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回浦中学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人民版.doc_第1页
浙江省回浦中学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人民版.doc_第2页
浙江省回浦中学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人民版.doc_第3页
浙江省回浦中学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人民版.doc_第4页
浙江省回浦中学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人民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回浦中学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 2012.9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共50分)1. “在最小的空间内用最简单的耕作方式养活尽可能多的人是中国的终极目标,为此,他们将土地分成小块,劳动者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比他的房子大不了多少倍的那块土地上面。”这段材料最主要反映了 a井田制的瓦解 b精耕细作的必要性c人口膨胀的压力 d小农经济的脆弱性2 新唐书记载:“唐制日暮鼓八百声而门闭。五更二点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起。”陆游老学庵笔记载:“京都街鼓今尚废,后生读唐诗文及街鼓者,往往茫然不能知。”唐宋街鼓这一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a社会治安明显好转 b坊市制度已经崩溃c都城人口急剧增长 d城市管理更加严格3 清朝雍正帝维持和发展了康熙开创的盛世局面。下列史实中,发生在雍正年间的是a四大徽班进京,京剧初步形成 b设立军机处,授予决策大权c制瓷工艺提高,粉彩瓷器发明 d短暂开放,允许浙江“一体贸易4 下列史料最能反映中国古代市场空间拓展的是a“有买及买(卖)也,各婴其贾(价),一物不能名一钱者,勿婴”b“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通晓不绝”c“一街辐辏(集聚),遂倾(超过)两市,昼夜喧哗,灯火不绝”d“散放经丝,给予机户,按绸匹计工资”5 汉书中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商品经济的发展客观上促进了商人地位的提高 农民的政治地位处在社会最底层 商人受歧视压制的现象开始转变a b c d6 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中内在的和人为的原因a“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的政策的压制 b大河流域的农业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c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7 伊懋可的“高水平陷阱”理论认为: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就必须全力发展农业技术,以至于欧洲工业革命时,中国农耕技术远远领先欧洲。农业技术的改进所带来的收益完全被新一轮的人口增长所吞噬,而人口的增长又进一步带动农业技术的改进,如此往复,较高的农业水平维持了巨大的人口。明末和清朝的中国遭遇到了资源约束的瓶颈,无法取得进一步的发展。由此看出,该理论试图分析 a中国小农经济的产生及其地位 b中国农业技术领先欧洲的原因c中国近代工业产生迟于西方的原因 d中国人口不断增长的原因8 1759年,一位清朝官员说:“外洋各国夷船到粤,贩运出口货物,均以丝货为重”,“统计所买丝货,一岁之中,价值(白银)七八十万两,或百余万两”,“其货物均系江浙等省商民贩运来粤,转售外夷,载运回国。”从中可以获取的信息有江南地区的丝织业十分发达 丝绸是当时东西方贸易的重要商品中国已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国内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已经形成a b c d9. 中国一位民族资本家言:“我之廉价工人,彼(日本)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日本)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上述历史现象最早可能发生在(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前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时期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时期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短暂春天时期年代农业税收入工商杂税收入其他收入总收入数额比重数额比重数额比重数额比重1849328177969234250100188530714039235171497708100191148101620441694445152969610010 阅读晚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表(单位:万两) 摘自冯杨低关税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研究 下面结论中不正确的是农业税比重下降表明自然经济基本解体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清政府支持民族工业的发展工商杂税比重的大幅上升,表明我国逐渐成为以工商业经济为主的近代国家 a b c d11. 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57是一部专论清末民初中国经济史的学术著作,该书在论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同时,也阐述了“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精神”。这种“产业革命精神”主要追求a实现民主政治 b民族独立富强 c工业化的实现 d发展资本主义12. 1935年,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通过确定国民经济建设实施计划大纲案,确定“建设国民经济,必须为全盘之统制”的方针。这一方针有利于a经济危机的缓和 b官僚资本的膨胀c美国在华经济实力的增长 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3. 下图反映的是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化,它 对近代中国近代化进程所产生的影响有使中国的社会矛盾复杂化 使中国社会的性质特殊化使中国革命斗争长期化 使中国社会的政治力量多元化 使中国近代化举步维艰a b c d14右图是1956-1964年我国工业与农业发展趋势 图。根据该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1960年工业出现的峰值是不真实的 b自然灾害是导致农业产值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c1962年后工农业产值都有不同程度的回升 d“八字方针”实施使工农业比例趋于平衡15中共中央指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地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的工业原料,同时也能提高农民的购买力,使国家工业品得到广大的市场,就必须提倡 组织起来。”当时“组织起来”的具体措施是 a实行土地改革 b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c建立人民公社 d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161978年安徽遇到特大旱灾,省委书记万里说:“我们不能眼看着农村大片土地撂荒, 与其抛荒倒不如让农民个人耕种,充分发挥各自潜力,尽量多种保命麦,渡过灾荒。”于是省委决定“借地渡荒”,即借给每一个农民三分地用于种麦,对超产部分不计征购,归自己所有,利用荒山湖滩种植的粮油作物谁种谁收。安徽省委的做法a公开违背了社会主义原则 b肯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完全满足了群众的土地需求 d实际上否定了人民公社体制171984年5月,国务院发出的67号文件中规定:国有企业在完成指令性计划以后,超产部分的价格允许在不高于计划价格20%的范围内浮动。对于这种价格“双轨制”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带有鲜明的计划经济特征 b不利于调动国有企业的积极性c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特殊产物 d使非公有制经济获得了一定生存空间18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认为:“小农的经济行为,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样懒惰、愚昧,或没有理性。