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武隆民间舞 武隆县人民历来都具有艰苦朴素,勤劳勇敢、憨厚、淳朴的美德。武隆县历史悠久,早在五千多年前的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就有这块土地上养育生息,而且建县比较早,在蜀汉延熙十三年(公元250年)就在今日白马建置汉平县,先后在这块地盘上建置过信宁、武龙、都濡等四个县。 春秋战国时期,武隆为巴楚相交的出入孔道,从两汉时期莫葬出土的文物中就有各种舞俑、衣物等器型、人物交往繁盛、常以舞相迎。人类生活和开始,就是舞蹈历史的开始。 明代朱载培的乐律全书记载“盖乐心内发,感物支,不觉手足自运,欢乐之至也”。口不能表达的,就用手之舞足之蹈之。人受外界事物的感动下,手和脚就自然动起来,达到非常欢乐的境地,这就产是产生舞蹈的由来。舞蹈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最原始的舞蹈多是反映狩猎和模仿鸟兽的动作而来,这就慢慢产生了生活舞蹈。 另外,当时人们对大自然没有科学的理解,产生了祈神和祷祝活动。后来就逐渐产生了宗教、祭祀的巫舞。特别是在民族地区,这种舞蹈的成份相当重,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为发在劳动之余,减轻疲劳,庆贺丰收,招男嫁女,婚丧喜庆,求神拜佛,又产生了一些人们喜欢的各种民族民间舞蹈和自娱性的舞蹈,从而流传至今。现将武隆县民间舞蹈的流传情况及动律特点作如下简略介绍。(一)坛枪舞:属巫舞的一个舞种,农村又叫“跳坛”。建国前,流传在武隆县各地乡村。据说人们为了免除灾祸就要许愿“跳坛”。如果你许了愿到时就不要跳,不然就会有灾难降临。跳坛分墩墩坛和兜兜坛,一般是跳墩墩坛。跳兜兜坛又叫请“小神子”。跳时在兜兜的周围插上很多小旗子表示千军万马,反它敬奉得好一夜之间它就可使你富裕起来,如果把它得罪了,一夜之间它就可以把你搞得倾家荡产。在表演时,舞者的基本动作,主要是翻天车、地车、左车、右车、盘龙车,动作性较强,以连续串翻身、绞脚步连续翻身等。它的最大特点,就是以快速旋转和翻身为基本动律。动作激情奔放,相互配合,对称性较强,现已很少表演。(二)打财神:属有娱必舞蹈的一种。主要流传在我县江口区临近彭水县和贵州省的几个乡。它是在春节期间人们喜欢娱乐性的舞蹈。每年正月初一到十五,这一带农民每家每户都要请来跳此舞。以求大吉大利,财源茂盛,六畜兴旺。表演者一人扮三花脸,一人扮幺妹,舞者领唱,锣鼓伴奏者帮腔。见啥唱啥可即兴表演,唱词都是带奉承吉利的话。主要以左右小晃手,左右靠脚合掌,踏步转身相互对转等为基本动律,它的特点在表演时要风趣、幽默诙谐,动作灵活。(三)莲宵舞:建国前后流传在武隆县民间,属自娱性的舞蹈。不用舞台,不择地点,街头院坝都可打起来。一般在逢年过节和重大节日时表演。我县莲宵分双打和单打。单打和其它地区流传的动作基本相同。双打表演者两手各执一根莲宵,击的部位和打法又有所不同,舞者执莲宵,击脚尖、腰、背、大腿、脚心等身体各个部位,主要有勾脚、后翻脚、跳、跃、走、绕线八字为基本动律。(四)腰鼓舞:是在建国后,由西南服务团一个叫李君的同志带来武隆县的。主要流传在沿江一带场、镇,在欢庆重大节日时候表演。人数不限,男女均可,主要动作有十路。其中有前进跳,后一捶,加三点等为主要动律。(五)狮舞:狮舞是武隆县民间流传最广、历史最长的一个民间舞种。几乎每个乡、村都有玩狮者,有玩地狮和高台狮之分。其中又分寿狮和孝狮。寿狮在生朝满日、祝寿时玩。孝狮则是在办喜事时玩,主要套路,地狮有:1、平地滚绣球;2、美女梳头;3、大舜耕田;4、太公钓鱼;5、天鹅抱蛋;6、滚九连环;7、麒麟送子;8、拆字等一百多种套路。高台舞狮有:1、黄莺展翅;2、翻天印等。一般是一人扮大头和尚,两人玩狮,建国前武隆县民间艺人最多可玩高台狮上十七张桌子。(六)龙灯舞:主要分耍龙、烧龙、孝龙、水龙。一般是玩九栋龙,也在玩十二栋的。表演以滚龙、穿花龙、上山龙、下山龙等为基本动作组合。(七)橙香龙舞(又名橙子龙):流传在武隆沿江和乡村的场镇,属儿自娱乐自乐性舞蹈。每年中秋节玩,动作和玩耍龙动作基本相同。