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16期中期末一模诗歌.docx_第1页
北京2016期中期末一模诗歌.docx_第2页
北京2016期中期末一模诗歌.docx_第3页
北京2016期中期末一模诗歌.docx_第4页
北京2016期中期末一模诗歌.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 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2015高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6-19题。醉翁操【1】苏轼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2】。醉翁啸咏,声和流泉。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山有时而童巅【3】,水有时而回川。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4】。注释:【1】据本词序,欧阳修喜爱琅琊幽谷的山川奇丽、泉鸣空涧,常把酒临听,欣然忘归。后沈遵作琴曲醉翁操,崔闲记谱,请苏轼填词。【2】蒉:草筐。论语宪问:“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3】童巅:山顶光秃,山无草木曰童。【4】徽:琴徽,系弦之绳。此处代指琴。16.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响空山”与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的“空山”,都写出了山的空寂。 B. “荷蒉”两句以论语中荷蒉者对孔子击磬的评价,赞赏醉翁懂得鸣泉之妙。 C. “醉翁去后”两句描写醉翁离开琅琊后,作者空对流泉,以吟诵表达思念之情。 D. 词作最后三句是说醉翁虽已离世,声和流泉的美妙意境却仍然得以留存人间。17. 词作开篇几句运用了以声写声的手法,用玉声形容泉声的清亮圆润。按照要求,完成下列各题。(5分)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3分) A. 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 B. 商声寥亮羽声苦,江天寂历江枫秋。(刘长卿听笛声留别郑协律) C. 蜂簇野花吟细韵,蝉移高柳迸残声。(韦庄听赵秀才弹琴) D. 寒敲白玉声偏婉,暖逼黄莺语自娇。(王仁裕荆南席上咏胡琴妓)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2分)白居易琵琶行同样运用了这种手法来写琵琶声:“_,_。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18.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4分)古代文人常常喜欢“啸咏”,除了本词中的醉翁,陶渊明写曾写道:“_,_。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归去来兮辞)(2分)这首词与欧阳修醉翁亭记有密切关联。词中“唯醉翁中知其天”“醉翁啸咏,声和流泉”,呼应了醉翁亭记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_,_”等寄情山水的名句。19. 欧阳修醉翁亭记描写了琅琊山的四时景色,表现了作者以山水自适、与民同乐的情怀。与之相比,苏轼这首醉翁操所描写的景色和表现的情怀有何不同?(6分)期中海淀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315题。木棉花歌清陈恭尹粤江二月三月来,千树万树朱花开。有如尧时十日出沧海,更似魏宫万炬环高台。覆之如铃仰如爵,赤瓣熊熊星有角。浓须大面好英雄,壮气高冠何落落!后出棠榴枉有名,同时桃杏惭轻薄。祝融炎帝司南土,此花毋乃群芳主?巢鸟须生丹凤雏,落花拟化珊瑚树。岁岁年年五岭间,北人无路望朱颜。愿为飞絮衣天下,不道边风朔雪寒。13.下面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开篇化用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绘出粤江木棉花开的繁盛景象。B诗人以“尧时十日”的传说与“魏宫万炬”的典故,形象写出了木棉花红艳热烈的特征。C诗的前十二句由近及远,虚实相生,选取不同角度,对木棉花着意刻画,意象鲜明,声情激越。D这首诗描写木棉花形神兼备,既写了木棉花动人的形色,又体现了木棉花内在的精神品格。14. 诗歌中画线句以“棠榴桃杏” 陪衬“木棉花”,下列诗句所用手法与之相同的一项是(分)A.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屈原国殇)B.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李白蜀道难)C.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杜甫秋兴八首其一)D.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苏轼新城道中其一)15.木棉花也称“英雄花”,请结合诗歌内容解说木棉花为什么被称为“英雄花”。(6分)东城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7分。阅读下面这首诗词,完成1518题。水调歌头 叶梦得 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欹斜。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拼却鬓双华。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 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谁似东山老,谈笑静胡沙!