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像石欣赏资料.doc_第1页
画像石欣赏资料.doc_第2页
画像石欣赏资料.doc_第3页
画像石欣赏资料.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欣赏资料:1画像石古代门嵋、石窟、祠堂、墓室、棺撑等的石刻装饰画。盛行于汉、魏、六朝及唐。内容有历史人物、神话故事、社会生产和生活等。表现形式分阳刻(线条、块面凸起)和阴刻(线条凹进)两大类。作品在结构、造型和线条运用上达到质朴雄劲或生动秀美的境界,是我国一项丰富的艺术遗产,著名的有汉武梁祠画像、河南汉墓画像。2画像砖秦汉时代的一种建筑装饰构件。秦代至西汉初期,画像砖多用于装饰宫殿府舍的阶基;西汉中期以后,主要用于装饰墓室壁面;东汉是画像砖艺术的鼎盛时期。3荆柯刺秦王荆柯刺秦王是武梁祠西壁第四层的画像石。画面抓住了匕首出手的瞬间,人物表情、动态戏剧性的变化。画面左边惊慌失措的是秦王,面前的柱上刺着一把巨毒匕首;中间吓得伏地哆嗦的是荆柯的助手秦舞阳,秦舞阳下方有一个打开的匣子,里面是樊于期的人头;右边被人抱住腰作挣扎状的是荆柯。关键人物:太子丹:燕国曾以他为人质结好于秦,秦王待他不好,逃回国日夜想复仇。荆柯:原卫国人,卫国亡来到燕国,燕臣田光将之引见给太子丹,太子丹封其为上卿,命他刺秦王为之报仇。樊于期:秦国叛逃到燕的将士,自愿把头割下给荆柯,作为送给秦王的礼物,以成就荆柯刺秦大计。秦舞阳:荆柯助手。故事经过:版本一:秦王听说燕国派使臣带来贵重礼物表示臣服,便举行隆重的接见仪式,荆柯捧着装樊于期头的匣子,秦舞阳捧着包裹着匕首的督亢图,来到大殿,秦舞阳吓得全身发抖,荆柯打圆场说:穷乡僻壤的没见过世面,更没见过大王英姿所以惶恐。秦王让荆柯把地图交给他看,当图展开到最后时露出匕首。荆柯右手抢过匕首,左手抓住衣袖向秦王刺去,秦王用力挣断左衣袖,因过于慌乱秦王拔了几次剑都没有拔出,只好围着柱子跑。秦法令规定:大臣上朝不带兵器,而卫队无王令也不准上殿,秦王急得也忘了召唤。一时间出现了众人看大戏的现象,而秦舞阳却吓得伏地磕头不止,只有一个御医将药囊向荆柯打去。突然有人喊:大王快把剑靴推到背上。秦王这才拔出剑砍断荆柯左腿,荆柯在倒地前奋力掷出匕首,却击中了柱子,这时护卫才一拥而上把荆柯杀死。成语“图穷匕现”就是由此得来。版本二:秦王被抓住后,并没有来得及逃,央求道:死前想听一次奏琴。谁知姬女通过奏琴献策:大王单衣可一挣而断,殿上屏风可一跳而过,身上的剑可以推到背上拔出来!不懂琴律的荆柯就这样中了秦王缓兵之计,惨死刀下。4迎宾宴饮迎宾宴饮反映了汉代豪门贵族宴请宾客的热闹场面。画面下层是人来车往的迎宾场面,上层是席地而坐的宴饮场景,两者被巧妙地安排在建筑的两个楼层,在房顶还有龙凤呈祥的图案出现,体现了“龙凤见则天下安宁”的思想。采用浅浮雕、减地平面线刻艺术手法,构图复杂,形象生动,富有生活情趣。徐州是国家历史名城,汉高祖刘邦的故乡,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其中汉墓、汉俑、汉画像石并称“汉代三绝”。5.宴饮?烤肉串汉代贵族的饮食有“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之说。画面中的建筑表现得很细,柱、柱础、台基、雀替(中国古代木构架房屋中柱与柱相交处的托座)、檐枯都很清晰,屋顶两侧各有一朵祥云,对称、美观。房柱旁各站一位侍者,屋内主宾正吃烤肉声:食者一手将穿好的精肉在炉上翻烤,一手执扇子煽火,其情形如今天一般。古人称烤肉为“炙”,切成块的烤肉谓之脍炙,烤肉串的味道鲜美,成语“脍炙人口”即由此而来。6建鼓乐舞建鼓舞,汉代流行的乐舞之一,击鼓与舞蹈相结合。一般两人组成,站在鼓的两侧边擂边舞,刚柔相济。相关的舞蹈:长袖舞:又叫翘袖折腰舞,借长袖交横飞舞的千姿百态来表达思想感情,舞者以腰细为美。韩非?二柄载:楚灵王好细腰,国中多饿人。剑舞:源于先秦的武舞,战国至两汉男子佩剑是一种习俗。由于娱乐的需要,防身剑发展为抒发情怀的舞具。棒舞:古代一种手执棍棒的舞蹈,由武舞发展而来。一人奔跑回身招架,两人舞棒追赶,动作风趣、别致。