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义乌市稠州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_第1页
浙江省义乌市稠州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_第2页
浙江省义乌市稠州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_第3页
浙江省义乌市稠州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_第4页
浙江省义乌市稠州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省义乌市稠州中学2015届九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题温馨提示:请仔细审题,细心答题,相信你一定会有出色的表现!一、书写(4分)二、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共26分)1.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子。(3分)红松已经在这里zh _立了几百年,饱经风霜却是容颜依旧;腰板挺直,像一枚等待发射的火箭,直指苍qing_。岁月悠长,红松心无旁w_地向上生长,中途决不分叉,一直到树冠部分,才打开伞状的枝条。2.古诗文名句填空(8分)(1)乱花渐欲迷人眼,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2)俱怀逸兴壮思飞,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3) , 叶底黄鹂一两声。 (晏殊破阵子)(4)四面歌残终破楚, 。(秋瑾满江红)(5)出师表中“ , 。” 表明了作者淡泊名利的高贵品质。(6)李贺雁门太守行用夸张手法渲染战斗气氛的句子 ,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文言词语(4分)(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 (2)可以调( )素琴(3)置人所罾( )鱼腹中 (4)所识穷乏者得( )我与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a、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b、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c、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d、知而不争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5.名著阅读(4分)(1)“我总要上下四方寻求,得到一种最黑,最黑,最黑的咒文,先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这句话出自朝花夕拾中的 。(2)阿龙纳斯等人在海底环球探险旅行时,潜艇在驶离南极时,被一大块倒下来的冰块砸到陷入困境。后来在 (人名)镇定自若地指挥下,经过共同努力,潜艇终于冲出冰墙,冲破冰原,呼吸到了新鲜的空气。(3) 范进以秀才的身份参加乡试,考中举人,得了第七名,因喜极发疯,后来因 (情节)而醒。(4)在三打祝家庄过程中,李逵杀了祝家兄弟,理应他的功劳不少,但宋江却因为他 (情节)而对他不满。6.语言表达运用(5分)(1)羊年对联(1分): 随着马年的离去,羊年的到来,我们学校的退休教师王老师写了一则对联,以此庆祝羊年的到来,下面是上联,请你对出下联。上联:马去雄风在 下联: (2)羊的成语(2分): 随着羊年的到来,带“羊”字的成语也越来越多地进入人们的视野,人们说山路细小,叫羊肠小道,说凶险,叫 ,说尾大不掉,难以指挥,叫 。3.羊年祝福(2分):羊年已经来临,在羊年里你对自己肯定会有许多的期盼,下面请你用自己的语言写一段话,来表达对自己在羊年里的祝福和期盼。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字数30个字左右。三、现代文阅读(共26分) 认真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715题 (一)麦子 温亚军(14分)夏收前,大舅突然去世了。要放在以前,母亲肯定得说点啥。可是眼下,还说啥呢?父亲没有安慰母亲,悄声出了门,转悠到麦地边。金灿灿的阳光铺满了麦地,即将成熟的麦子如阳光一样金灿,晃得人眼胀。父亲吸吸鼻子,成熟的麦香味在四周摇晃。一阵热风吹来,麦香味在阳光中像爆米花似的,一缕一缕地饱胀、迸裂,忽然间浓烈起来,随着热浪裹住了父亲。