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论试题与答案.pdf_第1页
语文教学论试题与答案.pdf_第2页
语文教学论试题与答案.pdf_第3页
语文教学论试题与答案.pdf_第4页
语文教学论试题与答案.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学科教学法试题语文学科教学法试题 一 选择题一 选择题 每小题 每小题 1 1 分 共计分 共计 2020 分 分 1 1 语文课程标准 认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 语文课程标准 认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 的形成与发展 的形成与发展 A A 语文素质 语文素质B B 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C C 语文能力 语文能力D D 语文知识和能力 语文知识和能力 2 2 在我国具有现代学科意义的语文课程是从 在我国具有现代学科意义的语文课程是从 年开始的 年开始的 A A 19041904B B 19191919C C 19491949D D 19781978 4 4 教学活动中 备课常有要 教学活动中 备课常有要 吃透两头吃透两头 之说 这两头指的是 之说 这两头指的是 A A 教材和大纲 教材和大纲B B 课程标准和教材 课程标准和教材C C 教材和学生 教材和学生D D 课程标准和学生 课程标准和学生 5 5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是说明培养学生学习 是说明培养学生学习 的重要性 的重要性 A A 习惯 习惯B B 意志 意志C C 兴趣 兴趣D D 态度 态度 6 6 提出 提出 读读 讲讲 议议 练练读读 讲讲 议议 练练 教学模式的是 教学模式的是 A A 于漪 于漪B B 钱梦龙 钱梦龙C C 宁鸿彬 宁鸿彬D D 上海育才中学 上海育才中学 7 7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 A A 思想性和文学性的统思想性和文学性的统一一 B B 工具性和思想性的统工具性和思想性的统一一 C C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一 D D 民族性和世界民族性和世界 性的统一性的统一 8 8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要积极倡导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要积极倡导 的学习方式 的学习方式 A A 自主 独立 探究 自主 独立 探究B B 自主 合作 探究 自主 合作 探究C C 独立思考 勇于探究 独立思考 勇于探究D D 自立 自立 提问 研究提问 研究 9 9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是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是 年开始的 年开始的 A A 19991999B B 20002000C C 20012001D D 20022002 1010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课程目标是按九年一贯整体设计的 在课程总目标下 把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课程目标是按九年一贯整体设计的 在课程总目标下 把 九年分为 九年分为 分别提出阶段目标 分别提出阶段目标 A A 小学小学 初中两个阶段初中两个阶段B B 初小初小 高小高小 初中三个阶段初中三个阶段C C 义务教育一个阶段义务教育一个阶段D D 1 1 2 2 年级 年级 3 43 4 年级 年级 5 65 6 年级 年级 7 97 9 年级四个学段年级四个学段 1111 语文课程标准 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累计认识常用汉字 语文课程标准 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累计认识常用汉字 个 个 A A 25002500B B 35003500C C 28002800D D 30003000 1212 语文课程标准 提出了 语文课程标准 提出了 的要求 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 的要求 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 系 系 A A 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B B 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C C 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D D 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 1313 语文新课程把一二年级的写作叫 语文新课程把一二年级的写作叫 A A 写作 写作B B 习作 习作C C 写话 写话D D 创作 创作 1414 语文新课程把 语文新课程把 听听 和和 说说 两个教学系列合在一起 改为 两个教学系列合在一起 改为 A A 口头语言 口头语言B B 口语训练 口语训练C C 口语表达 口语表达D D 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 1515 教学目标分类法是美国教育家 教学目标分类法是美国教育家 提出来的 提出来的 A A 布鲁诺 布鲁诺B B 布鲁纳 布鲁纳C C 布卢姆 布卢姆D D 杜威 杜威 1616 默读与朗读相比 适应范围更广 速度更快 而且 默读与朗读相比 适应范围更广 速度更快 而且 A A 更适应与低年级更适应与低年级 B B 更有助于培养口头表达能力更有助于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C C 更有助于理解 更有助于理解 D D 更有利于提高对文章 更有利于提高对文章 的感受能力的感受能力 1717 绝大多数的汉字的字形结构限于 绝大多数的汉字的字形结构限于 种 种 A A 6 6B B 7 7C C 8 8D D 9 9 1818 三 百 千三 百 千 是我国古代和近代最成功的蒙学教材 它们分别指的是 是我国古代和近代最成功的蒙学教材 