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章糖代谢 本章简介 本章习题 要点回顾 掌握内容讲授 第八章糖代谢 本章主要介绍生物体内糖的新陈代谢 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 伴随物质代谢进行能量代谢 重点掌握糖的主要分解代谢途径 糖酵解 三羧酸循环 葡糖异生作用 重点掌握糖原的降解与生物合成 重点掌握糖代谢中的调节酶 了解戊糖磷酸途径 乙醛酸循环 第八章糖代谢 一 糖代谢总论二 糖的分解代谢 1 糖酵解作用 2 丙酮酸去路 3 柠檬酸循环 4 戊糖磷酸途径 5 葡糖异生作用 6 乙醛酸途径 三 葡聚糖 糖原 淀粉 的代谢 1 糖原的降解 2 糖原的生物合成 3 淀粉的水解 4 淀粉的生物合成 新陈代谢的概念 生物体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的全过程 新陈代谢 合成代谢 同化作用 分解代谢 异化作用 生物小分子合成为生物大分子 需要能量 释放能量 生物大分子分解为生物小分子 能量代谢 物质代谢 一 糖代谢总论 糖代谢包括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 动物和大多数微生物所需的能量 主要是由糖的分解代谢提供的 另方面 糖分解的中间产物 又为生物体合成其它类型的生物分子 如氨基酸 核苷酸和脂肪酸等 提供碳源或碳链骨架植物和某些藻类能够利用太阳能 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糖类化合物 即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变成化学能 主要是糖类化合物 是自然界规模最大的一种能量转换过程 糖酵解作用 无氧降解 糖酵解概念与反应过程 糖酵解作用的调控 糖酵解作用的能量计算 二 糖的分解代谢 糖代谢为生物体提供重要的碳源和能源 糖的分解代谢是生物体的取能方式 实质上是糖的氧化作用 糖酵解作用 glycolysis EmbdenMeyerhofParnasEMP 概念与反应过程 一 概念 在无氧的条件下 葡萄糖或糖原分解成丙酮酸 并释放少量能量的过程称为糖的无氧分解 这一过程与酵母菌使糖发酵的过程相似 又称为糖酵解 简称EMP途径 二 反应部位 细胞液 胞浆 三 EMP途径的生化历程 2个阶段 EMP途径的2个阶段 丙酮酸 葡萄糖 耗能阶段 产能阶段 己糖激酶 葡萄糖G葡萄糖 6 磷酸G 6 P ATP ATP ATP ADP ADP P P 1 1葡萄糖磷酸化 1 己糖磷酸酯的生成 G F 1 6 2P 2 磷酸丙糖的生成 F 1 6 2P 2GAP 耗能阶段 1 己糖磷酸酯的生成 G F 1 6 2P 己糖 葡萄糖激酶是EMP途径中第一个调节酶 催化第一个ATP磷酸化反应基本上是不可逆的 这就保证了进入细胞内的G可立即被转化为磷酸化形式 不但为G随后的裂解活化了G分子 还保证了G分子一旦进入细胞就有效地被捕获 不会再透出胞外 1 2己糖磷酸异构化G 6 PF 6 P 己糖磷酸异构酶 磷酸葡萄糖异构酶 有绝对的底物专一性和立体专一性 P 1 31 6 二磷酸果糖的生成 ATP ATP ADP P 果糖磷酸激酶是EMP中第二个关键酶 并且是最关键的限速酶 催化此途径中的第二个ATP磷酸化反应 反应不可逆 此步反应是酵解中的关键步骤 糖酵解速度决定于此酶的活性 磷酸果糖激酶 己糖激酶 