注 此词为作者退居太湖边的卞山时所作。东山老:指东晋名臣谢安,曾隐居东山,故名。他是历史著名的以弱胜强战例淝水之战的总指挥。胡沙:即“胡尘”,指代北方各民族发动的战争。15.下列对本词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秋色渐将晚”,描写暮秋的景色渐渐呈现出苍老深暗的颜色。B.“拼却鬓双华”句,意为毕生奋斗,终于赢得光华似锦的晚年。C.作者所居并不靠海而临太湖,“沧海”指烟波浩渺的万倾湖光。D.“边马”“胡笳”,勾勒出马蹄踏踏、羌管悠悠的北方边地景色。16.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窗”两句,写花木掩映的山屋、倾仄的小路,幽雅的景物衬托主人公的品格。 B.上片三层,先写一景,再设一问一答,一波三折,如三叠之瀑,曲尽回荡之美。 C. 一个“恨”字,笔落沉重,倾注着诗人,满腔的郁愤,成为笼罩全篇的情感基调。 D. 论者以为,叶梦得词风格颇似苏轼,而这首词从风格看也确实应属于“豪放词”.17填空。(4分)“黄花“即_花,诗人常借此描摹秋景,抒发情怀。如“_,_,_?”(李清照声声慢)18在横线上填写原文语句,并回答问题。(7分)本词中“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化用了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_,_。你认为本词与归去来兮辞中这两处字面相似的语句表达思想感情相同吗?为什么?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朝阳三、本大题共1小题,共18分。17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18分)九月九日崔善为(唐)九日重阳节,三秋季月残。菊花催晚气,萸房辟早寒。霜浓鹰击远,雾重雁飞难。谁忆龙山外,萧条边兴阑。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题“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初九,中国传统的重阳节,人们用登高、赏菊花、插茱萸等活动表示庆祝。 B传统上秋季分为孟秋、仲秋、季秋,分别对应农历七八九这三个月,九月已是季秋之月,百花已经凋残。 C颔联“菊花催晚气,萸房辟早寒”,写晚秋的寒气催落菊花凋零,只能到茱萸的子房去躲避早晨的寒意。 D古诗写重阳节,多表达欢庆之意,而这首诗的尾联,想到自己身处萧条冷落的龙山边关,全无喜庆之意。“菊花”是古代诗词中常见意象。下列各句中“菊花”与本诗颔联“菊花催晚气,萸房辟早寒”句所表达的意境相同的两项是(4分) A江城菊花发,满道香氛氲。(唐岑参送蜀郡李掾) B菊花纷四野,作意为谁秋。(宋陈与义感事) C菊花祗作旧时黄,白雪堆人头上。(宋戴复古西江月) D老圃好栽培,菊花五月开。(清顾太清菩萨蛮端午日咏盆中菊) E篱畔菊花未老,岭头又放梅花。(近代弘一清平乐赠许幻园)有人说,九月九日这首诗“韵含悲难”。本诗的韵脚是如何体现悲难的?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5分)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6分)诗人常用“鹰”“雁”的形象抒发情感。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有“ , ”之句,李清照在声声慢(寻寻觅觅)中写“雁过也, , ”,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中也有“ ,鱼翔浅底, ”的描写。期末海淀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417题。拟秋怀诗清蒋士铨文字何以寿?身后无虚名。元气结纸上,留此真性情。读书确有得,落笔当孤行。数语立坚壁,寸铁排天兵。苟非不朽物,谁复输精诚?入隐出以显,卓荦为光明。庶几待来者,神采千年生。【注释】元气:指人的精神,精气。卓荦:卓越,突出。14下列各项与本诗所表达的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3分)A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曹丕典论论文)B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作者皆殊列,名声岂浪垂。(杜甫偶题)C夫文章必自名一家,然后可以传不朽。若体规画圆、准方作矩,终为人臣仆。(宋祁宋景文公笔记释俗)D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其二)15阅读下面赏析拟秋怀诗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分)这首诗虚词的运用能于虚处传神。“确”“当”“苟非谁复”“庶几”等词,曲尽其妙地表现出作者的口吻、神情,又恰如其分地表达出诗作的思想内涵。这段文字对拟秋怀诗中虚词表达效果的分析略显空泛,请任选一个虚词,对其“于虚处传神”的特点加以具体赏析。16拟秋怀诗中除“元气结纸上,留此真性情”这一观点外,还有哪一主张对你有所启发,请结合你的阅读或写作体验加以阐释。(6分)17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分)在中国文学长河中,从古至今富有“真性情”的优秀诗文不胜枚举。它们或表达文人墨客的高雅情趣,如周敦颐的“,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或表现迁客骚人面对人生风雨时的超脱豁达,如苏东坡的“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定风波);或抒写青年才俊的壮志豪情,如毛泽东的“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沁园春长沙)。