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吉林总队临江四道沟66KV输变电新建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SINOMA临江四道沟66KV输变电新建工程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送审稿)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吉林总队2010年10月临江四道沟66KV输变电新建工程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送审稿) 编 写 单 位: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吉林总队 地质灾害研究院主要编写人: 肖洪亮 孙秀菲 王长江技术负责人:于成龙院 长:刘永贵提 交 单 位: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吉林总队总 工 程 师: 刘小楼总 队 长: 林景胤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资质:甲级证 书 编 号: 国土资地灾评资字第(2005107001)号提 交 日 期: 2010年10月 目 录前 言1一、任务由来1二、评估依据1三、评估工作的主要目的和任务2第一章 评估工作概述3一、拟建工程概况3二、以往工作程度5三、工作方法及完成的工作量5四、评估范围与评估级别的确定8五、小结8第二章 地质环境条件9一、气象、水文9二、地形地貌9三、区域地层9四、地质构造与区域地壳稳定性11五、工程地质条件13六、水文地质条件13七、人类工程活动14八、小结14第三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15一、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15二、小结15第四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17一、拟建工程可能引发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17二、拟建工程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预测17三、小结17第五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及防治措施. 18一、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原则18二、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18三、拟建工程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估19四、防治措施建议19五、小结21结论与建议.22一、结论22二、建议2220201010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吉林总队临江四道沟66KV输变电新建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SINOMA前 言一、任务由来根据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200469号文的要求,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设应当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临江四道沟66KV输变电新建工程建设项目位于吉林省地质灾害易发区内,属于新建项目,为此吉林省地方水电有限公司临江分公司特委托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吉林总队开展该建设项目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二、评估依据本次评估工作的主要依据有:1、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第394号令,2004年3月1日;2、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及其附件1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200469号,2004年3月25日;3、吉林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吉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2009年3月27日;4、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第42号令,2009年6月1日;5、临江四道沟66KV输变电新建工程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委托合同书。主要参考资料1、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培训材料,2001年11月,北京;2、1:20万区域地质调查说明书(漫江、长白幅),1963年,吉林省地质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3、1:5万蚂蚁河幅地形图,1980年第一版;4、临江四道沟66KV输变电新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吉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2010年7月。