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中的共性与个性关系论述论文.doc_第1页
中医学中的共性与个性关系论述论文.doc_第2页
中医学中的共性与个性关系论述论文.doc_第3页
中医学中的共性与个性关系论述论文.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学中的共性与个性关系论述论文 共性和个性的辩证关系不仅在一般哲学中普遍存在而且在中医学中也占有重要地位把握好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对充分理解中医大有裨益 1共性和个性一般关系的体现 有人将共性与个性比喻成一组彩色铅笔共性是用于书写、绘画的铅笔个性是颜色不同还可把共性与个性比喻成一棵树共性是整棵树个性好比树叶、树枝每片树叶、每根树枝都反映整体信息 共性指矛盾的普遍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个性指矛盾的特殊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两者的辩证关系是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又受共性的制约共性和个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共性和个性在中医学中的体现 中医学的重要特征是辨证论治体现了由个别到一般又由一般到个别的认识过程它是个性与共性矛盾的展开 2.1辩证论治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体 中医辨证论治所得的具体证候是共性与个性特征的统一体这种治疗观念和思路在治人与治病的关系上更重视人;在整体与局部、机能与形质关系的处理上更重视整体和机能;在对病变共性和个性的关注上更重视共性由于个性特征的产生往往与个体对社会、心理、环境因素的个性化反应及体质因素密切相关故辨证诊断的重点是对个体的个性化特征、个性产生原因和机制进行辨析最终使个体的多样性个性特征在证候的整体诊断中得到更高层次的统一要想全面掌握个性特征在收集表象信息时必须认真仔细地进行临床观察收集些能够反映个性特征的表现;同时在治疗时除要针对共性特征外还应特别注意对个性特征的调整中医临床常常在经方或验方的基础上进行加减治疗其中作为处方基础的经方或验方的药物、药量等主要针对共性特征而加减的药物、药量等主要针对个性特征对个体特征的掌握往往是辨证论治水平的最好体现 在中医辨证中有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及六经八纲辨证由于卫气营血辨证与三焦辨证符合温病病情变化规律故用作温病的辨证纲领确实有利于温病的治疗然而这仅是辨证个性方面的发展个性并不能代替共性所以只要卫气营血辨证与三焦辨证不要六经辨证;或主张只要六经辨证不要卫气营血、三焦辨证都是片面的不可取的而脏贿辨证与六经辨证的关系十分紧密既不是对立的也不是完全等同的 2.2中医宏现辩证与微观辩证体现了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中医临床常用的辨证方法包括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经络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六经辨证、病因辨证、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这8种辨证方法形成于不同历史时期并不断发展和完善具有各自的适用范围和特点是历代医家总结自身临床经验并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结果统称为宏观辨证1986年沈自尹教授首次明确提出“微观辨证”概念危北海指出微观辨证主要是运用各种现代科学方法对各类中医证型病人进行内在的生理、生化、病理和免疫微生物等各方面客观征象的检查分析旨在深入阐明证候内在机理探讨其发生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提供可作为辅助诊断的客观定量化指标郭振球认为微观辨证是以中医经典辨证为向导结合现代新科技深入到细胞化学、神经递质、激素、免疫乃至基因调节以阐明病症传变规律的一种辨证方法“微观辨证”吸收了现代科学技术的检测手段是中医宏观四诊的深化和扩展对“证”的诊断起辅助作用微观辨证不能独立于宏观辨证存在而应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宏观与微观结合以寻求中医“证”的共性与个性指征 2.3中医的诊断与治疗体现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中医的诊断和治疗虽然突出个性但离不开共性这种个性表现为个人化、个性化、个病化个人化指这个人所处的环境、综合素质、各脏腑机能等;个性化指个人的世界观、心理状态、性格、饮食习惯、嗜好等;个病化指个人的病有什么特点和他的个性、个人状况有什么联系如因果关系等虽然这些因素和联系是模糊的但它对我们运用模糊思维进行临床诊断和治疗有决定性作用如冠心病病因多种多样每个病人都有自己的病因组合有共性也有个性这些病因组合可以变化各病因在某个病人身上的主次位置也不固定只有把握病人个性才能为针对性治疗提供依据 2.4西医学习也要掌握共性与个性 比较中医与西医异同时发现两者具有相似之处如都是先学习多种疾病的共性然后再学习具体疾病的某一特点如急性炎症的特点是红、肿、热、痛和功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