西城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619题。墨花(并叙) 苏轼世多以墨画山水竹石人物者,未有以画花者也。汴人尹白能之,为赋一首。造物本无物,忽然非所难。花心起墨晕,春色散毫端。缥缈形才具,扶疏态自完。莲风尽倾倒,杏雨半披残。独有狂居士,求为墨牡丹。兼书平子赋,归向雪堂看。【注】扶疏:枝叶繁茂分披貌。 平子赋:张衡字平子,文选卷十五有张衡归田赋,李善注:“张衡仕不得志,欲归于田,因作此赋。” 雪堂:苏轼被贬黄州时居住躬耕之所。16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认为尹白画墨牡丹,一如万物的生成一样自然而然,不是什么难事。B三四两句描述画家运笔创作的效果,墨晕由花心散开,春色在笔端显露。C五至八句借创作莲花、杏花的有关经历,描摹墨牡丹的优美形貌和情态。D结尾两句表明诗人钟爱墨牡丹,将带着这一书画作品回到雪堂用心守护。17“缥缈形才具,扶疏态自完”两句诗,体现了中国传统诗画创作对“神似”的看重。下面各首诗,没有明显体现“神似”主张的一项是(3分)A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墨梅)B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竹石)C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咏芙蓉)D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辛夷坞)墨花一诗中提到了“莲”,也有创作者借诗文赋予“莲”一种让人喜爱敬重的气质。像周敦颐的爱莲说中写到:“予独爱莲之出污泥而不染, ,中通外直, ”。(2分)18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4分)陶渊明曾经在归去来兮辞中写到:“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 。”其中的“心”与“形”,也涉及对“神”与“形”的关注。(2分)很多人在创作中都追求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同样是苏轼,他在同一时期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到了“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其中“ , ,卷起千堆雪”的刻画,就极好地渲染了古战场的气势和神韵。(2分)19“狂居士”是苏轼谪居黄州时的自称,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苏轼“求为墨牡丹”的举动寄托了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朝阳16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17分)还山宅杨师道暮春还旧岭,徙倚玩年华。芳草无行径,空山正落花。垂藤扫幽石,卧柳碍浮槎【注】。鸟散茅檐静,云披涧户斜。依然此泉路,犹是昔烟霞。【注】槎:读ch,指小舟。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中“徙倚”意为徘徊流连,“玩年华”是指尽情享受美好春光。B第二联描写了暮春的衰败景象:荒草弥漫,空山寂静,落花飘零。C第三联写轻风吹拂垂藤扫过幽石,横卧的柳枝挡住了前行的小舟。D本诗第二、三联对仗尤为巧妙,既有上下句对仗,又有句内对仗。下列诗歌的体裁与本诗相同的两项是(4分)A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汉无名氏迢迢牵牛星)B金汤既失险,玉石乃同焚。坠叶还相覆,落羽更为群。岂谓三秋节,重伤千里分。促离弦更转,幽咽水难闻。欲训相思处,山川间白云。(隋孔绍安别徐永元秀才)C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唐张九龄感遇)D夜寒生酒思,晓雪引诗情。热饮一两盏,冷吟三五声。铺花怜地冻,销玉畏天晴。好拂乌巾出,宜披鹤氅行。梁园应有兴,何不召邹生?(唐白居易雪朝乘兴欲诣李司徒留守先以五韵戏之)E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宋李清照夏日绝句)有人说,诗题“还山宅”中的“还”字是最能体现全诗主旨的“诗眼”,除了首联直接点明“还”字以外,全诗处处都是围绕“还”来写的。请选取诗中的任意两联(首联除外)简要分析。(4分)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6分)诗的第二联写“芳草无行径,空山正落花”,其中“芳草”“落花”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意象。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有“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之句,范仲淹在苏幕遮(碧云天)中写“,”,陆游的钗头凤(红酥手)中也有“,”的描写。东城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4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6-19题。虎丘【1】题壁陈恭尹【2】虎迹苍茫霸业沉,古时山色尚阴阴。半楼月影千家笛,万里天涯一夜砧。南国干戈征士泪,西风刀剪美人心。市中亦有吹篪客【3】,乞食吴门秋又深。注释:【1】虎丘,苏州名胜,相传内有春秋时吴王阖闾墓。【2】陈恭尹,清代诗人。其父陈邦彦为明末岭南抗清主力,后兵败殉国,陈恭尹只身逃脱。【3】吹篪(ch)客,指伍子胥。春秋时,伍子胥父兄为楚平王所杀,他逃往吴国,吹篪乞食。篪,古代一种用竹子制成的乐器。16.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题壁诗是诗人在墙壁上题写的诗歌,苏轼题西林壁、谭嗣同狱中题壁都是题壁诗。