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优质丰产栽培技术.doc_第1页
马铃薯优质丰产栽培技术.doc_第2页
马铃薯优质丰产栽培技术.doc_第3页
马铃薯优质丰产栽培技术.doc_第4页
马铃薯优质丰产栽培技术.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马铃薯优质丰产栽培技术位于湖南西部的辰溪县及周边的溆浦、沅陵、泸溪、麻阳、中方等县,常年种植春马铃薯150200公倾,所产马铃薯主要用作鲜食蔬菜于蔬菜淡季4月中旬上市,部分用作饲料及加工等。当地生产的春马铃薯皮色鲜嫩光滑、风味鲜美独特,外观品质及食味优于当地其他季节生产及外地调进的马铃薯,是当地消费者喜爱的习惯性蔬菜种类,具有稳定和可持续增长的消费市场。春马铃薯一般667m2产量15002000kg,平均售价1.5元/kg,667m2纯收入15002000元,种植效益好,而且生产周期短,后季可搭配水稻、玉米、西瓜等作物,有利于温光、土地资源的充分利用;同时,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的独特优良品质,极具市场竞争力,如果引导进行规模化生产,开拓市场通路,组织外销,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根据多年的栽培实践,现对春马铃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进行总结阐述,期望通过归纳总结与生产实践互动,将品质、产量提升一个台阶,以进一步增强和提高这一当地特色产业的竞争力,为规模化生产奠定技术基础。1播期安排播期宜安排在12月下旬至1月份。播期安排主要考虑生产安全性、销售季节性两大问题。两相兼顾,最佳播期应为12下旬,此期播种,既可避开苗期冻害,又可争早在4月中旬上市。以辰溪县气象条件为例,春马铃薯动态历程为:播种后,12月下旬至2月上旬,平均气温为56,薯块在土中处于幼芽缓慢萌动状态;2月中、下旬,平均气温上升至7以上,幼芽破土出苗;3月中旬至4月份,平均气温为1418,适宜薯块生长1,有利于优质、高产。若播种过早,则出苗早,幼苗易遭霜冻、冰雪等低温危害(0即受冻害,4全株冻死1),如辰溪县田湾镇2001年连片种植春马铃薯10km2,11月25日播种,12月中旬出苗,1月下旬遭遇下雪冷害天气,冻死苗率达30%;如播种过迟,则薯块生长期气温过高(22以上),薯块品质差、产量低。2种薯准备2.1调运贮藏。生产用种主要从黑龙江克山、讷河等地调进,北方生产的脱毒种薯具有抗病性强、丰产性好、生产出的商品薯品质好等优势,调种时注意选用脱毒3代以内的种薯。黑龙江种薯在当地冰冻季节前的国庆节前后调进,贮藏34个月后才播种,贮藏保质的做法是:选择阴凉、干爽、透气场所摊薄保藏,上盖510cm稻草或砂土(含水量65%左右)保湿。2.2品种选择。近年引进种植的品种有东农303、中薯3号、克星4号、克星一号、紫花白、贵州黄皮、台湾红皮等,但以东农303的早熟性、抗病性、商品性最好,该品种从1991年引进,已连续种植18年,目前仍为当家品种,占春马铃薯种植面积的80%以上,湖南的湘潭、长沙地区至今也是东农303当家,尚无理想替代品种。2.3用种量。按株距26.5cm、行距50cm的密度,每亩种40004500株,每块种薯按37.5克计算,667m2需种薯150170kg。2.4种薯处理。2.4.1催芽。黑龙江产种薯5月初播种、8月中旬成熟,9月底至10月初调运至湖南,历经两地气候表现休眠期为90120天,视品种不同而有差异(东农303为90天),即到12月1月播种时,芽子已自然长出,无需特别条件催芽。按照上述贮藏办法,即置于阴凉处薄摊、保湿、遮光贮藏,东农303于11月中旬茎块顶部芽开始长出,至12月中旬顶部芽长15cm,其它牙眼多处可见幼芽萌发。一般在播前1015天,置于室内自然光下晾芽,幼芽转为紫绿色时播种。对于休眠期长,播种前尚未打破休眠的品种,可用1520ppm浓度的“九二O”水溶液浸种1015分钟,晾干后保湿、遮光催芽,待腋芽萌动后再播种,以利出苗整齐。