磷酸己糖异构酶 葡萄糖 果糖 6 磷酸 葡萄糖 6 磷酸 果糖 1 6 二磷酸 ATP ADP ATP 磷酸化酶 糖原 葡萄糖 1 磷酸 磷酸果糖变位酶 ADP 果糖 1 6 二磷酸 磷酸二羟丙酮 3 磷酸甘油醛 磷酸丙糖的生成 F 1 6 2P 2GAP DHAP GAP 2 1果糖 1 6 二磷酸的裂解 2 2丙糖磷酸的同分异构化 相当于果糖 1 6 二磷酸裂解为两分子的甘油醛 3 磷酸 在丙糖磷酸异构酶的催化作用下 2个三碳化合物之间有同分异构的互变 在正常进行的酶解系统里 易向生成GAP的方向转移 只有转变成GAP才能进入糖酵解途径 丙糖磷酸异构酶的催化反应是极其迅速的 只要酶与底物分子一旦相互碰撞 反应就即刻完成 因此任何加速丙糖磷酸异构酶催化效率的措施都不能再提高它的反应速度 又由于DHAP和GAP互变异构极其迅速 因此这两种物质总是维持在反应的平衡状态 GAP的氧化是EMP中唯一一次遇到的氧化作用 生物体通过此反应可以获得能量 GAP的醛基氧化为羧基时 同时进行脱氢和磷酸化作用 并引起分子内部能量重新分配 生成高能磷酸化合物1 3 BPG 脱下的氢为NAD 接受 甘油醛 3 磷酸脱氢酶的作用是负协同效应 3 13 磷酸甘油醛氧化为1 3 二磷酸甘油酸 P NAD Pi NADH H 3 磷酸甘油醛 1 3 二磷酸甘油酸 产能阶段 1 3 BPG GAP 丙酮酸的生成 2GAP 2Pyr 3 2高能磷酸基团的转移 ADP ATP ATP 高能磷酸化合物1 3 BPG在磷酸甘油酸激酶作用下 通过底物水平磷酸化转变为ATP 因为每1mol己糖代谢后生成2mol丙糖 所以在这个反应及随后的放能反应中有2倍ATP产生 1 3 BPG 3 PG 3 33 磷酸甘油酸异构为2 磷酸甘油酸 3 PG 2 PG 3 4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的生成 PEP 2 PG 烯醇化酶催化2 PG在第二和第三碳原子上脱下一分子水 在脱水的化学反应中 2 PG分子内部的能量重新分配 产生了高能磷酸化合物 烯醇丙酮酸磷酸 PEP 3 5丙酮酸的生成 ADP ATP ATP 在丙酮酸激酶催化下 将PEP的C2上的磷酰基团转移到ADP上形成ATP 底物水平磷酸化 且此反应是不可逆反应 是调节糖酵解过程的另一重要步骤 所以 丙酮酸激酶是EMP途径中的另一个调节限速酶 自发反应 烯醇丙酮酸极不稳定 很容易自动变为比较稳定的丙酮酸 且不需酶催化 Pyr 2ATP 2ATP 3 磷酸甘油醛 1 3 二磷酸甘油酸 3 磷酸甘油酸 2 磷酸甘油酸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丙酮酸 烯醇式丙酮酸 丙酮酸激酶 丙酮酸激酶 2ADP 烯醇化酶 磷酸甘油酸变位酶 磷酸甘油酸激酶 磷酸甘油酸脱氢酶 NAD Pi NADH H 2ATP 2ADP 2ATP 糖酵解 EMP 的调控EMP途径中反应速度主要受过程中催化不可逆反应的3种酶活性的调控 果糖磷酸激酶是最关键的限速酶 果糖 6 磷酸果糖 1 6 二磷酸 己糖 葡糖激酶活性的调控 葡萄糖葡萄糖 6 磷酸 丙酮酸激酶活性的调控 烯醇丙酮酸磷酸丙酮酸 糖酵解的能量计算 总反应式 G 2NAD 2ADP 2Pi 2丙酮酸 2NADH 2H 2ATP 2H2O整个过程无氧参加 三个调速酶 一次脱氢 辅酶为NAD 生成NADH H 从葡萄糖开始净生成2分子ATP从糖原开始净生成3分子ATP EMP途径中能量计算 见p80表22 1 1mol葡萄糖 