父亲沉没在醉人的麦香味里,却被呛得连连咳嗽。风瞬时而来,又突然跑走,海潮似的麦浪在阳光里渐渐复归平静。父亲望着麦田,突然间泪流满面。母亲与大舅的矛盾来自外婆去世那年。外婆去世了,大舅承担了丧葬的一切费用。可问题出在他拿来的麦子上,是当年受雨水浸泡过的芽麦。其实,芽麦晒干了看不出有问题,磨成粉后跟正常的也没啥区别,只是一吃就露馅了。外婆活到了九十多岁,算是喜丧,所以亲戚们也没表现出多么悲哀,一副其乐融融的样子。到吃饭时,锅里的面条煮成了糊糊,这怎么吃?请来的厨子有经验,抓过一把面粉尝了尝,又呸呸吐掉,一脸不屑地说,这是芽麦!可大舅很镇定,并且还有点理直气壮。他说芽麦怎么啦,芽麦也是麦!母亲也没想到自己的大哥居然做出这种事来,忍不住大声痛哭起来。母亲的哭声就像号令,人们从她的悲恸声中听出了意图,一拥而上,将大舅轰出了院门。没人注意大舅是怎么离开的。外婆出殡那天,大舅没去,也没法去,一个人躲在山坡上大哭了一场,哭得无比酣畅,无比悲凉。仅仅是因为一些芽麦,大舅众叛亲离,这个结局任是谁也想不到的。从此,大舅沉默寡言,关起院门自己过活。他守着存储了四五年的陈麦,日子过得平静而安详。大舅没什么念想,他的日子简单到只剩下粮食只要仓里囤满粮食,他的心里就是满足的。大舅爱麦如命是有根由的。一个人,一种习性的延续不可能无缘无故。闹饥荒最严重那年,大舅是生产队仓库保管员,他每天去粮库翻翻弄弄,名义上怕麦子发霉变质,其实是往鞋子里灌些麦粒。回家倒出鞋子里的麦子,也就一小把,还沾有浓浓的脚臭味。外婆关上门,把这一小把麦粒偷偷地用石窝捣碎,拌上野菜煮成菜糊糊,才使家人渡过了饥荒。当然,我们家也沾了大舅的光,外婆每次藏下几颗麦粒,够两三把,就迈着小脚走七八里地送到我家。母亲晚上给我们煮一小锅面菜糊糊,我们兄妹几个从来没嫌弃过带有脚臭味的面菜糊糊,还抢着喝呢。也正因为这些,父母亲对大舅充满了感激。这么多年,母亲其实早就想通了,不就一点芽麦嘛,至于把一个血肉相连的人生生从心中剔除出去?母亲抹干脸上的泪,开始张罗大舅的丧事。她在自家麦地里选一块地,给大舅做墓地。大舅下葬那天,酷夏的热风一大早就刮了起来,且一阵紧似一阵。棺材要掩埋时,父亲转身走出人群,揪了一把金灿灿的麦穗,回来轻轻放到大舅的棺盖上,大喊一声,他大舅,你爱麦子,就让这把麦子陪你去吧!这时母亲也去揪了把麦穗,凑到一堆燃烧的麻纸上,火很快烤到了麦粒。瞬时,麦子的香味混合着火纸、香烛的味道,在墓地弥漫开,悄悄地钻进每个人的鼻孔。母亲哽咽道,你们闻到了吧?这烤熟的麦粒中,有股脚臭味!父亲老泪纵横,从母亲手中接过烤熟的麦穗,两只布满青筋的大手,揉搓出焦黄的麦粒,缓缓洒向墓坑 (选自中国作家2011年第13期,有删节)7. “外婆出殡那天,大舅没去,也没法去”出现这样尴尬局面的原因是什么?请根据文意概括。(3分)8.下列句子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4分)(1)金灿灿的阳光铺满了麦地,即将成熟的麦子如阳光一样金灿,晃得人眼胀。一阵热风吹来,麦香味在阳光中像爆米花似的,一缕一缕地饱胀、迸裂,忽然间浓烈起来,随着热浪裹住了父亲。(2)棺材要掩埋时,父亲转身走出人群,揪了一把金灿灿的麦穗,回来轻轻放到大舅的棺盖上,大喊一声,他大舅,你爱麦子,就让这把麦子陪你去吧!9.根据全文请分析文章第段内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10. 本文围绕麦子展开情节,写法简练,却有着深厚的思想意蕴,引发读者许多的思考。请结合全文,探究其深刻思想意蕴。(4分)(二)农村离我们越来越远(12分)【媒体摘要】“据中国统计摘要2010的统计数字显示,全国的村民委员会数目,从2005年至2009年逐年减少,分别为62.9万、62.4万、61.3万、60.4万、60万。平均计算,全国每年减少7000多个村民委员会。” “以浙江省为例,从2003年开始大规模并村行动以来,浙江的农村数量已经从原来的4万多个缩减到目前的3.8万个,其中丽水有400多个自然村消失,温州撤并了500来个自然村。”【媒体分析】一些农村逐渐消失,是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剧的直接产物。世界经济发展的轨迹表明,随着农业技术革新和农民生产率提高,农村对劳动力的需求将大大降低,这必然会导致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出现。这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的劳动者进入城市之后,经历了一个从农民向产业工人转变的过程,客观上导致农村人口逐渐减少。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如今的新生代农民工很多已不再留恋父辈们固守的乡土,在城里买房置业的愿望远比回到农村强烈。 这种社会结构的变迁和社会心理的变化,从深层次加以分析,根源于中国社会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体制。