它们分别指的是 A A 唐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 千字文千字文 B B 唐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 千家诗千家诗 C C 三字经三字经 百家百家 姓 千家诗 姓 千家诗 D D 三字经 百家姓 千字文 三字经 百家姓 千字文 1919 由 由 和叶圣陶主编的 语文百八课 是我国现代中学语文教材中 尝试语文 和叶圣陶主编的 语文百八课 是我国现代中学语文教材中 尝试语文 教学科学化的不朽之作 教学科学化的不朽之作 A A 夏丏尊 夏丏尊B B 吕叔湘 吕叔湘C C 王力 王力D D 张志公 张志公 2020 书信是应用文教学的重点 书信一般包括称呼 正文 结尾 书信是应用文教学的重点 书信一般包括称呼 正文 结尾 和日期 和日期 5 5 个组成个组成 部分 部分 A A 署名 署名B B 致辞 致辞C C 祝颂语 祝颂语D D 邮编 邮编 二 辨析题 判断是否说得有理 并作简要分析 每小题二 辨析题 判断是否说得有理 并作简要分析 每小题 3 3 分 分 1 1 语文课可以用外语进行教学 辨析 语文课可以用外语进行教学 辨析 2 2 什么是教育 简单的一句话 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什么是教育 简单的一句话 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3 3 我想不到有任何 我想不到有任何 无教学的教育无教学的教育 正如相反方面 我不承认有任何 正如相反方面 我不承认有任何 无教育的教学无教育的教学 德 德 赫尔巴特 赫尔巴特 4 4 写作教学的唯一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作教学的唯一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5 5 语文课程资源无所不在 无时不有 语文课程资源无所不在 无时不有 三 名词解释 每题三 名词解释 每题 3 3 分 共计分 共计 1212 分 分 1 1 写作 写作 2 2 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 3 3 语文教材 语文教材 4 4 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 四 简答题 每题四 简答题 每题 4 4 分 任选两题 分 任选两题 1 1 语文新课程的理念有哪些 语文新课程的理念有哪些 2 2 如何设计语文教学目标 如何设计语文教学目标 3 3 诗歌教学应注意哪些方面 诗歌教学应注意哪些方面 4 4 阅读期待在阅读教学中有何意义 阅读期待在阅读教学中有何意义 五 论述题 每题五 论述题 每题 1010 分 任选一题 分 任选一题 1 1 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2 2 结合实际论述作文命题的原则 结合实际论述作文命题的原则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一 一 选择题选择题 B B A A C C C C C C B B C C B B C C D D B B A A C C D D C C C C B B D D A A A A 二 二 判断题判断题 1 1 错错 语文课是母语课语文课是母语课 2 2 对对 良好的习惯包括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生活习惯 思良好的习惯包括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生活习惯 思 维习惯等 维习惯等 3 3 对 因为思想品德教育和知识教学不可分割 对 因为思想品德教育和知识教学不可分割 4 4 错 因为还有如智力 思想等其 错 因为还有如智力 思想等其 他方面的目标 他方面的目标 5 5 对 因为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 总是和人的生活联系在一起 对 因为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 总是和人的生活联系在一起 三 三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 1 写作写作 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 是认识世界是认识世界 认识自我认识自我 进行创造进行创造 性表述的过程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性表述的过程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2 2 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学生 教师 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学生 教师 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3 3 语文教材语文教材 是语文教师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是语文教师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使用的在语文教学活动中使用的 供学生选择供学生选择 和处理 负载着语文教育内容并发挥语文教育功能的一切材料 和处理 负载着语文教育内容并发挥语文教育功能的一切材料 4 4 合作学习方式是指导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任务合作学习方式是指导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任务 而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动而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动 性学习 性学习 四 四 简答题 简答题 1 1 语文新课程的理念有哪些 语文新课程的理念有哪些 答 答 1 1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2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3 