓人山人海,我们选择了一位吸食鸦片的人、被鸦片害得家破人亡的妇人作为代表。在选取“点”各类舞台人物的代表时,孩子们在不知不觉地学会在一个大场面中,怎样把精力集中刀主要人物身上的观察方法;同时明白,把这几个人刻画好了,就能起到以点代面,以少胜多的效果。从选取补充材料和戏剧人物的过程中,我认识到:编写课本剧能促发直觉联想和形成机智的应变魅力。教育心理学最新研究成果表明,直觉思维是构成语感的核心要素。通过培养语感,便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因为直觉具有综合性、直觉性、跳跃性和快速性等特点,所以它能高效地开发青少年潜能。直觉思维的积累,会触发丰富的联想。从而派生富于艺术性和深刻性的新意或创见。在编写课本剧的过程中,大量的语言实践是积淀语感,唤起想象与联想的最佳机遇。抓住这个机遇,久而久之便能磨砺出突发奇想,应对事变的机智魅力来。比如在讨论舞台人物的设置时,同学们对如何突出林则徐“为了民族大义,不畏强敌阴谋”进行的议论,都明白了仅仅让林则徐唱独角戏是远远不够的。大家群策群力,提出了增加老百姓、英国商人和无耻贪官,用他们的言行来进行反衬,达到了很好的效果。朗读、讨论、编写。很快,孩子们的习作整整齐齐地放在了我的前面,我有一种老农辛勤耕作后丰收的喜悦。你看,在孩子们笔下这些大坏蛋的丑恶嘴脸(何卓心)义律 (铁青着脸,低着头对颠地)你说这林则徐吃了熊心豹子胆了,敢跟我们作对?我才不会罢休呢!一定要给他点颜色瞧瞧,他都不知道天高地厚了!颠地 (连忙凑过去,哭丧着脸)就是,这可要了我们的命了,二百万斤啊,全打了水漂了。太太竟然狂妄了。汉奸伍绍荣 (又急又恼)怎么好好的把鸦片给毁了!这可是我的钱、我的命根啊!林则徐,你怎么能这样做呢?义律 (火冒三丈地指着伍绍荣)你们大清国,怎么能让林则徐来胡搞?你们真的不怕我们的大炮吗?颠地 (指着伍绍荣大骂)你拿了我那么多钱,还坏了我的大事!都还给我。看完烟贩们的丑陋表演,再看看老百姓的反应:老百姓甲 (边哭边说)你看那些烟贩子做的好事,我儿子被债主打死了呀钱都买光了呀林大人太对了!呜我的儿呀老百姓乙 (伤心欲绝)那些买鸦片的钱可都是我好不容易借来的。我不抽鸦片,会活不下去的!老百姓丙 (感激)林大人太好了!我们家差点家破人亡,多亏林大人把烟给销了呀!大人可真是我的大恩人!一篇篇仔细地看完后,我把写得出色的习作打到投影上,给学生们总结了场面描写的秘密选取典型人物进行观察和描写。看着他们聚精会神的样子,我知道,写这个星期跳绳比赛的习作绝对有戏!古诗剧:还原情境的领悟 写完上述两个课本剧,我脑中突然冒出一个词“还原”。把课文写出剧本的形式,不就是将文本所描绘的情境还原吗?选择人物,就是想象当时有哪些人在场;人物对话,就是人物在当时的情境下会说什么。依着“还原”的思路来把课文改写成课本剧,很多技术上的问题就容易解决了。接下来,我们就读着寻隐者不遇,把自己“还原”到了伟大的唐朝,“还原”到隐者居住的高山茅庐旁。 通过读诗我们发现,诗中主要的对话是贾岛和童子的三问三答。如果扩展对话,反而冲淡诗的意蕴。那么,我们写的生长点在哪儿呢?通过认真地思考,我们确定了两个重点:隐者的生活环境还原成舞台背景,对话人物的内心变化(主要是贾岛)转化成舞台说明(小括号中的提示语)。(一)还原隐者的生活环境,我给孩子们解读了隐者和岁寒三友的文化(收集的资料)。问学生,你们从诗中看出了哪些隐者喜爱的景物?(松、山、云)我请他们有层次地描绘出来,并加上自己的创意。通过编写舞台背景,还原隐者的生活环境:舞台背景:在一座高大的山上,有一间小茅屋座落其中。屋外是一株株清翠的松树,挺拔俊秀。树下长着一簇簇野花和杂草,茅屋旁边还有一条小溪流淌着,发出“叮咚叮咚”悦耳的响声。屋前,有一个童子正在松下读书。(陈艺沛)写完舞台背景,一个爱插嘴的学生说,那贾岛穿什么衣服啊?一石激起千层浪,其他同学纷纷议论起来。我也灵机一动,还原人物形象。经过讨论,他们在开场的舞台说明中写道: 贾岛风尘仆仆,背着一个大包袱,里面是衣服和干粮,还斜插着一把雨伞。头上满是豆大的汗珠,气喘吁吁地走上台来。(白雨辰) 哈哈,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我一直在想,剧本编写练了神态动作、心理活动和人物语言的描写,那人物肖像和环境描写能不能放进去呢?现在看来完全可以。而且,在编写时他们明白了,肖像描写和环境描写不是随意写的,而是要为事件的主题服务的。 (二)还原人物的内心变化。 我告诉学生,我们在叙事时,不光要把能直接感受的外部世界写好,而且要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把两个世界写好,事情才会说得丰富、精彩。