糖原经无氧酵解成2mol丙酮酸 产生 molATP 1mol葡萄糖 糖原经有氧酵解成2mol丙酮酸 产生 molATP 丙酮酸的去路 葡萄糖 葡萄糖 丙酮酸 乳酸 乙醇 乙酰CoA 有氧或无氧 丙酮酸 乳酸 乙醇 乙酰CoA 糖酵解途径 柠檬酸 三羧酸循环 有氧或无氧 有氧 无氧 胞液 线粒体 生成乳酸 NADH H 乳酸脱氢酶 NAD Pyr Lac 在前面反应的甘油醛 3 磷酸脱氢时 NAD 被还原成NADH H 在此反应中 NADH H 重新被氧化 以保证辅酶的周转 即在无氧条件下 NAD 的再生是由LDH催化丙酮酸转变成乳酸的反应来完成的 乳酸是EMP途径的最终产物 糖的无氧降解及厌氧发酵总图 生成乙醇 丙酮酸脱羧酶 CO2 NADH H 乙醇脱氢酶 NAD 丙酮酸的氧化脱羧 乙酰CoA的生成 糖酵解生成的Pyr可穿过线粒体膜进入线粒体基质 在丙酮酸脱氢酶系的催化下 生成乙酰辅酶A 细胞呼吸最早释放的CO2 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 位于线粒体内膜上 原核细胞则在胞液中 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包括3种酶和6种辅因子 E coli丙酮酸脱氢酶系 复合体 分子量 4 5 106 直径45nm 比核糖体稍大 酶辅酶每个复合物亚基数丙酮酸脱氢酶 E1 TPP24二氢硫辛酸乙酰转移酶 E2 硫辛酸 CoA24二氢硫辛酸脱氢酶 E3 FAD NAD 12此外 还需要CoA Mg2 作为辅因子 丙酮酸脱氢酶 二氢硫辛酸乙酰转移酶 二氢硫辛酸脱氢酶 糖的无氧氧化与有氧氧化的关系 线粒体基质 细胞液 柠檬酸循环 有氧氧化 TCA概念与反应过程 TCA作用特点 意义与调控 TCA作用的能量计算 柠檬酸 三羧酸循环 反应从乙酰辅酶A与草酰乙酸缩合成含有三个羧基的柠檬酸开始 所以称为柠檬酸循环 又称为TCA循环或Krebs循环 OCH3 C SCoA CoASH CO2 CO2 草酰乙酸再生阶段 柠檬酸的生成阶段 氧化脱羧阶段 柠檬酸 异柠檬酸 顺乌头酸 酮戊二酸 琥珀酸 琥珀酰CoA 延胡索酸 苹果酸 草酰乙酸 NAD NAD FAD NAD 柠檬酸 三羧酸循环TCA TCA第一阶段 柠檬酸生成 草酰乙酸 柠檬酸合成酶 乌头酸酶 CH3 C SCoA O O C COOH CH2COOH 柠檬酸合成酶 HO C COOH CH2COOH CH2COOH HSCoA H2O 柠檬酸合酶 乙酰CoA 草酰乙酸 柠檬酸 HSCoA 1 缩合反应 H2O 柠檬酸合酶是TCA关键的第一个限速酶 其活性受ATP NADH 琥珀酰CoA的抑制 草酰乙酸和乙酰CoA的浓度较高时 可激活该酶的活性 氟乙酸 氟乙酰CoA 草酰乙酸 氟柠檬酸 杀虫剂 乙酰CoA和草酰乙酸缩合然后再水解成一分子柠檬酸 2 柠檬酸异构化为异柠檬酸 HO C COOH CHCOOH CH2COOH H C COOH CHCOOH CHCOOH CHCOOH CH2COOH CH2COOH HO H2O H2O 乌头酸酶 乌头酸酶 HO H H2O HO H H2O 柠檬酸 顺乌头酸 异柠檬酸 TCA第二阶段 氧化脱羧 HO H 3 异柠檬酸氧化生成 酮戊二酸 CHCOOH CHCOOH CH2COOH CCOOH CHCOOH CH2COOH HO 异柠檬酸 H O CH2 CHCOOH CH2COOH O H COO NAD NADH H 异柠檬酸脱氢酶 CO2 CO2 草酰琥珀酸 酮戊二酸 