B.起句写吴王霸业成空的史实,“古时山色”四字暗含着江山未改、人事已非的深沉感慨。C.颔联拓展空间,由虎丘而至整个江南,千家笛声与万里砧声相合,虚实相生,意境阔大。D.颈联以“征士泪”对“美人心”,将士出生入死,闺中美人却不知亡国之恨,犹自做着女红。17.古诗词中的数字有时并非实指。下列诗句中,与本诗颔联中加点数字的表达效果不同的一项是(3分)A.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李白行路难(其一)B.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C.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D.十丈黄尘千尺雪,可知俱不似江南。(吴伟业阻雪)18.请结合全诗说说这首诗的尾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19.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4分)战争是我国古代诗文创作的重要题材之一,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和审美内涵。曹刿论战中,曹刿在“齐人败绩”,“公将驰之”时,实地考察“,”后,才下令追逐,最终大克齐师,体现了古人高超的战略思想;而屈原在国殇中饱含深情地歌咏为国而死的将士们勇猛不可侵犯的诗句“,”,则传达出一种凛然阳刚之美。丰台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17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6题。念奴娇题镇江多景楼,用坡仙韵白朴江山信美,快平生,一览南州风物。落日金焦,浮绀宇,铁瓮独残城壁。云拥潮来,水随天去,几点沙鸥雪。消磨不尽,古今天宝人杰。遥望石冢巉然,参军此葬,万劫谁能发?桑梓龙荒,惊叹后,几度生灵埋灭。往事休论,酒杯才近,照见星星发。一声长啸,海门飞上明月。注:采用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原韵。金焦:金山,焦山。绀(gn)宇:寺庙。铁瓮:北固山前的一座古城。三国时孙权所筑。石冢:东晋高官王敦的参军郭璞之墓,在金山下。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落日”三句既展示出镇江山川的雄伟,又表现了它的历史沧桑感。B“遥望”三句是说石冢历经千年,遭遇无数次劫难,任人随意挖掘。C“桑梓”三句惊叹家国的沧桑变迁,心中涌起悲凉之情和无奈之叹。D“一声”两句倾吐满腔愁怨,以景结情,给读者留下很大想象空间。15在横线处按要求填空。(8分)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与这首词“落日金焦,浮绀宇,铁瓮独残城壁”位置对应的词句是,。本词中“消磨不尽,古今天宝人杰”一句由王勃滕王阁序中“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一句化用而来。窦娥冤的作者与白朴同于属“元曲四大家”。窦娥冤中的主人公在幻想破灭后,将天地鬼神一起咒骂:“地也,!天也,!”这惊天动地的呼喊是对整个封建社会的愤怒声讨。16.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与白朴的这首词,都从“江山”写起,分别描绘登临镇江北固山上的北固亭、多景楼所见景象,抒发感慨。试比较分析两词上片所抒发的感慨有何不同。(6分)【石景山】三、本大题共四小题,共20分,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5-19题。燕山九日作【宋】范成大万里汉家使,双节照清秋。旧京行遍,中夜呼禹济黄流。亭落桑榆西北,无限太行紫翠,相伴过卢沟。岁晚客多病,风露冷貂裘。对重九、须烂醉,莫牵愁。黄花为我,一笑不管鬓霜羞。袖里天书咫尺,眼底关河百二,歌罢此生浮。惟有平安信,随雁到南州。注释:乾道六年(1170年),作者奉命出使金国。为改变接纳诏书礼仪和索取“陵寝”事与金国交涉,慷慨抗节,几近被杀,本词即写于出使期间。双节:使节出行时的仪仗。禹:与尧、舜齐名的贤圣帝王,曾治理黄河,划定中国九州版图。桑榆:指桑干河(永定河)和榆关(山海关)。作者在当时所作绝句燕宾馆自注中说可“至是适以重阳,伴使把菊酌酒相劝。”天书:南宋至金国的国书。15.根据阅读经历判断,本词词牌是(2分)A.永遇乐B.念奴娇C.水调歌头D.定风波16.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词开篇即写出使金国的大背景,作者走遍当年的都城汴梁,胸中透露出不平的意绪。B.“桑榆”“太行”“卢沟”三句点明行踪,也写出了孤身一人、客居他乡的感伤与落寞。C.虽然两鬓斑白,作者还是畅饮赏菊以度佳节,且以拟人手法写出菊花绽放带来的喜悦。D.本词以北国秋日风光入诗,情感慷慨激昂,悲壮又不失豪放,风格与苏轼、陆游相近。17.题目中“九日”指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下列与重阳节没有关联的两项是(4分)A.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B.云木硫黄秋满川,茱萸风里一樽前。C.但将酩酊秋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D.黄花宜泛酒,青岳好登高。E.细笔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18.上世纪30年代末,学者夏承焘因中日战起,“惧亡国之无日,援取宋人词之足鼓舞人心、砥砺节概者”编著了宋词系,其中即有范成大此词。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本词何以能够“鼓舞人心。砥砺节概”。(5分)19.在横线处填写相关作品原句(6分。限选其中6处。)“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季节的变化总能牵动诗人敏感的心灵,范成大于清秋时节一抒怀抱,更有无数诗人因“秋”生情。