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岩注浆加固技术在软岩巷道支护中的应用.pdf_第1页
围岩注浆加固技术在软岩巷道支护中的应用.pdf_第2页
围岩注浆加固技术在软岩巷道支护中的应用.pdf_第3页
围岩注浆加固技术在软岩巷道支护中的应用.pdf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 0 l 5年第 4期 童 娃磊 舛救 3 5 围岩 注浆加 固技术在软岩巷道支护 中的应用 王伟峰 张新过 龙 宇能源股份有 限公 司陈四楼 煤矿 河 南 永城4 7 6 6 0 0 摘要为有效延长开采深部资源时轨顺车场的服务年限 解决软岩条件下的巷道支护安全 通过对 2 1 4 0 3 轨顺车场实施 围岩注浆加 固 有效地控制了巷道变形 延长了巷道的服务年限 确保了安全生产 关键词 深部巷 道软岩 注浆加 固技术巷道 变形 中图分类号T D3 5 3 5 文献标识码B d o i 1 0 3 9 6 9 j i s s n 1 0 0 5 2 8 0 1 2 0 1 5 0 4 1 8 Su r r o u nd i ng r o c k g r o uti ng r e i n f o r c e me nt t e c h n o l o g y i n t he a pp l i c a t i o n o f t he s o f t r o c k t u n n e l s u pp o r t i ng W a n g W e i f e ng Zh a n g Xi n g u o L o n g y u e n e r g y C o L t d C h e n s i l o u c o a l mi n e He n a n Y o n g c h e n g 4 7 6 6 0 0 Ab s t r a c t T h e d e e p r e s o u r c e e x p l o r a t i o n t o e f f e c t i v e l y p r o l o n g r a i l a h e a d r u n n i n g fie l d l e n g t h o f s e r v i c e s o l v e t h e s o f t r o c k r o a d wa y s u p p o n u n d e r t h e c o n d i t i o n o f s a f e t y b a s e d o n t h e 2 1 4 0 3 r a i l a h e a d ru n n i n g fie l d s u r r o u n d i n g r o c k g r o u t i n g r e i n f o r c e me n t t e c h n i q u e e ffe c t i v e l y c o n t r o l t h e d e f o r ma t i o n o f r o a d wa y e x t e n d the s e r v i c e l i f e o f r o a d wa y e n s u r e the s a f e ty i n p r o d u c t i o n Ke y wo r d s d e e p r o a d wa y s o ft r o c k g r o u t i n g r e i n f o r c e me n t t e c h n i q u e t h e d e f o rm a t i o n o fr o a d wa y 陈四楼煤矿 2 1 4 0 3 轨顺车场附近巷道布置密集 且连续穿越十四采区 1 配电点及十四采区皮带上山 下 平巷 最小 岩柱 3 m 左 右 根据 地质 资料 及邻 近 巷道施工情况 预计穿越期间岩性以泥岩为主 