三、评估工作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本次评估工作的主要目的:通过对评估区开展的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查明评估区内各类地质灾害现状及地质灾害隐患,有针对性地提出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建议,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地质灾害对拟建工程的危害,为临江四道沟66KV输变电新建工程建设用地的审批提供科学依据。本次评估工作的主要任务:充分收集临江四道沟66KV输变电新建工程所在地的区域地质、矿产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气象水文等资料以及地质灾害灾情资料。在详细研究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进行野外现场调查。查明新建工程建设用地的地形地貌特征、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土体类型、地下水类型及特征以及人类活动特征等;重点是查清评估区范围内是否存在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及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并对评估区范围内的地质灾害做出现状评估、预测评估以及综合评估;对评估区范围分区划分地质灾害危险性等级;对临江四道沟66KV输变电新建工程建设用地适宜性做出评价;提出防治地质灾害的措施与建议。第一章 评估工作概述一、拟建工程概况临江四道沟66KV输变电新建工程位于位临江市四道沟镇东部,四道沟镇位于临江市东南部,S303由此经过,交通十分便利。具体地理位置见图1-1。地理坐标:东经 127 03421270344; 北纬 414440414441。1、工程概况四道沟镇地处临江市区东南部,尚无66KV变电所。四道沟镇供电区主要负责矿山企业和周边居民生产和生活用电。该供电区的10KV供电线路由66KV临城变10KV四线配出,供电半径最长达到22km,供电半径过大无法满足用电需求。四道沟镇区域2008年用电负荷为3.4MW。随着国家拉动经济增长的项目逐步实施,2009年年初至今已有4家企业落户、5家企业增容,供电负荷将飞速增长。2009年用电负荷为4.0MW,根据负荷预测,用电负荷年均增长率按6%计算,2015年用电负荷为5.67MW。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四道沟镇用电需要,有必要新建四道沟变电所。本投资估算包括的主要内容有:66KV四道沟变电站新建部分、66KV送电线部分、10KV线路部分等。本工程动态投资为:1021万元。2、征地范围本工程征地范围为站址用地范围,面积为0.12hm2。拟建工程坐标详见表1-1。 表1-1 征地范围拐点坐标 序号XY序号XY14625161.7922338772.3424625186.4822338776.2634625180.8422338811.8144625156.1522338807.90二、以往工作程度1963年吉林省地质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对该地区进行地质调查工作,提交了漫江、长白幅1/20万区域地质调查说明书,建立了区域地层层序,查明了幅内岩浆活动及地质构造。1982年吉林省地质矿产局以1/20万区域地质调查资料为基础,并利用和参考1/5万区域地质调查及普查、勘探等地质成果,编写出版了1/50万吉林省区域地质志。19962000年,吉林省地质调查院开展并提交了1:50万吉林省区域地质环境调查报告,对吉林省地质灾害现状、发展趋势及防治对策进行了研究探讨。2000年长春科技大学在前人工作基础上,利用遥感技术、野外实地考查和验证,完成了吉林省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与地质灾害遥感调查研究说明书,对吉林省地质灾害类型、空间分布特征、发生机制、诱发因素进行了研究探讨,分析了吉林省断裂活动性和区域稳定性,并提出地质灾害预防措施及减灾对策。20012002年,吉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在前人工作基础上,经过野外现场调查,编制了吉林省临江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三、工作方法及完成的工作量本次评估工作时间:2010年10月14日签订委托合同书并搜集有关资料;2010年10月14日2010年10月15日研究资料、现场踏勘、设计调查路线及调查点、野外现场调查;2010年10月16日2010年11月5日室内综合整理、编写报告并提交送审稿。本次评估工作的技术路线及方法如下:接受委托任务充分收集资料研究资料、现场踏勘、设计调查路线及调查点野外现场调查室内综合整理、编写报告。本次评估完成的主要工作量见表1-2。表1-2 本次评估工作完成的主要工作量表 主要完成项目调查路线(km)调查面积(km2)点调查(个)调查访问人次收集资料(份)完成工作量1.250.19623本次野外调查方法:在评估区范围内以穿插追踪调查为主,手持GPS定位。评估工作程序详见图1-2。 图1-2接受评估委托建设项目初步分析及现场踏勘地质环境条件基本特征分析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划分评估级别、确定评估范围、编制评估工作大纲纲地质灾害调查地质灾害类型确定及评价要素选取现状评估预测评估综合评估防治措施结论与建议提交报告备案 工作程序框图 四、评估范围与评估级别的确定拟建工程地势平坦,评估区范围确定以拟建工程范围向四周各扩展约300m,并适当考虑地形和河流因素圈定评估区,评估区面积0.19km2。评估区范围详见地质灾害综合分区评估图。临江四道沟66KV输变电新建工程。根据国家基本建设项目大中小型划分标准(1992年修定标准),该建设规模为小型,属一般建设项目。评估区内地质灾害不发育,地形较简单,地貌类型单一,地质构造简单,岩性相对较稳定,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简单,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一般。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综合确定为简单。