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之中,我们的发展思路一直都是城市主导型的,资本和资源严重向城市倾斜。这种有失公平的社会资源分配格局,拓宽了城乡差距,加剧了马太效应:一边是各级城市赶欧超美和持续大发展、大繁荣,另一边却是“农村真穷,农民真苦,农业真危险”。只要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不改,城市对很多农民来说,就会一直是一块蕴含着无限机遇和财富的磁铁,其结果必然是农村的衰落。 按照常理,如果农村消失仅仅只是工业化和城市化推进的自然产物,这种结构变革应该是一个非常缓慢且温和的历史进程。但是,目前令人担忧的地方在于,中国农村消失的速度已明显超出社会所能承受的合理区间。这其中固然有历史方面的原因,但是,一些地方政府在推进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化、拆村并居等行动时,可能出现的政策误解与认知偏差,在客观上加速了中国农村的消失。据媒体报道,一场让农民“上楼”的行动,正在全国多个省市进行,大量的村庄在撤并行动中迅速消失。(民生周刊)【众人观点】冯骥才(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传统村落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是中国农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遗产。”何仁勇(中国新闻周刊网专栏作者):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城市化是任何一个现代社会的必经之途。英国、美国、日本这些发达国家就不说了,亚洲许多国家和地区也曾经有过高速发展的城市化历程。在这个城市化历程里,村落消失,农民洗脚上田是常态。数据显示,世界上没有一个发达国家的农村人口超过10%。换言之,如果中国始终要保持7亿农民的话,就永远不可能成为发达国家。网友1:当城市被挤爆,当乡村被抛弃,我们的子孙后代还会有可以回忆的美好童年吗?网友2:乡村是人伦道德、文化传承的根基。消失的乡村,消失的文化,会给整个民族带来什么,不觉让人惆怅、忧虑11.【媒体摘要】中使用大量数字的目的是什么?(2分)12.结合文本内容,说说“一些农村逐渐消失”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3分)13.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3分)a、从2003年开始大规模并村行动以来,丽水有400个自然村消失,温州撤并了500个自然村。b、这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的劳动者进入城市之后,经历了一个从农民向产业工人转变的过程,直接导致农村人口逐渐减少。c、政府在推进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化、拆村并居等行动时,出现的政策误解与认知偏差,在客观上加速了中国农村的消失。d、在这个城市化历程里,村落消失,农民洗脚上田是常态。数据显示,世界上每一个发达国家的农村人口都不超过10%。14.在【众人观点】中专家学者和网友们对“农村离我们越来越远”这一现象都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对此你怎么看?请结合本文内容具体阐述,说明理由。(4分)四、古诗文阅读(14分)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1520题。(一)发潭州(4分)夜醉长沙酒,晓行湘水春。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贾傅才未有,褚公书绝伦。名高前后事,回首一伤神。注释潭州:今湖南长沙一带。湘水:即湘江。樯燕:船桅上的燕子。贾傅:即汉代贾谊 。因曾官长沙王太傅,故称。褚公:指唐代书法家褚遂良。绝伦:无与伦比。名高:盛名,名声大。回首:回想,回忆。 15.诗中直接抒发诗人沦落他乡、抱负不能施展情怀的一联是 。(2分) 16分析颔联运用的表现手法,并指出其表达作用。(2分) (二) 赵宣孟将上之绛 (10分) 赵宣孟将上之绎,见翳桑下有卧饿人不能动。宣孟止车为之下飧,自含而餔之,饿人再咽而能视。宣孟问曰:“尔何为饥若此?”对曰:“臣宦于绎,归而粮绝,羞行乞而憎自取,以故至若此。”宣孟与之壶飧,脯二朐,再拜顿首受之,不敢尽食。问其故,对曰:“向者食之而美臣有老母将以贡之。”宣孟曰:“子斯食之,吾更为汝。”乃复之箪食,以脯二束与钱百,去之绎。居三年,晋灵公欲杀宣孟,置伏士于房中,召宣孟而饮之酒。宣孟知之,中饮而出。灵公令房中士疾追杀之。一人追疾,先及宣孟,见宣孟之面,曰:“吁,固是君耶!