异柠檬酸脱氢酶是第二个限速酶 这是三羧酸循环的第一次氧化脱羧反应 产生NADH和CO2 此次反应是TCA的一分界点 在此之前都是三羧酸的转化 在此之后则是二羧酸的转化 异柠檬酸脱氢酶 异柠檬酸脱氢酶 4 酮戊二酸氧化脱羧反应 CH2 CCOOH CH2COOH O 酮戊二酸 CH2 CH2 COOH HSCoA CO SCoA 琥珀酰CoA NAD NADH H CO2 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 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 COO CO2 H H 酮戊二酸脱氢酶 复合体 系是TCA途径中的第三个限速酶 需TPP 硫辛酸 FAD Mg2 参加 与丙酮酸脱氢酶系相似 此反应不可逆 氧化释放的能量既可驱使NAD 还原 又可产生高能化合物琥珀酰辅酶A 是TCA途径中的第二次氧化脱羧 又产生NADH和CO2 酮戊二酸的前后各脱下一分子CO2 5 琥珀酸的生成 CH2 CH2 COOH CO SCoA 琥珀酰CoA GDP Pi GTP CoASH CH2COOH CH2COOH 琥珀酸 琥珀酰CoA合成酶 GTP 琥珀酰CoA在琥珀酸硫激酶 琥珀酰CoA合成酶催化下 转移其硫酯键至GDP生成GTP 同时生成琥珀酸 需Mg2 所以此反应是TCA途径中唯一直接产生ATP的反应 底物水平磷酸化 TCA第三阶段 草酰乙酸再生 草酰乙酸 琥珀酸脱氢酶 延胡索酸酶 苹果酸脱氢酶 H H 6 延胡索酸的生成 CHCOOH CHCOOH 琥珀酸 FAD CHCOOH CHCOOH H H FADH2 H2 延胡索酸 琥珀酸脱氢酶 是TCA途径中的第三次氧化 产生FADH2 丙二酸是琥珀酸脱氢酶的强抑制剂 HO H H2O 7 苹果酸的生成 CHCOOH CHCOOH 延胡索酸 H2O CHCOOH CHCOOH 延胡索酸酶 苹果酸 这是一个加水反应 该酶具有严格的立体专一性 只产生L 苹果酸 8 草酰乙酸的再生 CHCOOH CCOOH 苹果酸 O C COOH CH2COOH 草酰乙酸 NAD NADH H H 苹果酸脱氢酶 此反应是TCA途径中的第四次氧化 产生NADH和H 至此 又重新生成了草酰乙酸 因此 TCA循环完成一周 琥珀酰CoA CO2 三羧酸循环 ATP TCA的总反应式 CH3COSCoA 2H2O 3NAD FAD ADP Pi 2CO2 3NADH 3H FADH2 CoASH ATP TCA的特点 TCA一周 消耗一分子乙酰CoA 2C化合物 其中的三羧酸 二羧酸并不因参加循环而有所增减 因此 在理论上 这些羧酸只要微量 就可不息地循环 促使乙酰CoA氧化 TCA的多个反应是可逆的 但由于柠檬酸的合成及 酮戊二酸的氧化脱羧是不可逆的 故此循环是单方向进行的 在细胞的线粒体内进行 丙酮酸所含的3个C被氧化成3CO2 第一个CO2是在形成乙酰CoA时产生的 第2个CO2是在生成 酮戊二酸时产生的 第3个CO2是在生成琥珀酰CoA时产生的 丙酮酸氧化脱羧反应及TCA中的第3 4 6 8步反应各脱下一对氢原子 其中丙酮酸氧化脱羧反应及TCA中的第3 4 8步反应交给NAD 产生4次NADH和H TCA中的第6步反应交给FAD产生1次FADH2 它们分别经呼吸链交给氧而生成水同时产生ATP TCA中的第6步反应是底物磷酸化产生ATP TCA的特点 TCA的双重作用 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 