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热系数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及相关问题的探讨.pdf_第1页
导热系数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及相关问题的探讨.pdf_第2页
导热系数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及相关问题的探讨.pdf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 传热传质学学术会议 2 0 0 0 3 1 1 4 导热系数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及相关问题的探讨 冯晓利t 戒 润华大学工理力攀系北京1 李志信过场元 仪 盯 8 a T a W i L x 1 加心 抽勿m m a i l R i n 沙u e e d u s u 摘 要 对于 采用分子动 力学 方法 研究 导热系效的 背最 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趁进行了 林述和分析 总 1 1 1攀 亡 lr牙产 结了 通过分子动 力学 模拟 方法求祥 导热 系数的物 理模型和墓本算法 究中引入分子动力学棋拟方法铭要考察的影响因素和几个生要问翅 关 词 徽尺度传热 导热系数 分子动力学 讨论了目 前在徽尺 度导热问 趁的 研 1 在热科学中引入分子动力学方法 气卜 JI 近来 具有嫩小特征空间 尺度和时间尺度的传热问 题倍受研究者的关注 在徽尺度 情况下 经典传热理论的适用性需要拷问 也需要尝试新的 研究方法 以 直接探求微尺 度传热的特殊规律 徽电子 光电子技术和徽电子机械系统 M E M S 的迅速进步 还在 不断地推进器件尺寸的徽小化 在空间尺度为纳米jk级和时间尺度为飞秒 1 0 1 S l级的 条件下 都有与传热相关的重要课题 许多问题甚至播要从分子I 原子的层面来进行研究 P 1 分 子动 力 学 M o l e c u l a r D y n a m ic s 记为M D 方 法 就 是 将系 统中 的 分 子 原 子 视为 经典 粒子 从统计力学出发研究其性质的计算机棋拟方淤l A M D方法的基本原理 是 通过求解系统中受特定分 f I 原子间作用势和系统外加约束 作用的分子I 原子的 N e w t o n运动方程 模拟系统随时间演进的徽观过程并统计计算系统 的 平衡今数和 钧运性质 由 此 可以 从系统的徽观细节求得工程中关心的宏观参数 M D 摸拟的迅速发展和应用得益于计算机运算能力的提高 目 前 采用徽机和普通工作站计 算的 粒子数目 可达 1 0 0 0 1 0 0 0 0 1级 而最近报道的 在超级计算机上的 井行 模拟实验 中的 原 子数目 为1 0 0 0 0 0 0 13 1 在计算 物理 化学 材料和 化工 等领域 M D方法已 经得到 广泛的 应用 是比 较成熟的 研究手段 在热科学中 采用 M D方法的研究正逐步开展起来 在徽尺度系统的物运过程 相变与界面现象 热脉冲加热 薄膜沉积和徽加工等问题的 研究中 MD摸拟都是有效和有前景的方法 导热系数是控制徽尺度系统尤其是固体材料导热的重耍参数 在微尺度实验费用高 昂 甚或难以 进行的 情况下 M D棋拟则可能是预报导热系数的 有重要价值的 方法 本文将 集中讨论采用M D棋拟方法研究导热系数的一 些相关问 题 2 平衡分子动力学 E MD 与非平衡分子动力学 N E MD 方法 E M D方法意味着通过模拟平衡系统求得导热系数 K u b 的线性响应理论 l i n e a r r e s p o n s e t h e o r y 为 将导热系 数 表 述为 可直接模拟的 信息 提供了 必要的 理论 框架 在线 性响 应范围内 G r e e n K u b o 关系式给出导热系数可由 系统徽观热流的时间相关得到1 2 1 一 1T 2 J J Q t J 23k1 T 2 e 0 咖 1 1Y L erv 告 E T f oi j 告 m v 告 u yj 这里k a 为B o lt z m a n n 叹 d日月 粉 u 为 双体作用 势能 以 下 标i 和J 标识 不同的 分 子 E M D模拟通常 都是 在徽正则 或 正则系综中进行 并且上述热流表达式也仅适用于双体作用势能 早期的工作中所用的 势能模型主要是硬球势能模型 后来广泛使用的是较为 接近真实系统的 L e n n a r d J o n e s双 本课 为国家自 招科学签金 N a 5 9 fl6 0 1 3 资 助项目 丁一 一一 气一 Y i 潇 有 甲 体势能摸型 目 前 有针对性的 更为复杂的势能模型也 逐渐应用于 对各种材料的模拟 现实中更多需要考察导热系数的情况是系统中 存在温度梯度 井有不可逆热流发生 在这种惰况下 E M D方法不再适用 须采用N E M D方法模拟不可逆非平衡过程 N E M D 的核心算法是对系统施加扰动 建立非平衡的抽运过程 根据系统在空间上的均匀性和 边 界 条件 N E M D方法 可 分为 各向同 性的 h o m o g e n e o u s 和 各向 异性的 in h o m o g e n e o u s 所谓各向同性的 N E M D 是指非平衡的系统在空间上具有某种均匀性 通常是指与周期 性边界条件相容 E v a n s 发展了 一种与周期性边界条件相容的各向 同 性 N E M D算法 在表征平衡系统 的正则 H a m i l t o n i a n描述中加入依赖于时间的扰动项 同时保证系统的 动t恒定 由 此荃 于推广的线性响应理论 可在外加大扰动下考察系统的 非平衡晌应 计算出系统的导热 系数 这种方案的特点在于全面修正运动方程 