2.4.2 切块。切块在播种前23天进行,1kg种薯切成2530块,平均单块重37.5克,40克以下的小薯整薯播种;切块时自顶部至脐部纵切将顶芽一分为二,切块应为楔状,每个切块含有2-3个芽眼;切面应均匀拌(沾)草木灰或钙镁磷肥;切块时若发现维管束变色或腐烂薯应剔除,并要将切刀擦洗干净,再用开水烫一下或用75%的酒精消毒,以防传染病菌。 3.地块准备3.1选地。马铃薯适应性广,但以选择土层深厚、肥沃、微酸性(PH5.56.51)的壤土为宜,避免选择前季作物为辣椒、番茄、茄子、烟草等茄科作物及块根、块茎作物的地块,所选田、地块要求爽水性好,雨后不渍水,并开好排水围沟、腰沟,确保排水通畅。3.2作垄。播前深耕25cm左右,按100cm左右宽分厢起垄,厢沟宽30cm左右、深2025cm,垄面宽70cm左右,一垄种植两行。3.3开沟。在起好的垄面中间开播种沟或施肥沟,沟宽3035cm、深1015cm左右。3.4施肥。调查表明,667 m2产量2500kg的中等肥力地块,施肥量与贵州省农业科学院何庆才等人提出的相似,需施用纯N16kg、P5O218kg、K2O22kg2,全部作基肥施用,肥料种类及用量安排:45%(15-15-15)含硫复合肥75kg、钙镁磷肥(PH6.5地块改用普钙)50kg、家圈肥15002000kg。施肥沟(播种沟)开好后,将复合肥、磷肥均匀撒施入播种沟底,家圈肥作为播种后盖种施用。3.5治虫。随同施肥,667 m2用5%毒死蜱辛硫磷颗粒剂(商品名:地攻)1kg与细砂土拌成药土,均匀撤施于播种沟中,防治地下害虫,施药后,在药、肥上覆土23cm。4播种操作4.1摆种。将种薯芽眼朝上,按2627cm的株距摆放在播种沟底边,一沟播种两行,两行种薯错开摆放,形成宽窄行的密度结构,窄行距3035cm,宽行距6570cm。4.2盖种。播种后,用预备好的15002000kg家圈肥(生、熟均可)盖种,覆盖厚度56cm,然后,再在家圈肥上盖土67cm,整个厢面成垄形。4.3除草。盖种后,667m2用芽前除草剂50%乙草胺100150克,兑水4060kg均匀喷入垄面。4.4盖膜。垄面覆盖90100cm宽的地膜,最好选用黑色的除草膜,667m2需膜3kg左右,用土压实封严,以利保温防冻、抑制杂草生长、防止土壤板结等,全程盖膜,收获时撤膜。5.田间管理5.1破膜引苗。幼苗出土后,要注意查看出苗情况,及时在膜上破孔(划一条小口子即可)引苗出膜,防止膜内高温烧伤幼苗。5.2追肥化控。结合病虫防治,选用磷钾动力或磷酸二氢钾+硼肥进行叶面追肥23次。未盖膜的春马铃薯,出苗后要及时中耕、除草,结合中耕,培土12次,防止块茎外露变青,迟熟品种在出苗后30天(花蕾期)看苗(苗旺不施)667m2追施尿素、硫酸钾各510kg。若中、后期田间生长过旺,喷施100mg/kg15%的多效唑控制徒长。春马铃薯中、后期往往雨水较多,应注意清沟排水,防止田间渍水烂薯。5.3病虫防治。前期注意早疫病和蚜虫、菜青虫的防治,蚜虫是病毒病的主要传播媒介,要及时抓好防治,早疫病可选用代森锰锌、丙森锌(安泰生)防治,蚜虫可选用吡虫啉、啶虫咪防治,菜青虫可选用阿维菌素、氯氟氰菊酯防治;中、后期注意晚疫病的防治,一般在现蕾始期防治1次,隔1015天再防治一次,药剂可选用安泰生、甲霜灵锰锌、霉多克(缬灭威+丙森锌)等药剂;成熟后期如晚疫病发生严重,造成部分茎叶开始枯死,可提前割除地上茎叶,块茎可延迟几天再收获,以防止晚疫病菌向块茎传播。6.收获整理东农303、中薯3号、克新4号等早熟鲜食品种,一般在出苗后6070天(下部老叶变黄)可收获上市,选晴天收获,收获时晾干表皮水分,去除表皮泥土,剔除病虫薯、受损薯、绿皮薯,按大小分级装袋,及时运往销售点。7关键归纳春马铃薯优质丰产栽培技术可归纳为5大关键因子。7.1种薯因子。按栽培目标(鲜食、饲料、加工等)选定品种,选用北方远距离(如黑龙江讷河)脱毒种薯;如当地留种,则薯块表皮粗糙、商品性差、产量低。7.2气候因子。适时播种,将薯块形成、生长期安排在气温1618的最适宜时段。7.3土壤因子。深松土壤+家圈肥盖种,创造空间度大的疏松土壤环境,形成的薯块皮色鲜嫩、光滑,商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