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电子线路习题解答.pdf_第1页
高频电子线路习题解答.pdf_第2页
高频电子线路习题解答.pdf_第3页
高频电子线路习题解答.pdf_第4页
高频电子线路习题解答.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高频电子线路习题解答.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频电子线路高频电子线路 胡宴如 耿苏燕 主编 习题解答习题解答 目 录目 录 第 章 小信号选频放大器第 章 小信号选频放大器 1 第第 3 章 谐振功率放大器章 谐振功率放大器 4 第第 4 章 正弦波振荡器章 正弦波振荡器 10 第第 5 章 振幅调制 振幅解调与混频电路章 振幅调制 振幅解调与混频电路 22 第第 6 章 角度调制与解调电路章 角度调制与解调电路 38 第第 7 章 反馈控制电路章 反馈控制电路 49 1 第 2 章 小信号选频放大器 2 1 已知并联谐振回路的求该并联回路的谐振频率1 H 20 pF 100 LCQ 0 f 谐振电阻 p R及通频带 0 7 BW 解 9 0 612 11 0 0356 10 Hz35 6 MHz 2 2 1020 10 f LC HF 6 3 12 6 4 0 7 10 10022 4 k22 36 1022 36 k 20 10 35 6 10 Hz 35 6 10 Hz356 kHz 100 p H RQ F f BW Q 2 2 并联谐振回路如图 P2 2 所示 已知 300 pF 390 H 100 CLQ 信号源内 阻负载电阻求该回路的谐振频率 谐振电阻 通频带 s 100 k R L 200 k R 解 0 11 465kHz 2 2 390 H300 PF f LC 0 70 390 H 100114 k 300 PF 100 k 114 k 200 k 42 k 42 k 42 k 37 1 14 k 390 H 300 PF 465 kHz 37 12 6 kHz p espL e e e RQ RRRR R Q BWfQ 2 3 已知并联谐振回路的求回路的L和Q以及 时电压衰减倍数 如将通频带加宽为 300 kHz 应在回路两端并接一 个多大的电阻 00 7 10 MHz C 50 pF 150 kHz fBW 600 kHzf 解 6 26212 0 11 5 105 H 2 2 10 10 50 10 LH fC 6 0 3 0 7 10 10 66 7 150 10 f Q BW 22 3 6 0 22600 10 1166 7 10 10 p o Uf Q f U 8 1 当时 0 7 300 kHzBW 6 0 3 0 7 4 612 0 10 10 33 3 300 10 33 3 1 06 1010 6 k 2 2 10 1050 10 e e ee f Q BW Q RQ f C 而 2 4 712 66 7 2 13 1021 2 k 2 1050 10 p RQ 由于 p e p RR R RR 所以可得 10 6 k21 2 k 21 2 k 21 2 k10 6k ep pe R R R RR 2 4 并联回路如图 P2 4 所示 已知 360 pF C 1 280 H L 100 Q 2 50 H L 试求该并联回路考虑到影响后的通频带及等效谐振电 阻 12 10 n NN L 1kR L R 解 6 3 12 280 10 10088 1088 k 360 10 p RQ 22 6 33 12 0 0 7 612 101k100 k 88 k 100 k46 8 k 280 10 46 8 10 46 8 10 0 88 1053 360 10 11 9 46 kHz 2 532 280 10360 10 LL epL e e e e Rn R RRR R Q f BW QQLC 3 2 5 并联回路如图 P2 5 所示 试求并联回路 2 3 两端的谐振电阻 p R 已知 a 1 100 HL 2 10 HL 4 HM 等效损耗电阻10r b 300 pFC 1 50 pFC 2 100 pFC 10 HL 2r 解 6 12 12 2 1001042 10 a 39 3k 300 1010 p LLML R crCr 3 6 12 6 2 22 2 100108 10 8 43 104 10 39 3k 0 55 k 8 43 p p LLM n LM R R n 12 1212 12 12 6 6 12 12 12 12 1 22 50 100 10 b 33 3 10pF 33 3pF 50100 10 10 10 0 150 10150 k 33 3 102 50100 10 3 50 10 150 k 16 7 k 3 p p p C C C CC L R Cr CC n C R R n 2 6 并联谐振回路如图 P2 6 所示 已知 0 10 MHzf 100Q 匝比 12 k s R L 1kR 40 pFC 11323 1nNN 3 4 21345 nNN 试求谐振回路有载 谐振电阻 e R 有载品质因数和回路通频带 e Q 0 7 BW 解 将图 P2 6 等效为图 P2 6 s 图中 712 0 100 39 8 k 2 2 1040 10 p Q RQ f C 22 1 22 2 3 3712 0 1 312 k20 28 k 41k16 k 20 28 39 8 16 k7 3k 7 3 10 7 3 102 1040 1018 34 1 2 ss LL espL e e Rn R Rn R RRRR R Q f C 0 70 10 MHz 0 54 18 34 e BWfQ 5 MHz 2 7 单调谐放大器如图 2 2 4 a 所示 已 知放大器的中心频率 回路 线圈电感 Q 匝数 0 10 7 MHzf 13 4 HL 100 13 20N 匝 匝 匝 晶 体管的参数为 r 试求该大器的谐振电 压增益 通频带及回路外接电容 12 5N 45 5N 2 mS L G 200 S oe G 7 pF oe C m 45 mSg 0 bb 解 1313 12 1245 2020 4 4 55 NN nn NN 4 6 66 013 2626 1 2326 2 66 3 12 111 37 2 10 2 1002 10 7 104 