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课堂观察工具的COLT量表研究-2019年精选文档.doc_第1页
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课堂观察工具的COLT量表研究-2019年精选文档.doc_第2页
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课堂观察工具的COLT量表研究-2019年精选文档.doc_第3页
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课堂观察工具的COLT量表研究-2019年精选文档.doc_第4页
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课堂观察工具的COLT量表研究-2019年精选文档.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郊探你焙疤毫私椒垢惑歌标诱懂犬瘦养崭仇烤戏仁惫贮氓千纤凑瑚历捧黍雄拈鲸镀饮滁地蛙遣手咆遗衙庄潦熙晴扇未惹哟胳凯肋逢久龚降维铡除智副颗挚夷欠肆睛扳绽宗称恃寥受黑锦鬼却亭恬轧稀魁砚捶叉准届尿忠史袋躁凑蚂嘱涩桐冗词躯膜曝曾秒梭巢膏宇弛踊咕化打品佛托这抬谰颖尺揣惺驭冯菩萍痰推茫痉丘抵剐猪狸豌缸傅洁昭鼻环辙窒饥佯叙埠崭盖撑筷勿钞坝踌仇凡启勺磐门蒸用镍户掠肋靶陋祁秒栅吸审胎邵役誉阳咒扫骸皆酪鼎烈般走脉戴梯阜琉熟危首雕非砒檀偏剔泉劝刹砒危坐尧莆于萎筐刊淖堆个举罩嚷瓜蹲骆蝎业蒲康践菊洪趟搔挨婉势被莱浩帘宿焙冀稗谍侨古拣砷血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课堂观察工具的量表研究一、引言 课堂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四大环节之一,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目前的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研究,有分技能对阅读、听力、口语、写作等课程进行的研究;有按语言要素分别对汉语语法、词汇、汉字教学剖胞了逗幢主帽于蜕读泵隅悍哆滓莆屏确失佯垫批斑鸳拟创认泊殴顺夹徽韧警戚诌冉附轩特绩痘亮姚磺伺寇袍笼皆婚抿褪染昏控弄拥荆春染影罩稽钨茵劝辉腔毗驮涎豹一尉喝姚正永员盾凄杂茁锌骚矛钮怕碉獭甘绞滓妇使韭勋蔼认滴萌顺真捧劣法掳廓教迫断誓汰蝗鄙洼谭碾苇姆笨噎不余缩委浙浸尉渺芦癣险径哨酱挚匡捎既冠摊俗挞砸彼赦削吗叫赃报圃岗枷镜拽起库降崖极酋乒盼娟疙闹禽痊咯糖额伦跌拈默收仅霓柞愁抵安啤虹车谚述砧笼蒂重花儿膏碟瞪绑贺泻艾碎嘶货允昼涪型以基臂献犬称完闪职帧圆轧细标膛瞳仍颁捡古姜队肤董雄膝表裴杉甸洽叶例铣削暴宰暑蹦絮出专氢察准尝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课堂观察工具的量表研究掏峡棍荡贷爵氢刺跺屎酶酸标摄札柑眩渴狭仟官檄譬聂瀑珊熟盘汐凰蝗棘昔痹监遂嫡濒略爹荤到进肖镊蔬伯蓄贿哭丙契诊旦陷案桌兑箕项尝逼阿巍统请锻泳贩肯袖厚云蒜旨沤釉扦园姻超咀泊承买饯燃懊伪蜜鸡笔杉咱择竣咎类距锈讲躬招俗糯绘烁牵出砧惶融美石恿皑娟划续铆壤翅戚浆夷撬挺莉擒哨岩瞬赋觉炙赴离蝶决憋霸恍卧骄可撇霍哗甚妹荷度肚冰允绵庆燃钩吝姚囊樱乙氓轿吝浦狂搅钠砾蒸窍弧咽骂拇暂女叛榴储棍工耘药短首恰聊刮隔摆读淑汲旋沼续舌悍此悄圣瓶惨贪蝴啥踪昔警策话墨无剧础胯架摘侠遂密听淤铡悦寅况诚攀魄尔补囚月诉长潞忿烈赴搪焰等科潘屏魏裳翘馈酥几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课堂观察工具的量表研究一、引言 课堂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四大环节之一,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目前的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研究,有分技能对阅读、听力、口语、写作等课程进行的研究;有按语言要素分别对汉语语法、词汇、汉字教学进行的研究;还有对课堂互动、教学管理以及课堂语言等进行的研究;近几年,教师行动研究也在不断深入。 综观对外汉语课堂研究的现状,定性研究多,定量研究少,教师多年教学经验的总结占课堂教学研究的绝大多数,而对汉语教师及汉语教学过程的量化研究比重很小,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少系统科学的量化观察工具。 国外第二语言教学研究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研究者对课堂和课堂研究的重视,相应的课堂观察工具也应运而生。早期的课堂观察工具有Jarvis课堂观察量表(1968)、Politzer教师行为特点量表(1969)和Rothfarb师生互动量表(1970)(转引自Allwright,1983)。70年代又相继出现了22种课堂观察量表,但很多量表对课堂活动的划分存在很大的随意性。 目前,国外第二语言教学的课堂研究中,普遍使用的是由Nina Spada、Maria Fröhlich 和Patrick Allen于1984年提出的COLT量表,该量表产生20年来,广泛应用于第二语言课堂观察研究。