3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 4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 2 如何实际语文教教学目标 如何实际语文教教学目标 答 答 1 1 掌握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目标要求 掌握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目标要求 2 2 明确语文教科书的内容体系 明确语文教科书的内容体系 3 3 确定语文学习内容的学习水平和学习容量 确定语文学习内容的学习水平和学习容量 4 4 确定目标描述的方式 确定目标描述的方式 3 3 诗歌教学应注意哪些方面 诗歌教学应注意哪些方面 答 答 1 1 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初步能力 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初步能力 2 2 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3 3 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4 4 陶冶学生的性情 使他们获得审美的愉悦 陶冶学生的性情 使他们获得审美的愉悦 4 4 阅读期待在阅读教学中有何意义 阅读期待在阅读教学中有何意义 答 答 阅读期待阅读期待 是接受美学的概念 接受美学认为 读者在阅读文学奏 学生翻开语文是接受美学的概念 接受美学认为 读者在阅读文学奏 学生翻开语文 课本 一篇课文的题目 作者 题材 体裁便引发他们种种猜测 如果教师在学生阅读课课本 一篇课文的题目 作者 题材 体裁便引发他们种种猜测 如果教师在学生阅读课 文之前 能够适当地交代背景 创设情境 制造悬念 就会更加激起学生阅读的欲望和兴文之前 能够适当地交代背景 创设情境 制造悬念 就会更加激起学生阅读的欲望和兴 趣 趣 五 论述五 论述 1 1 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答答 语文课程在培养目标上要重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语文课程在培养目标上要重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核心是要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核心是要 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 语文课程在教学内容上既要重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 语文课程在教学内容上既要重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又要重视 对外来优秀文化的吸收和融化 语文课程在教学原则上要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 学生人文对外来优秀文化的吸收和融化 语文课程在教学原则上要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 学生人文 精神的培养就是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长期受到熏陶感染的过程 精神的培养就是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长期受到熏陶感染的过程 语文教育在教学评价上要克语文教育在教学评价上要克 服服 科学主义科学主义 的非此即彼 寻求唯一准确答案的评价标准 和非的非此即彼 寻求唯一准确答案的评价标准 和非 扬扬 即即 批批 只见 只见 问题不见学生的评价态度问题不见学生的评价态度 2 2 结合实际论述作文命题的原则 结合实际论述作文命题的原则 命题要注意整体设计 命题要有实用价值 要写好命题作文提示语 命题要适应学生的心命题要注意整体设计 命题要有实用价值 要写好命题作文提示语 命题要适应学生的心 理特征 理特征 一 填空 一 填空 1515 分 分 1 1 语文教学论属于教育学范畴 它的学科特点是 理论性 语文教学论属于教育学范畴 它的学科特点是 理论性 和 和 2 2 语文的学科性质是 语文的学科性质是和和 3 3 把传统的听说能力改为口语交际有两个突出特点 把传统的听说能力改为口语交际有两个突出特点 和和 4 4 提问的主要类型有记忆型 了解型 理解型 提问的主要类型有记忆型 了解型 理解型和和 5 5 是实用主义教学思想的创始人 他的教育思想是是实用主义教学思想的创始人 他的教育思想是 做中学做中学 6 6 教学的目标包括 情感目标 教学的目标包括 情感目标 和和 7 7 魏书生以 魏书生以教学法著名 教学法著名 8 8 语文教学目标的出发点是 语文教学目标的出发点是 9 9 说课的目的有 说课的目的有 和 和 二 选择题 二 选择题 1717 分 分 10 10 语文教学论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学论的基本特点 A A 理论性理论性B B 实践性实践性 C C 综合性综合性 D D 理论性理论性实践性实践性综综 合性合性 11 11 语文教育的内容以语文教育的内容以 经学典籍为主体经学典籍为主体A A 墨家墨家 B B 法家法家 C C 道家道家 D D 儒家儒家 12 12 古代语文教育的四大弊端古代语文教育的四大弊端 A A 忽视口语教育忽视口语教育 忽视文学教育忽视文学教育 脱离实际脱离实际 忽略知识教育忽略知识教育B B 脱离语言实际脱离语言实际 忽视文学教忽视文学教 育育 脱离应用实际脱离应用实际 忽略知识教育忽略知识教育C C 忽视体育教育忽视体育教育 忽视口语教育脱离实际忽视口语教育脱离实际 忽略知识教育忽略知识教育 D D 忽视体育教育忽视体育教育忽视口语教育忽视口语教育 忽视文学教育忽视文学教育 脱离实际脱离实际 13 13 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家杜威提出 A A 做中学做中学B B 讨论法讨论法 C C 教授法教授法 D D 自学法自学法 14 14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A A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B B 理论与实际的统一理论与实际的统一 C C 口语与书面语的结合口语与书面语的结合D D 重视实用性重视实用性 15 15 