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资料参考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1 -第一课时 恐龙无处不在一、导入新课 大家看过侏罗纪公园这部电影吧,一定会被那奇特的想像和栩栩如生的画面所震撼.那么你们知道恐龙这个世界上最庞大的动物,为什么却在6500万年前灭绝了呢? 恐龙的化石会告诉我们一些什么秘密呢?请看美国著名科普作家和科学幻想小说家阿西莫夫是怎样为我们揭开谜底的.二、检查预习遗骸(hi ):遗留下来的骨骸. 蟾蜍(chn ch ):一种两栖动物,体表有许多疙瘩,内有毒腺,俗称癞蛤蟆. 褶皱(zh zhu):由于地壳运动,岩层受到挤压而形成的弯曲. 追溯(s):逆流而上,向江河发源地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 天衣无缝:神话传说中,仙女穿的仙衣,不用针线制作,没有缝儿.比喻事物没有一丝缝隙. 2、背景介绍介绍“大陆漂移假说”产生的故事:1912年的一天,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因病躺在床上.当他把目光移到墙上那张已看过千百遍的世界地图上时,突然产生了一个新奇的想法:为什么地图上南美洲巴西亚马孙河口突出的一块大陆,同非洲喀麦隆海岸凹陷进去的部分,形状竟会如此相似?为什么沿北美洲的东海岸到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凹形地带,与欧洲西海岸到非洲西海岸的凸形大陆,竟会如此吻合呢?难道这几块大陆原来曾连在一起,后来才分离开来的吗? 魏格纳被这个奇妙的想法激动得几天没有睡好觉.他把地图上所有的陆块都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它们的海岸线都能较好地吻合在一起.后来,他经过多方面的研究、求证,大胆地提出了轰动世界科学的著名学说大陆漂移假说. 那么“恐龙无处不有”与大陆漂移假说有什么关系呢? 三、整体感知 讨论明确: 1“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由何而知?1986年在南极发现鸟臀目恐龙.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因而“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之说成立. 2“大陆漂移”使恐龙遍布世界的说法由何而来? 科学家并不满足于南极发现恐龙化石最直接的结论,即“恐龙无处不在”.他们就此产生了更多的疑问,如“恐龙何以在南极生存?”“恐龙是如何越过大洋进到另一个陆地上去的呢?”深入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是大陆漂移把恐龙带到了南极”. 3你怎么看待科学家们的推断? 四、重点、难点的学习1学生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说明的层次顺序及说明方法. 全文共15个自然段,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用一个科学观点“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引出说明内容. 第二部分(第214自然段):阐述说明内容由恐龙化石在南极的发现说明“恐龙无处不在”,再由“恐龙无处不在”这一发现推究原因. 第三部分(15自然段):以“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证据”总结说明内容,结束全文.2、课文标题是恐龙无处不在,那么它的说明对象是否就是恐龙呢? 作者谈恐龙的灭绝,谈到恐龙化石无处不在,是为了证明另一项科学理论 板块构造理论的正确.研读探究 请同学快速阅读一遍课文.(小组讨论) 1.这篇短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按什么顺序说明的?作者如何得出结论的? 3.课文的说明内容涉及到哪两个学科? 4.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5.阿西莫夫素以驾驭语言和概念的能力强著称.你能找出语言表达平实而又生动的句子吗? 明确: 发现问题:南极发现恐龙恐龙并不适应南极气候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 找出答案: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提出大陆板块构造理论“泛大陆”形成时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后来“泛大陆又分裂成四部分一所以每一块大陆都携带着自己的恐龙而去.得出结论:“恐龙无处不在”是支持“板块构造理论”的新的有力证据.作者在这里采用的是逻辑顺序,重在说明事理,将抽象的科学知识,层层解剖,既严谨,又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恐龙的灭绝)生物学(板块构造理论)地质学,道理正如课文第一段所说:“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作者主要采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来说明白己的观点,行文严谨.