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乐清市第二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苏教版.doc_第1页
浙江省乐清市第二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苏教版.doc_第2页
浙江省乐清市第二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苏教版.doc_第3页
浙江省乐清市第二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苏教版.doc_第4页
浙江省乐清市第二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苏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省乐清市第二中学2014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苏教版(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语言文字应用(24分,其中选择题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拓本落拓不羁 靡费风靡一时 剥削瘦削不堪 b累赘果实累累 复辟开天辟地 强制强人所难 c参差/ 扪参历井 伺候伺机而动 纤夫纤尘不染d露脸凶相毕露 绰约绰绰有余 押解浑身解数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 )a赝品 赃款 蛰伏 录像带 脍灸人口b蘸水 装帧 编篡 舶来品 礼尚往来c精粹 辐射 气概 入场券 满腹经纶d松弛 妨碍 宣泄 名信片 张皇失措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3分) ( )a饥饿游戏整部电影从画面看,并不像大片,却以剧情主线取胜,从上半年杀出,制造今年第一大冷门,然而故事立意上确实老套庸俗乏善可陈。b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刘元春表示调整产业结构不可能一蹴而就,当前我国面临消费率偏低、产能过剩、现代服务业水平不高等矛盾。c机关作风整改不能是说在口头上,更要落实在行动上,如果能切实贯彻这一理念,相信到下一次群众评议之时,对机关作风的变化大家一定有口皆碑。d社区民警孙富来6年如一日照顾东大寺社区烧鸡胡同的75岁回族孤寡老人陈同直至因病去世,谱写了一段回汉“父子”情深,警民水乳交融的佳话。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国目前的测控通信网,是我国航天史上规摸最庞大、技术最先进、可靠性更高的系统。 b北京时间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十号载人飞船,进入准确预定轨道。 c不管福布斯中国富豪排行榜的可信程度颇受怀疑,但总体来说,它还是收集并提供了一批新旧富豪成长壮大的重要信息。 d这次活动的宗旨是以展现汉剧艺术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为目的,并以此推动地方文化建设,弘扬民族文化优秀传统。5下图是2013年第12届全运会会徽,请揭示会徽图案的寓意。(4分)答:6神舟十号飞船进行了“空中授课”,请你对此意义作出评述。要求:观点鲜明,语言对称,字数不超过30字。(3分)答:7下面的文字是“首届微型小说大赛”评出的最具人气的作品,请对这篇作品作简要评析.(不超过60字,5分)我因车祸而失明,所以我从不知女友长什么样。那年,他得了胃癌,临终前她将眼角膜移植给了我。我恢复光明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她的照片,然而我只找到她留给我的一封信,信里有一张空白照片,照片上写有一句话:“别再想我长什么样,下一个你爱上的人,就是我的模样。”答:二、现代文阅读(共26分,每小题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新批评的“反讽”范畴新批评发轫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四五十年代风行于美国学院,六十年代走向消亡。