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婴儿生长监测 1 什么是生长监测 由儿保医生或育婴师或家长对儿童进行定期 纵向的体格测量 将每次测量的体重 身高值标记在生长发育图上 描绘个体儿童的生长曲线 早期识别生长速度减慢或加速现象 及时防治营养偏差 保障儿童健康成长 2 为什么要进行生长监测 儿童生长发育具有规律性 生长监测可及时发现生长偏离 及早干预 可早期发现儿童生长疾病 也用于评价干预效果 可教育抚养者 促使改善儿童营养 降低不适当营养摄入 是儿保工作最基本 重要的内容 3 中国 澳大利亚 促进中国农村贫困地区儿童保健管理项目 基调结果 不了解孩子目前体重身高的家长比例 4 中国 澳大利亚 促进中国农村贫困地区儿童保健管理项目 基调结果 儿童营养不良的发生率 5 中国 澳大利亚 促进中国农村贫困地区儿童保健管理项目 基调结果 营养不良儿童家长判断分布 6 常用的生长监测指标有哪些 体重 身高 长 坐高 顶臀长 头围 胸围 上臂围血压 脉搏 肌张力 肺活量 7 怎样进行生长监测 8 一 体重监测 体重是机体各器官 骨骼 肌肉 脂肪等组织及体液的总量 对婴幼儿来说 体重是比较灵敏的体格发育指标 连续定期监测体重并及时给予营养指导既简单又重要 9 量具要求 1岁内用婴儿磅秤或特制杠杆秤 最大载重15kg 准确读数至10g 1 6岁用杠杆秤或弹簧秤 最大载重50Kg 读数精确到50g 测量前应将秤平稳置地 检查零点 10 测量方法 室温20C 左右 儿童事先排小便 穿单衣裤 准确估计并除去衣重 0 1岁卧位 1 3岁坐位 3岁以上立位 小儿身体不可接触周围物体 注意安全 加砝码于横杠的自由端 再调整游锤 至杠杆正中水平位后及时读数 11 12 测体重 13 1 测量前准备每次测量前排空大小便 脱鞋帽 衣服 在室温适合 不会着凉的情况下 尽量脱去衣服 只留短裤 如果不能脱去衣服 在计算体重时应减去衣服包袱重量 2 测量用具 体重计 落地式50kg杠杆秤 灵敏度为克 其刻度和标记应清晰 小婴儿用载重量10 15kg盘式杠杆秤测量 准确读数在10克 14 3 测量单位 千克 公斤kg 4 测量方法 每次测量体重时要连续测三次 用两个相近数字的平均数作为记录数字 体重数字记录到小数点后两位 定期测量体重可以绘成体重增长曲线进行比较 便于了解婴儿是否在正常范围 如三次测量体重分别为9 25kg 9 22kg 9 29kg取 9 25 9 22 2 9 235 9 24kg 15 5 注意事项 称的座椅两侧挡板拉起来放平后可躺着测体重 用于不能做的婴儿 座椅如为铁质 冬天应铺一个小毯子 注意减去其重量 先做好准备工作 如纸和笔放在身边 预防婴儿坠地摔伤 注意一手保护婴儿 一手扳动游码 称前必须校正称至零点 待杠杆平衡后再读数 计算体重时应尽量准确地减去衣物等重量 育婴师要有爱婴观点 16 平均出生体重为3kg出生一周内可有暂性体重下降 生理性体重下降 约减少原来体重的3 9 常于生后7 10日内恢复到出生体重 生后及早授乳或喂水 体重下降可减少 以后体重增长很快 年龄越小 增长越快 17 儿童体重增长规律 满月体重至少应增加800 1000g 0 3个月每月约增长700 800g 4 6个月每月增长500 600g 7 9个月每月增长400 500g 7个月 1岁每月平均增长300 400g 1岁时体重达出生时3倍 9Kg 2岁时达4倍 12Kg 2岁 12岁每年体重增长约2Kg 18 体重增长公式 1 6月的体重 kg 出生体重 月龄0 77 12月的体重 g 6 月龄 0 251 12岁体重 Kg 实足年龄 2 8体重增长的个体差异较大 变动范围可达10 以上 19 描绘体重曲线 