本文的准确性与条理性已经看出来了.a作者在行文中放在括号里的补充说明文字: “青蛙和蟾蜍是人人皆知的现代两栖动物”,用人们常见的青蛙和蟾蜍来举例,体现了科普作品语言浅显易懂的特点. “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通过看地图证明南美与非洲的相离,更使人信服,补充说明了大陆漂移学说的一个最显而易见的证据. b课文中多处使用了设问句.这样既将中心内容一步步推出,又使读者感到非常亲切, 如面对面交流. “恐龙如何能在南极地区生存呢?”引出恐龙如何到另一个大陆的问题.“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生存,那么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引出板块构造理论. c采用了打比方的方法,使得语言既生动形象又明白如话.如“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一句,形象地说明了南极洲寒冷的程度和南极洲在地球中的位置.又如:“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非常形象可感.3、文章说明方法本文在说明“大陆漂移”:是恐龙无处不在的原因这一主体内容时,诠释了“板块构造”理论,还用一个生动的比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将“板块构造”形象化地说明出来,板块聚散的科学原理也就通俗易懂了. 主体说明部分.列数字是一个重要说明方法,如“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分裂过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的.这个泛大陆存在了数百万年后,又开始显示出破裂的迹象”. “大约在2亿年前,泛大陆分裂成四部分.” “印度向北移动,并且大约在5000万年前与亚洲相碰撞,形成巨大的喜马拉雅山脉.” “到6500万年以前,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所有的恐龙都灭绝了.” “大约经历了1亿年,(南极)气候逐渐变冷,植物慢慢越来越稀少,动物种类和数量也大量减少.” “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地球上十分之九的冰在南极.那里的冰有数英里厚,覆盖着丰富的化石.” 运用大量的数据进行说明,给人以科学依据充分的印象,有很大的说服力. 此外,文章的第二、三部分相对于第一部分,又是在举例说明,说明“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这一科学论断. 五、总结、扩展 科学家能从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中产生联想,经过怀疑、推测、研究、论证之后有新的发现.同学们要从中受到启发,善于多角度思考问题,以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为学生提供一篇短文世界各大洲都有恐龙的足迹吗,进行比较阅读,使大家加深对恐龙无处不有所说明内容的理解,进而从两篇写法各异说明内容却一样的文章中,去找寻自己的发现. 六、布置作业 借阅有关资料,或参观自然博物馆,或看有关科幻影片,了解一下恐龙的世界. 第二课时 被压扁的沙子一、导入新课 恐龙原是地球上的庞然大物,曾以9001200属之众“统治”地球达一亿七千万年之久,后来一齐消失了.它究竟是怎么灭绝的,至今仍然是科学的一个谜.本文是破解此谜的一个观点,同学们读后与自己已知的别的观点进行比较,看哪种观点更让人信服. 二、整体感知 1对于6500万年前恐龙的灭绝,科学界存在着哪两种对立的理论?各自的依据是什么? 学界对于恐龙在6500万年遭遇灭顶之灾,存在着的两种对立的理论是:“撞击说”和“火山说”. “撞击说”的依据:在一个6500万年前形成的沉积物薄层中,发现了稀有金属铱,它的含量异常丰富.一些人认为,这可能是由于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对地球撞击的结果.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了地壳内部,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和潮汐大浪.许多尘埃进入了平流层中,结果造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这也许是导致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 “火山说”的依据: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那么也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巨大灾难. “撞击说”和“火山说”.(可将自己查找的资料整理成论据加以证明. “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证据一:因为在恐龙灭绝的那个 年代的岩层中,发现了斯石英压扁的沙子.证据二:斯石英只在被撞击后才形成,所以如果是火山爆发吞没了恐龙,就不会有“斯石英”存在.结论:无疑是撞击毁灭了恐龙.2作者在本文中意在说明恐龙是怎样灭绝的? 作者意在说明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学生再读课文,思考问题: 1在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中,作者为什么选择“撞击说”而否认“火山说”? 