根据国土资发200469号文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和国土资源部42号令的要求,本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级别确定为三级。五、小结临江四道沟66KV输变电新建工程建设项目规模为小型,属一般建设项目,评估区内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为简单,本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级别确定为三级。第二章 地质环境条件一、气象、水文本区属北寒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雨水充沛,冬季甚为寒冷,气温变化较大。历年平均气温4.0,历史最高气温39.8,历史最低气温-36.5;历年平均相对湿度72,历史相对湿度最小极值0;历史最大积雪深度33cm,历年平均积雪深度12cm;历史最大冻土深度160cm,历年平均冻土深度120cm;历年主导风向西南;历年平均降水量682.4mm,历史最大年降水量1027.6mm,历史最小降水量448.5mm;年积雪覆盖大地达160天之久,平均积雪厚度3040mm,冻土层厚度一般在1.6m,冻结期为11月翌年4月。区域内地表水体为四道沟河。四道沟河全长约11.9km,由北流向西南方向注入鸭绿江。2010年10月14日11时,据现场观测,四道沟河河床宽50m,河床深3m,流量为1m3/s,该河道常年流水,流量受季节影响变化明显。二、地形地貌评估区位于长白山支脉,老岭山脉南东部,属低山地貌,海拔470650m,相对高差为180m,侵蚀基准面标高为343m。地形坡度一般为1540,局部见陡崖,乔灌木丛生。评估区内地貌按成因可划分为构造剥蚀地貌和河流侵蚀堆积地貌。地貌分布情况详见图2-1。构造剥蚀地貌的地貌单元为低山,以构造作用为主,受长期剥蚀作用形成。区域以构造剥蚀低山为主,地层岩性为侏罗系四道沟组熔岩及其凝灰岩,最高海拔650m,山坡坡度变化较大,沟底宽阔而平缓。评估区内最高海拔597m,该区占评估区面积的75%。河流侵蚀堆积地貌的地貌单元主要为阶地,岩性为冲积砂、砾石及粘土。阶地宽度在120270m之间,主要分布在四道沟河两岸,仅在评估区的南部有分布。三、区域地层1、区域地层区域内地层分布较简单,该区域出露地层有:侏罗系四道沟组(J2-3s):上部为灰白、灰绿及紫红色酸性晶屑岩屑凝灰岩为主,夹流纹岩,凝灰岩中产化石。地层厚度16571707m。第四系全新统河漫滩冲积层(Qhal):主要由砂、砾石及砂壤土组成,地层厚度26m。区域地层分布情况详见图2-2。2、评估区地层评估区内地层分布较简单,为侏罗系四道沟组(J2-3s) 和第四系全新统河漫滩冲积层(Qhal)。四、地质构造与区域地壳稳定性本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中朝准地台()、辽东台隆(I1)、太子河浑江陷褶断束(I12)、浑江上游凹褶断束(I12-3)。评估区内无断层通过。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规划(GB183062001),本地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0g,地震烈度为度。五、工程地质条件评估区主要出露地层为侏罗系四道沟组(J2-3s)和第四系全新统河漫滩冲积层(Qhal)。以地层岩性为基础,根据岩体结构、强度、类型的不同将评估区工程地质岩土体组划分为硬质岩组和松散土体组。 1、硬质岩组该岩组主要由侏罗系四道沟组(J2-3s)酸性熔岩及其凝灰岩组成,在评估区内大面积分布。岩性以灰白、灰绿及紫红色酸性晶屑岩屑凝灰岩为主,夹流纹岩,厚度16571707m,抗压强度为120250MP。2、松散土体组该组主要由第四系全新统河漫滩冲积层(Qhal)砂、砾石及砂壤土组成,分布在评估区南部,厚度26m,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小于300kPa。六、水文地质条件根据区内的地层、岩性特征、地下水赋存条件及埋藏条件,评估内地下水类型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风化裂隙水。1、松散岩类孔隙水松散岩类孔隙水广泛分布,含水层主要由砂、砾石及砂土组成,评估内潜水埋藏深度1.03.5m,富水不均匀,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及河流入渗补给,水位变化幅度为1.02.0m。2、基岩风化裂隙水基岩风化裂隙水分布于评估区北部,含水层主要由侏罗系四道沟组酸性熔岩及凝灰岩组成,岩体风化裂隙较发育。含水层厚度15m左右,水位埋藏较浅,水量不大。七、人类工程活动评估区范围内人类工程活动主要是农耕,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强度一般。八、小结评估区内地形较简单,地貌类型单一,地质构造较简单,岩性岩相较稳定,水文工程地质条件简单,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一般。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简单。第三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一、地质灾害类型及特征评估区处于低山区,评估区内最高海拔597m,最低海拔470m,相对高差127m。区内植被发育,覆盖率高。经野外现场调查,在拟建工程北东140m处发现泥石流堆积物,堆积体为200m3,最大粒径为20cm20cm,一般粒径为10cm15cm。2010年7月31日,由于特大暴雨,导致轻度小型泥石流的发生,无人员伤亡,无经济损失。评估区范围内无其它类型地质灾害。二、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评估区地处低山区,地形坡度变化较小,一般为1540。根据收集的相关资料和野外现场调查,评估区范围仅有小型轻度泥石流地质灾害,其规模小,发生的可能性小,地质灾害危险性小。评估区现状参见照片3-1。三、小结通过野外现场调查,拟建工程地势平坦,现状地质灾害不发育,地质灾害危险性小。