新语文课程目标提倡新语文课程目标提倡 学习方法学习方法 A A 自主学习自主学习B B 合作学习合作学习C C 终身学习终身学习 D D 合作学习合作学习 自主学习自主学习 探究学习探究学习 16 16 说课的特点有说课的特点有 A A 简易性与操作性简易性与操作性B B 理论性与实践性理论性与实践性交流与示范交流与示范性性 C C 简易性与操作性简易性与操作性口语与应用结口语与应用结 合合D D 理论性与实践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简易性与操作性简易性与操作性交流与示范性交流与示范性 17 17 哪个不是评课的基本功哪个不是评课的基本功 A A 看板书看板书B B 看普通话看普通话C C 看操作看操作D D 与学生的交流与学生的交流 18 18 下列不是魏书生教学法的是下列不是魏书生教学法的是 A A 自测自测 B B 自结自结C C 讨论讨论 D D 练习练习 19 19 语文教学的原则没有下列哪一个语文教学的原则没有下列哪一个 A A 自主性与创造性相结合自主性与创造性相结合 B B 实践性与综合性相结合实践性与综合性相结合C C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D D 身心发展与身心发展与 学习规律相结合学习规律相结合 20 20 1901906 6 年梁启超创办长沙女子学堂年梁启超创办长沙女子学堂 蔡元培蔡元培 梁启超等提议将国文改为梁启超等提议将国文改为 A A 中中文文 B B 语语文文 C C 国文国文D D 汉语汉语 21 21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A A 教学做合一教学做合一 B B 寓教于乐寓教于乐 C C 理论与实际结合理论与实际结合 D D 技能与应用技能与应用 结合结合 2222 下列那一项不是语文课程现象的表现 下列那一项不是语文课程现象的表现 A A 物质性的物质性的B B 活动性的活动性的C C 关系性的关系性的D D 精神性的精神性的 2323 中国历史上由政府正式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 中国历史上由政府正式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 A A 钦定学堂章程 钦定学堂章程 B B 奏定学堂章程 奏定学堂章程 C C 学制学制D D 中国亟宜遍设小学堂议 中国亟宜遍设小学堂议 2424 19491949 年颁布了下列哪一个课程标准 年颁布了下列哪一个课程标准 A A 国语课程纲要 国语课程纲要 B B 中小学 语文科课程标准 中小学 语文科课程标准 C C 中国国文课程标准 中国国文课程标准 D D 初级中 初级中 学汉语教学大纲 学汉语教学大纲 2525 语文教学中的主体是 语文教学中的主体是 A A 学生学生B B 老师老师C C 学生和老师学生和老师D D 家长家长 2626 提出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是 提出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是 A A 赫尔巴特学派赫尔巴特学派B B 凯洛夫凯洛夫C C 杜威杜威D D 巴班斯基巴班斯基 三 判断题 三 判断题 1010 分 分 2727 古代教育的三种表现形式 原始社会教育 封建社会教育 资本社会教育 古代教育的三种表现形式 原始社会教育 封建社会教育 资本社会教育 2828 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人莱茵的四段教学是 明了 联想 系统 方法 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人莱茵的四段教学是 明了 联想 系统 方法 2929 语文独立设科是在语文独立设科是在 19031903 年 年 3030 三阶六步三阶六步 中的中的 三阶三阶 是指感知 理解 创新 是指感知 理解 创新 3131 语文教学过程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 序列性 节奏性 训练型和控制性 语文教学过程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 序列性 节奏性 训练型和控制性 四 简答题 四 简答题 2020 分 分 3232 语文教学内容设计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语文教学内容设计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3333 现当代中学语文教师的素质 现当代中学语文教师的素质 3434 语语 文教学设计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文教学设计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3535 谈谈说课与上课的关系 谈谈说课与上课的关系 3636 语文课程目标的五语文课程目标的五 个领域分别是什么个领域分别是什么 五 论述题五 论述题 二选一作答 二选一作答 18 18 分分 3737 1 1 中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构成及其培养方法 中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构成及其培养方法 2 2 新时期语文教师应该具备什么素质 你打算如何做让自己拥有这些素质 新时期语文教师应该具备什么素质 你打算如何做让自己拥有这些素质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B B 卷卷 一 题空填 一 题空填 1 1 实践性 综合性 实践性 综合性 2 2 工具性 人文性 工具性 人文性 3 3 综合性 情感性 综合性 情感性 4 4 运用性 评析性 运用性 评析性5 5 杜杜 威威 6 6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7 7 六部 六部 8 8 全面提高学生语文 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素质9 9 提高教师知识水 提高教师知识水 平平教学水平教学水平 二 二 选择题 选择题 10 14DDBAA15 19DDDDC20 24CADAB10 14DDBAA15 19DDDDC20 24CADAB 25 2625 26 CDCD 三三 判断题判断题 2727 31 31 四 简答题 四 简答题 32 32 A A 