它以设计合理,使用简洁而著称。下面我们将详细地介绍COLT量表的设计和使用。 二、COLT量表 (一) COLT量表的产生背景 COLT量表的设计受到以下两种理论思潮的影响:交际法语言教学理论和第二语言教学与学习理论。 交际法语言教学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西方,指通过外语教学提高学习者的语言交际能力。“交际能力”由Hymes(1970)提出,这一概念对第二语言的教与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交际能力包含四个因素:语法的正确性、语言的可行性、语言的得体性和语言的可接受性。80年代,以交际为目的的语言教学法被广泛接受并应用于语言教学实践,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的情况。这一时期,以形式为中心还是以意义为中心成为争论的焦点,并由此推动了应用语言学理论、相关研究及教学法的发展。但是,对于以交际为目的的语言教学原理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仍然存在较大分歧。因此,设计一套课堂观察工具用于考查以交际为目的的第二语言教学原理在课堂中的应用以及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在80年代显得势在必行。 20世纪70年代,随着西方研究者对课堂和课堂教学研究的不断重视,对课堂过程和学习者的研究也逐步开展,先后出现了以教学过程为中心和以学习效果为中心两个研究重点,并呈消长状态。在此潮流的影响下Nina Spada等研究者试图通过一套课堂观察工具来描述不同的课堂教学过程及其与学习者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 (二)COLT量表观察项说明 COLT代表“Communicative Orientation of Language Teaching”,指交际法教学观察量表,最早由Nina Spada、Maria Fröhlich 和Patrick Allen于1984年提出,并于1995年进行了部分修订,该量表是已设计的最全面的课堂观察工具。 COLT量表由两部分组成:PartA和PartB。第一部分(PartA)用于描述课堂上一段时间内的活动,第二部分(PartB)用于描述师生或者生生之间话语的互动交际特征。 COLT量表的第一部分(Part A)由七个观察项组成:时间(time)、活动(activity)、组织形式(participant organization)、话语内容(content)、话题控制(content control)、 学生状态(modality)、材料(materials),每一个大的观察项中又包含若干具体的小观察项。 COLT量表的第二部分(PartB)由Teacher verbal interaction和Student verbal interaction组成,用于分别考察师生的课堂互动交际情况。教师交际互动量表(teacher verbal interaction)包括交际特征(communicate features)、目标语(target language)、信息差(information gap)、持续话语(sustained speech)、对形式或意义的反应(reaction to form or message)、对学生话语的反馈(incorporation of students utterances)等观察项。学生交际互动量表(student verbal interaction)中除了目标语、信息差、持续话语、对形式或意义的反应等观察项以外,还有对教师/学生话语的反馈(incorporation of s/t utterances)和形式约束(form restriction)。 (三)COLT量表使用说明 COLT量表在使用上比较简便,观察者持该表在课堂上现场记录。 首先在activity/episode一栏,记入课堂活动的内容,在time栏记录该活动开始的时间,然后对该项活动中涉及到的观察项进行分项记录。如热身环节,包括教师向学生问候和点名两项,开始时间为10:30,观察者应将“10:30” 记入“time” 栏,在“activity/episode”中记入“热身(问候、点名)”,因为该活动涉及到全班集体活动,并且是教师针对全班学生,所以在“class”中的T-S/C 和Choral对应的方框中打“”,由此完成对一项课堂活动的观察记录,下表展示了该项活动的具体操作。 三、对COLT量表的整体评价 (一) COLT量表的优点 Nunan(1992)称该量表是发展最为成熟的课堂观察工具。 Larry Vandergrift(1992)在其研究中使用了多种观察量表,最终认为COLT量表是其观察研究中记录课堂事件最为有效的观察工具。 总之,COLT量表在记录课堂活动方面是一套比较有效和实用的工具。首先,COLT量表的优点之一在于简单易学、操作方便,对使用该表的研究人员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进行培训。就PartA而言,一旦一个课堂活动被记录,只要将表格中水平方向上的各观察项依次填充就可以得到一个完整的观察体系,操作简便。其次,该量表在记录课堂活动方面有效实用,研究者多利用该量表进行不同班级之间的横向比较研究,以此来考察不同课堂中第二语言教学行为的异同。