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国禁止事先限制原则.pdf_第1页
论美国禁止事先限制原则.pdf_第2页
论美国禁止事先限制原则.pdf_第3页
论美国禁止事先限制原则.pdf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0 年第 6 期 总第 81 期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eilongjiang Administrative Cadre Institute of Politics And Law No 62010 Sum No 81 论美国禁止事先限制原则 田玉栓 北京市丰台区国家税务局 北京 100073 摘要 表达自由是全球化背景下各国公民关注的话题之一 而建立在宪法第一修正案基础上的禁止事先限制 原则 是保护美国公民表达自由的重要司法原则之一 由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在 Near 诉明尼苏达州 案中创制的 禁止事先限制原则 经受了 纽约时报诉合众国 等案的严峻挑战 得以逐渐确立 无论中国是否存在事先审 查制度 禁止事先限制原则对于中国都具有不可忽视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美国宪法 第一修正案 最高法院 事先限制 表达自由 中图分类号 DF2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 7966 2010 06 0001 04 收稿日期 2010 04 11 作者简介 田玉栓 1983 男 北京人 税收分析员 由于本文主要研究事先限制原则 因此对于表达自由的具体含义 以及与言论自由 出版自由 结社集会自由等的关 系 将不再祥加论述 笔者在对前人研究进行仔细分析 认真学习研究之后 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表达自由的内涵远丰富于言 论自由 其包含言论 出版 集会等公民应享有的各项与表达其思想意志有关的民主权利 本文提到的言论自由 如无特殊 说明 也应作广义解释 表达自由 是西方国家民主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 被西方学者认为是民主制度关键构成 简单说就是民众通 过一定方式表达其思想意志以及了解他人思想意志的一种 不可剥夺的权利 然而对于表达自由的确切内涵 学者并 没有也难以形成一致的意见 这其中有文化背景 思维方式 原因 更有意识形态的成见 有中国研究者在分析了东西 方学者对于表达自由内涵外延的不同见解后 提出了自己 的看法 指出 表达自由应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表 达 第二个层次是自由 第三个层次是权利 归结起来 表达 自由可以界定为公民享有的受法律规定 认可和保障的 使 用各种媒介手段与方式公开发表 传递自己的意见 主张 观点 情感等内容而不受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干涉 限制或 侵犯的权利 1 然而无论表达自由的外延内涵如何 以及其含义狭窄 与否 并不能影响其在西方民主发展史上的地位以及当代 社会各国法学家 民主人士对其的关注度 对于表达自由 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分析也从来没有停止过 这其中有从现 实案例分析的角度 更有历史发展的角度 一 宪法第一修正案的产生 一 第一修正案产生的历史背景 如果从历史角度谈起 法国 人权宣言 理应受到特别 的关注 作为法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成果而发表的 人 权宣言 无论其在国内 还是欧洲甚至整个世界历史发展 中 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它的第 11 条规定 思想与言 论的自由交流乃是人类最宝贵的权利之一 因此任何公民 均享有言论 著作和出版自由 而深受法国民主革命影响的美国立国先贤们深刻了解 英国殖民政府对于公民言论等自由的侵害的危害性 而出 于对新生的联邦政府权力滥用的可能性的防范 经过深思 熟虑 制定了美国宪法 权利法案 也就是美国宪法前十 条修正案 其第一条便规定 国会不得制定关于下列事 项的法律 确立国教或禁止信教自由 