确定小儿月龄 用测量日减出生日 公历 得实足年龄 换算成月龄 标记体重测量值 横坐标为月龄 纵坐标为体重 在相交处标记画点 描绘体重曲线 将历次体重测量标记点描绘连线 20 21 横向评价 发育水平 将儿童某一年龄时点的体重测量值与参考人群值比较 得到其在同质人群中所处的位置 即为此儿童在此年龄的体重发育水平 通常以等级表示 22 评价方法 等级离差法Z评分法临床意义上 M 2SD 2过重中上M 1SD M 2SD1 2中M 1SD M 1SD 1 1中下M 2SD M 1SD 2 1下 M 2SD 2低体重 23 分析 如果体重超过标准体重10 为超重 超过20 为肥胖 超过40 为过度肥胖 据统计如果1岁以内成为肥胖 有36 的儿童体重会超过标准 体重 15 为营养不良 例 1名2岁小儿体重 15kg 15 12 12 25 超过标准体重20 为肥胖 24 纵向评价 生长速度 观察历次测量值是否都在正常范围内 评估体重曲线走向 判断体重生长速度为正常 不增 增长不足或下降 25 走势向上 与参考曲线平行体重增长正常 26 走势平坦或略有上升体重不增或增长不足 27 曲线下斜体重下降 28 如何进行养育指导 29 体重低下 体重曲线平坦或下斜 询问有无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急慢性疾病 结合体检情况 有针对性地指导疾病诊治或转诊 通过观察与交流 评估儿童喂养状况 指导家长进行饮食调整 对照顾不当的儿童 要采取综合措施 改善居住卫生条件 提供愉快生活环境 合理生活安排等 嘱一月后复诊 若喂养问题5天后复诊 30 体重低下儿童的饮食调整 增加食物量 调整食物种类 口味 烹饪方式 进餐环境及时间安排等 增加食物的能量密度 增加餐次 少量多餐 适当添加营养素补充剂 如锌制剂 复合维生素B等 促进儿童食欲 31 低体重儿复合维生素B和锌推荐量 32 生长曲线正常 多数儿童体格生长 尤其是在婴儿早期液体喂养阶段属此类 应嘱坚持定期体检 及时发现生长偏差 评估喂养状况 有针对性地进行喂养咨询 使孩子继续保持良好的生长趋势 33 二 身长 身高监测 身高是头部 脊柱和下肢长度的总和 反映长期营养和骨骼发育状况 与体质健康密切相关 若身材矮小 会影响到未来择业和生育 0 3岁是身高增长的关键期 34 量具要求 3岁以内用卧式身长测量仪 3岁后用立式身高测量计或固定于墙壁上的立尺 测量前需校准测量工具 35 测量步骤 1 测量前准备 脱去帽子 鞋袜 尽可能穿单衣裤 2 测量用具 身长测量板 3岁以下婴儿 3 测量单位为厘米 cm 3岁以上可用身高计或固定于墙上的软尺进行测量 36 4 测量方法 测卧式身长让婴儿仰卧 双眼直视正上方 头和肩胛骨间 臀 双足跟贴紧测量板 双膝由测量者压平 婴儿仰卧于量板中线上 头顶接触头板 头摆正 双眼 耳垂在同一水平面 测量者一手轻轻按直婴儿膝部 使两下肢伸直相互垂直 读刻度 测量者目光读取头顶垂直延线的数值 测立式身高时 直立 头和肩胛骨间 臀 双足跟贴紧测量板 测量人员目光读取头顶水平延线的数值 左手压平双膝站在患者右侧 37 每次测量身长时要连续测量三次 用两个相近数字的平均数作为记录数字 身长数字记录到小数点后一位 定期测量可以绘成身长增长曲线进行比较 便于了解婴儿身高值是否在正常范围 如 三次测量身长分别为 76 2cm 76 4cm 76 5cm取 76 4cm 76 5cm 2 76 45 76 5cm 38 5 注意事项 爱婴观点 注意读数要准确 压平婴儿膝部 6 正常值和测量值分析 新生儿出生时平均为50cm 前六个月每月平均增长2 5cm 7到12个月每月增长1 5cm 前三个月4厘米每月 再三个月2cm 