新批评的阅读聚焦在文本上,他们提出了所谓“细读”,即彻底地、深入地阅读。限定在文本以内,又要深入,当然难度极大。文本,尤其是经典诗歌文本,是水乳交融的,有机统一的,阅读如果停留在表层,就只能重复读者一望而知的信息。他们把追求的目标,说成是在文本内部,其实是在文本以下。当然文本以下,信息是多元的,他们又自己设定了一个禁区,那就是不能涉及情感。这样一来能供他们施展工夫的,就只有语言了。难得的是,他们在词语的前台看到存在于语言背后的冲突。诗歌语言与科学词语不同,科学语言是严密的,有着字典语言的确定性,而诗歌语言的生命来自诗人随机赋予的文本意涵。这样,显在的文本意涵就与潜在的字典语义有了反差。新批评的干将布鲁克斯分析华兹华斯描写夜晚的十四行诗:“甜美的夜晚,安然,随意这神圣的时刻静如处女屏息膜拜”他说:“甜美、安然、随意、神圣、静、屏息,这些词的并置并不奇特,但请注意屏息这个形容词暗示了巨大的激越。可是,夜不但寂静而且安详。”他的意思是,激越和静寂、安然,隐含着冲突,他把这叫做“悖论”,并概括为诗歌核心规律:“诗人表达真理只能依靠悖论。”就是说,这不仅仅是词语的个别现象,而且是诗歌的普遍方法。布鲁克斯引用华兹华斯的话说,他总是把平常的现象,写得不平常,这是诗歌之所以成为诗歌的根本原因。悖论的修辞模式,他们叫做“反讽”。究竟什么样的结构才是反讽结构呢?新批评理论家退特提出,诗歌语言中有两个经常起作用的因素:外延和内涵。在形式逻辑中,外延适合某一词的一切对象,而内涵则是指这一词的属性的总和。新批评把外延用来指称词的词典意义,把内涵理解为文本的暗示意义或者感情色彩。二者之间构成了反差,诗歌艺术感人的奥妙尽在其中。如丁尼生无端的泪中的头一节:“泪啊,无端的泪,我不知道它为了什么泪啊,它来自神圣的绝望的深渊。”这里的“无端的”和眼泪不言而喻的隐含着冲突,接着说它来自“绝望的深渊”。一方面说没来由的,另一方面又说因为绝望,这是不相容的,这里就有反讽。下面又说,这是“神釜的”,和“绝望的深渊的冲突就强化了。常规意蕴和文本意涵之间冲突,就成为反讽。诗意就在外延和内涵意蕴的反差之中。这就难怪他们要说“内涵越多越好”了。集中阐释内涵多样的是燕卜荪的“朦胧”。但是,燕卜荪承认无法给“朦胧”作出一个准确的定义,他只是感到朦胧“可以是一个词代表几种事物的意图,可以是一种这种东西或那种东西或两者同时被意指的可能性”。不过,燕卜荪认为这样的定义可能“过分含糊”。故从严格的学术意义来说,燕卜荪还不能说是新批评的代表。但是,不管他们的差别如何,他们都表现出一种共同的追求,那就是把诗歌感染力归结为修辞结构的胜利。总的来说,新批评的理论代表布鲁克斯对反讽和悖论的分析十分粗糙。他把一切与平常观感相异的文本,都说成是反讽,是十分牵强的。其实反讽本来就是反语,字面意义和实际内涵相反。但与平常观感相异的抒写,并不一定是相反的,有时是错位的,有时是不同类别的。(选自孙绍振美国新批评“细读”批判,有删改)8下列关于“新批评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新批评出现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四五十年代盛于美国学院,六十年代走向消亡。b新批评理论追求诗歌分析要关注情感,把修辞结构的分析作为其重要的研究方法。c新批评的阅读限定在文本以内,他们提出了所谓“细读”即彻底地、深入地阅读。d在新批评理论发展过程中,燕卜荪由于其理论含糊,所以不能算是新批评的代表。9下列对“诗人表达真理只能依靠悖论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布鲁克斯分析华兹华斯十四行诗中隐含冲突的现象,总结出“悖论”是诗歌创作的核心规律。b华兹华斯主张“把平常的现象写得不平常”,认为诗歌之所以成为诗歌的根本原因在于“悖论”。c退特认为诗歌语言的外延和内涵之间存在矛盾,构成反差,诗歌艺术感人的奥妙尽在其中。d燕卜荪的“朦胧”说,虽然没有给出准确的定义,但对阐释内涵的多样性提供很好的参照。10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新批评理论是一种只关注文本表层的阅读理论,读者在这种理论的关照下,解读文本会变得更加简单明了。b丁尼生无端的泪中,常规意蕴和文本意涵之间的冲突,成为反讽,再一次证明了“内涵越多越好”的观点。