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笔记.doc_第1页
语言学、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笔记.doc_第2页
语言学、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笔记.doc_第3页
语言学、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笔记.doc_第4页
语言学、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笔记.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般词组:复指词组连谓词组兼语词组方位词组介宾词组量词词组的字词组比况词组三词组的功能分类(:理解-重点)1名词性词组:定中 方位量词的字复指联合2动词性词组:状中 动宾补充连谓兼语主谓联合3形容词性词组:状中补充比况联合主谓1 副词性词组:介词词组四复杂词组划分(:掌握-重点、难点、必考)一个词组的直接成分包含很多词组就是复杂词组。复杂词组分析:完成一项非常重要的实验任务(动宾词组) 定 中定 中 偏 正 定 中应该认真讨论一下为谁服务这个问题(状中词组)五多义词组(:掌握-重点、难点、必考)1 层次相同、但语法关系不同。学习文件学习文件工厂幼儿园 工厂幼儿园偏 正 动 宾 定 中 联 合2 层次不同、语法相同新职工宿舍新职工宿舍定 中 定 中3 层次和语法都不同咬死了猎人的狗咬死了猎人的狗定 中 动 宾4 层次和语法关系相同,但语义不同他走了三个小时 主 谓他离开了三个小时他走了三个小时的路第三节句子概说一句子是由词和词组构成,表达一个相对完整意义、具有一定语调、前后具有较大停顿的语法单位。二句子成分划分(:掌握-重点、难点、必考)句子成分分析法(主谓宾、定( )、状 、补、独)三句子结构分类(单、复句)(:理解)原则: 语气不影响句型 功能相同的词替换不影响句型 修饰成分有无不影响句型 独立语不影响句型 语用变换不影响句型单句 主谓句:具备主语谓语的句子; 非主谓句:分不出语语谓语的单句(包括动词性非主谓句、形容词性非、名词性非、叹词性非、拟声词性非)。四句子的语气分类从语气上分:陈述句 疑问句(是非问、特指问、选择问、正反问)祈使句感叹句第五节单句成分一主语和谓语(:理解-重点、难点)(一)主语的构成:大多数实词和大多数词组(状中和介宾除外)都能做主语。谓语的构成:大多数实词都能构成谓语,主要是动词和形容词。(二)主语的意义类型1 施事主语(主语是动作发出者)如:我们完成了任务。2 受事主语(主语是动作承受者)如:敌人被我们打跨了。3 系事主语(分不出施受关系,动作只与一个事物密切相关)如:这批货物昨天到了。4 与事主语(主语表示施受以外的另一方)如:老张我以前没跟他说过话。5 工具主语如:这把刀我切菜。6 处所主语如:你这后院谁住啊?7 范围主语如:全班的人他就服你。8 关系主语(表示论及的领域或方面)如:技车的事有线索没?9 目的主语如:两块钱的事吵了半天。10 原因主语如:什么事又要开会?11 遵循主语如:官府的规矩就得打。12 判断主语如:他就是新来的厂长。13 描写主语如:我们的前程无限美好。二宾语和补语(:理解-重点、难点)(一)宾语的构成:大多数词和词组(状中词组和介宾词组除外)都能做宾语。经常作宾语的是名词或名词性词语。(二)宾语的意义类型1 受事宾语:这些事压跨了她。2 施事宾语:水里窜出一条大鱼。3 结果宾语:我最近写了几体通俗小说。4 工具宾语:你把这个锅盖上锅盖。5 处所宾主:下月我去趟上海。6 方式宾主:我平常写行书。7 原因宾语:我真后悔没去。8 目的宾语:门口有那么多人在排队购票。