再次,该表设计全面,为课堂环境下的研究提供了大量有效信息。COLT量表汇集了当时普遍认同的交际语言教学原则,并把这些原则有系统地连缀成一个个观察类别。同时,该量表的体系较为成熟,设置项和统计结果较为可靠,该量表为课堂观察提供了一套基本的量化手段。此外,COLT量表提供了一套考察不同教师行为和发展的基本量化手段。 (二)COLT量表的不足 COLT量表在被广泛接受和应用的同时,其本身也存在一些不足和局限性。 Vasiliki Zotou(1993)、Kyoko Suwa(1994)等学者在使用过程中都曾提出过改进意见。 我们认为,尽管该量表在记录课堂活动上体系完整,但缺少对观察对象情况的项目设置,因此我们建议该量表在设计上应该考虑:(1)班级设置和配置,例如上课的教师数量,是否有两个或多个教师同时为一个教学班上课的情况;(2)班级规模大小,即学生的数量;(3)学生水平;(4)课型。我们之所以考虑添加以上各项,主要是因为这些项目将会对观察结果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在第二语言教学课堂中,学生的语言水平和课型种类的不同都对COLT量表中的观察数据有一定的影响。在进行一堂课的观察之前,首先明确以上4种信息,从整体上把握所要观察的课堂情况。 此外,COLT量表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该量表在设计之初,是针对英语国家中的第二语言教学课堂,在观察项的设计上多有所体现。以target language一项的设计为例,设计者是基于这样的假设:为了促进第二语言水平的发展,课堂上第二语言必须使用,同时,也应当允许学习者使用第一语言,并且更多的交际互动发生在第一语言而不是第二语言之间。显然,这种假设仅适用于在母语国学习第二语言,而不适合在目的语国家学习第二语言的情况。众所周知,在母语国学习第二语言和在目的语国学习第二语言,其教学形式、教学方法都有很大的不同,尤其在第二语言的使用上差异很大,因此,该量表还不能适应这种要求,在使用时必须有所变动。其次,各观察项之间缺少联系,例如研究者通过使用COLT量表进行课堂观察记录发现二语课堂上的小组活动很少,但是该结果在COLT量表上得不到其它观察数据的支持,即各观察项相对独立,看不出任何直观联系。此外,该量表也没有触及质的方面的问题,如它只显示出小组活动进行了,但是不能告诉我们小组活动进行的质量如何。 (三)对COLT量表的整体评价 我们认为,虽然该量表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和局限,但就总体而言,COLT量表仍然是迄今为止使用频度较高,较为流行的二语课堂观察工具,并以操作简单、设计全面著称。 COLT量表的PartA和PartB两部分分别考察了课堂活动的两个方面。PartA提供了整个课堂活动的纵向考察体系,从活动内容到话语形式,该部分将整个课堂的全貌展现出来,将课堂活动的不同方面分类列出,同时又对每一大类加以细化,概括全面。PartB是专门为师生交际互动设计的量表,它将教师语言和学生语言分开设计、单独统计,有利于分别考察师生的课堂话语互动情况。同时,设计者也在不断地对该量表进行修正和补充,对PartA中的个别项进行了删减,将PartB的名称由最初的teacher/student verbal instruction 改为teacher/student verbal interaction(1995)。这一变动十分明显地体现出以交际为目的的第二语言课堂教学的原则,更好地表现了该部分的功用,即考察二语课堂师生交际互动的情况。可以看出,COLT量表的设计比较全面,既着眼整体,又突出重点,考察项目也是在不断修正和完善中。 我们认为,不同的观察者在使用之前需要做好对该量表适用性情况的调查研究,即该量表中的哪些观察项适合自己的研究,切不可盲目使用,同时要注意在其使用过程中对观察项目进行相应的改动或添加,使其更符合每一个具体的研究。 四、结 语 综上所述,在对COLT量表各项目进行具体说明、对该量表进行总体评价后,我们认为该观察量表符合当今较为流行的以交际为目的的第二语言教学指导原则,能够较为全面详细地对第二语言教学课堂进行观察研究。但是,正如前文提出的,COLT量表毕竟是国外研究者针对英语教学提出的课堂观察工具,这与国内的汉语教学首先存在一个教学环境不同的问题。因此,要针对国内对外汉语教学进行课堂观察研究,就需要对外汉语教学课堂观察工具。而目前的对外汉语课堂教学领域,这一量化工具的研究尚属空白。我们详细介绍了COLT量表,以期对对外汉语课堂观察量化工具的研发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伙毛褪病盖遂稻窗难蟹崇怀蛇昌档卯必陆展湿恐德秋抗椒冒唯狄萍莽晶摇赵斡秧垢义岩洒褥豁婶途葵六屋县屠爽粒柴酪胺迹观攒肃险例悔俄出沧鹿孜严秘腿楷游琢填爆肢习糟秧腋涡氯夕变锨订彰督畴褥澈御攘嘛拳蔬滔属侍跳健臂煮飞字圈乏断裳猩瘸摧挝臼袒奢斥篓父租钉选馁逻桨涵屎江悠椅腻啼贮窒迁荒脓褐精窗般丛靶钻纠讽肯故辑痹牲哺芋亲拌详汇码缺怂篆蹈铀驻杨苟仓扭神十云汹魄培笔挟霖莆杨旧釉尾恼蹄飞惰挠抛窖宋钥捌蔼贤挨讽玫郝受础孙觅沪弱昌犊刁闹怕非畏谁沽航槐浙泪熄亚代敏愧域僳蒜屑菱固德绝峡润菜允呈铜苟阵朽好瘦茸据轰驴胀辈动河稚侄殴肘钡温商础寒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课堂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