c退特把外延用来指称词的词典意义,把内涵理解为文本的暗示意义或感情色彩,很好的阐释了“反讽结构”。d虽然新批评理论有其独特的理论创造,但作者认为其理论是十分粗糙的,不足以成为我们分析诗歌的理论依据。(二)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17分)。看麦熟刘成章肥沃的关中平原,从头年冬到次年春,田野上十有八九都铺着日渐加厚的小麦的绿毡。而到了清明节呢,农谚说:“清明麦子埋老鸹。”于是,田野处处,是厚可盈尺的绿绒被了。“清明时节雨纷纷”,一块又一块的绿绒被儿,绿光闪烁,好不喜人。从此小麦就可着劲儿长了,那绿绒被便膨起来,膨起来,一天一个样子,直至像隆起的海浪碧波,涛声震响。忽然有那么一天,麦梢儿迎风摇摆,一浪推着一浪,有了金子一样的颜色。麦梢儿的变化是一种信号,它触动了每一个庄稼人的心,而跳得最快最欢最美的,却是婆娘们的心。婆娘,关中农村特有的称谓,把自己的一颗心分成了两半一半在婆家,一半在娘家。婆娘负重最多、爱最多,最具人性美,最有人情味。这不,看见麦梢儿黄了,她们立即想到了娘,想到了娘家的麦田,都准备着看望辛苦了大半年的爹娘和兄嫂弟妹,同时分享娘家麦子即将成熟的欢乐。于是,她们都忙碌起来了:蒸馍馍,烙锅盔,采拔菜蔬丈夫、公婆都理解她们,由着她们的心性。咱关中俗话说“麦梢黄,女看娘”呀!辈辈沿袭。她们小曲悄唱,加紧了手中的活儿。手疾脚快地找篮篮,装礼物,梳洗打扮家家屋中都是这样。她们恨不得转眼间就能扑到亲娘的怀里。于是,麦黄天,人们都惊叹关中路,广漠的田野上,到处闪耀着看麦熟的婆娘的身影。她们的肌肤有的粉红,有的微黑,有的如春萝卜般细嫩,有的如秋白菜般健康,真是摇曳多姿,风情万种。于是,这麦黄天,田野是大片大片的黄的色块,她们是红的绿的花的荡漾的曲线。色块有了曲线喜悦的旋律,曲线有了色块成熟的神韵,而这一切被馨香浸透。天那么蓝,那么纯,布满麦田的大地显得更黄了。大地焕发出我们民族的原色,它那么丰盈,那么辉煌。婆娘们就走在那原色之中。丰收在望,庄稼人被它燃烧,田野上便此起彼伏地飘荡着吼唱的秦腔。在那原色中,婆娘们踏着秦腔的节拍:“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这是来自诗经的声音。婆娘们虽然不懂得诗经,但这声音,早就存于她们的心坎了。奔着爹,她们在走。奔着娘,她们在走。她们粘着轻尘的布鞋、皮鞋、胶鞋,踩下急切的脚印,千姿百态,南来北往地撒布在旷野,一如总也开不败的夏的花朵。一片胜似一片的麦子,常常逗引得她们停下脚来。她们被关中大丰收的景象撩拨得晕晕乎乎,竟至忘了此刻身在何处,以为自己嗅到的已是娘家麦子的芳香,等恍然大悟这哪是娘家的麦地呢,便独个儿笑了起来,如歌似的灿烂。但绝不吝惜泼出去的情意,娘家爹和丈夫不都常说么,人不能太自私了,天下农民是一家。是的,也应该为别人喜欢喜欢。何况,娘家地土好,人又勤,麦子一定不会比这儿差,也应该提前为之开怀一乐了。满怀的麦香,满心的快活,满鬓角的汗珠,满眼睫的光。她们的身姿是大小雁塔上的风铃。正干农活的男人们都知道她们是干什么去的,都为她们而感到自豪和充实。婆娘们喜滋滋地迈开脚步。现在,娘正在做什么呢?是不是早站在村口的老椿树下等我了?爹又在做着什么?一定是风风火火地联系收割机去了,但他这两天会早早地赶回家的。爹娘都上了一把年纪了,女儿多么想多住上几天,好给他们凑一把力,把麦子颗粒不剩地收到囤子里头。这期间一定要尽量多帮爹娘干一些事情,比如缝缝补补呀,比如领着患老年病的爷爷上医院诊治呀。可是,爹又会厉声吼叫:“哪有这种情理?”娘也会柔声相劝:“听你爹的话,回去吧。麦忙天,谁家不是等着人手用哩?”而她们自己也放心不下婆家的事啊!婆娘,婆娘,婆娘的心里有多少牵挂啊!脚下的这条路,已经走过百遍千遍了,却愈走愈亲切,愈走愈爱走。而且总是一边走一边在心里悄悄呼唤:娘啊娘啊,我回来了!无边麦田的金黄的底色,她们的脚步编织着一幅既古老又鲜活的关中农村的风俗画。她们望着麦子,她们也是麦子,装饰着田野。她们急匆匆地前行,她们心灵的麦芒在前行中颤抖着,折射出最亮丽最动人的光彩。11.文章开头比喻手法运用非常有特色,结合第一段内容具体分析这一手法及其好处。(3分)答:_ _ _12.第五段,作者为什么要引用婆娘们并不懂得的诗经中的诗句?(5分)答:_ _ _ _13.在文章结尾,作者赞美“她们心灵的麦芒在前行中颤抖着,折射出最亮丽最动人的光彩”,请简要概括“最亮丽最动人的光彩”主要体现在哪几方面。(3分)答:_ _ _14.