围 岩较为疏松破碎 压力较大 巷道掘出一段时间后 后巷部分区域喷层会 出现开裂 脱落 断面缩小 无法满足安全生产的要求 为了保证 2 1 4 0 3轨顺车 场的正常使用 必须对其巷道围岩实施注浆加固 以保证 巷道围岩的稳定性 1 巷道岩体注浆法的概念 巷道岩体注浆法就是利用压送的手段通过注浆 钻孑 L 或注浆管把具有一定凝胶时间的浆液 即主剂 溶剂和外加剂的液态混合物 注入到岩体裂隙中 浆液凝结后充填在岩层裂隙中 使岩体的物理力学 性质得以改善 2 巷道围岩注浆加 固作用 1 软岩 破碎 充填加 固作用 采用壁后 注浆对易变形巷道破碎围岩加固处理后 使浆液充 收稿 日期2 0 1 4 1 2 0 9 作者简 介王伟峰 1 9 8 1一 男 河南永城人 助理 工程 师 毕业于山东科技大学 现从事井下巷道掘进工作 填和胶结围岩的空隙和裂缝 可将外荷载均匀地传 递给支架 使支架承受均布荷载 同时 注浆 充填层可吸收围岩部分变形能及变形量 并与围岩 锚杆 锚索 u型钢共同形成有效承压组合拱 能 有效提高支护结构的承载能力 2 裂隙充填与压密作用 注浆浆液可以将 相互连通的岩体裂隙充满 并将破碎的围岩胶结成 整体 抑制围岩流变 同时还可将充填不到的封闭 裂隙和孑 L 隙压缩 从而对岩体整体起压密作用 岩 体 弹性模量 强度相应 提高 有关研 究表 明注 浆可以提高破裂后软岩的强度 能够提高破裂后粉 砂 岩和页岩强度的 1 3 倍 3 网格骨架作用 注浆浆液经挤压或渗透 到围岩裂隙中固结 会形成新的网格骨架结构 固 结 体具有 良好 的韧性 和黏结性 承受外载 时表现 出 更 好 的塑性 可 以承受 较大 的变形 而不破 坏 从而 改 善 巷道 维护 状况 有关 研究 表 明 巷 道 围岩 注浆加固后可使巷道支架载荷降低 2 3 4 5 如围岩 与支架协调变形时 巷道支架载荷将降低 3 4 5 6 4 提高锚杆杆体抗腐蚀性 注浆浆液充入 杆体周围后 使杆体全长受到防锈钝化膜的保护 同时注浆浆液对锚杆也起到了很好地加固作用 保 证了锚杆 自身的长期稳定性 3 6 堪茬 舛技 2 0 1 5 年 第 4 期 5 注浆为锚杆提供可靠的着力基础 良好 的注浆效果可实现锚杆在全长范围内良好的锚固效 果 为锚杆提供可靠的着力基础 进一步保证了巷 道 内层结构 的承载能力 6 锚喷支护的增强作用 注浆浆液可 以强 化喷层与围岩的黏结作用 维护喷层稳定 使端锚 型锚杆转为全长锚固型 经围岩注浆加 固 使频于 破坏的锚喷支护体转变成高强的喷锚注加固圈 可 以使 围岩变形 速度大大降低 实现 长期维 护 7 水 泥基 注浆 材料 固结 破裂 煤岩 体 的性 能 得以增强 破裂煤岩通过水泥基注浆固结 其固结 体延性增大 变形能力 强度 稳定性显著增加 这有利于形成适应大变形的承载结构 3 注浆参数设计 3 1 注 浆深度 确 定 注浆深度一般略超过围岩裂隙发育的深度 裂隙 发育深度可通过深孑 L 多点位移计测量确定 或用超声 波岩石参数测定仪测定的松动圈厚度作为注浆深度 裂隙发育深度经验公式 r 0 7 8 2 1 3 y H R 式 中 Y一岩石容重 H 一巷道埋深 一 岩石单轴抗压强度 a一 巷道半径 根据巷道围岩裂隙发育情况 注浆孔深度一般 略 超 过 围岩 裂 隙发 育 的 深度 为 界 经验 值一 般 取 2 0 2 5 m 3 2注浆 时机 的确 定 实际注浆时间应在围岩重新稳定的平衡时间之前 进行 根据巷道变形规律 注浆滞后掘进时间大约在 3 0 d左右 一般滞后迎头 4 0 m左右 注浆时间选择还 要考虑围岩 自然裂隙发育条件 一般在泥岩中注浆要 比在砂岩中注浆困难得多 特别是一些泥岩或砂质泥 岩 可通过实际试验和测试 选择出合理的注浆时间 3 3 注浆管间排距 注浆管间排距根据浆液扩散距离设计 而扩散 距 离受注浆 压力 浆 液流动特征 裂隙开度 产 状 及分布特征和注浆工艺等因素影响 施工时 注浆 管间排距一般取 1 5 3 O m 为方便施工和操作 注 浆管问排距常设计为锚杆排距或棚距的 