摊舞:由原始社会图腾舞蹈发展变化来的驱鬼逐疫的面具舞。7苍龙星座图河南地区画像石集中于南阳地区,南阳是汉光武帝刘秀的发祥地,皇亲国戚多,也是东汉经济发达地区,厚葬之风极盛。南阳画像石多采用平面浅浮雕,剔去的平面上用阳线装饰,也称剔地衬线的表现。作品中有的表现天文星相,出现青龙、白虎等形象,这与户时宣扬羽化成仙的思想有关,也反映出人们对天体星座的观察和思考。古代把沿黄、赤道附近主要的星宿分为四宫二十八宿,二十八宿是据月亮沿天体黄道运行一周约二十八天,每天在一个星宿停留来划分的。二十八宿按方位划分为四区,称为“四宫”,每宫占七宿,四宫以四天神命名,分别为“东宫苍龙”、“南宫朱雀”、“西宫白虎”、“北宫玄武”。苍龙星座图下部刻一昂首长尾、神态生动的苍龙,从头至尾刻有十八颗星。上面是一轮圆月,月内有蟾蛛、玉兔。该星座由角、亢、氏、房、心、尾、算七宿组成,其中龙首两侧二星为角宿,龙腹下四星为亢宿,龙躯后部二星连接为氏宿,龙尾上有八星连接为尾宿。(尾宿应有九星,此图为八星,可能是画面拥挤省略一星)8出游仪仗出游,斧、矛兵器威武,马体态矫健,整个造型成为古代文明的一个经典剪影。9孔望山摩崖石刻孔望山位于连云港市区以南3公里处,因孔子曾在此登山望海而得名。这座由花岗石、片麻岩构成的古老山体,距今已有18亿年的历史。孔望山蕴涵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为历代游客所景仰。2500多年前,是郊的地界,“孔子问官”的典故就发生在这里,当年孔子在此山头向郑子请教官职制度方面的学问,今人为了纪念他,在山顶塑“孔子望海”雕像。孔望山景点众多,有飘然亭杯盘砚石、石象、石蟾、龙洞古刹等,最负盛名的是位于其南麓的佛教造像。距今2000多年历史,比敦煌莫高窟还早200年,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史学家称“九州崖佛第一尊”。石像大小一百多个,大的1 55米,小的仅10多公分。有着丰富的佛学内容,其中“涅磐图”表现了释迎牟尼离开尘事到极乐世界时众弟子“或悲戚,或哀号”的痛苦情景。它的出现证明汉代连云港就是“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之一。展现汉代厚葬之风 在墓葬中使用画像石做装饰的习俗,从西汉中期兴起到东汉末年衰落,持续了近三百年。画像石为什么出现在汉代,为汉代所特有?专家介绍,汉代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朝代,疆域广阔,国力强盛,国家的统一和长期的和平环境为汉代的艺术发展创造了优良条件。汉代统治者尊崇儒家学说,以孝为先,而且信奉长生不老、羽化成仙之说,奉死如生。同时,经济的发展,导致贫富分化加剧,统治阶级生前奢侈腐化,还梦想死后能继续享受荣华富贵,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厚葬风气渐长,坚固耐用的砖石墓逐步代替了木椁墓,而且规模越来越大。人们幻想在坚固的墓室里,有画像上的神仙,还有可使尸体不腐的美玉庇护,仍然能够过上神仙般的生活。这样,画像石艺术随着画像石墓的发展而不断改进和完美。浪漫缥缈的精神世界 画像石是作为随葬品镶嵌在墓室内的,它是墓主生前官宅府邸的缩影,又是汉代人思想的集中体现,这从汉画像石的内容就可知道。 想象丰富的神话祥瑞题材在画像石上十分多见,并且在山东汉画像石中表现得千变万化,神奇无穷,如降福人间、导民升仙的西王母和东王公,天降地生的祥禽瑞兽,星辰天象等。汉代人相信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另一个神仙世界,希望自己死后能得到神灵庇佑。山东省博物馆收藏了众多的神话传说题材画像石。如西王母画像石,中间端坐者为西王母。她是汉代传说中的主要神仙,与东王公相对,凭几而坐,其周围各有一些侍奉的仙人和供他们驱使的九尾狐、玉兔、三足鸟、龙、朱雀等奇禽异兽,四周烟雾缭绕,一派虚无缥缈的神仙世界。相传西王母有长生不老的神药,被汉代人视为最高的神灵。山东汉画像石艺术还充满浪漫主义色彩,那些乘云车驾飞龙的神仙,把自然天象拟人化的表现,把人和动物自由拼合出来的各种灵异神怪,反映着工匠们海阔天空的艺术想象力,也反映了汉代人浪漫的精神世界。