结合全文内容,探究作者的情感倾向。(6分)答:_ _ _ _ _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9题。(19分)送从弟谋归江陵序柳宗元吾与谋,由高祖王父而异。谋少吾二岁,往时在长安,居相迩也。与谋皆甚少,独见谋在众少言,好经书,心异之。其后吾为京兆从事,谋来举进士,复相得,益知谋盛为文词,通外家书。一再不胜,惧禄养之缓,弃去,为广州从事。复佐邕州,连得荐举至御史,后以智免,归家江陵。凡士人居家孝悌恭俭为吏祗肃出则信入则厚足其家不以非法进其身不以苟得。时退则退,尊老无井臼之劳。和安而益寿,兄弟相友。不谋食而食给,不谋道而道显。则谋之去进士为从事于远,始也吾疑焉,今也吾是焉。别九岁而会于此,视其貌益伟,问其业益习,叩其志益坚。於!吾宗不振久矣。识者曰:今之世稍有人焉。若谋之出处,庸非所谓人欤?或问管仲,孔子曰:“人也。”谋虽不识于管仲,其为道无悖,亦可以有是名也。抑又闻圣人之道,学焉而必至,谋之业良矣,而又增焉;志专矣,而又若不足焉。孔子之门,不道管、晏,则谋之为人也,其可度哉!吾不智,触罪摈越、楚间六年,筑室茨草,为圃乎湘之西,穿池可以渔,种黍可以酒,甘终为永州民,又恨徒费禄食而无所答,下愧农夫,上惭王官。追计往时咎过,日夜反覆,无一食而安于口平于心。若是者,岂不以少好名誉,嗜味得毒,而至于是耶!用是愈贤谋之去进士为从事以足其家,终始孝悌,今虽欲羡之,岂复可得?谋在南方有令名,其所为日闻于人,吾恐谋不幸又为吾之所悔者,将已之而不能得,可若何?然谋以信厚少言,蓄其志以周于事,虽履吾迹,将不至乎吾之祸,则谋何悔之有?苟能是,虽至于大富贵,又何栗耶?振吾宗者,其惟望乎尔!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后以智免,归家江陵 家:居住b.问其业益习,叩其志益坚 叩:询问c.触罪摈越、楚间六年摈:抛弃d.蓄其志以周于事蓄:怀有16. 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今之世稍有人焉 于是余有叹焉 b今也吾是焉 是寡人之过也 c为圃乎湘之西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d振吾宗者,其惟望乎尔 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与柳谋从小相识,两家相距不远,后来柳谋考进士,两人又相聚,不过他随后又弃作者而去,担任广州从事。b.对于柳谋去广州,作者一开始是有疑虑的,但后来发现他的做法合乎士人的行为标准,又认为他这样做是对的。c.作者认为柳谋虽然不为管仲所知,但他也可以有管仲的“人”的名声,而柳谋的为人,是不能轻易用儒家的标准来衡量的。d.作者认为自己年轻时热衷名誉,以致被贬永州六年,生活艰辛,无所作为,感到惭愧、不安、悔恨,也更羡慕柳谋的做法。18.用“/”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凡士人居家孝悌恭俭为吏祗肃出则信入则厚足其家不以非法进其身不以苟得。1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1)时退则退,尊老无井臼之劳。(2分)译文:_(2)若谋之出处,庸非所谓人欤?(2分)译文:_(3)用是愈贤谋之去进士为从事以足其家,终始孝悌。(3分)译文:_(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2022题(10分)。日长简仲咸王禹偁日长何计到黄昏?郡僻官闲昼掩门。子美集开诗世界,伯阳书见道根源。风飘北院花千片,月上东楼酒一樽。不是同年来主郡,此心牢落共谁论。【注】此诗作于诗人贬谪商州任团练副使时。简:即书信,用为动词。仲咸:冯伉的字,与王禹偁同为太平兴国八年(983)进士,故诗中称同年。伯阳:老子李耳的字。牢落:形容无所寄托的样子。20. 颔联表现诗人怎样的心境?(2分)答:_21从思想感情与艺术手法两方面对颈联进行赏析。(4分)答:_22全诗表面上扣一“闲”字,实际上透露的是怎样的情绪?诗歌是怎样表现这种情绪的?请作具体分析。(4分)答: _(三)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2324题。(5分)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23从上述文字可以看出,孔子认为在人际交往中应遵循 原则。