请为君反死。”宣孟曰:“子名为谁?”反走,且对曰:“何以名为,臣是夫桑下之饿人也。”还斗而死。宣孟得以活,此所谓德惠也。故惠君子,君子得其福;惠小人,小人尽其力。夫德一人活其身,而况置惠于万人乎! 赵宣孟:即赵盾, 春秋时晋国大臣, 宣孟为其谥号。翳桑:在桑树荫下飧:熟食朐(q):弯曲的干肉。朐(q):屈曲的肉干。斯:通“澌”,尽。17给文中划线句子划分停顿,停顿出用“”划开。(限划2处)(2分) 向 者 食 之 而 美 臣 有 老 母 将 以 贡 之。1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1)羞行乞而憎自取 (2)吾更为汝 (3)灵公令房中士疾追杀之 (4)先及宣孟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夫德一人活其身,而况置惠于万人乎! 20读完全文,对你有何启示,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2分)五、作文(50分)21.请以“这都不是事”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诗歌除外,文体自选。 文章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九年级语文期中教学质量检测卷答案二、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共26分)1.(3分)伫 穹 骛 2.(8分)(1)浅草才能没马蹄(2)欲上青天览明月(3)池上碧苔三四点。(4)八年风味徒思浙(5)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6)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3.(4分)(1)就:完成 (2)调:弹 (3)罾:用网捕(4)得:通”德”,感激4.(2分)d 5.(4分)(1)二十四孝图 (2)尼摩船长 (3)胡屠夫给他打了一巴掌(4) 率领部下到扈三娘家大开杀戒,除扈三娘的哥哥扈成武功高跑掉了,扈家大小都被杀了 6.(5分)(1)(1分)羊到福气生 (2)(2分)羊落虎口;使羊将狼 (3)(2分)略(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字数30个字左右。)三、现代文阅读(共26分)7.(3分)一辈子种粮食、把麦子看作命根子的大舅,在发送老娘的丧事上,拿出的却是芽麦,以致款待乡亲们的白面条成了一锅面糊糊。他的自私做法,惹怒了众乡邻和亲人们,一致把他逐出门外,不许参加老娘的丧礼。8.(4分)(1)本段选取麦子为描写对象,从视觉、听觉、嗅觉多角度描写,运用细节描写和比喻(通感)、拟人的修辞,描写了麦收时节的丰收景象,具有诗情画意的美,也衬托出了父亲得知老舅死了之后内心的不平静。(2)运用了动作、语言描写,形象地表现了父亲理解大舅当年做法之后自责、内疚的心理,也侧面表现了大舅爱麦如命的性格。9.(3分)运用了插叙,叙述了当年闹饥荒时候大舅私拿公家麦子帮家人渡过了饥荒的经历,交代了大舅爱麦如命的根由,为下文情节的开展做了铺垫。10. (4分)大饥荒年代中大舅夹带麦粒,以及母亲对大舅的歉疚与怀念,表现中国人对亲情观念的重视和倡导。大舅在外婆丧礼上以次充好,人们对其行为的鄙视与孤立,反映了村民们传统的孝与义的道德准则。大舅头脑中的芽麦与好麦并无差别,对麦子的珍惜,表现其朴素的自然观和生活观。大舅的攒粮,表现农民传统的忧患意识。人们对大舅行为的逐渐理解,表现作者对回归自然和简朴生活理念的倡导。(每点1分,答对任意三点即可满分。)11.(2分)准确地说明中国农村正在大量快速的消失12.(3分)一些农村逐渐消失,是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剧的直接产物;从深层次加以分析,根源于中国社会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体制;一些地方政府在推进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化、拆村并居等行动时,可能出现的政策误解与认知偏差,在客观上加速了中国农村的消失;13.(3分)(d ) 14.(4分)(1)我们应该保护乡村,冯骥才先生所说它是中国农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遗产,乡村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2分)(2)我们应该保护乡村,虽然乡村的消失是我们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我们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