p110 TCA的生物学意义 1 是生物利用糖或其他物质氧化而获得能量的最有效方式 2 是三大有机物质 糖类 脂类 蛋白质 转化的枢纽 3 提供多种化合物的碳骨架 TCA的代谢调节 受柠檬酸合酶 异柠檬酸脱氢酶和 酮戊二酸脱氢酶系3种酶活性的调控 具体见p109图23 13 酮戊二酸 草酰乙酸 延胡索酸 柠檬酸 琥珀酰CoA TyrGlnHisPro Glu IleMetSerThrVal PheTyr 葡萄糖磷酸烯醇型丙酮酸丙酮酸 乙酰CoA AsnAsu 脂肪酸 酮体 三羧酸循环 糖类 蛋白质 脂类通过TCA的联系示意图 柠檬酸 异柠檬酸 顺乌头酸 酮戊二酸 琥珀酰CoA 延胡索酸 苹果酸 草酰乙酸 乙酰CoA H2O SHCoA H2O H2O NADH H CO2 GDP Pi GTP 琥珀酸 NADH H CO2 SHCoA SHCoA FADH2 H2O NADH H 三羧酸循环 能量 现金 1GTP能量 支票 3NADH1FADH2 兑换率1 2 5 9ATP 兑换率1 1 5 2ATP 1ATP 10ATP 三羧酸循环的能量计量 葡萄糖的有氧氧化包括四个阶段 糖酵解产生丙酮酸 2丙酮酸 2ATP 2NADH 丙酮酸氧化脱羧生成乙酰CoA NADH 三羧酸循环 2CO2 H2O GTP 3NADH FADH2 呼吸链氧化磷酸化 NADH FADH2 ATP 原核生物 阶段在胞质中真核生物 在胞质中 在线粒体中葡萄糖彻底氧化生成ATP的数目 p142表24 5 糖有氧分解的能量变化 C6H12O6 6H2O 10NAD 2FAD 4ADP 4Pi 6CO2 10NADH 10H 2FADH2 4ATP 1molG CO2 H2O产生 molATP 32 30mol 1mol G CO2 H2O产生 molATP 33 31mol 戊糖磷酸途径 糖代谢的第2条重要途径 戊糖磷酸途径的概念 戊糖磷酸途径的反应过程 戊糖磷酸途径特点与生物学意义 戊糖磷酸途径 PPP 己糖单磷酸途径 HMP 概念 从葡萄糖 6 磷酸开始 不经糖酵解和柠檬酸循环 直接将其脱氢脱羧分解为磷酸戊糖 磷酸戊糖分子再经重排最终又生成6 磷酸葡萄糖的过程 简称HMP途径 由于此途径是以葡糖 6 磷酸 G 6 P 开始的 故又称为己糖磷酸途径 作用部位在细胞质 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氧化阶段 由葡萄糖 6 磷酸直接脱氢脱羧生成磷酸戊糖 第二阶段非氧化阶段 磷酸戊糖分子再经重排最终又生成葡萄糖 6 磷酸 戊糖磷酸途径反应过程 葡糖 6 磷酸 葡糖 6 磷酸脱氢酶 葡糖 6 磷酸内酯 内酯酶 葡糖酸 6 磷酸 葡糖 6 磷酸脱氢酶 脱羧氧化 核酮糖 5 磷酸 氧化阶段 核糖 5 磷酸 木酮糖 5 磷酸 限速反应 调速酶 戊糖磷酸途径的调节 葡萄糖 6 磷酸脱氢酶是HMP的限速酶 其活性决定葡萄糖 6 磷酸进入此途径的流量 此酶活性主要受NADP NADPH比例的调节 NADP 浓度稍高于NADPH即激活此途径 此酶尤其受NADPH强烈抑制 木酮糖 核糖 木酮糖 木酮糖 木酮糖 核糖 C2 C3 C2 C2 C2 C3 非氧化阶段 戊糖磷酸分子重排产生葡萄糖 6 磷酸和甘油醛 3 磷酸 戊糖磷酸途径的主要特点 1 是葡萄糖 6 磷酸直接脱氢脱羧 不必经过EMP 也不必经过TCA 2 在整个反应中 脱氢酶的辅酶为NADP 而不是NAD 3 反应过程中进行了一系列酮基和醛基转移反应 经过了3 4 5 6 7碳糖的演变过程 重新生成己糖 6 磷酸 HMP的生物学意义 