下半年1cm1周岁时75cm 2周岁时85cm 2岁以后平均每年增长5 7cm 2 12岁可接下列公式推算 身高 cm 年龄 7 70 cm 39 测量方法 3岁前 脱鞋帽仰卧于量板中线上 固定头部使接触头板 左手握双膝使伸直 右手移足板接触足跟 待量板两侧读数一致时记录 40 量身长 41 测量方法 3岁后 立正 脚跟 臀部及两肩胛间同时靠立柱 头正直眼平视 胸稍挺腹微收 上肢自然下垂 脚跟靠拢 脚尖分开60度 滑测板恰接触头顶点时读数 42 测量方法 读数时测量者眼睛与滑板在同一水平 精确到0 lcm 注意立卧位可差1 1 5cm 上下午可差1 1 5cm 43 身高的增长规律 出生身长约50cm 1岁约75cm 2岁约85cm 2岁后平均年增5 7 5cm 2 12岁身高 年龄 7 70 cm 或者年龄 5 75 cm 计算公式不作为评价孩子的参考看 只是门诊上估算 44 描绘身高曲线 确定小儿月龄 标记身高测量值 横坐标为月龄 纵坐标为身高 在相交处标记画点 描绘身高曲线 将历次身高测量标记点描绘连线 45 46 横向评价 发育水平 H A M 2SD 为生长迟缓中度 M 3SD M 2SD重度 M 3SD 47 纵向评价 生长速度 生长良好 曲线在正常范围内呈上升趋势 生长迟缓 曲线在正常范围以下 或上升平坦 若始终在正常低限且未干预 未来身高可能低于平均水平 48 影响身高增长的先天因素 种族遗传宫内发育迟缓 49 影响身高增长的环境因素 均衡营养 充足睡眠 适度运动 预防疾病 愉快心情 定期监测 50 明显的身高异常 甲低 生长激素缺乏 软骨发育不全和成骨不全 营养不良 佝偻病等 51 原发性垂体性侏儒症 7岁 女孩 右侧 身材呈匀称性矮小 身高低于正常同龄女孩约40 52 软骨发育不全 右侧 垂体性侏儒小儿 左侧 软骨发育不全患儿呈明显侏儒 全身不成比例 上身长于下身 四肢粗短 而垂体性侏儒小儿 左侧 身材呈匀称性矮小 53 软骨发育不全 明显侏儒 明显侏儒 四肢短 手短而宽 下肢弯曲 不太摇摆 头颅增大 前额突出腹部前凸 臀部后凸 54 皮质醇增多症 柯兴氏综合症 呈向心性肥胖 满月脸 水牛背 四肢相对细小 55 评价结果的解释 定期 连续测量比一次数据更重要 均值不是儿童生长的目标 儿童生长发育应稳定沿着自己的轨道进行 采用人体测量方法评价儿童营养状况 结论应谨慎 需全面考虑临床表现 体格检查 膳食调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 做出综合判断 56 57 58 59 60 头围 HeadCircumference 反映脑和颅骨的发育情况 是评价脑发育的指标之一 61 测量方法 1 定义 经眉弓上方 枕后结节绕头一周的长度为头围 2 测量用具 软尺 笔和纸放身边 3 单位 厘米 cm 62 测量方法 4 测量方法 测量者将软尺0点固定于一侧眉弓上缘 将软尺紧贴头皮绕枕骨结节最高点及另一侧眉弓上缘回到0点 记录读数到0 1cm 5 正常值 出生时平均为34cm 6个月42cm 1岁46cm 2岁48cm 5岁50cm 成人58cm左右 63 量头围 64 头尾的增长1岁以内最快 65 6 意义 头围反映脑及颅骨的发育程度 过小说明脑发育不良 总体智力低下 过大可能有佝偻病 脑积水等疾病 遗传或超重的也容易造成头大 7 测量次数 6个月以内婴儿每月测量一次 7 12个月婴儿每2个月测量一次 13 36个月的婴儿每3个月测量一次 66 颅骨Craniums 骨缝cranialsuture闭合时间2 3个月 betweenbones 前囟 后囟 67 骨缝与囟门的闭合反映颅骨骨化过程 68 小头症畸形 头围低于2 5个标准差的数值 且有怪异形状 