而系统中并未实现非平衡的热流或沮度 分布 另一类各向同性N E MD方案中 具有周期性边界条件的元系统中有非平衡热流发生 在计算获得沮度分布和热流后 即 可由F o u ri e r 定律计算系统的导热系数 在这种方案中 既可以给定系统中冷端与热端的温度 再计算热流 也可以 给定热流后 再计算沮度梯 度 由于计算热流更难收敛 目 前大多数算法中一般都先设定热流值 再统计沮度分布 I k e a h o j i 和H a f a r j o ld ill 以 及M l l l le r P la t h e b 1等先 后独立 发 展了 这种各向 同 性 E r方 案 图1 为M u ll e r P l a t h e 的 各向 同 性N E M D 算法的 示意图 系 统在三个方向 均 采用 周期 性边界 将模拟单元 元系统 在x 方向 分为N 层 其中标记为0 的层为冷端 标记为N 1 2 的 层为热端 从N 1 2 层到N 1 层与前一半成镜像 对称 在模拟中 每隔w个时间步长 选取0 层中 速率最大的原子和N 1 2 层中 速率最小的原 子 交换其速度矢t 由 于原子速率分布的 温 度范围总是大于这两个层的沮度之差 所以这 样的一对原子总能找到 即冷层中速率最大的 原子的速率大于热层中速率最小的原子的速 率 系统达到稳态的时候 该速率交换过程产 翻叻二0t几 v at 八 c 2F 411枯 1 圈1一 种典型的H o m o O W G N E b n 方案 生的热流将与0 N 1 2 层间的反向的导热热流相平衡 于是 又二一 m 22 乙 万价 一 V c 少 J 川曰晒 2 tL 州a T l a x 2 由 于原子间交换的是其速度矢且 所以该算法保证了 总动量 总动能和总能t守恒 交换 原子速率的同时 势能未受影响 该算法中 热流可以 根据原子交换造成的动能转移直 接确定 并且由w表征热 流的 大小 而 温度分布的计算也较为容易 H o o v e r 等171 最早提出 各向异性N E M D方案 来模拟边界非周期性的 在空间上各向异性的 系统中的稳态导热 如图 z所示 系统在x方 向 位于高温与低温恒温瑞之间 在Y和 z 方向 采用周期性边界条件 在 x方向分层并计算各 层中的局域温度 该方案的核心在于实现系统 边界与恒温墙相接触的定温算法 在与恒握墙 了 一 卜 圈2 典 型的加 加m 叩 加 N 曰 M D方 案 3 5 声 相接的 壁面层中 为粒子的运动方程引 入附加项 3 十 11 1二1卜 仁卜沪 卜1 ltl 井满足 4 其中 二 令 一bm v m v 一 2 军 M V 一 2 k8T 一 朴 吞 f vt b T v 5 C i e c o t t i 等I i 发展了 各向 异性N E M D算法的变种 物理摸型与图2 相同 但在摸拟系 统与恒沮绪的接触时采用随机方案 系统中粒子的 运动方程为 JZ 一N m 粉 Y V U 栩 f r 二J 州 6 其中f为随 机作用力 强制较子反射回系统中 仅当 靠近系统边界的 较子试图穿越恒沮绪时 施加该随机作用力 反射粒子的 速率由 恒温绮的沮度确定 在各向 异性 N E MD算法 中 值沮瑞间 通过系统的热流与沮度分布都可以 直接获得 从而可以由 F o u r i e r 定律求得 导热系致 由于系统中存在沮 度梯 度 各向 异性 N E MD得到的是对应于系统平均沮度的 导热系数 K o t a k e 等m 所发展的各向 异性N E M D算法中 系统在热流方向采用镜面边界条 件 3 几个盆要问 瓜的讨论 在徽尺度导热问 翅的M D模拟研究中 须探讨并解决一些荃本问 题 1 所有上述的E M 旧算 法 和N E W 算法 都以与系统的某种统计力学系综描述相容 为目 标 也都以 计算宏观系统的导热系数为目 标 在 E M D和均匀性 N E MD算法的发展 中 都认为与周期性边界条件相容意味着可以模拟宏观系统的性质 井以 此作为评价算 法的 准则 之一 然而周期性的边界条 件惫味 着系统有限 无界 周期性系统的计算结果是 一 1 育 否代表宏观性质不能一概而论 2 经典的 E和 N E M D算法都针对祠密流体的导热发展起来 徽尺度传A中 更 为多见是固体材料的导热 在固体中经典的 B o l t z n r a n n统计通常不再适用 因此播要研 究固体中晶格导热的t子描述 并由 此对M 刀模拟结果进行修正 3 即 使对单原 子分 子组 成的 模型 系统 不同的 研究 者给出 的 热流计算式仍有差 别 须从理论上解决热流计算问题并在M D棋拟中 详尽 考察对热流有贡献的几项的相对大小 4 上述算 法都以 单原子系 统的 双体势能模型为 荃础 对于更为复杂和常见的物 质 需要根据其可兼的 势能模型重新研究热流计算公式及导热系数的计算式 参 考 文 献 C h o u E 氏 L a k e s J R L i s o g X G e t a l A n n ua l R e v ie w o f H e a t J 3 m 叮 e r 1 0 1 9 9 9 1 4 1 A l l e n MY T i l d e s le y D I C o m p u te r S im u l a t i o n 矿钩a id s O x f o r d C l e r e d o n P r e s s 1 9 8 7 h 印刃 访 w w c s m a a l g o v G C 吮 四 胡e h IP I C S I n n ml E v a a s D 工P 切 L e f t A 9 1 1 9 8 2 4 5 7 压 咧1 毛 出自 匆 匕B M o l P 切 8 1 1 9 9 4 2 5 1 M Me r F l a t h e F J C L P h y s 1 9 6 1 9 9 7 6 0 8 2 H o o v e r W G A m 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