HMP途径的酶类已在许多动植物材料中发现 说明此途径也是普遍存在的糖代谢方式 在不同的组织或器官中它所占的比重不同 最重要的是 HMP途径进行糖分解生成还原辅酶 NADPH 可以供给组织中合成代谢的需要 如脂肪酸长链的生物合成 固醇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 HMP途径产生的核糖 5 磷酸 是核酸生物合成的必需原料 并且核酸中核糖的分解代谢也可通过此途径进行 HMP途径产生的甘油醛 3 磷酸是糖分解的三种途径 EMP TCA HMP 的枢纽点 从甘油醛 3 磷酸可进入不同的糖分解途径 这种多样性可以认为是从物质代谢上表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一 定义 由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 称为 葡 糖异生作用 二 葡 糖异生的部位 主要在肝脏 其次是肾脏 主要在肝 肾细胞的胞浆及线粒体 三 葡糖异生的历程 大部分 非全部是糖酵解的逆过程 葡 糖异生作用 糖原 或淀粉 葡萄糖 1 磷酸 果糖 6 磷酸 果糖 1 6 二磷酸 甘油醛 3 磷酸 二羟丙酮磷酸 2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2 丙酮酸 葡萄糖 己糖激酶 果糖磷酸激酶 果糖 1 6 二磷酸 磷酸酯 酶 丙酮酸激酶 丙酮酸羧化酶 葡萄糖 6 磷酸 磷酸酯 酶 葡萄糖 6 磷酸 2 草酰乙酸 PEP羧激酶 糖酵解与糖异生的关系图 糖异生途径关键反应之一 糖异生途径关键反应之二 果糖 1 6 二磷酸酶 H2O Pi 果糖 1 6 二磷酸 H H2CO OH 果糖 6 磷酸 O H2CO HO OH H H H 糖异生途径关键反应之三 H2O Pi 葡萄糖6 磷酸酶 葡萄糖 6 磷酸 H 葡萄糖 脑和肌肉中不存在葡萄糖 6 磷酸酶 因此脑和肌肉细胞不能利用葡萄糖 6 磷酸形成葡萄糖 糖异生的生理意义 肝 肠和肾细胞由葡萄糖 6 磷酸形成葡萄糖进入血液 对保证在饥饿状态下大脑血糖浓度的相对恒定具有重要意义是补充或恢复肝糖原储备的重要途径 糖异生的调节 糖异生和糖酵解这两个途径的调节酶 如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 胰高血糖素 胰岛素比例高可诱导促进糖异生代谢物对糖异生的调节 糖异生主要原料 甘油 乳酸 氨基酸 浓度增加促进糖异生 乙酰CoA决定Pyr的代谢方向 其浓度增加可加速Pyr进行糖异生 乙醛酸途径 循环 GAC TCA的支路 乙醛酸途径的概念 乙醛酸途径的反应过程 乙醛酸途径特点与生物学意义 许多微生物与植物能够利用乙酸 乙酰CoA 作为唯一的碳源 并能利用它建造自己的机体 此途径以乙醛酸为中间代谢物 故称乙醛酸循环 并能和TCA循环相联系 乙醛酸途径 循环的概念 CoASH 柠檬酸合酶 乌头酸酶 NAD NADH 苹果酸脱氢酶 草酰乙酸 CoASH OCH3 C SCoA 异柠檬酸裂解酶 苹果酸合酶 OOH C C OH 乙醛酸 NAD 草酰乙酸 乙醛酸循环反应历程 乙醛酸循环中的两个特殊的酶 异柠檬酸裂解酶 异柠檬酸 琥珀酸 乙醛酸 苹果酸合酶 乙醛酸 乙酰CoA H2O 苹果酸 HS CoA CoASH 乙醛酸循环和三羧酸循环反应历程的比较 柠檬酸 异柠檬酸 顺乌头酸 酮戊二酸 琥珀酸 琥珀酰CoA 草酰乙酸 苹果酸 TCA循环 乙醛酸循环 乙醛酸循环的的特点 