(八)花船舞:以一人扮幺妹,一人扮艄翁,幺妹在表演时坐于船中,艄翁划船以跑园场、走碎步、上三步、退四步、走十字步为基本动律。(九)蚌壳舞:是女扮蚌壳精,男扮渔翁。主要动作是:有碎步、十字步、左右弓步等为基本动律。(十)堂二行路舞:属跳阳戏的一段。表演者为一人,以走绞脚步、绕线八字,手做大箭头、二箭头、三元箭、四支箭等象形动作为基本动律。(十一)打场舞:属农民在劳动中的一种自娱性舞蹈。动作基本上是平时劳动的重复,在收草头、园场、创草、翻叉等主要动律。主要流传在平桥、鸭江一带。(十二)秧歌舞:秧歌舞是建国后由西南服务团传来武隆县的。它原来流传于北方,有各种秧歌,是在重大节日时和欢送英雄,模范、参军、结婚时表演,人数不限,男女均可。一般都化装成北方男女青年模样,分大秧歌和小秧歌,基本动作是进两步,退一步或溜十字步。老鹰茶 老鹰茶,又称老荫茶。乌江流域沿河、务川、彭水称老鹰茶,武隆、涪陵、南川有称老鹰茶,也有称老荫茶。老鹰茶植物学名称豹皮樟,属樟科木本常绿植物,是北纬30度线上安徽、湖北、重庆、贵州、四川一带海拔1000米山区生长的一种高大常绿乔木,叶互生,叶质甚厚,色泽深绿。野生经济植物志名曰老鹰茶,老岩茶、老人茶、老荫茶是别称。老鹰特别喜欢在长有老鹰茶树的崖壁上筑巢,即使巢穴附近没有,也会从远处叼一些老鹰茶树的枝叶放在窝里。强烈的樟科植物芳香油的味道,是蛇、鼠之类偷食幼鹰的动物害怕嗅这股味道,有了它,母鹰可以放心地把鹰宝宝搁在家里面独自出外觅食,这是民间关于老鹰茶一词的具体解说。此茶只产于崇山峻岭之上,或在悬崖峭壁畔,一般只有像老鹰那样的飞禽才能飞到树上啄食树叶解渴,这也是民间一个朴素的解释,山区的老年人都喜欢喝此茶,此茶大多产在岩畔和阴山,阴和荫互通,就有了老人茶、老岩茶、老阴茶、老荫茶等不同称谓。本草纲目有止咳、祛痰、平喘、消暑解渴等记载。老鹰茶含芳香油多,因含多酚类化合物,泡饮时清香,滋味厚实,浅涩后甘。还富含氨基酸、矿质元素、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黄铜酮类、多酚类、咖啡碱等物质,其含有高锌、高铁、高铬特征,有利于改善造血系统的功能。老鹰茶含有其他微量元素如铷、磷等对脑神经和心血管具有保健作用。成品茶汤色金黄带红,有强烈的樟科植物芳香油味,适合夏季饮用,有消渴去暑、消食解胀、解毒消肿、提神益智慧、明目健胃、散淤止痛、止泻、止嗝等多种功效。武隆纸竹工艺 武隆纸竹工艺历史久远,分布面广,遍及全县26个乡镇。其内容十分丰富,在丧事、寿诞、街头游乐、逢年过节的庆典礼仪中,都有式样众多、制作精致的纸竹工艺品。婚事剪喜字窗花;满十祝寿剪寿字,剪松鹤延龄,做宫灯挂在大门上,还做八仙庆寿木偶戏子,药发木偶焰火架等;丧事的纸竹工艺品种类繁多,最具特色。灵屋是丧葬仪式中必不可少的纸竹工艺品。其品类多达30多种。在总体形式上,有背匣房、烽火房、三滴水房、一面向三面转房、三面向四面转房、四面向房等;在制作结构上,有内搬外斗(柱头和篾块混斗)、满穿斗(柱头全部穿斗)等;在纸质裱糊上,有平纸糊盖草房、卷纸糊盖瓦房、搓筒瓦盖琉璃房等。其他纸竹工艺品也很丰富,主要有丧轿、金童玉女、金银宝山、士兵、车夫头、男马女轿、马夫、轿夫、幡、旗、伞、衣厢、高灯撞牌、孝龙、孝狮、土地、隔坛、铜蛇、铁狗、冥塔,还有灵官、鸟狱、牛头、马面、判官、小鬼、四值功曹、十仙女(香、花、灯、水、果、茶、食、宝、珠、衣十供养的供奉者等。这些纸竹工艺品不仅制作精美,而且文化内涵也比较丰富。如灵屋有对联24对,隔坛有对联12对,门楣隔坛有吊页35张、35字,还有宝塔诗3首,藏头诗5首,回文诗4首,破狱图案1张,游城图案1张,踩桥图案1张,佛教典故2则等。摆设阵容庞大,气势宏伟,给人们一种艺术陶冶。由于社会的发展,现代文化的广泛传播,自愿学习传统纸竹制作工艺者越来越少,这门技艺面临失传的境地。抢救、保护工作急需进行。武隆民间习俗之仡佬族风俗 仡佬族散居在贵州省西部的织金、黔西、六枝、关岭等20多个县,少数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隆林各族自治县和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广南、文山、富宁、马关等县。