767年重阳,56岁的杜甫一首登高写尽秋悲,其中颔联“,”二句写出肃穆萧瑟、空旷辽阔的秋景,寄寓着深沉的生命感怀,成为千古写秋名句;元和十二年秋,白乐天写下琵琶行,开篇即以“”一句写出送客湓浦口所见清冷秋景,为下文抒写“天涯沦落”之悲奠定了基调,其后又以“”一句秋江月夜景色烘托出音乐的无尽魅力;北宋范文正公同样善摹秋意,“碧云天,黄叶地,”,思乡的愁绪借景透出,不着痕迹。当然,秋景也并非总是一片萧瑟。1925年,满怀革命豪情的的毛泽东途经长沙,伫立橘子洲头,眼中则是一派“,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的壮丽秋景,呈现出以天下为己任的宏大境界。古人云:“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此言不虚。【昌平】三、本大题共6小题,共22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621题。赠将【1】宋王质问讯山东窦长卿,苍苍云外且垂纶【2】。流水落花都莫问,等取,榆林【3】沙月静边尘。江面不如杯面阔,卷起,五湖烟浪【4】入清尊。醉倒投床君且睡,却怕,挑灯看剑忽伤神。注释:【1】已从官场归隐的王质听说好友窦将军意欲归隐,写此词相赠。【2】垂纶:指隐居或退隐。【3】榆林:在陕西北部,地临沙漠,北宋时防御西夏的边防重镇。【4】五湖烟浪:指范蠡载西施泛舟五湖的故事。16.本词的词牌名是(1分)A.如梦令B.定风波C.菩萨蛮D.浣溪沙17.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读“苍苍云外且垂纶”一句,我们仿佛看见一个在茫茫云天之外安静垂钓的闲人。B.“榆林沙月静边尘”中饱含作者对友人的希望:希望他能够在边防重镇建立战功。C.“江面”一句中,江面”与“杯面”指出世、入世,“不如”表达作者对二者的取舍。D.“挑灯看剑”一句,表现了作者的军旅生活十分单调,夜不能寐时,常常抚剑遣愁。18.“五湖烟浪入清尊”一句运用了范蠡西施五湖泛舟的典故,准确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下列各句中,没有运用相同写作手法的两句是(4分)A.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B.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C.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王勃滕王阁序)D.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E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19.有人评价此词“以理遣情,展开内心情与理之矛盾”。请结合诗句,对此加以简析。(6分)20.读完本词后,将此对联补充完整。(2分)上联:一首赠将,颇显词人劝勉之意。下联:。21.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6分)古诗词中,词人常常借“酒”抒怀。李清照在声声慢中,用“,、晚来风急”感叹淡酒无味,难敌冷风浸骨;范仲淹在苏幕遮中“,”借酒遣相思,反而更增其相思之苦;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诗句,更抒发词人年华已逝,壮志未酬的感伤!【顺义】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619题。水龙吟1过南剑双溪楼 辛弃疾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人言此地,夜深长见,斗牛光焰。我觉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待燃犀2下看,凭栏却怕,风雷怒,鱼龙惨。 峡束苍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元龙3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4。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问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系斜阳缆?注释:1.此词写于南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辛弃疾53岁,闲居11年后被起用,又受到主和派诬陷而落职。2.燃犀:点燃犀牛角。传说点燃犀牛角能照见水中鬼怪。3.元龙:陈元龙,三国时人,为人忠亮高爽,有扶世济民大志。4.冰壶凉簟:喝冷水,睡凉席,形容隐居自适的生活。16.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西北浮云”既可能是“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中真实的浮云,也可能是大宋沦陷的北国江山。B.“斗牛光焰”与苏轼前赤壁赋“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中“斗牛”都指斗宿和牛宿。C.“我觉山高,潭空水冷”与陆游诉衷情“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中“空”均是空荡的意思。D.词最后三句与开篇战云密布的形象不同,夕阳中航船卸落白帆,在沙滩上抛锚,渲染一派和平景象。17.本词开篇从一把宝剑起笔。“长剑”,其实不过“三尺龙泉”,而作者却通过奇妙的想象,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倚天万里须长剑”这一壮观的词句。按照要求,完成下列各题。(5分)下列诗句,没有使用这种写作手法的一项是(3分)A.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望庐山瀑布)B.