剥夺言论自由或出版 自由 或剥夺人民和平集会和向政府请愿伸冤的权利 然 而美国宪法 权利法案 的诞生过程却经历了曲折 1776 年的 独立宣言 宣告了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 北 美 13 个殖民地的人民摆脱了英国殖民者长达一百多年的 统治 美国人民独立后 原来 13 个殖民地立即召开了制宪 会议 筹备制定宪法 建立新的政府 但是 粉碎英国的殖 民统治的胜利并没有使立国先贤们高枕无忧 英国殖民统 治时期种种侵犯人民权利的行为仍然让他们记忆犹新 于 是在他们的积极的倡导和推动下 各州相继以 权利法案 的形式确认了人民的各项权利 以保障人民在自己新独立 的国家中的权利能自由行使 各州确认和保障人民权利的 权利法案 的制定 为在美国联邦宪法中加入确认和保障 人民基本权利的 权利法案 打下了基础 二 第一修正案在争论中产生 但是美国 权利法案 的诞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它没 有如预想的那样直接写在美国联邦宪法之内 他的产生经 过了联邦党人与反联邦党人一系列激烈的争论与攻防 原 本应成为美国宪法组成部分的规定人民各项权利的 权利 法案 最终以宪法修正案的形式出现 而修正案中关于表 1 达自由的条款也经过数次修改才呈现出了其现在的面貌 成为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 在制定第一修正案过程中许多法官和法学家对当初英 国殖民者的种种暴行还记忆犹新 因此他们主张第一修正 案中规定的不准立法就是 禁止惩罚任何言论自由 但 也有法官认为国会中不应该保护绝对的言论 出版等自由 而对于如何使言论自由在合理的范围内 他们认为当时英 国普通法完全可以担当此任 Near v Minnesota 283U S 679 1931 http www Cs cuc edu sspauldi html nearvminn html 而对于宪法第一修正案中的规定是对国会立法的一种 明显的限制 宪法制定两种观点的支持者并没有因此而争 论不休 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国会制定和通过第一修正案时 实际上主张的是英国法学家布莱克斯通 William Black stone 的观点 即出版自由只是意味免遭事先限制 而如果 任何人以其言论自由或作品触犯了法律 它应因其鲁莽而 受到惩罚 2 12 反而是宪法制定者们对联邦政府权力对州 政府权力可能的侵犯有所提防 这时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 一直不能适用于联邦的各个州 直到宪法第 14 修正案的出 现 这种情况才有所改变 美国公民表达自由这项权利的保护 正是建立在宪法 第一修正案的基础上的 经历任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们在 具体的宪法案件的适用与解释 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越发 从历史深处散发出了耀眼的光芒 二 由 明显和即刻的危险 规则到禁止 事先限制原则 一 由第一修正案的解释产生的 明显和即刻的危 险 规则 1 明显和即刻的危险 规则产生的背景 历史的发展从来没有那么简单 对于宪法第一修正案 中 国会不得制定关于下列事项的法律 的含义的理解 法 学家们一直都有不同的主张 有些法官和学者认为 禁止制定相关法律就是不能惩 罚任何言论和出版的体现表达自由的行为 但这种观点 并没有得到很多人的认可 而有的学者认为宪法第一修正 案并没有禁止惩罚被法院或者国会认定为违法的行 为 2 13 这在 1919 年联邦最高法院审理 申克诉合众国 一案时 由美国法官霍尔姆斯案中首次提出的 明显和即 刻的危险 规则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2 明显和即刻的危险 规则在 申克诉合众国 案中 诞生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美国不久成为参战国 美国政府 为了保证联邦政府政策的实施 维护战争期间国内秩序的 稳定 为取得战争胜利创造一个良好的国内舆论环境 于是 国会于 1917 年通过了 反间谍法 Espionage Act 该 法案的第 3 条明确规定 在合众国参战时 1 任何人不 得企图以故意制造或传达虚假报道或错误陈述来干涉合众 国军事行动的成功或促使敌人成功 2 任何人不得故意 引起合众国军队的违抗 