9 角色宾语:姚明在这场比赛中打中锋。10 判断宾语:我们者是中国人。(三) 语的语义指向2 补语只是说明谓语:她兴奋了。3 补语同时说明主语:这几年,我们的日子过得。4 补语同时说明宾语:你洗了手再吃饭。5 补语同时说明兼语:这事使她高兴得。(四)补语的类型1 结果补语:她又被人救活了。(曹禺)2 趋向补语:月亮又升起来了。3 可能补语:得不+趋向/结果:他可是说得出来就做得出来。得/不+了:这比起崇高精神又算得了什么呢?得/不得:和尚动得,我动不得。4 状态补语:后面大船来得飞快。5 程度补语:过去,这地方乱遭了。6 数量补语:这一病就是躺了一个多月。7 介宾词组补语:我们来自五湖四海。(五)宾语和补语共现格式1 谓+补+宾(常见):我们很多人没有学好语言。2 谓+宾+补;我们都等你半天了。3 谓+补+宾+补:她于是淌下泪来。4 谓+宾+谓+补:我看出看了一整天。(一) 宾语和补语的辨别一般地,宾语由名词性词语充当,补语由动词性词语充当。如果辨别宾语由谓语充当或宾补由数量词充当时:1 注意分析谓语与后置成分语法意义。如果是谓语的对象,则是宾语,如果是说明补充的结果,则是补语。宾语:他浪费了三天。补语:我休息了一天。 他用了三天。 我写了一天。2 区分名量词与动量词。名量带宾语,动量带补语。宾语:他写了三篇。 补语:我写了三遍。电影她看了两场。 我要大干一场。3 后缀“得”与结构助词“得”后缀:觉得、懂得、获得、晓得、值得、认得、使用权得、舍得(带宾语),助词后面是补语。宾语:他显得很高兴。 补语:他们玩得可真高兴。我们取得了胜利。 他疼得直哭。三定语和状语(:理解-重点、难点)定语是修饰限制主语和宾语的成分。(一) 定语的成分和表意作用。描写性定语和限制性定语。(二) 定语和结构助词“的”1 单音节形容词作定语,一般不带“的”,如“红衣服”。2 双音节形容词及重叠式一般带“的”,如“晴朗的天空”。3 名词做定语,表示质料、属性的一般不带“的”,如“木头桌子”。领属的带“的”,如“我的同学”。4 代词做定语,表领属的一般带“的”。如“我的帽子”。5 动词作定语,一般要带“的”,否则就可能成为动宾关系。如“起草的文件”。6 词组作定语,一般要带“的”,如“我们班的红旗”;但量词词组不带“的”,如“一条领带”。(三) 多项定语顺序:“领属+数量+状态性质+质料”1 表领属和时间、处所的2 指示代词和数量词3 动词词组和介宾词组4 形容词5 属性词例:我们厂一辆刚从上海买来的新型小轿车开过来了。(四) 状语构成:限制性和描写性副词、形容词/组、时间名词、方位词、能愿词、介宾词组(五) 多项状语顺序1 表时间名词、副词、方位词、介宾词组。2 表处所的介宾、方位、名词、代词。3 语气、关联的副词。4 表示条件、方式、范围、目的、对象、关涉的介宾或副词。5 表情态的形容词、动词。如:工人师傅们昨天又在车间里把机器认真检查了一遍。(六) 句首状语同主语的区别主要是时间名词、处所名词以及与之相当代词、方位词、定中词组等。区别方法:看谓语性质、构成以及是否可以移动。下面情形的句首词为主语。1 谓语是名词性的,对句首主语加以说明。如:今天星期一。2 谓语是形容词性的,对句首主语进行描写。如:集市上像过节似的。3 谓语为“是、成(为)、变成”或谓前有能愿词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如:体育馆可以容纳1万名观众。4 谓语是主谓词组,句首主语不能移到小谓语前面。如:广场上旌旗招展。5 句首词是施事主体。如:班里给每位同学发了一份纪念品。6 句首词表存现的主语。如:天空中飞来一只小鸟。第六节常见句式(8种)句式是具有某种结构特征的句子格式。一主谓谓语句(:理解-重点)(谓语由主谓词组充当,格式:大主语+小主语+谓语,谓语性质决定全句性质)1 大主语施事、小主语受事。如:我什么场面都见过。