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项羽垓下歌) C.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 (杜甫饮中八仙歌)D.寒敲白玉声偏婉,暖逼黄莺语自娇。(王仁裕荆南席上咏胡琴妓)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同样运用了这种手法来写山高:“天姥连天向天横,_。天台一万八千丈,_。”(2分)18.(5分)辛弃疾还填过一首水龙吟,其中上半阕第三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B.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C.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D.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辛弃疾擅长用典入词,委婉含蓄,以少胜多。他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元嘉草草,_,_ 。”就是用南朝宋武帝之子刘义隆的故事讽刺了南宋当权者轻敌冒进的作法。(2分)19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有“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反问,上面这首水龙吟中,也有“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的慨叹。这两句表达的情感是否相同?说明理由。(5分)一模【石景山】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4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619题。感鹤【唐】白居易鹤有不群者,飞飞在野田。饥不啄腐鼠,渴不饮盗泉【1】。贞姿自耿介,杂鸟何翩翾【2】。同游不同志,如此十余年。一兴嗜欲念,遂为矰缴【3】牵。委质小池内,争食群鸡前。不唯怀稻粱,兼亦竞腥膻;不唯恋主人,兼亦狎乌鸢【4】。物心不可知,天性有时迁。一饱尚如此,况乘大夫轩。注释:【1】盗泉:古泉名,故址在今山东泗水县东北。淮南子说山训“曾子立廉,不饮盗泉。”【2】翾(xun):低空飞翔。【3】矰(zng):古代用来射鸟的拴着丝绳的短箭。缴(zhu):拴在箭上的生丝绳,用于射鸟,可以靠它收回来。【4】鸢(yun):一种小型的鹰,以昆虫和小型爬行动物为食,也吃腐肉。16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诗落笔即写鹤的耿介贞姿,高翔于田野之上的野鹤与翩翩轻飞的杂鸟形成鲜明对比。B“一兴嗜欲念,遂为缯缴牵”是说野鹤不幸被捕获,偶然变故引发了后来命运的逆转。C作者以“不唯”“兼亦”反复表现野鹤自甘堕落,与群鸡争食,与乌鸢为伍,令人唏嘘。D作为一首寓言诗,本诗以生动的故事性描述为主,兼有议论,以浅映深,抑扬跌宕。17本诗以鹤喻人,托物言志。下列诗歌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两项是(4分)A布谷飞飞劝早耕,舂锄扑扑趁春晴。千层石树通行路,一带山田放水声。(姚鼐山行)B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竹石)C燕语如伤旧国春,宫花旋落已成尘。自从一闭风光后,几度飞来不见人。(李益隋宫燕)D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李纲病牛)E.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曾巩咏柳)18请选择恰当的成语,将序号填写在下面语段甲乙两处的横线上。(2分)鹤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形象。鹤性情高雅,形态美丽,看起来仙风道骨,常常用以象征长寿,(甲)和两个成语即用此意。白鹤翩翩然有君子之风,人们多将修身洁行而受到赞誉的人称为“鹤鸣之士”。鹤也是高雅的象征,因此有成语(乙)和。风声鹤唳 龟鹤遐寿 焚琴煮鹤 梅妻鹤子 松鹤延年19本诗题为感鹤,诗人借鹤的变化寄托了深沉的感慨。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5分)【朝阳】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7分。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518题。喜迁莺 晋师胜淝上【1】李纲【2】长江千里,限南北,雪浪云涛无际。天险难逾,人谋克壮,索虏岂能吞噬!阿坚百万南牧,倏忽长驱吾地。破强敌,在谢公处画,从容颐指。奇伟!淝水上,八千戈甲,结阵当蛇豕。鞭弭周旋,旌旗麾动,坐却北军风靡。夜闻数声鸣鹤,尽道王师将至。延晋祚,庇烝民,周雅【3】何曾专美!注释:【1】晋师胜淝上:指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淝水之战”。前秦的苻坚以百万之师犯晋,东晋谢安指挥八千军士在淝水抗击,并大获全胜。【2】李纲:北宋末、南宋初的抗金名臣。【3】周雅:指诗经中赞颂周宣王战功的诗篇。15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词开篇写景,描写长江白浪涛涛,奔腾千里,是阻隔南北的天然界线。B“破强敌”三句写谢安指挥若定,从容不迫,对部下颐指气使,十分严厉。C“结阵当蛇豕”中的“蛇豕”意思是毒蛇和野猪,在这里比喻凶残的敌人。D“延晋祚,庇烝民”写东晋在淝水取得胜利,使国运延续,人民得到庇护。16下列诗句中的“鹤”,与“夜闻数声鸣鹤”中的“鹤”所表达的意境相同的一项是(3分)A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诗经小雅鹤鸣)B闻鹤唳而心惊,听胡笳而泪下。