2 3 倍 如 图 1 所示注浆管布置平面图 图 1 注浆管布置平面 图 3 4注浆压 力 注浆压力主要用于克服浆液在裂隙中的流动阻 力 注浆压力受地层条件 注浆方式和注浆材料等 因素影响 注浆压力过高会引起劈裂注浆 可能在 注浆过程中导致围岩片帮 冒顶 注浆压力过小浆 液难 以向四周 围岩 中扩散 对于水 泥浆 液 注浆 注浆 压力 一般 控制 在 1 0 2 O MP a 在 施 工 中根 据 注浆 量 适 时 调 整 围 岩 破 碎 严 重 时 注 浆 压 力 取 0 5 MP a左 右 围 岩 比较破碎时取 1 O MP a 左右 围岩裂隙较小时可取 1 0 2 O MP a 如果 围岩 强度低 应 控制 注浆压 力不 超过其抗压强度的 1 3 3 5 浆液 浓度 浆液水灰比一般取 0 5 1 1 5 1 现场施工时可 根据浆液的渗透性适当调整 为保证注浆固结巷道 围岩的强度 水灰比不宜过大 采用掺人高效减水 剂提高水泥浆液的流动性和渗透性时 可适当降低 浆液 的水灰 比 4 注 浆施 工工艺 4 1 准备工作 对巷道的原有支护或围岩暴露面喷射混凝土 使喷层与原支护结构形成一个结合层 封闭岩面 防治跑浆 每次注浆开始前 要根据注浆计划 在 作业地点附近的干燥处备够足量的注浆材料 4 2钻 孔 钻孔施工时 为避免因注浆孔过近而产生窜浆 现象 同一断面的注浆孔先打 1 3 5号孑 L 并按 序号先后进行注浆 待注浆结束后 再打 2 4号孔 并按序号注浆 沿巷道轴向方向的注浆孔 每间隔 一 排进行 打眼注浆 注浆 5 0 m后 再进 行加密注浆 4 3 安装注浆管与封孔 在鱼鳞扣段缠绕破布或麻线 用锤将注浆管打入 下转 第 3 9页 2 0 1 5 年第 4 期 童 聪晨 斜技 3 9 两 帮 穆 近 麟要 耋 磊 矗 位 墓 顶 底 板 秽 近 重 日期 图5 回采前 1 2 1 0 巷表面位移曲线 一 目 1 0 瑚 毋 膏 0 9巷表 面位移 曲线 蔓z摊 m I作 m 图 7 回采期 间 1 2 1 0巷 1 表面位移 曲线 总体来说 巷道变形量在控制范围之内 说明全 长预应力高强锚杆支护系统有效控制了巷道的围岩变 形 特别是在软煤区巷道支护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4 结论 1 寺河矿二号井 l 5 煤体强度主要集 中在 1 5 2 5 MP a 之 间 平均强度 1 7 8 MP a 煤层强度测 试曲线起伏较大 说明煤体内大量的弱面 影响了 煤层强度 的稳定性 2 井下工业试验表明 巷道顶板下沉量在回 采 之 前最 大 为 1 l m m 两 帮 移近 量最 大 为 4 5 mm 顶 底板移 近量 最大为 4 0 mm 巷道 在整个 服务期 间 两 帮 移 近量 最大 为 1 7 1 m m 顶 底板 最 大 移 近量 为 9 0 mm 锚杆受力在 3 0 6 0 k N之间 支护系统受力 较为平稳 均在工作阻力范围之内 说明对于软煤 区巷道 采用高预应力高强锚杆全长锚固及时支护 围岩 完全能够控制巷道围岩的变形 参考文献 1 陈健 房淑海 刘纪元 锚 固技术在急倾斜厚松 煤层全煤支护中的应用 J 煤炭技术 2 0 0 4 9 2 张玉国 谢康和 何富连 等 锚网索支护软煤 综放面开切眼围岩稳定性研究 J 岩石力学与工 程 学报 2 0 0 4 2 3 1 9 3 2 9 8 3 3 0 4 3 成俊峰 高明仕 王伟 东 等 三软 煤体复 杂多变复合顶板煤巷动态支护技术 J 金属矿山 2 0 1 2 2 4 0 4 4 4 余伟健 冯涛 王卫军 等 软弱半煤岩巷围岩 的变形机制及控制原理与技术 J 岩石力学与工 程 学报 2 0 l 4 3 3 4 6 5 8 6 7 1 5 康红普 王金华 林健 煤矿巷道锚杆支护应用 实例分析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 0 1 0 2 9 4 