不忠 兵变或拒绝履行使命 3 任何人不得故意阻碍合众国的征兵计划 以损害合众国 或其服役 违者可被判罚不超过 10 000 美元罚款或不超 过 20 年的监禁 3 申克诉合众国 案被美国政府认为是 故意阻碍合众 国的征兵计划 的典型案例就是一战结束后 联邦政府根 据此法案对在战争期间发生的各种不利于合众国军队取得 胜利的行为提起了将近 2 000 条的诉讼中最著名的一件 申克诉合众国 案上诉到最高法院后 辩方律师要求 最高法院认定 反间谍法 违反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 但当 时联邦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霍尔姆斯 根据案件发生时的 战争背景 认为 1917 年 反间谍法 并没有违反 美国联邦 宪法 第一修正案 这样就对第一修正案做出了不利于表 达自由的解释 霍尔姆斯大法官在解释联邦最高法院作出 这一判决的理由时 提出了美国人最为熟悉的司法标准之 一 著名的 明显和即刻的危险 的规则 他指出 我们相 信 在通常时期的许多场合 被告具有宪法权利 去谈论在 其传单中所宣传的全部内容 即使对自由言论最严格的保 护 也不会保护一人在剧院谎报火灾而造成一场恐怖 因 为我们应该看到每一项行为的特征 取决于它在被作出时 的情形 它甚至不保护一人被禁止言论 以避免可能具有 暴力效果 每一个案件中 问题都是在这类环境中所使用 的那些言论和具有这种本性的言论是否造成了一种明显和 即刻的危险 Clear and Present Danger 以致这些语言会 产生国家立法机关有权禁止的那些实质性罪恶 它显然是 一个准确性和程度的问题 4 二 禁止事先限制原则的产生 1 由 申克诉合众国 案到 Near 诉明尼苏达州 案 在 申克诉合众国 案中 最高法院对于宪法第一修正 案的有一定趋向性的解释显然不利于对于公民言论自由的 保护 然而这并没有成为最高法院对宪法第一修正案解释 的定式 在联邦最高法院裁决的第一起有关制度审查的重大案 件 5 Near 诉明尼苏达州 案以后逐渐确立的 禁止 事先限制原则 标志着美国保护表达自由进入了一个新 的历史阶段 自此禁止事先限制原则成为美国言论自由诉 讼案的适用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司法原则 它是对保护美国 公民表达自由的宪法第一修正案的重要解释与延伸 其权 威性也得到了美国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的认可 2 禁止事先限制原则在 Near 诉明尼苏达州 案中产生 在 Near 诉明尼苏达州案中 Near 和哈瓦德 顾奥弗德 从 1927 年 9 月 25 日到 1927 年 11 月 29 日共出版了九期 周六新闻 在报道中指出犹太强盗在明尼阿波利斯市控 制了赌博业和私酒业 但当局不做任何处理 在报道中还污 蔑本地报纸 1927 年 11 月的大陪审团组成人员 警察局长 和该市的市长 特别法律执行官员和政府律师等 当时 的明尼苏达州有一项法律规定 一份充满恶意 丑闻和诽谤 的刊物 若继续发行危害公众 可永远禁止其发行 根据 此项法律 明尼苏达州当局可以禁止它的继续出版 若出版 者不服 则可以藐视法庭罪或诽谤罪论处 Near 不服 以 享有宪法第一修正案的出版自由为理由向联邦最高法院上 2 诉 最后 最高法院判决明尼苏达州禁止出版的法令违宪 因为它毫无疑问构成了对出版自由的事先限制 因此判令 定 Near 胜诉 6 在此案中 全体法官还同意出版自由也同 时受宪法第 14 修正案的保护 因此不接受州当局侵犯的观 点 但巴特勒大法官在其陈述其不同意见时指出 明尼 苏达州存在着一种状态 证明这个措施是合理的 5 首席大法官休斯在陈述法院意见时指出 我们认为 此 法令就其妨害公安罪取缔报纸或期刊来讲 是很不平常 的 如果不是独一无二的话 因为他提出了许多其重 要性远远超出包含在这一行为里的各州利益的问题 出版 自由和言论自由是在受宪法第 14 修正案正当法律程序条 款保护的自由范围之内 使之不受联邦各州立法的侵犯 这 一点现在已不容怀疑 5 486 并且休斯大法官再次引用布莱克斯通的话 新闻自由 对于一个自由国家的生命力确实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这不 在于出版后对犯罪问题免加审查 而在于不对出版物预先 施加限制 每个公民都有一种无可置疑的权利 那就是把 它自己的思想感情公之于众 禁止公民这样做 就是赤裸裸 地扼杀新闻自由 但是如果公民发表不合适的有害的或非 法的言论 它必须对自己的鲁莽行为负责 