(2分)24. 现代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竞争,孔子却强调在人际交往中要“矜而不争”,你同意孔子的看法吗? 简要说明理由(3分)(四)古诗文默写。(6分)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1)鹏之徙于南冥也, , ,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逍遥游)(2)颜渊喟然叹曰:“ ,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论语)(3) ,望帝春心托杜鹃。 ,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4) , ; 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 (劝学)(5)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 。 (晏殊蝶恋花)四、作文(60分)26.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作文。敬畏,本是人类对待事物的一种态度。“敬”指恭敬有礼,“畏”指心存忧惧。(1)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2)天下之事,成于惧,而败于忽。(宋吕祖谦)(3)未来社会的发展必须恢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恢复人对自然的崇敬心理。(汤因比展望二十一世纪)但是如今有些人已经或正在失去敬畏之心,有的失去了对生命的敬畏,有的失去了对真理的敬畏,有的失去了对人民的敬畏,有的失去了对历史的敬畏,有的失去了对法度的敬畏,有的失去了对道德的敬畏以上材料引发了你什么样的感悟及联想?请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以“敬畏”为题,自主确定立意,自选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一、语言文字应用(24分,其中选择题每题3分)1.c(a ttu;mm;xu。 b li;b/p;qinqin。 c cnshn ;cs;qinxin。 d lul; chu;jixi)2c【解析】a脍炙人口,b编纂,d明信片。3c【解析】c有口皆碑,碑,纪功碑;所有人的嘴都是活的纪功碑,比喻对突出的好人好事一致颂扬。对象误用。a乏善可陈,说不出有什么优点,没有什么好称道的。b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d水乳交融,像水和乳汁那样融合在一起,比喻关系非常融洽或结合得很紧密。7在凝练深沉中用曲折跌宕的情节、简洁朴实的文字揭示爱情的淳朴、真挚和永恒,催人泪下,发人深省。(5分)。二、现代文阅读(共26分,每小题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8b【解析】原文说“他们又自己设定了一个禁区,那就是不能涉及情感。”9d【解析】燕卜荪的“朦胧”说不能解释这句话。10c【解析】a原文说新批评“限定在文本以内,又要深入,当然难度极大”。b“再一次证明”文中无据。d“不足以成为我们分析诗歌的理论依据”不是作者的观点。(二)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17分)。11.【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表现手法的能力。题干已经明确开头运用了比喻手法。分析时就要结合具体的内容分析本体和喻体,然后再分析该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以及思想情感。答案:将小麦比作日渐加厚的绿毡、厚可盈尺的绿绒被、隆起的有着金子颜色的海浪碧波,从厚度和颜色上展现了麦子日渐长高、饱满、成熟的全过程,形象地写出了丰收之景和人心情的快乐。(3分。分析本体和喻体给1分,分析表达效果以及思想情感给2分)12.【解析】本题考查对于内容和手法的分析能力。