语文内容和语文形式统一的原则语文内容和语文形式统一的原则 B B 语文教学中发展智力的原则语文教学中发展智力的原则 C C 识字与写字识字与写字 阅读 写作 口语交际全面训练 各种语文能力协调发展阅读 写作 口语交际全面训练 各种语文能力协调发展 d d 语文课程资源的优选和重构语文课程资源的优选和重构 原则 原则 33 33 人格素质 心理素质 专业技能素质人格素质 心理素质 专业技能素质 3434 A A 教学内容要恰当 教学内容要恰当 B B 教学内容要充实 教学内容要充实 C C 教学内容要做到重点突出 难点分散 教学内容要做到重点突出 难点分散 疑点明确疑点明确 3535 A A 说课与上课的要求不同 说课与上课的要求不同 B B 说课与上课的对象不同 说课与上课的对象不同 C C 说课与上课的目的 形式 内容 评价也不同 说课与上课的目的 形式 内容 评价也不同 具体说来具体说来 目的方面目的方面 说课是为了提高教师知识水平与教学能力说课是为了提高教师知识水平与教学能力 而上课是全面提高学而上课是全面提高学 生整体素质 生整体素质 内容方面 说课运用教材和相关的教育科学理论 而上课运用教材 内容方面 说课运用教材和相关的教育科学理论 而上课运用教材 评价方面 说课是以教师整体素质作为评价标准 而上课则是以学生的学习效果为评价 评价方面 说课是以教师整体素质作为评价标准 而上课则是以学生的学习效果为评价 3636 识字与写字 阅读 写作 口语交际 综合性学习 识字与写字 阅读 写作 口语交际 综合性学习 五五 论述题论述题 3737 1 1 中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构成及其培养方法 中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构成及其培养方法 构成 积累一定的语文知识 掌握基本的语文技能 具有良好的智力品质 有较完善的非构成 积累一定的语文知识 掌握基本的语文技能 具有良好的智力品质 有较完善的非 智力素养 智力素养 方法 方法 通过说理和指导实践 提高其学习语文的思想认识 使学生有正确的学习语文的目的和态通过说理和指导实践 提高其学习语文的思想认识 使学生有正确的学习语文的目的和态 度 通过说理和指导实践 提高其学习语文的心理素质 使学生在意志 情感和个性上有度 通过说理和指导实践 提高其学习语文的心理素质 使学生在意志 情感和个性上有 较好的学习语文的心态 创设语文学习的良好环境 创造读写的浓厚气氛 诱发学生学习较好的学习语文的心态 创设语文学习的良好环境 创造读写的浓厚气氛 诱发学生学习 语文的兴趣 并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 通过指导其掌握语文学习方法 发展学语文的兴趣 并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 通过指导其掌握语文学习方法 发展学 生的智力使学生能学到应学的语文知识和文化知识 培养应具备的各项语文能力 生的智力使学生能学到应学的语文知识和文化知识 培养应具备的各项语文能力 2 2 新时期语文教师应该具备什么素质 你打算如何做让自己拥有这些素质 新时期语文教师应该具备什么素质 你打算如何做让自己拥有这些素质 1 1 要点 要点 语文教师教学语文语文教师教学语文 不仅仅是教给学生语文的基础知识不仅仅是教给学生语文的基础知识 更重要的是更重要的是 要培养他们的能力要培养他们的能力 挖掘出文本中一些美好的东西 使学生对这些美好的事物产生无限的向往和憧憬 结合具挖掘出文本中一些美好的东西 使学生对这些美好的事物产生无限的向往和憧憬 结合具 体的课文举例说明 体的课文举例说明 2 2 要点 要点 具体包括思想政治素质 道德素质 文化素质 能力素质 心理素质 身体素质和外在素具体包括思想政治素质 道德素质 文化素质 能力素质 心理素质 身体素质和外在素 质 学生结合以上几个方面 具体谈谈自己的体会即可 质 学生结合以上几个方面 具体谈谈自己的体会即可 一 填空题一 填空题 1010 分分 每空每空 0 50 5 分分 1 1 语文教学论的学科特点是 语文教学论的学科特点是理论性理论性 实践性实践性 综合性综合性 2 2 语文教学现象表现为环境性 语文教学现象表现为环境性 活动性活动性 关系性关系性三个方面 三个方面 3 3 语文单独设科始于 语文单独设科始于19041904 年年 第一个正式名称是 第一个正式名称是国文国文 4 4 语文学科性质是 语文学科性质是工具性工具性和和人文性人文性 5 5 杜威杜威是实用主义教学思想的创始人 教育思想是是实用主义教学思想的创始人 教育思想是 6 6 魏书生以 魏书生以六步六步教学法著名 钱梦龙提倡教学法著名 钱梦龙提倡做中学做中学的导读法 的导读法 7 7 说课的目的是提高教师 说课的目的是提高教师知识水平知识水平和和教学能力教学能力 8 8 新大纲要求在语文教学中实施 新大纲要求在语文教学中实施自主自主 合作合作 探究探究 9 9 评课形式有个别交谈式 集体讨论式和 评课形式有个别交谈式 集体讨论式和书面评议式书面评议式 1010 癸卯学制癸卯学制是由清政府颁布并在全国实际推行的学制 是由清政府颁布并在全国实际推行的学制 二 不定项选择题二 不定项选择题 2020 分 每题分 每题 2 2 分 分 1 1 语文教学论属于 语文教学论属于 D D 范畴 范畴 A A 文艺学 文艺学B B 心理学 心理学C C 社会学 社会学D D 教育学 教育学 2 2 最早提出将最早提出将 教授法教授法 改为改为 教学法教学法 的是的是 D D A A 蔡元培蔡元培B B 胡适胡适C C 叶圣陶叶圣陶D D 陶行知陶行知 3 3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在在 课程目标课程目标 部分部分了了7 7 9 9年级的学生识字数目为年级的学生识字数目为 D D 个 个 A A 16001600 18001800B B 25002500C C 30003000D D 35003500 4 4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目标的总目标共有十项 后五项侧重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目标的总目标共有十项 后五项侧重 A A 维度 维度 A A 知识与能力 知识与能力B B 过程与方法 过程与方法C C 情感态度 情感态度D D 价值观 价值观 5 5 语文课程标准语文课程标准 中规定中规定 初中作文每学期的最少次数是初中作文每学期的最少次数是 A A A A 6 6 次次 B B 8 8 次次C C 1 10 0 次次D D 1212 次次 6 6 语文课外活动的特点是 语文课外活动的特点是 A A C C D D A A 容易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 