头顶变尖 69 脑积水 头颅增长过快 前囟扩大而饱满 严重者眼睛呈 落日 状 70 胸围 chestcircumference 胸围测量1 定义 双侧乳头住双侧肩胛骨绕胸一周的长度为胸围2 测量用句 软尺3 单位 厘米 cm 71 胸围测量 4 测量方法 测量时取卧位或立位 小儿两手自然放平或下垂 测量者将软尺0点固定于一侧乳头下缘 将软尺紧贴皮肤 经两侧肩胛骨下缘回至0点 取平静呼 吸气时的中间读数 记录读数至0 1cm 5 正常值 出生时平均为32cm 较头围小1 2cm 1岁时胸围与头围大小相等 1 5岁以后胸围 头围 72 量胸围 73 肩胛下角 乳头下缘 74 胸围 chestcircumference 75 胸围测量 6 意义 胸围反映胸廓 胸背肌肉 皮下脂肪及肺的发育程度 胸围小说明胸内心 肺等器官发育差 胸围大可能与佝偻病造成 鸡胸 有关 头围和胸围交叉线可以观察婴儿的营养情况 头尾胸围曲线交叉表明营养状况良好 7 测量次数 6个月以内婴儿每月测量一次 7 12个月婴儿每2个月测量一次 13 36个月婴儿每3个月测量一次 76 头胸围生长曲线 77 鸡胸 胸骨明显突出 78 漏斗胸 胸骨和肋软骨凹陷 吸气时特别明显 79 体格生长的评价 资料分析及表示方法统计学表示方法均值离差法百分位数法标准差的离差法中位数法 80 常用的统计学表示方法 81 结果表示 均值离差法百分位法 等级法 82 结果表示 表格曲线图 83 表格举例 女童体重 百分位法 P3P25P50P75P971岁 7 498 549 189 9111 372岁 n岁 离差法 2SD 1SDX 1SD 2SD1岁 7 188 219 2410 2711 302岁 n岁 84 生长曲线图举例 男童身高 Boys height 4681012141618 2SD Age year 2SD P97 P3 P50 85 生长曲线图 86 界值点的选择 cut offpoint 1 均值离差法 2SD 2 百分位法 P3rd P97th 87 88 参照人群值 WHO推荐美国国家卫生统计中心 NCHS U S 2000CDC资料作为国际standard 我国卫生部确定95年调查的中国九大城市儿童的体格发育数据为中国儿童参数 loc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肾藏精主水”探讨补肾活血复方调节p38MAPK-NF-κB-AQP4心衰水液代谢障碍机制研究
- 改性生物炭对含酚废水的吸附性能研究
- 结构拉缝粘弹性阻尼器的减震性能研究
- 《宋代教育》翻译实践报告(第六章节选一)
- 颌面部影像技术课件
- 企业培训沟通课件
- 《智能网联整车综合测试》课件-车道保持控制场景测试评价
- 2025年湖北省中考招生考试数学真题试卷(真题+答案)
- 《电子产品制造技术》课件-第6章 电子产品的调试与检验
- 预检分诊知识课件
- 2024年天津高考数学真题试题(原卷版+含解析)
- 《大数据分析技术》课程标准
- 最简单封阳台安全免责协议书
- 2024年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安全管理人员考试练习题(附答案)
- (正式版)JBT 3300-2024 平衡重式叉车 整机试验方法
- 《无人机航迹规划》课程标准(高职)
- 养老院健康档案模板
- 夏季高温期间建筑施工安全注意事项
- 2024年中小学教师职称审定答辩题目
- 钢丝绳吊装时最大允许吊装重物对应表
- 《金融反欺诈与大数据风控研究报告(2023)》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