在作者看来,有论据验证的理论才能成立. 作者对前苏联科学家的实验研究成果进行了介绍: 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这种被压扁的沙子因此被称为斯石英. 斯石英的原子之间结合的极为致密,在通常条件下,斯石英可以保持数百万年.(列数字说明) 在一些地方已经发现了斯石英,而且有证据显示这些地区曾经受到过巨大陨石的撞击.(举例子说明) 在进行过原子弹爆炸实验的场地也发现了斯石英,它是由膨胀火球的巨大压力形成的.(举例子说明) 由以上两例,作者认为斯石英也应该出现在压力极高的地壳深处. 火山活动地区至今没有发现过斯石英.作者认为,地壳深处的斯石英可以通过火山喷发被携带到地表.然而,喷发温度极高,岩石会被熔化,所以任何由火山携带而来的斯石英都被转化为普通的二氧化硅. 由此作者断定:斯石英出现的地方肯定发过撞击. 加上科学家又有新的发现:在岩层年龄为6500万年的新墨西哥州拉顿地区的岩层中,检验到了斯石英存在的一种原子排列. 就这样,作者最后确认,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 2你能把作者的思路理清楚吗? 作者以科学发现和科学实验的成果为依据,层次清楚地说明了恐龙灭绝的原因是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对地球撞击的结果. 说明顺序:科学发现观点产生科学研究发现印证观点.这是一种追本求源,由因到果的逻辑说明顺序. 3科学界研究恐龙灭绝问题,在作者看来有何意义?你怎么认为? 作者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因为我们将来也许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大灾难(万一某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我们需要尽可能多地了解这种事件所产生的影响,因为当将来面对这种事件时,我们可以采取某种应急措施. (学生谈个人的认识,言之成理即可) 4本文题目被压扁的沙子是否离题太远?换成恐龙是怎样灭绝的不好吗? 本文的题目不但没有离题,还能提示读者,恐龙灭绝的“撞击说”所以产生,与对被压扁的沙子的科学发现和科学研究密不可分.此外,文题形象性强,引起人们阅读的兴趣.改成恐龙是怎样灭绝的,文题对本文内容起不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四、总结、扩展 1同学们拿出自己搜集的有关恐龙及恐龙灭绝的资料,大家互相交流,看看哪种学说自己最感兴趣,同时说明自己感兴趣的原因(那种学说成立的科学依据). 2科学发现本身是一种科学成果.而对科学发现的研究还会产生系列科学成果,甚至是跨学科、跨领域的,同学们对此进行研讨、分析. 3、对比阅读 本文与前一篇文章有什么异同之处?(从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角度、说明语言方面比较) A、a说明顺序:两篇文章采用的都是逻辑顺序,重在说明事理,在短小的篇幅内,将抽象的科学知识层层剖析,既严谨又深入浅出地解释清楚.b说明方法:都采用了多种说明方法. 首先都采用了举例子:恐龙无处不在列举“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 化石”,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举“南极也有自己的恐龙、两栖动物和其他在恐龙时代繁盛的植物和动物”说明南极不只有恐龙化石,还有别的.被压扁的沙子中举“斯石英与金刚石”,“新墨西哥州拉顿地区的岩石”证明斯石英是由撞击产生的巨大压力形成的,从而得出“恐龙的灭绝是撞击造成的”. 其次都采用了作比较:恐龙无处不在中将南极的恐龙的命运与其他大陆的恐龙进 行比较.而被压扁的沙子则是运用了“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的比较方法来说明斯石英与普通沙子区别. 除此以外,还有“打比方”列数字”“作诠释”等说明方法. c说明的角度:恐龙无处不在是从恐龙化石遍布全球的角度来谈大陆板块的移动;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从业资格考试真题含答案详解(培优a卷)
- 储能技术在海上风电场的适应性分析报告
- 老项目结算培训课件
- 生命体征的评价与护理试题及答案
- (完整版)项目部临建施工方案
- 2025年主管护师考试试题(+答案)解析
- 浮选工基础知识考核试卷及答案
- 急诊检伤分诊课件
- 2025年辽宁货运从业资格证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医院终末消毒试题及答案
- 材料作文点拨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 无线wifi安装协议书
- 中国智能驾驶商业化发展白皮书(2025):平权时代智驾商业落地的破局之路
- 小学科学新教科版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2025秋版)
- 时空大数据与云平台解决方案-
- 虚拟电厂柔性控制系统用户手册
- 颅内压增高和脑疝
- 胡杨林导游词
- 四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青铜葵花》导读课 课件(共24张PPT)
- MR在梨状肌综合征的诊断中的应用
- 检修安全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