历史故事显现忠孝观念 历史人物故事题材是汉画像石的特色部分,多是表现大权独揽的帝王、称霸一方的诸侯、辅佐君王的将相、儒道圣、敬父尊母的孝子、不让须眉的烈女、视死如归的刺客等。这些历史故事雷同的较多,某些画像石上还有文字说明,多为简洁的几个字,以此可断的故事有孔子见老子、二桃杀三士、荆轲刺秦王、大禹治水、闵子骞失棰等。其中,孔子见老子画像石在山东的嘉祥、济宁、长清孝堂山等都有发现。画像石反映了孔子周游列国时问礼于老子的故事,反映了孔子好学、谦虚的态度。画面上,孔子老子面对而立,孔子身后往往跟着许多弟子。有的标明是颜回、子路等。老子和孔子之间往往有一孩童,他就是神童项托。传说孔子因被项托的问题所难倒,中断了东游,回家潜心学习。孔子手中多拿一鸠杖,鸠杖是汉代封建统治阶级标榜的尊重老人的信物,由朝庭发给。相传上端的鸠鸟为不噎鸟,祝老人身体健康之意。 乐舞百戏栩栩如生 我国的杂技艺术在汉代统称“百戏”,因杂技演出有歌舞配合、乐器伴奏,又称“乐舞百戏”。吹箫弹琴、撞钟击磬、长袖飘舞、飞剑跳丸、勇士斗猛兽这些场面不仅在古文献中有详细记载,在画像石中亦屡屡可见,通过那些生动的图像,我们仍可欣赏到千年前的那些热闹场景。 山东沂南东汉末年画像石中的乐舞百戏图反映了在庞大乐队伴奏下,百戏杂陈的盛况。画面上有三组乐队分别为不同的杂技节目伴奏。第一组为七盘舞、寻橦、跳丸飞剑等表演项目伴奏的乐队。第二组是戏车乐队,共七人。车上有建鼓,其下有一小鼓,由两人敲击。还有一人吹排箫,一人吹箫。戏车后面有三人手持长梃击小鼓。第三组是为绳技伴奏的乐队。绳技,又称履索。绳上有三人表演,绳下立插刀剑,十分惊险。上方右侧有伴奏乐队,一人吹箫,一人击掌高歌,一人袖手端坐,也为讴员(唱歌者)。另外在鱼龙曼衍等戏中还有五人各执一鼓,在鱼、龙之间戏耍。在滕州龙阳店出土的东汉画像石,则表现了飞剑、跳丸等杂技技巧,表演者正以双手抛接数量不等的刀、球,这是古代杂技表演时最主要的项目之一。另外,“吞刀吐火”、“水人弄蛇”、三虎驾车、虎面人击鼓、仙人骑麒麟、人鱼表演等节目在画像石上也经常出现。 汉代社会的形象画卷在汉代画像石中,有众多表现汉代社会生活的画面,诸如浩浩荡荡的车骑出行、聚会拜谒、祭祀吊唁图,也有“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农耕场面、锤声铿锵的冶铁场面。 这类内容主要表现死者的社会地位、生平经历、享乐生活以及拥有的财富,同时也反映了汉代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山东省博物馆收藏有一件纺织画像石,画面分为四层,一、二层刻有建筑在楼阁上的水榭,二层右边部分刻有众多武器悬挂在架上,象征着放置兵器的武器库;左边形象地刻有众人纺织图案。我国是世界上较早发明种桑、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西汉时,我国的纺织技术水平非常高,有了先进的织布工具。可能是较复杂的工具在石头上难以表现,所以我们看到的画像石中的织布机器都较简单原始,不过通过众人纺织的场面,仍可以感受到当时的纺织业已经比较发达。 回味无穷的雕刻艺术 画像石的存在,为我们研究汉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提供了珍贵的实物图像史料,其精美的雕刻技艺,亦令后世的艺术家们赞叹不已。就造型艺术而论,画像石的构思构图、笔法刀功、神态刻画等都展示了古代艺人的造诣,图像本身且是寻味无穷的艺术品。 画像石是集绘画和雕塑于一体的一种艺术形式,主要技法有阴线刻、凹面线刻、浅浮雕、高浮雕、透雕等。前三种主要是以刀代笔用线条刻画物像,属于“拟绘画”;后三种呈现浮起的立体造型,而物像细部仍用线刻,属于“拟浮雕”。这些雕刻技法出现虽有早晚,但在山东汉画像石繁荣时期同时流行。其成熟的代表作品如:沂南、诸城线刻画像的细腻传神,孝堂山凹面线刻的刚劲古朴,武氏祠减地凸面线刻的凝重醒目,济宁两城浅浮雕作品的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