2 大主语受、小主语施事。如:这种书我也看过。3 大主语和小主语有领属关系。如:小丫头眼都哭肿了。4 大主语指出某一对象范围、主谓谓语对它进行说明。如:夏日的夜空,繁星闪烁。5 小主语或小宾语是代词,复指大主语。如:中国,这是多么伟大的名字啊!6 小主宾同形:咱俩谁比谁啊?7 小主语是动词性的,与大主语可构成主谓关系。如:王师傅干活认真。8 小谓语是名词性的,多出自口语。如:葡萄三元一斤。二双宾句(:理解)近宾直宾指物远宾间宾指人三连谓句(:理解-重点)定义:两个或两个以上谓语连用,有同一主语。特征:没有明显停顿,无标点前后谓语秩序不能调换谓语同谓语之间没有联合、主谓、动宾、补充关系,没有关联词。如:他一出门就碰上了老同学。四兼语句(:理解-重点)定义:宾语同时兼做第二个谓语的主语的句子。格式:主+谓1+宾(兼)+谓21 谓1是使令性的。如:老师留我在他家吃饭。2 谓1表心理或情绪性动词。如:我只可怜她没有文化。3 谓1表存现、判断性的。如:是劳动群众创造了历史。连动和兼语交叉的句子:有“带领、陪同、伴随、跟、帮、同”等词。如:我陪你去动物园吧!大家叫我去图书馆借书。五把字句(:理解-重点、难点)定义:句中带“把”的处置性语句。特征:1语义上的处置性。动作对宾语施加某种影响。如:我把茶杯打碎了。你把问题搞清了吗?2宾语的有定性。宾语是已知的、特定的。如:请把桌上这张纸递给我。3谓语动词的非光杆性,谓前有状语或后面的宾语、补语等。如:我军把敌人远远甩在后面。六被字句(:理解-重点、难点)定义:由介词“被”引出施事或将“被”直接附在谓前表被动的句子。特征:1语义上的不如意性。谓语总是受处置性的。如:我昨天被骗了。2主语的受事性和有定性。大门口被人围得水泄不通。3谓语动词的及物性及肯定性。不及物动词表存在,趋向词不能充当被动谓语。4 被动句与把字句多数能互换。七是字句1 表等同:我国的首都是北京。2 表归类:鲸是哺乳动物。3 表映射(对应):他总是一身工装。4 表存在:遍地是牛羊。5 表暗喻:生活是大课堂。6 表确认或强调:他这是是聪明。7 表转折:这衣服好是好,可贵了点。8 位于句首:是科学副食我们致富的啊!9 是的(具有非判断性、嵌入性、可去除):我是五年前来北京的。八存现句定义:表示什么地方存在、出现或消失了什么的句子。存在句:桌上摆着一盆花。隐现句:天上突然出现了一只鸟。无主句(在、从):从土里冒出一点绿。第七节复句一复句概说(:理解)1 定义: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密切关联、结构上互不包含的单句形式组成的句子。2 单句与复句的区分 单句是由词或词组构成,内部可划出句子成分。 复句是由分句构成,分句之间存在逻辑关系,但没有句子成分关系。复句有关联词,但不是区别因素,句法停顿是重要标志,复句可做单句某一成分。二复句类型(:理解-重点)(一)联合复句1 并列关系:也也、又又、不是而是、是不是、2 连贯:单用:就、便、才、于是、然后、后来、终于、随后、接着、跟着连用:首先其次、一就、如:一进门,他就看见了陈老师。3 递进:单用:而且、并且、何况、况且、甚至、更、还连用:不但而且、既更、尚且何况、4 选择:宁可也不、与其不如、要么要么、是还是、不是还是、5 解说:解说式、总分式(二)偏正复句1 转折关系:虽然但是、然而、却、不过、只、倒、2 因果:因为所以、由于、以致、从而、3 假设:如果那么、不不、要不是就是、万一就、即使(纵然、哪怕、就算)也、万一也,再也4 条件:只要就、只有才、一就、除非才、无论都5 目的:以便、用以、为了、好、以免、以防、免得、省得6 连锁:越越、谁谁、哪里哪里、怎么怎么三多重复句(:掌握-重点、难点、必考)1 定义:三个或三个以上分句,并且具有两个以上层次关系的句子。