容易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B B 容易组织和管理 容易组织和管理C C 容易与学校各项活动与其 容易与学校各项活动与其 他课程的学习相互配合他课程的学习相互配合D D 学生参与的自由度大 少受时间 空间与群体活动的限制 学生参与的自由度大 少受时间 空间与群体活动的限制 7 7 标志着语文单独设科的是 标志着语文单独设科的是 A A A A 奏定学堂章程奏定学堂章程 B B 钦定学堂章程钦定学堂章程 的颁布的颁布 C C 国文教科书国文教科书 的编写的编写 D D 中国文学教中国文学教 科书 的编写科书 的编写 8 8 语文教学的理论之源 语文教学的理论之源 A A A A 夸美纽斯 夸美纽斯B B 柏拉图 柏拉图C C 赫尔巴特 赫尔巴特D D 佩斯 佩斯 泰洛奇泰洛奇 9 9 口语交际教学的主要特点是 口语交际教学的主要特点是 D D A A 创造性 互动性 综合性 创造性 互动性 综合性B B 情境性 单一性 综合性 情境性 单一性 综合性 C C 情境性 互动性 复杂性 情境性 互动性 复杂性D D 情境性 互动性 综合性 情境性 互动性 综合性 1010 创立 创立 三主四式三主四式 教学模式的语文教师是教学模式的语文教师是 D D A A 于瀚 于瀚B B 魏书生 魏书生C C 任小 任小 艾艾D D 钱梦龙 钱梦龙 三 判断题三 判断题 1010 分 每题分 每题 1 1 分 分 1 1 语文这一术语 是在 语文这一术语 是在 国语国语 和和 国文国文 并存时期由朱自清 叶圣陶及其他教育家并存时期由朱自清 叶圣陶及其他教育家 语语 文学家 语文教育家的文章中开始使用的 文学家 语文教育家的文章中开始使用的 O O 2 2 语文教师的工作特性是科学性和常规性 语文教师的工作特性是科学性和常规性 O O 3 3 备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内容 一是备教材 而是备教法 备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内容 一是备教材 而是备教法 X X 4 4 课堂教学时语文教学的基本形式课堂教学时语文教学的基本形式 指导学生学习课文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指导学生学习课文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 O O 5 5 语文教材的内容要素是范文系统语文教材的内容要素是范文系统 知识系统知识系统 实践系统实践系统 实践活动系统实践活动系统 辅助系统辅助系统 O O 6 6 中学语文教师工作的常规性包括中学语文教师工作的常规性包括 备备 教教 辅辅 改改 评评 即备课即备课 上课上课 辅导辅导 作业作业 评析五个方面 评析五个方面 X X 7 7 钱梦龙是情感派的代表 主张教学以情感人 钱梦龙是情感派的代表 主张教学以情感人 X X 8 8 19201920 年 陶行知倡导把年 陶行知倡导把 各科教授法各科教授法 改为改为 各科教学法各科教学法 O O 9 9 提高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是传授知识和技能 提高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是传授知识和技能 X X 1010 综合性学习的特点是整体性 自主性和开放性 综合性学习的特点是整体性 自主性和开放性 O O 四 简答题四 简答题 3030 分 每题分 每题 6 6 分 分 1 1 语文教学的个性原则包括哪些 语文教学的个性原则包括哪些 答 答 1 1 语文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原则 语文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原则2 2 阅读写作与口语交际协调发展的原则 阅读写作与口语交际协调发展的原则 3 3 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相结合的原则 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相结合的原则4 4 语文教学的开放性原则 语文教学的开放性原则 2 2 简要说说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结构有哪些基本原则简要说说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结构有哪些基本原则 答 答 1 1 教学目标明确 具体 内容密度 深度合适 根据语文特点设置知识点 并逐步 教学目标明确 具体 内容密度 深度合适 根据语文特点设置知识点 并逐步 形成学科与训练 形成学科与训练 2 2 按照学生心理特点 接受能力与知识过程 因材施教 循序渐进 按照学生心理特点 接受能力与知识过程 因材施教 循序渐进 3 3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生的主体作用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积极性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生的主体作用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积极性 4 4 进行听 读 说 写全方位的训练 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能力 正确表达能力 进行听 读 说 写全方位的训练 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能力 正确表达能力 5 5 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 选择不同课题 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 选择不同课题 3 3 语文教学流派主要有哪些 并举出其主要代表 语文教学流派主要有哪些 并举出其主要代表 答答 1 1 导读派导读派 钱梦龙为代表钱梦龙为代表 2 2 情感派情感派 于漪为代表于漪为代表 3 3 自学派自学派 魏书生为代表魏书生为代表 4 4 得得派得得派 陆继椿为代表陆继椿为代表 5 5 茶馆派 茶馆派 段力佩为代表段力佩为代表 6 6 情境派 情境派 李吉林为代表李吉林为代表 4 4 语文教学要重视读解课文 读解课文应抓住的主要环节有哪些 语文教学要重视读解课文 读解课文应抓住的主要环节有哪些 答 感知性阅读 理解性阅读 