(南北朝庾信哀江南赋)C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唐崔颢黄鹤楼)D夜鹤晓猿时复闻,寥寥长似耿离群。(宋林逋山中寄招叶秀才)17前人评这首词:“于宋廷有良史之鉴也。”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作者写“淝水之战”有何用意。(5分)18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6分)古诗文中经常会写前代的人和事。刘禹锡陋室铭中的“ , ”,是以古代明贤自比;杜牧泊秦淮中的“ , ”,用陈后主荒淫亡国的历史讽刺晚唐统治者;陆游书愤中用“ , ”两句,既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敬意,更抒发了报国无门的慷慨悲凉。【顺义】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16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620题。南涧中题柳宗元秋气集南涧,独游亭午时。回风一萧瑟,林影久参差。始至若有得,稍深遂忘疲。羁禽响幽谷,寒藻舞沦漪。去国魂已远,怀人泪空垂。孤生易为感,失路少所宜。索寞竟何事,徘徊只自知。谁为后来者,当与此心期。注:南涧:地处永州之南,作者谪居时作。亭午:正午,中午。期(q):约会。16.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句交待了游览的时令、地点,“集”字更多地体现了诗人的主观感受。B.“始至”句写出游览之感,初来这里别有感触,稍入深涧似觉忘了疲惫。C“去国”句意思是被贬离京后,灵魂出窍,只能一边流泪一边怀念故人。D.结句表明以后有人迁谪来此,看到此景,或许能真正理解这种落寞心情。17.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独游亭午时”中一个“独”字,有双关意,既是一人游览,又有孤独之意。B.回旋的风“一萧瑟”,碧树的影“久参差”,是从听觉上写出了风与影的和谐。C.“羁禽响幽谷”,意思是鸟的鸣叫使山谷更加幽静,以动衬静,引发诗人联想。D.诗的前八句着重描写作者在南涧所见景物;后八句着重抒发诗人生发的感慨。18.柳宗元由“羁禽、寒藻”起兴,引发下句。晋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也曾用这种手法写到“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引出下句“,”。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2分)19.柳宗元初被贬之后,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寄情于山水,写下永州八记。其中小石潭记有“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的描写,作者把自己的心情和小石潭的环境结合起来,寓情于景。(2分)20.苏东坡曾云:“柳仪曹(柳宗元)诗,忧中有乐,乐中存忧,盖绝妙古今矣。”说说你对南涧中题中“乐忧”的理解。(6分)【丰台】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720题。清明二首(其二)杜甫此身飘泊苦西东,右臂偏枯半耳聋。寂寂系舟双下泪,悠悠伏枕左书空。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旅雁上云归紫塞,家人钻火用青枫。秦城楼阁烟花里,汉主山河锦锈中。春水春来洞庭阔,白愁杀白头翁。注:偏枯:麻痹。左书空:用左手在空中写字。蹴鞠:踢球。紫塞:泛指北方。汉主:指唐皇。17.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第二联近承首联,“系舟”应“飘泊”,“左书空”对“右臂偏枯”,将老病漂泊的境况具象化。B. 第三联远承首联,“蹴鞠”“秋千”语带双关,形象地写出了诗人长期漂泊身不由己的悲凉酸楚。C. 尾联以“春”“白”叠用见妙,春水归向洞庭,白逢春生长,让原本愁苦的诗人又顿感欣慰。D. 本诗前三联侧重叙事,叙中融情,后三联重在写景,景真情切,两大部分双峰并峙,各显千秋。18. 本诗第三、四联中的“蹴鞠”“秋千”“钻火”等涉及清明习俗。下列诗句与清明习俗或传说没有关联的一项是(3分)A. 明时帝里遇清明,还逐游人出禁城。 (顾非熊长安清明言怀)B.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孟浩然清明即事)C.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黄庭坚清明)D. 纸灰飞作白蝴蝶,血泪染成红杜鹃。 (高翥清明)19. 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3分)杜甫登高中的“,”两句也与本诗一样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多病的复杂情感。唐诗常常以与“秦”相关的词语指代长安及其附近地区。如本诗的“秦城”,又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 “”一句里也有类似的指代。20.本诗第四、五两联虚实结合,动静兼具,可谓构思精妙。请结合全诗加以赏析。(6分)【房山】三、本大题共3题,共16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8题。水仙子咏雪乔吉 冷无香柳絮扑将来,冻成片梨花拂不开。大灰泥漫了三千界,银棱了东大海,探梅的心噤难捱。面瓮儿里袁安舍,盐罐儿里党尉宅,粉缸儿里舞榭歌台。【注释】三千界:佛家语,这里泛指整个世界。袁安,晋周斐汝南先贤传记载:“大雪积地丈余”,洛阳令出行视察,“至袁安门,无有行路。谓安已死,令人除雪入户,见安僵卧。”党尉,即党进,北宋时人,官居太尉,雪夜拥炉酌酒,热得出汗,“扪腹徐行”,说:“天气不正。”15.