在与童子的对话中,贾岛的内心起了怎样的波澜呢?入境始于亲,我让孩子们换位移情,说贾岛跋山涉水,终于找到隐者居所的心情;说他得知隐者不在家的心情;说他听说隐者就在眼前山中的心情孩子们说着说着,不觉与贾岛同喜共忧了。请大家看(陈艺沛)贾岛 (和蔼地)请问,你认识某某先生吗?童子 (放下扫把,自豪地)我怎么不认识?!你说的先生,就是我的师傅呀。贾岛 (心中一喜)那,你知道他在哪儿?童子 (歪着脑袋)你为什么要问这个?贾岛 (耐心地)我是他的老朋友,今天想来拜访他一下。童子 (点点头)噢,我师傅不在家,他上山采药去了。贾岛 (心一沉,但他觉得还有一丝希望)那你知道他在哪儿采药吗?童子 (想了一会儿,用手指着山)师傅就在这座大山里。贾岛 (抬头看大山)你还知道你师傅到底在哪个位置?童子 (摇摇头)如今山上云雾缭绕,我也不知道他在哪儿?贾岛 (心一下子凉了)唉,没办法了,我只好回去了。(贾岛转过身,对着白云、大山)老朋友,你什么时候才能归还?贾岛 (忽然转念一想,自言自语地说)老朋友山上采药,可能是为当地老百姓着想,他有一颗善良、崇高的心,实在是令我钦佩噢。这次来了没有见到他,就当是一次快乐的郊游吧。说完,贾岛就心满意足地下山了。批完全班的习作,我沉浸在心灵的喜悦中。作为语文老师,我真正体会到了文字的美感。短短十六个字,却给我们营造了一个无比美妙的意境。记得看过的佛经故事中说,“见即不见,不见即见。”贾岛没有见到自己想见的人,但那挺拔的青松、巍峨的高山、洁白的云朵,不是处处能看到隐者的影子吗?但孩子们还不能领悟。他们这样说“就当是一次快乐的郊游吧。”我想也可以了吧。很深的感受是,我们将其从一种语言形式改换为另一种语言形式的过程中,会大大缩短我学生与作者心灵对话的距离。而且,在此过程中,学生们既受到原作精髓的熏陶感染,又能得到开放性的文化刺激。表 演 篇:从剧本到表演言语和精神的通融共生对小学生来说,编好课本剧只是心中的一些混沌的、模糊的心理意象,似乎只可意会,不能言传。如今要表演这些人物,自然首先要将模糊的心理意象清晰化,然后才有可能呈现正确的视觉表象。一旦疑团顿消,心境豁然开朗,那种获得情、成就感的乐趣。几乎是难以言表的。公平竞争,激发潜力。 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轻松、愉快、乐观的良好情绪,不但能使人产生超强记忆力,而且能活跃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心理潜力。一部课本剧中,主角只能是少数,但只要设立公平竞争的机制,反而能调动所有同学的积极性,取得多赢的效果。为参加学校课本剧会演,班里争演火鸡和黄鼠狼中黄鼠狼的不下八九人,结果先来了个黄鼠狼小会演。在切磋演技中求进步,参与者个个使出浑身解数,连两位女同学也表演得身手不凡。在演九色鹿时,表演者同样争先恐后,有的同学榜文就写了好几遍。再如演虎门销烟时,教师现场点拨,让学生当堂设计人物的语言、动作和表情,然后上台表演。扮义律的那副阴险狡诈的模样,在灯下咬牙切齿、暴跳如雷等一系列带有夸张性的戏剧动作,居然演得活灵活现。合理的竞争,激发了学生的潜能,使他们的全情投入。自觉、发展、创造,这不能不说是一种“乐学”与“乐教”和谐共振的结果。真诚合作,共享乐趣。 允许学生自由结合,作好角色分工。好多学生喜欢演主角,这样以来,配角没有人愿意演了。教师引导他们发扬合作的精神,只有合作才能成功。只要努力,每个人发挥出自己的特长,都能找到自己合适的角色。比如,我发现班里有5、6个同学组织能力很强,具备当导演的潜质。他们不但编写了精彩的剧本,还给每个人物都制作了道具。于是,我便把导演的任务全权交给了他们,由他们自己负责改编剧本、分配角色、现场编排,我只是作一些建议和提醒。特长展示,自主比赛 艺多不压身。过程中努力了,总有结果的时候。没想到,在新年系列活动中,学校竟然安排了课本剧表演。学生们得知后,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我激将他们,我们班老师在前面已经指导过了,这次比赛就全靠你们自己了。嘿,还真不赖!五个表演小组自己分工,选择剧本,分配角色,制作道具。利用语文综合学习课进行了选拔。当表演的时候,我班的演员个个象模象样地扮演着自己的角色。老师没有任何的提前帮助,全凭学生自由想像。他们的动作,演说的台词,一切都出乎我的意料。特别是在几个男生表演动物时,把角色的神气表演得惟妙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