上接 第 3 6页 孑 L 内 注意保护管端的丝扣 并在孔 口用树脂锚 固剂或软木塞 快硬水泥 布袋等封堵 如图2 所示 丝担 墨置担 图 2注浆管示意 图 4 4 制 浆与 注浆 为方便制浆与控制水灰比 现场宜制作使用一定 容积的制浆容器 容积大小以每次制浆时的水泥用量 为水泥袋数的整数倍控制 连接注浆高压胶管与注浆 阀 制好浆液后开始注浆 注浆期间应不断搅拌浆液 以保持浆液浓度均匀 注浆初期 岩层裂隙大 扩散 阻力小 排浆量大 注浆后期 岩层裂隙逐渐被充填 浆液扩散阻力增大 排浆量减小 注浆压力随之增大 但不超过设计值 注满后 浆液停止不动 保持终压 不变 维持 l 3 mi n 以保证注浆充填程度和密实性 4 5 清洗设备 关闭注浆泵及注浆管上的球阀 打开注浆泵卸 压阀 卸下高压胶管 注意 注浆管上的球 阀至少 在注浆结束半小时 待浆液初凝后 方可拆卸 装到另一个注浆孔上继续注浆 或注浆结束开始清 洗设备 清洗设备时 应开动注浆泵 吸入清水冲 洗注浆泵及其管路 5 巷道位移监测与支护效果 为 了观测 巷道压 力显现 程度 在 2 1 4 0 3 轨顺 车 场注浆巷道范围内 每隔 5 0 m布置一个测点 共布 置 2个测站 采用 十字 断面法 观测巷道 的两帮 变形量 图 3 底鼓量和顶板下沉量 一 b 一 厂一 一 0 r 一 5 l O l 5 20 2S 3O 25 40 50 6 0 7 0 观测时闻 d 十l 号顶底板移近量 I 1 号两帮移近量 十2 号两帮穆近量 一2 号顼底扳移近量 图 3 巷道 围岩 变形 曲线 由图 3可 以看 出巷 道注浆加 固后 两帮 和顶板 的 位移量经过 3 0 d 后下沉量的变化速度明显地趋近平 下转第 4 2页 42 童 瞧蒺 斜 技 2 0 15 年 第 4 期 顶板下沉量 6 m m 底鼓量 1 4 mm 数据统计说明 两 帮移近量和顶底板移近量均较小 巷道变形得到了有 效控制 同时 两帮变形以工作面侧为主 占变形总 量 7 0 顶底板移近以底鼓为主 占变形总量 7 0 这是由于底板岩 I生 软弱 并且缺少支护引起的 由图 3 b 可 以看 出 回采期 间 当测点 到达 工作面前方 5 0 m范围时 巷道变形量增长较快 但 最终变形量不超过2 0 0 mm 证明支护设计是合理的 有效地控制了围岩变形 i l o o 器 犁 0 两帮穆近量 工作面侧帮穆逝 顶扳下觉量 顶底板穆近量 日期 a 回呆前l 测点巷遭断面变化曲线 两帮移近量 一 顶底扳穆近量 一 距工作面堕高 m b 回采期闾l 测点巷道断面变化曲线 图 3 1 测点巷道 断面变化 曲线 4 2 锚杆 索 受力监测 锚杆 索 受力状况是验证支护是否合理的重 要判别依据 如果受力均匀且较小 说明支护合理 如果受力普遍偏大 说明支护密度不够 应采取补 强措施 在 1 2 0 9巷距离巷口4 1 5 m位置布置综合测 站 采用 MC 一 5 0 0 B 型锚索测力计进行锚索受 力监测 共布置 1 0个测力计 其 中 1 3 测力计安 装在工作面侧煤帮上 4 7 测力计安装在顶板上 8 1 0 测力计安装在实煤体侧 监测结果见图 4 由图 4可 以看 出 1 3 锚杆测 力计从安 装到滞 后掘进工作面 1 5 m过程中 受力显著增大 滞后 趋 于平 稳 最终受力在 4 0 6 0 k N之间 说明工作面 侧煤帮碎胀变形压力得到一定程度释放之后 得到 控制 4 7 锚杆测力计安装之后受力一直无 明显变 化 受力范 围 3 0 6 0 k N 证 明施加 预 紧力之 后 顶 板 无 明显变 形 8 1 0 锚杆 测力计 受 力表 现 出与工 作面侧煤帮锚杆测力计相似的规律 最终受力稳定 在 3 0 6 0 k N之间 综上所述 支护参数设 计合理 十4 嘴轩测力计 4 1 秆 力计 轩测力计 嘴 杆测力计 l 喵 杆测力计 杆测力计 嫦 杆涮力计 一 杼测力计 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