下列对这首散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前两句运用比喻,写出了雪花飘飞轻若柳絮,冰冷而没有香气;积雪像飘落满地的梨花,冻成一片,推移不动。B.第四句的“棱”字是口语赘词,用于某些形容词后。第五句的“噤” 字指心里想着但闭口发不出声之意。C.最后三句描写雪之大:袁安的宅舍雪大如同埋进了面缸,党尉深宅的积雪像洁白的盐堆,歌舞的亭台被大雪变成了粉缸。D.这首元曲是一首咏物的曲子,全曲处处都在写雪,而曲词内容却不着一“雪”字,从不同角度运用多个手法突显描写对象。16.夸张的作用是用言过其实的方法,突出事物的本质,或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本曲夸张手法运用得十分突出,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3分)A.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B.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C.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D.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7.刘熙载在艺概中说:“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我也。”从这个角度看,这首散曲和唐代的高骈的对雪“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歧”相比,哪一首更符合刘熙载的评论?请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4分)18.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6分)“用典”是古诗文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用典既要师其意,又能于故中求新,令如己出,不露痕迹,所谓“水中着盐,饮水乃知盐味”,方为佳作。王勃在滕王阁序在赞美当时南昌人才济济,文武兼备时,写道“腾蛟起凤, 。紫电清霜, 。”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作者登上北固亭,想到刘义隆,于是告诫南宋统治者,不要 “ , , ”。苏轼在赤壁赋有这样的语段:“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这些都是使用“典故”的典范。【东城】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5-19题。满江红豫章滕王阁吴潜万里西风,吹我上、滕王高阁。正槛外、楚山云涨,楚江涛作。何处征帆木末去,有时野鸟沙边落。近帘钩、暮雨掩空来,今犹昨。秋渐紧,添离索。天正远,伤飘泊。叹十年心事,休休莫莫。岁月无多人易老,乾坤虽大愁难着。向黄昏、断送客魂消,城头角。注释:【1】吴潜,南宋词人,为人正直不阿,曾任朝廷要职,后遭权臣攻击被罢免,改任福建安抚使,此词应为吴潜前往福建道经南昌时所作。15.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万里西风”三句颇有气势,写出了词人登临滕王高阁时的兴致。B.“秋渐紧”,“紧”字呼应上片的“西风”、“暮雨”,突出了凄怆之感。12/162016诗歌汇编C.“何处征帆木末去”,既写出词人伫立之久,又暗含前途未卜之意。D.“秋渐紧”,“紧”字呼应上片的“西风”、“暮雨”,突出了凄怆之感。16.雨,是中国文学传统的抒情意象,下列诗句中,“雨”所承载的意境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3分)A.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呈水都张十八员外)B.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C.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 (秦观好事近)D.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蒋捷虞美人)17.解释“乾坤虽大愁难着”一句中加点字的意思,说说本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18.请任选一个角度(内容、结构、语言)赏析词尾画线句的妙处(4分)19.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5分)。“登高”是我国古代文化中一种别具特色的民俗现象,春秋时期就有“君子登高必赋”的传统。以有限之身面对无限时空,能见前之所未见之景,抒情之所未抒之情。王勃登滕王阁,见“鹤汀凫渚, ;桂殿兰宫, ”。顿觉遥襟甫畅、逸兴遄飞;杜甫登白帝城外高台,见“ ,不见长江滚滚来”。不由慨叹身世飘零、老病孤愁;而辛弃疾等郁孤台,则借水怨山,“ , ,”抒发了深沉的爱国情思。海淀一模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2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15题。却说沧州牢城营里管营首告:(甲)杀死差拨、陆虞候、富安等三人,放火延烧大军草料场。州尹大惊,随即押了公文帖,仰缉捕人员一且说(甲)与柴大官人别后,上路行了十数日,时遇暮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紧起,又见纷纷扬扬,下着满天大雪。行不到二十余里,只见满地如银。昔金完颜亮有篇词,名百字令,单题着大雪,壮那胸中之气:天丁震怒,掀翻银海,散乱珠箔。六出奇花飞滚滚,平填了山中丘壑。皓虎颠狂,素麟猖獗,掣断珍珠索。_。缟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