鉴赏性评价 答 感知性阅读 理解性阅读 鉴赏性评价 5 5 教案包括哪几部分 教案包括哪几部分 答 课题 教学目标 重难点 课型 教学方法及教具 课时安排 教学内容和步骤 板答 课题 教学目标 重难点 课型 教学方法及教具 课时安排 教学内容和步骤 板 书设计 扩展阅读等书设计 扩展阅读等 一一 名词解释名词解释 1 1 言语活动 人们用于交际 工作 学习 娱乐 实现人的发展和自我价值的行为 言语言语活动 人们用于交际 工作 学习 娱乐 实现人的发展和自我价值的行为 言语 活动从实利 实际 审美需要三方面满足人们的要求 言语活动是人的基本生存方式 语活动从实利 实际 审美需要三方面满足人们的要求 言语活动是人的基本生存方式 语 言是存在的家 言语是人的精神家园 言是存在的家 言语是人的精神家园 2 2 伪圣化 所谓伪圣化 就是伪圣化 所谓伪圣化 就是 用一套唯一套的用一套唯一套的 群性话语群性话语 和和 公共思维公共思维 模式 钳制模式 钳制 师生丰富多元的精神方式 说话方式 压抑精神自由 禁绝个性语言 让全体师生都用一师生丰富多元的精神方式 说话方式 压抑精神自由 禁绝个性语言 让全体师生都用一 种模式思维种模式思维 用一套话语说话用一套话语说话 用专制色彩的伪神圣用专制色彩的伪神圣 假崇高的观点去看待假崇高的观点去看待 高尚高尚 健康健康 先进先进 有意义有意义 等人文价值范畴 让师生的语言 远离真实的人生和真实的现实生活等人文价值范畴 让师生的语言 远离真实的人生和真实的现实生活 它走向它走向 精神专制主义精神专制主义 3 3 伦理批评 也称道德批评 我国古代的伦理批评 也称道德批评 我国古代的 美善相乐美善相乐 说即为此例 即认为一切美的东西说即为此例 即认为一切美的东西 是因为它善 伦理批评以劝善惩恶为基本范畴 重视作品的教化作用 同时注意考察作家是因为它善 伦理批评以劝善惩恶为基本范畴 重视作品的教化作用 同时注意考察作家 与作品在与作品在 善善 的方面的关系 认为的方面的关系 认为 德高而文炽德高而文炽 伦理批评重视作品的道德教化意义 伦理批评重视作品的道德教化意义 今天仍具有积极价值 今天仍具有积极价值 4 4 随机心理诱导 在课堂写作教学中 我们不是将单纯的 结论性的写作知识直接地传递随机心理诱导 在课堂写作教学中 我们不是将单纯的 结论性的写作知识直接地传递 给学生 而是通过教师自身的行为方式 通过变换课堂教学形式 通过利用时间的煎逼 给学生 而是通过教师自身的行为方式 通过变换课堂教学形式 通过利用时间的煎逼 运用竞争的心理或者利用各种随机的方法和手段进行心理诱导运用竞争的心理或者利用各种随机的方法和手段进行心理诱导 诱使诱使 学生产生知识的迁学生产生知识的迁 移 也就是利用各种方法 启发 暗示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结构去推理 繁衍 生产其他移 也就是利用各种方法 启发 暗示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结构去推理 繁衍 生产其他 的写作结论 获取未知的信息 以便使学生达成举一反三 由此及彼 由表及里的学习效的写作结论 获取未知的信息 以便使学生达成举一反三 由此及彼 由表及里的学习效 果 这种课堂教学方法 我们称之为随机心理诱导 果 这种课堂教学方法 我们称之为随机心理诱导 5 5 反教案教学 是相对于教案教学提出的 反教案不等于不写教案 反教案教学意味着 反教案教学 是相对于教案教学提出的 反教案不等于不写教案 反教案教学意味着 具有文本形态的教案不是教学的必要条件 教案是客详可略 可有可无的 教学是否有教具有文本形态的教案不是教学的必要条件 教案是客详可略 可有可无的 教学是否有教 案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教师是否具备了良好的教育和专业素养 是否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案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教师是否具备了良好的教育和专业素养 是否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是否有适应教学情境及学生需求的能力 是否有适应教学情境及学生需求的能力 二二 问答题问答题 1 1 传统的教师和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对传统的教师和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对 导导 的理解有何不同 的理解有何不同 答答 1 1 过去的教师也讲因势利导 但导向的是应试 在这种情况下 所谓的正确是以应 过去的教师也讲因势利导 但导向的是应试 在这种情况下 所谓的正确是以应 试为标准的试为标准的 不论他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不论他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 如何地善如何地善 导导 都无助于学生的学习和认知都无助于学生的学习和认知 的改善 的改善 2 2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师 只是作为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师 只是作为 平等对话平等对话 中的一员 内在于教学情境中中的一员 内在于教学情境中 与与 学生共同发现和探究 相互启发和分享 在学生共同发现和探究 相互启发和分享 在 指导指导 和和 非指导非指导 之间体现教师的存在 之间体现教师的存在 这样的语文教师不预设观点 也不预定唯一的标准 他导向的是学生心灵的丰富和思想的这样的语文教师不预设观点 也不预定唯一的标准 他导向的是学生心灵的丰富和思想的 自由 最大限度地使学生的言语潜能 言语生命得到张扬 自由 最大限度地使学生的言语潜能 言语生命得到张扬 2 2 将游戏概念引进课堂教学有何意义 将游戏概念引进课堂教学有何意义 答 人类普遍喜欢游戏 游戏对任何人来说都是有意义 有吸引力的 答 人类普遍喜欢游戏 游戏对任何人来说都是有意义 有吸引力的 1 1 不应该把课堂游戏看成在 不应该把课堂游戏看成在 做游戏做游戏 课堂游戏有着丰富得多的内涵 把游戏放在一 课堂游戏有着丰富得多的内涵 把游戏放在一 个广阔的空间去关照和运用 把游戏的概念引进写作课堂教学 是大有益于写作学习的 个广阔的空间去关照和运用 把游戏的概念引进写作课堂教学 是大有益于写作学习的 2 2 游戏在课堂中的应用方法很多游戏在课堂中的应用方法很多 只要在活动中设计带有竞赛意味的环节只要在活动中设计带有竞赛意味的环节 游戏的性质游戏的性质 就凸显出来了 就凸显出来了 3 3 