5 486 这也就表 明事先限制的问题不在于政府是否可以限制某一方面的表 达自由 如禁止报刊登载淫秽图文 而在于政府是否可以这 样做的具体方式 如事先审查报刊的清样 换言之 以事后 惩罚实施的某些可能合法的限制 如果以事先限制的方式 实施 则毫无疑问应予以禁止 2 73 休斯首席大法官在这里再次提到了当年英国法学家布 莱克斯通的观点 即出版等表达自由意味着免遭事先审查 但并非禁止当局惩罚违反法律的言论或作品 布莱克斯通 的观点在这里被再次引用 其作用与 1919 年 申克诉合众 国 时比 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此时的最高法院对宪法第一 修正案的解释 更倾向于保护公民的表达自由不受联邦政 府强大的行政权力的侵犯 由于宪法第 14 修正案的通过 甚至各州政府也成为宪法第一修正案保护公民表达自由条 款所限制的对象 Near 的胜诉 标志着一个宪法原则的创 制成功 禁止事先限制原则成为此后表达自由案件中引用 的一个重要的司法原则 三 纽约时报诉合众国 案对禁止事先 限制原则的考验 一 纽约时报诉合众国 案 然而如美国许多司法原则的形成都会经历曲折的过 程 经过多次宪法判例确认才能确立一样 禁止事先限制原 则的形成也经历很多次考验 其中遭受到的最大挑战是 纽约时报诉合众国案 纽约时报诉合众国 案涉及 五角大楼文件 该文件 是肯尼迪政府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 1967 年 6 月授权进行 的一项研究成果 全名是 美国的越南政策制定过程史 该成果研究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 1968 年间美国卷入 越南战争的始末 这份报告被报纸节选公开发表后 简称 为 五角大楼文件 7 1971 年 6 月 13 日 纽约时报 经过数月研究和分析 以后 首先发表了 五角大楼文件 的摘录连载 时任总统 的尼克松立即指示司法部长责令该报停止刊载 却遭到纽 约时报的拒绝 于是政府律师要求纽约南区联邦地区法院 颁发暂时禁令 禁止 纽约时报 继续发表该文件 以便于 政府为法院即将举行的听证会做准备 地区法院于 6 月 15 日发出暂时禁令 在听证会上 法院听取了政府的关于 继续发表该报告将对国家安全构成危险的陈述 但在暂时 禁令颁发四日后 法官裁决拒绝颁发永久性禁令 无奈之 下 联邦政府向第二巡回区联邦上诉法院提出了上诉 6 月23 日 上诉法院裁决驳回原判 要求纽约南区联邦地区 法院确认 五角大楼文件 的发表会对美国的国家安全构 成 即刻的严重危险 纽约时报 遂向美国联邦最高法 院提出上诉 然而一波未平 一波又起 在此纽约时报与联 邦政府诉讼未结束时 华盛顿邮报 开始刊登 五角大楼 文件 的摘录 全国好几百家报纸也进行了大量的转载 司法部请求哥伦比亚特区的联邦地区法院向 华盛顿邮 报 颁发禁令 也遭到了后者的拒绝 出人意料的是 特区 联邦上诉法院维持了哥伦比亚特区的联邦地区法院的判 决 此时 司法部也向最高法院上诉 这样就出现了 6 月 25 日两个上诉抵达联邦最高法院的状况 联邦法院审理 此案的速度之快 实属少见 五天后 联邦最高法院大法 官以 6 票对 3 票做出裁决 裁定联邦政府败诉 此谓著名 的 纽约时报公司诉美利坚合众国 案 6 在处理上诉期间 联邦最高法院允许暂时禁令在他们 口头辩论期间继续有效 此后的短短几天内最高法院以一 个共同决议裁定政府没有履行 为实施这样一个 预先 禁 令提供正当理由的重大责任 5 486 禁令被撤销 在陈述意 见时 布莱克大法官指出 我认为 对这两张报纸的 禁令每继续一分钟 就等于明目张胆地 无可辩解地 继续 不断地违反宪法第一修正案 5 486 二 最高法院对第一修正案解释使禁止事先限制原 则经受住了考验 联邦最高法院布莱克大法官认为 纽约时报诉合众 国案 是美利坚合众国成立以来宪法第一修正案所面临的 第一次最大挑战 而包括宪法第一修正案在内的美国宪法 权利法案 正是保护美国公民民主自由权利的大宪章 在此案中若最高法院支持了联邦政府的请求 则是对美国 立国先贤们制定宪法第一修正案的本意的一种片面理 解 如果不是歪曲的话 最高法院就此案作出何种判 决 在当时的背景下更有比较重要的现实意义 因为只有媒 体能够自由地对政府的政策提出批评 向公众披露相关决 策的真相 才能有效避免政府的公众的欺骗行为 更好维护 人民的权益和整个国家的利益 当然 此案中也有联邦法院大法官提出不同的见解 伯 格首席法官在其不同意见中指出 不应把宪法第一修正案 看做是一成不变的 而应该根据不同的社会时代背景做出 判断 而有时现代政府高效履行其职能的需要有可能与新 