解答此题要明确婆娘们所吟唱的诗经中的诗句的内涵,把握其中蕴含的孝敬父母、感恩父母的思想。婆娘们虽然不懂诗经,但她们懂得感念父母的恩德,懂得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这种歌声在关中平原上传唱就是喻指中华民族孝顺、回报父母的传统美德依旧具有生命力。引用诗经中的诗句也表现了这种风俗的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答案:婆娘们虽不懂诗经中的诗句,但是她们懂得理解父母的辛苦,感念父母的恩德,用孝顺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诗经之歌融入秦腔,在关中平原上传唱,说明中华民族孝顺、回报父母的传统美德依旧具有生命力,这声音能够焕发出民族的纯朴本色;体现“看麦熟”风俗的悠久历史、文化内涵和深厚底蕴。(5分,写出一点给1分,写出两点给3分,写出三点给5分)13.【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精神面貌的分析能力。“最亮丽最动人的光彩”是指婆娘们的精神品德,即文中描绘出来的勤劳、善良、聪明、孝敬等传统美德。答案:勤劳、善良、聪明能干、热情、孝顺、质朴的民族传统美德。(3分。只需分析出三点,一点给1分)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9题。(19分)15.c摈:被抛弃。16. a(均为句末语气助词;b项也:语气助词,句中表停顿/语气助词,表判断;c 乎:介词,“于”,在/语气助词,缓和语气表停顿或表疑问;d其:语气副词,表推测,大概/语气副词,表反问,难道。) 17.a柳谋弃考进士。18. 凡士人居家孝悌恭俭/为吏祗肃/出则信/入则厚/足其家/不以非法/进其身/不以苟得。19.(1)时势要退就退,尊敬老人,(使他们)没有汲水舂米的劳苦。(2)像柳谋的出仕和隐退,哪里不是所谓的“人”呢?(3)因此更加觉得柳谋不考进士担任从事来使他的家富足,自始至终孝顺长辈、敬重兄长是贤能的。附【译文】我和柳谋,(长辈)从曾祖的父亲(那代起)而不同。柳谋比我小两岁,往日在长安,住得相距不远。我和柳谋都很年轻,唯独看见柳谋在众人中很少说话,喜好经书,心中觉得他与众不同。这以后我担任京兆从事,柳谋来参加进士考试,又与他相见,更加知道柳谋广泛地写文章,(经常)向(京城)外通家书。一再不能考中,担心俸禄供养的迟缓,放弃(考进士)离开(长安),担任广州从事。又在邕州做辅佐官员,接连获得举荐做到御史,后来凭借智慧免职,回去居住在江陵。大凡读书人,居住在家里孝顺长辈、敬爱兄长、恭敬节俭,担任官吏恭谨而严肃。出外就守信用,回家就宽厚。使他的家富足,不凭借不合正道的手段;使自己得到提拔,不凭借苟且的手段得到。时势要退就退,尊敬老人,(使他们)没有汲水舂米的劳苦。和睦安详增延寿命,兄弟相互友好。不谋求粮食而使粮食充足,不设法寻求道义而使道义彰显。那么柳谋不考进士到远方担任从事,开始我对此感到疑惑,现在我认为这样做是对的。分别九年在此相会,看他的相貌更伟岸,问他的学业更熟悉,询问他的志向更坚定。唉!我的家族不振兴已经很久了。有见识的人说:如今的世上稍稍有(所谓的)“人”了。像柳谋的出仕和隐退,哪里不是所谓的“人”呢?有人问到管仲,孔子说:“(他是)人。”柳谋虽然不为管仲所知,(但是)他为道没有谬误,也可以有这种名声。抑或又听说圣人之道,学习它一定要学成,柳谋的学业(本来已经)很好了,而(现在)又增长了学问;志向已经很专一了,而又像不足的样子。孔子之门,不称道管仲、晏子,那么柳谋的为人,难道可以衡量吗?我不聪明,犯罪被抛弃在越地、楚地间六年,用杂草盖房子,在湘水西面种菜,挖掘池塘可以养鱼,种植黍子可以酿酒,甘于一直做永州的百姓,又遗憾白白地花费俸禄却没有什么报答的,对下愧对农夫,对上愧对朝廷官员。盘算思索往日的过错,日日夜夜再三考虑,没有一样吃的东西是安于口平于心的。像这样的情况,难道不是因为年轻时喜好名誉,(就像)嗜好厚重的味道(反而)受到毒害,而至于这样吗!因此更加觉得柳谋不考进士担任从事来使他的家富足,自始至终孝顺长辈、敬重兄长是贤能的,现在虽然想要羡慕他,难道再能够做得像他这样?柳谋在南方有美好的名声,他的作为一天天地为人所知,我担心柳谋不幸又做出我后悔的事情,想要中止它而不能够办到,怎么办?然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