选修课与必修课教法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选修课与必修课教法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答 就学生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的联系而言 选修课的教学应与一般意义上的语文课内学答 就学生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的联系而言 选修课的教学应与一般意义上的语文课内学 习不同 不能将选修课等同于课外学习 在确定选修课的教学重点时 既要注意超越一般习不同 不能将选修课等同于课外学习 在确定选修课的教学重点时 既要注意超越一般 意义上的语文课内教学 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和引导 要尽量避免选修课教学意义上的语文课内教学 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和引导 要尽量避免选修课教学 与必修课教学在知识 理解层次及教学方式上的完全重合 与必修课教学在知识 理解层次及教学方式上的完全重合 4 4 说出说出 美国科伯屈教学法美国科伯屈教学法 苏联赞科夫发展教学法苏联赞科夫发展教学法 美国罗杰斯美国罗杰斯 非指导性教学法非指导性教学法 的异同 的异同 答 它们的不同点是答 它们的不同点是 1 1 设计教学法以克伯屈为代表人物 设计教学法允许学生自定题 设计教学法以克伯屈为代表人物 设计教学法允许学生自定题 目和工作方法 设计教学法要求摒弃教科书 打破科学界限 主张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目和工作方法 设计教学法要求摒弃教科书 打破科学界限 主张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 自发地决定学习目的和内容 在学生自己设计 自己负责实行的单元活动中获得相关知识自发地决定学习目的和内容 在学生自己设计 自己负责实行的单元活动中获得相关知识 及解决实实际问题的能力 及解决实实际问题的能力 2 2 发展性教学法的代表人物是赞科夫发展性教学法的代表人物是赞科夫 他认为整个教学结构他认为整个教学结构 包括课程设置包括课程设置 教学计划教学计划 教学大纲 教学方式及教学气氛和师生关系等 都要从有利于学生一般发展的角度 重新教学大纲 教学方式及教学气氛和师生关系等 都要从有利于学生一般发展的角度 重新 进行考虑和安排 进行考虑和安排 3 3 非指导性教学法的代表人物是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法的代表人物是罗杰斯 他认为要在课堂上创设良好的人际关系他认为要在课堂上创设良好的人际关系 心理心理 氛围 教学应围绕发展学生个人和小组的目标而展开 教师发挥促进者的作用 氛围 教学应围绕发展学生个人和小组的目标而展开 教师发挥促进者的作用 它们的相同点是 一切主张它们的相同点是 一切主张 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 三 论述题三 论述题 1 1 片面强调工具性或片面强调人文性是语文课程设计上的原因呢 还是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片面强调工具性或片面强调人文性是语文课程设计上的原因呢 还是语文教师在教学中 的失误 的失误 答答 2020 世纪世纪 9090 年代年代 语文教育研究进入了一个自觉的时期语文教育研究进入了一个自觉的时期 主话题则是主话题则是 人文性人文性 与与 工工 具性具性 在这期间存在一系列严重的问题 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在这期间存在一系列严重的问题 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1 一些语文教材追求的所谓一些语文教材追求的所谓 科学体系科学体系 被发现是一个误区被发现是一个误区 语文教材的语文教材的 一纲多本一纲多本 光在既定课文和既定光在既定课文和既定 语文基础知识语文基础知识 的螺丝壳里做组合游戏 看来是条绝路 的螺丝壳里做组合游戏 看来是条绝路 2 2 定位在语法探索的种种 定位在语法探索的种种 语文教学模式语文教学模式 被发现多数教学很难移植 有的还蜕变为 被发现多数教学很难移植 有的还蜕变为 个人的教学个人的教学 艺术艺术 表演 表演 3 3 2020 世纪世纪 5050 年代以来养成的语文教学闻风而动的习惯 在恢复高考以后形成了坚固的年代以来养成的语文教学闻风而动的习惯 在恢复高考以后形成了坚固的 应试教育应试教育 主心骨 语文教学很大程度上变成了令人生厌的考试机器的操作 语文教学主心骨 语文教学很大程度上变成了令人生厌的考试机器的操作 语文教学 变成了教参变成了教参 模拟卷的答案从教师的黑板到学生的试卷的运行过程模拟卷的答案从教师的黑板到学生的试卷的运行过程 杜常善提出了杜常善提出了 诵读诵读 和和 积累积累 的主张等等 的主张等等 2020 世纪的最后世纪的最后 1010 年 语文教育研究可以说获得了自觉 这里有两个标志 年 语文教育研究可以说获得了自觉 这里有两个标志 1 1 形成了以演绎的方式来构想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方案的线路形成了以演绎的方式来构想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方案的线路 着力处放在原创理论的着力处放在原创理论的 打造上 学术视野较为开阔 逻辑思辨力有明显提高 打造上 学术视野较为开阔 逻辑思辨力有明显提高 2 2 成系统成系统 有规模的研究成为学界自觉的追求有规模的研究成为学界自觉的追求 逐步形成了多家语文课程与教学的提升逐步形成了多家语文课程与教学的提升 但是这一研究方法上 也存在着三大缺陷但是这一研究方法上 也存在着三大缺陷 1 1 研究的抽象研究的抽象 逻辑起点逻辑起点 往往从往往从 语文语文 的释义开端的释义开端 这明显是前一时期教材形式语这明显是前一时期教材形式语 文教育理论研究的路数 文教育理论研究的路数 2 2 没有意识到自己是 没有意识到自己是 一家之言一家之言 而试图成为 而试图成为 唯一的表达唯一的表达 3 3 所构思的方案简陋粗略 所构思的方案简陋粗略 2 2 就就 反教案教学反教案教学 的精神实质谈你的看法 的精神实质谈你的看法 答答 1 1 反教案教学不是绝对地排斥教案 而是不要传统意义上的在课堂上按图索骥 按 反教案教学不是绝对地排斥教案 而是不要传统意义上的在课堂上按图索骥 按 部就班的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