事实上,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的范畴内,有进取精神并对资源能作最适度运用的人”。按照其观点,可能对下列哪一历史事件评价相对较高a新中国初期土地改革 b中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苏联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 d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钟祥才在和谐与大同:中国古代两种经济发展思路中说:“先秦时期的和谐理念及经济主张以个体差异性为基础,达到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目标。而西汉以后的大同构想则相反,它们秉承整体主义的信念。 ”以此观点来理解近现代中国的经济,符合“大同构想”的是 a近代中国的经济 b新民主主义经济 c计划经济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0顺口溜是民间流行的一种口头韵文,承载着时代气息。以下某地曾流传的顺口溜出现的先后顺序是“踢得好,砸得对,一村一个革委会” “骑着摩托满街跑,乐坏王庄小大嫂,联产计酬发了家,多卖粮食买手表” “深翻二尺五,麦秸能打鼓,深翻三尺三,麦秸做扁担” “吃有油,穿有绸,住有楼,还有余钱去旅游” a b c d21成语“衣冠禽兽”常用来指道德败坏的人,说他们徒有人的外表,行为却如同禽兽,其实它的本意并非如此。衣冠作为权力的象征,历来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在衣服上绣以飞“禽”走“兽”的区别,文官从一品至九品为鹤、锦鹤、孔雀、雁、白鹇等,武官从一品至九品为麒麟、狮、豹、虎、熊等。上述服饰的功能是 a装饰功能 b御寒功能 c标识功能 d遮羞功能22. 民国乌青镇志卷19风俗载:“间有先由男女同意,始行请示父母,互换饰物,再挽冰人(指媒人)行传经纳采之礼。”这说明当时乌青镇 a自由恋爱成为时尚 b仍然遵循传统的习俗 c民众普遍接受新生活 d市民生活新旧交织23.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女性“足的革命”推动了“鞋的革命”,妇女不再以穿自己纳的鞋为满足,喜欢穿花样繁多、美观大方的欧式鞋。下图是民国时期非常流行的一款国产欧式女鞋广告。以下对民国时期国产“欧式”女鞋流行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西方文明的冲击 b辛亥革命后社会习俗的变化c“抵制洋货、倡用国货”运动的推动 d西方生活观念在国人中普遍确立24. “男女平等,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阴阳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该材料反映了a洋务运动中的新气象 b戊戌变法产生的社会变化 c民国初年的社会风貌 d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新变化25. 近代以来,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应。这主要是指促进了信息的传播 推动了各地经济的发展开拓了人们的视野 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a b c 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0分)26(24分)某些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呈现出了鲜明的阶段特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新航路开辟以后)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美国)全球通史 (1)据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宋朝“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8分)应怎样理解宋代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2分) 材料二 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作坊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纺织)而户纂组(编织),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 摘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8分) 材料三 广东南海商人陈启源 上海洪盛机器碾米厂 南通大生纱厂 (3)材料三反映的经济形式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获得初步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又迎来“短暂的春天”。归纳指出其在上述两个阶段发展的共同原因。(6分)27(26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中国经济特区之地理位置(右图)材料二 因为绝大部分海外华侨都是来自广东和福建省 的,所以两省被认为是吸引海外华侨投资者的最理想的地点。此外,它们非常远离中国的主要人口中心,而国家的经济政治权力基础也许已经被看作是能够抑制在 经济特区贯彻市场导向的政策所带来的预料之中和预料之外的破坏性影响的积极因素。- 柯林麦克拉斯等著:1978以来的中国-改革、现代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材料三 关于中国经济特区的代表性观点肯定、乐观派观点否定、悲观派观点 政治方面明说论经济特区政策制定者们借助传统社会主义的方式,探索出一条有特色的社会主义路径经济特区政策制定者们在“类似租界区”内通过实行市场经济来反对社会主义制度经济特区政策制定者们允许经济决策权力分散下放。经济特区政策制定者们借助解放体指令性经济的方式去颠覆社会主义政体暗示论社会主义和共产党也许能通过这样的革新性实验得到壮大中国共产党也许最终失去对地方政府的集中控制,并且中国将逐渐成为资本主义主导的社会 经济方面明说论国外资本家将大批资金和高科技注入迫切需要的中国经济国外资本家使用低廉的工资和恶劣的工作环境残酷地剥削中国工人经济特区扩大进出口,从而加速了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世界资本主义强权试图侵占中国市场,使中国经济转变为依赖型经济暗示论经济特区也许会防止中国经济的崩溃经济特区的经济改革造成收入不均和经济犯罪请回答:(1) 据材料一,概述到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对外开放形成的格局和特点。(4分)(2) 据材料一,中国最早设置的经济特区地理分布有何特点?结合材料二说明中央选择在此处设立经济特区的原因。(6分)(3) 据材料一,浦东地理位置和经济上又具有怎样的开放优势?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作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决策的目的何在?(10分)(4) 材料三表明在中国发展经济特区这一问题上存在明显的争议,你认为双方争论的着眼点有何不同?反映的实质是什么?(6分)回浦中学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答题卷26(1)(2)(3)27(1)(2)(3)(4)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参考答案1b 2.b 3d 4c 5. a 6a 7 c 8 c 9c 10c11.b 12.b 13.d 14.b 15.b 16.d 17b 18 d 19 c 20a21c 22d 23d 24.c 25d 26.(24分)(1)主要表现: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商业活动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政府放松了对商业活动的监管;农村市镇兴盛;海外贸易更加兴盛,港口城市繁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答出任意四点即可得到8分)理解:没有实现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迈进(2分)(2)特点:私营手工业发展迅速;官营手工业相对衰弱;家庭手工业面向市场;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作坊产生(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8分)(3)原因: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民族资产阶级倡导振兴实业;政府支持、鼓励兴办实业(6分)27(26分)(1)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2分)特点: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2分) (2) 特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