只存在于植物 种子 和微生物中 其实质是使乙酰CoA转变为草酰乙酸 从而进入TCA或异生成葡萄糖 关键酶是异柠檬酸裂解酶和苹果酸合酶 乙醛酸循环的生物学意义 植物种子萌发时将贮存的三酰甘油 脂肪通过乙酰CoA转变为葡萄糖而供能 三 糖原的分解和生物合成 葡聚糖 淀粉和糖原 的代谢 糖原的降解 糖原的生物合成 淀粉的水解 淀粉的生物合成 糖原的降解 定义 糖原分解主要是指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的过程反应部位 胞浆和内质网内腔面糖原降解过程需要3种酶 磷酸化酶脱支酶磷酸葡萄糖变位酶 糖原n 1 糖原n 葡萄糖 1 磷酸 1 糖原的磷酸解 只作用于 1 4糖苷p178 糖原磷酸化酶限速酶 2 脱支酶 双重功能酶 的作用 转移葡萄糖残基 糖基转移酶 水解 1 6 糖苷键 糖原脱支酶 转移酶活性 非还原端 糖基转移酶 H2O 脱支酶 磷酸化酶 葡萄糖 1 磷酸 葡萄糖 6 磷酸 磷酸葡萄糖变位酶 3 磷酸葡萄糖变位酶的作用 葡萄糖 6 磷酸酶 细胞内质网内腔面 葡萄糖 葡萄糖 1 磷酸转变成葡萄糖 6 磷酸 一 定义 由葡萄糖合成糖原的过程称为糖原生成作用 二 合成部位 组织 主要在肝脏 肌肉细胞 胞液 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2025公司级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含下载答案可打印
- 2024-2025公司项目负责人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典优】
- 25年公司厂级安全培训考试试题附答案【B卷】
- 2025项目部管理人员安全培训考试试题附答案(培优B卷)
- 2024-2025厂级安全培训考试试题答案a4版
- 辽宁冶金职业技术学院《波谱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苏警官学院《园林工程》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新疆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外刊选读》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上海市杨浦区市级名校2024-2025学年高三1月检测试题考试英语试题含解析
- 山西省长治市2025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测试题生物试题理试题含解析
- 断亲协议书模板
- TD/T 1061-2021 自然资源价格评估通则(正式版)
- 水利安全生产风险防控“六项机制”右江模式经验分享
- 级进模具毕业设计说明书
- 儿童呼吸机基本使用
- 手术替代治疗方案
-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 T-CNPPA 3025-2023 药包材质量协议管理指南
- 家庭教育讲座活动流程
- 大学《思想道德与法治》期末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麦肯锡入职培训第一课在线阅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