2 多重复句分析:(独立语用三角形标出)例1:如果把自己看作是群众的主人,| 看作高踞于“下等人”头上的贵族,| 那么, 并列 假设不管他们有多大的才能,| 也是群众所不需要的,| 他们的工作是没有前途的。(毛泽东)条件 并列四、紧缩复句(:理解-重点)1 定义:由两个或三个以上分句紧缩在一起,中间没有停顿的句子。如:再苦再累我也心甘情愿。2 固定格式:非不、不不、不也(假设)越(愈)越(愈)、谁谁(连锁)如:小琴一说话就脸红。(条件)3 单个关联词:就、也、才、还如:他穿上棉衣还发抖。(转折)4 不用关联词。如:他们不干我们干。(假设)第八节常见语法错误(:掌握-重点、难点、必考)一改错方法紧缩法:压到主谓宾类比法:仿造类似句子变换法:改变句子语序分说法:拆开对应“在上”只能嵌入名词性词语,不能嵌动词。如:他在对付欧洲选手上很有办法。(错)“在下”常用来表示条件,嵌入定中词组,其中心语为“情况、条件、背景、形势”等名词,或“领导、监督、帮助、培养、教育、副食、压迫、剥削、影响、打击”等动词,不能单独嵌入单个词或动词性词组或其他。如:1在运动员奋力拼搏下,又一项世界纪录被刷新。2在钟声(催促)下,我们急忙进了教室。二单句结构常见错误1搭配不当主谓、动宾、定中、主宾2成分残缺:缺主谓宾或定状补如:看到老教授们夜以继日地工作,使我很受感动。3 成分多余。4 语序不当。5 句式杂糅。如:她脸色惨白得十分吓人。 ,三复句语病(一) 句竟联系不密切或脱节。(二) 结构层次混乱,语序不当。(三) 关联词运用错误。第六章修辞第一节修辞和修辞学一修辞(:理解)1 修辞是为增加表达效果而对语言进行的一种选择加工活动。2 修辞学:修辞结果反映在语言事实上便是修辞现象,是对提高语言表达效果而运用的方法、技巧和规律的总结。二修辞原则(:理解)1 适切原则:以适应和切合题旨、情境为首要原则。2 审美原则:整齐、匀称、平衡、富于变化。3 比较原则:比较两种或两种以上表达而确定更好的一种方式。三修辞学的发展(:理解,常考)1 南朝刘勰文心雕龙,南宋陈睽文则,其中把比喻分为10种。2 唐钺修辞格,1923年版,第一次提出“修辞格”名称。3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1932年版,是现代修辞学的奠基之作,是修辞学史上的一座高峰,它对修辞格的讨论最为周密系统,一共提出了38种修辞格。4 吕叔湘、朱德熙语法修辞讲话5 修辞与语音、词汇、语法三者关系。联系:三者是密不可分的,都是修辞的材料和手段,而修辞利用语言三要素对语言进行综合艺术加工,又是三三要素的高级体现。区别:修辞从三要素角度分为语音修辞、词汇修辞、语法修辞。 语音修辞利用语音形式提高修辞效果,如谐音、双声、叠韵、平仄、语调、节奏、押韵等。 词汇为词语的选择、锤炼及所有修辞方式提供条件,修辞又使词汇在运用中超凡脱俗的效果。 修辞以语法为基础,合乎语法是修辞的先决条件。修辞又常突破语法常规,造成新的“语法”。语法为修辞提供表现形式,修辞需要又决定了语法形式的组织安排。第二节词语的运用与锤炼(:理解)一词语的选用1 把握词语含义。2 体会词语感情色彩。3 注意词语的语体色彩。4 考虑词语的搭配。 同义相别反义相对两义相辅音节相调同音相庇同韵相押叠音相应同素相配词语复现5 重视虚词选用二词语锤炼1暗含比喻2寓繁于简3寓静于动4带有感受5词性活用第三节句式的选择(:理解)一常用句和变式句1主谓倒装2定语后置3状语前或后置4偏句后置二紧句和松句三长句和短句四整句和散句五直陈句和疑问句六肯定句和否定句第四节修辞格(:理解-重点,必考)含义:修辞又叫辞格,是带有规律性的特殊修辞格式。特征:与别的修辞手段一样,是为增强语音表现力,提高语音表达效果而运用的;它是从客观语言事实中归纳出来的,带有规律性的修辞现象它通过特定格式表达特殊意义。辞格论:专门研究修辞格的学说。比喻、夸张、比拟、借代一比喻:就是打比方,把本质不同但具有相似点的一事物描述成另一事物。