照片3-1拟建工程北东堆积物(镜头方向北)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吉林总队临江四道沟66KV输变电新建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SINOMA第四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通过对评估区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和现有资料的分析,对拟建工程可能引发以及拟建工程本身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进行分析与预测,力争在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后,使得这些地质灾害能够得到有效的预防或避免。一、拟建工程可能引发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拟建工程现状地质灾害不发育。由于拟建工程建设场地地势较平坦。拟建工程挖方量小,无切坡,因此预测拟建工程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地质灾害危险性小。二、拟建工程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预测评估区现状地质灾害不发育,经现场调查,在拟建工程北东140m处发现泥石流堆积物,堆积体为200m3,最大粒径为20cm20cm,一般粒径为10cm15cm。2010年7月31日,由于特大暴雨,导致轻度小型泥石流的发生,无人员伤亡,无经济损失。由于上述地质灾害隐患点距拟建工程距离较远,且拟建工程场地地势较平坦,山体汇水面积小,植被发育,泥石流发生的可能性小,规模小。预测拟建工程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参见照片4-1。三、小结经预测评估,拟建工程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拟建工程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的可能性小,地质灾害危险性小。第五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及防治措施一、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原则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主要根据评估区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的结果,综合分析地质灾害的发育程度、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危害对象,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划分。充分考虑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的差异,基于评估区及邻近可能危及工程安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分布、危险程度,确定各区段危险性的大小;根据“区内相似、区际相异”的原则,结合工程的规划设计,采用定性评价的方式,划分出地质灾害危险性大、中、小三级。二、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定性综合分区评价详见表5-1。表5-1 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评价表 危险性分级地质灾害发育状况稳定状态危害对象危险性大区现状或预测地质灾害种类多、频度高、规模大。不稳定城镇及主体建筑物危险性中等区现状或预测地质灾害有一定规模、频度中等。较稳定有城镇及主体建筑物(矿山本身)危险性小区现状或预测地质灾害轻发育,种类少,频度低。基本稳定无城镇及主体建筑物评估区内现状地质灾害不发育。拟建工程引发地质灾害可能性小,地质灾害危险性小。经综合评估,将评估区全部确定为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区,详见图5-1。三、拟建工程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估就地质灾害而言,建设用地的适宜性用表5-2来确定。表5-2 建设用地适应性分级表 级别分级说明适宜地质环境复杂程度简单,工程建设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的可能性小,引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危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工业地产交易合同要点解析
- 2025年医疗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中心建设与废弃物处理设施布局分析
- 2025年私人车辆抵押融资租赁管理服务协议范本
- 2025年安全工程师冲压作业的机械化和自动化考试试题(附答案)
- 扬州广陵区中烟工业2025秋招网络管理岗位面试模拟题及答案
- 中国邮政2025云浮市秋招金融业务类岗位面试模拟题及答案
- 中国邮政2025武威市秋招金融业务类岗位面试模拟题及答案
- 黄山市烟草公司2025秋招财务管理岗位面试模拟题及答案
- 2025年狂犬病防治培训测试题(附答案)
- 周口市烟草公司2025秋招信息技术类岗位面试模拟题及答案
- 养老护理员全套培训课件
- JJF 2250-2025 数字化交流电能表型式评价大纲
- 河北计算机单招数学试卷
- DB11T 751-2025 住宅物业服务标准
- 2025至2030全球及中国两轮组合仪表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
- 2024公路运营领域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解读学习课件
- 耕地保护培训课件
- 文化设计符号解析-洞察及研究
- MES追溯管理制度
- 脊柱侧凸矫形术麻醉管理
- 中职语文拓展模块上册教学计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