闻自由发生冲突 此时不应简单地加以判断 而应该争取了 解全部事实 虽然这看上去有些难以实现 在此案中 因为涉及美国外交和国防这两个政府的重 要组成部门 联邦最高法院受到的压力是可以想象的 但最 3 高法院经受住了挑战 并根据联邦宪法第一修正案的文意 解释 在很短的时间内做出了裁决 判决能在如此短的时 间内做出 首先是由于在 1927 年的 Near 诉明尼苏达州 案中已经创制了 禁止事先限制原则 并且这个原则在美 国已经深入人心 其次 美国三权分立的政府架构也是此判 决得以形成的重要因素 禁止事先限制原则 在联邦最高法院以后的多次判 决中得到重申 他逐渐成为美国公民享有表达自由这一权 利的重要体现 纽约时报诉合众国 案也成为美国公民 表达自由存在状况的试金石 三 禁止事先限制原则的价值分析 禁止事先限制原则在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产生一百多 年后逐渐确立 成为美国一项重要的司法原则 它的产生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国公民民主权利发展的历程 从 申克诉合众国 案到 Near 诉明尼苏达州 案 再到 纽约时报诉合众国 案 美国宪法在司法事件中的应用 产生了以事先限制原则为代表的美国与新闻表达自由相关 的一系列司法原则 这也对世界上其他国家在保护公民表达 自由的相关宪法原则司法化进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理论上 法院法官和法学家在事关美国公民和媒体 言论自由保护及其程度所依据的重要原则 由 明显和即 刻的危险 规则逐渐倾向于禁止事先限制原则 并在长期 的司法实践中得以确立 禁止事先限制原则越来越得到法 律界和新闻界的共同认可 最后 联邦最高法院禁止政府对言论自由实行事先限 制 是从法律上确认了言论自由是美国政府应该遵守的一 项司法原则 比较有力地保护了公民和新闻界的言论自由 权利 禁止事先限制原则的适用 反映了美国国家缔造者 制定宪法第一修正案的最初意向 6 四 结论 当今世界 虽然文明各不相同 经济社会发展千差万 别 但禁止事先限制原则逐渐得到了各国法律界人士和新 闻从业者的认可与赞同 随着世界各国文明交流的加强 禁止事先限制原则对各国新闻传播事业已经并将继续产生 深远影响 对于正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致力于传播和谐世 界理念的中国来说 在美国联邦宪法第一修正案基础上确 立的禁止事先限制原则对于我国公民表达自由的发展 民 主自由法制化的建设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锋 表达自由及界限 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 社 2006 5 6 2 丘小平 表达自由 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研究 M 北 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3 John D Zelezny Communication Law Liberties Re straints and the Modern Media 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 1997 74 4 Wayne Overbeck Major principles of Media Law Har court Brace College Publishers 1997 46 47 5 美 斯坦利 I 库特勒 最高法院与宪法 美国宪 法史上重要判例选读 M 朱增汶 林铮 译 北京 商 务印书馆 2006 486 6 张玉芝 论禁止事先限制原则 J 工会论坛 2005 3 7 李道揆 美国政府和美国政治 上册 M 北京 商务 印书馆 1999 1391 1401 责任编辑 杜 娟 On the Principle of Prohibiting Prior Restraint of the USA TIAN Yu shuan Abstract The freedom of expression is one of the topics to which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izat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