武隆县境内也有仡佬族分布,有浩口苗族仡佬族乡,位于武隆县东南部,与贵州省相邻,芙蓉江于贵州省穿峡入境处,距县城61千米(武务路贯通后41千米)。东与彭水县大丫乡相连,西南与贵州道真县洛龙镇、忠信镇接壤,北与本县石桥乡相连。面积84.5平方千米,人口6498人。辖浩口、何家、三汇、接官、邹家、落心6个行政村,29个农业社。乡政府驻蓼垭。江口电站库区尾端在境内,景点有芙蓉江、朱子溪峡谷风光、红军渡、石墙、古木参天的一线天等。仡佬族有自已的语言,但各地仡佬语差别很大。如今,只有四分之一左右的人还会仡佬话,汉语已成仡佬人的交际工具。一部分人还会讲苗语、彝语或布依语等。仡佬族没有本民族文字,通用汉文。信仰多神,崇拜祖先。仡佬族主要从事农业。手工打铁业比较发达,因此,史书上把有些地方的仡佬称为“打铁仡佬”。习俗仡佬族生活习俗等方面和当地汉族相似。仡佬族的禁忌有:平时不能站立或坐在家门口;有分娩或有丧事的人家,外人不得入内;妇女生孩子未满40天的,不能跨门槛,也不能到井边挑水。仡佬族热情好客,亲戚朋友相聚,都要以酒为礼,遇到喜庆或节日,酒必不可少。婚俗男女青年结婚时,男方须请媒人携带鸡、酒等物送给女家,如礼物被女方接收,就表示婚姻已经缔结。居住在道真等地的仡佬族,在娶亲嫁女或宴请宾客时还要办“三么台”酒宴进行款待,即按特点顺序共分三台,第一台称茶席,喝清茶辅以各种糖果点心和香香(即核桃、板栗、花生、白果、葵花籽等);第二台称酒席,渴白酒,拌以各种凉菜及酸、咸、辣腌菜和香肠、盐蛋等;第三台称正席,上饭菜,菜中有扣肉吃“大菜”,招待客人时,客人不放筷,主人必须陪到底。在婚嫁期间,亲友要把自家酿制的“爬坡”酒装坛,贴上红条,做为礼品,置于门外,内插长粽叶茎一根,男女客人可随意以茎为管吸吮。食俗习惯日食三餐,早餐稀饭或酸汤烫饭,中餐和晚餐多为大米干饭或玉米干饭。糯米食品,是仡佬族最喜食用的食品之一。糯米一般都用来制作糯米粑,因制作方法不同,各具不同的风味。食用时,常配以蜂蜜、红糖、白糖、芝麻、苏子等。仡佬族大都喜欢把鲜菜做成酸菜和腌菜再吃,如用青菜、辣椒、大蒜、生姜混合腌制的酸辣菜,用香椿芽腌制的腌香椿,不仅可以凉拌,单独作菜,而且还可用来做成大菜(即扣肉底菜)。肉类主要有猪肉、羊肉和牛肉、马肉,其中较有代表性的风味菜肴是用猪骨头、鸡肉加大量的辣椒粉舂碎,加各种佐料做成的辣椒骨,食用时既可单独做汤,又可与其他菜相配,制成各种风味菜肴。仡佬族很喜欢吃辣食,吃法很多,如:将嫩辣椒放在干锅内爆成半熟,然后用油炒煳;或将嫩辣椒煮成半熟,晒干,吃时再用油炸,直接用来下酒。仡佬族善酿酒,以“爬坡酒”最富特色,酒用玉米、高梁、毛稗、稻谷等酿制而成,常用作礼品赠送亲友。节庆仡佬族的传统节日大体与汉族相同。如春节、端午节、七月节和中秋节。其中糯米粑是仡佬族节庆活动中必不可少的食品。春节是仡佬族最大的节日。过春节时,家家户户都要用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家电产品绿色包装设计合同
- 2025年度城市绿化工程定金担保合同
- 2025年度文化旅游项目宣传推广服务合同范本
- 2025版水果包装设计与品牌形象合作协议
- 2025年度保安服务市场合作协议范本:共享市场资源
- 2025年度公司管理层聘用合同:副总经理岗位聘任书
- 2025版全新智能交通软件下载与规划合同
- 2025常见外贸化妆品销售合同模板
- 2025版托盘租赁与仓储物流服务合作协议
- 2025年度高端酒店客房管理承包合作协议书
- 园林工程竣工验收与养护期
- 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
- 《养老护理员》-课件:协助老年人如厕
- 丙酸丙酯的分离工艺
- 二维层状材料的堆叠效应
- 小鲤鱼跳龙门电子版
- 审计资料交接清单
- 从业人员晨检记录表
- CQI-9热处理系统审核第三版(中文版)
- 马兰士CD6004 使用说明书
- 中国哲学经典著作导读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西安交通大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