1 基本类型:明喻(本体、喻体和喻词)、暗喻(只有喻词和喻体)、借喻(只有喻体)2 其它类型:引喻:采用结构平行的句式,把本体和喻体排列起来,由喻体引出本体。(没有喻词)如:各方的溪涧汇成了河流,各地劳动人民的创造汇成了灿烂的文明。倒喻:把本体和喻体倒过来。如:上海人叫小瘪三的那种角色,也很像我们的党八股。修饰喻:偏正词组形式构成的比喻,本体作修饰语,喻体作中心。如:有时简直汇成歌的河流,歌的海洋。同位喻:本体和喻体充当同位词组的成分。如:不久,北平这座火山就会在敌人的心脏里爆发。反喻:用否定式构成比喻。如:秋并不是名花,也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枰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中,是不合适的。较喻:用比较的方式进行比喻,以突出事物特征。如:清凉的水沁入肺腑,那是一种比甘露还要甜、比美酒还要香的天山雪水。博喻:几个喻体从不同方面反复说明一个本体。如:“砰”一声,朗平的一记重扣,激起了全场经久不息的欢呼声和鼓掌声,像海涛击岸,像山洪爆发,像飞瀑倾泻。互喻:喻体喻本体,本体喻喻体。如: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亮了,好像是闪着无数和街灯。曲喻:由喻体的某方面转移联想到另一方面。如:“你又买这砖头回来干什么?”柳茵一见辞海,就二比拟:根据想象把物拟成人/物,或把人拟作物。1 拟人:把物瓜人,使物人格化,这是常用修辞手法。2 拟物:把人拟作物或把物拟作物。如:两人都有没说话,有滋有味地咀嚼这一分一秒流来的时间。三借代:不直接说某人某事物的名称,而错同它密切相关的事物来替代它的修辞格现象,又叫“换名”。形式:1)特征代本体:他真是一只老狐狸。2)部分代整体:我们熟悉这块土地的一草一木。3)具体代抽象:我们的军队绝不能百姓的一针一线;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4)专指代泛称:如今有许许多多的雷锋出现在我们周围。5)结果代原因:这些人比起我们的英雄来真该脸红。6)作者代作品:你今天去书店顺便帮我买本新出的鲁迅。7)牌号代本体;8)材料、工具代本体。四夸张:为了更突出、鲜明地表达思想感情而故意言过其实的修辞手法。1)扩大夸张2)缩小扩张3)超前夸张(按意义)1)直接夸张2)间接夸张(按形式)如:小飞蛾抬头看了他的脸,看见他的眼睛要吃人。反复、对偶、排比、层递五反复:有意地重复同一词语或句子以强调某个意思或抒发感情。类型:连续反复、间接反复及交错使用。六对偶: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基本相似,意义相关联的两个词组或句子成对排列起来构成的辞格。1 正对:前后意义相同的对偶。如:(我们)伫立橘子洲头,漫步湘江两岸;回清水塘,登岳麓山,徘徊板仓小经,依恋韶山故园。2 反对:前后意义相反或相对。如:我们是旭日东升,霞光万丈;他们是日落西山,气息奄奄。3 串对:意义上有连贯、递进、因果、条件关系的前后两部分构成的。如: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上青天。七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排列起来的辞格。1句子成分排比2分句排比“提挈语”在排比句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如: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八层递:结构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