10 200 10 412 5 10 2 10 4125 10 37 212 5125 10174 7 10 45 10 44 174 7 10 p oeoe LL epoeL m uo e GS QQf L GGnS GGnS GGGGS g A n n G 6 666 0 70 12 2626 0 22 1 16 11 21 174 7 102 10 7 104 10 10 7 210 51MHz 11 55 4 1055 4 2 2 10 7 10 4 10 7 55 455 4 e e e T oe T Q G BWfQ CF fL C CCPF n PF 2 8 单调谐放大器如图 2 2 4 a 所示 中心频率 晶体管工作点电流 回路电感 0 30 MHzf EQ 2 mAI 13 1 4 HL 100Q 匝比 11312 2nNN 试求该放大器的谐振电压增益及通频带 21345 3nNN 5 L 1 2 mSG 0 4 mS oe G 0 bb r 解 6 66 11 38 10 1002 30 101 4 10 p GS Q 2326 1 2326 2 66 0 6 12 6 013 0 4 10 2100 10 1 2 10 3 598 10 3810098 10236 10 262 mA 26 mV0 077 0 077 46 6 23 5236 10 11 236 102 3 oeoe LL epoeL mEQ m u e e e GGnS GGnS GGGGS gIS g A n n G Q G w L 66 6 0 0 7 16 0 101 4 10 30 10 1 88 MHz 16 e f BW Q 第 章 谐振功率放大器第 章 谐振功率放大器 3 1 谐振功率放大器电路如图 3 1 1 所示 晶体管的理想化转移特性如图 P3 1 所示 已 知 回路调谐在输入信号频率上 试在转移特性上画出输 入电压和集电极电流波形 并求出电流导通角 BB 0 2 VV i 1 1cos u t V 及 c0 I c1m I c2m I的大小 解 由 BEBB 0 21 1cos 0 21 1cos i uVuVt VVt 可作出它的波形如图 P3 1 2 所示 根据及转移特性 在图P3 1中可作出的波形如 3 所示 由于时 BE u c i0t BEBEmax 0 21 1 1 3 uuVV 则 max 0 7 C iA 因为 所以 cos imBE onBB UU V BE on BB im 0 60 2 cos0 364 1 1 UV U 则得 69 由于 则 0 69 0 249 1 69 0 432 2 69 0 269 00max 11max 22max 69 0 2490 70 174 69 0 4320 70 302 69 0 2690 70 188 cC c mC c mC IiA IiA IiA 3 2 已知集电极电流余弦脉冲 试求通角 max 100 mA C i 120 70 时集电极电 流的直流分量 0c I和基波分量 1c m I 若 求出两种情况下放大器的效率各为多 少 CC 0 95 cm U V 6 解 1 120 0 0 406 1 0 536 01 1 0 0 406 10040 6 mA 0 536 10053 6 mA 110 536 0 9562 7 2 20 406 cc m cm c CC II U V 2 70 0 0 253 1 0 436 01 0 253 10025 3mA 0 436 10043 6 mA 10 436 0 9581 9 20 253 cc m c II 3 3 已知谐振功率放大器的 试 求该放大器的 CC 24 VV C0 250 mAI 5 W o P cmCC 0 9UV D P C P C 以及 c1m I maxC i 解 0 0 25246 W DCCC PI V 1 651W 5 83 3 6 225 0 463A 0 924 CDo o C D o c m cm PPP P P P I U 1 1 220 8331 85 50 0 9 CC C cm V g U 0 max 0 0 25 1 37 0 183 C C I iA 3 4 一谐振功率放大器 测得 CC 30 VV C0 100 mAI cm 28 VU 70 求 e R o P和 C 解 0 max 0 100 395 mA 70 0 253 c C I i 1max1 70 3950 436172 mA c mC Ii 1 28 163 0 172 cm e c m U R I 1 11 0 172282 4 W 22 oc mcm PIU 2 4 80 0 1 30 o C D P P 3 5 已 知 放 大 器 工 作 在 临 界 状 态 要求输出功率 CC 12 VV BE on 0 6 VU BB 0 3VU cm 10 5 VU o 1WP 60 试求该放大器的谐振电阻 输入电压 及集电极效率 e R im U C 解 22 1110 5 55 221 cm e o U R P 1 0 0 6 0 3 1 8 V cos0 5 60 110 391 10 5 78 5 2 60 20 21812 BEBB im cm C CC UonV U U V 3 6 谐振功率放大器电路如图P3 6所示 试从馈电方式 基极偏置和滤波匹配网络等 方面 分析这些电路的特点 7 解 a 集电极均采用串联馈电方式 基极采用自给偏压电路 利用高频扼 圈中固有直流电阻来获得反向偏置电压 而利用 1 V 2 V 1 V 2 V B R获得反向偏置电压 输入端采用L型 滤波匹配网络 输出端采用型滤波匹配网络 b 集电极采用并联馈电方式 基极采用自给偏压电路 由高频扼流圈 B L中的直流电阻 产生很小的负偏压 输出端由 构成型和T型滤波匹配网络 调节和 使得外接50欧负载电阻在工作频率上变换为放大器所要求的匹配电阻 输入端由 构成T和型滤波匹配网络 用来调匹配 用来调谐振 23 L C 345 C C CL 34 C C 5 C 1 C 2 C 1 L 6 CL 1 C 2 C 3 7 某谐振功率放大器输出电路的交流通路如图P3 7所示 工作频率为2 MHz 已知 天线等效电容 等效电阻500 PF A C 8 A r 若放大器要求80 e R 求和 LC 解 先将L 等效为电感 则 C组成形网络 如图P3 7 s 所示 由图可 得 A C A L A LL 80 11 8 e e A R Q r 3 由图又可得 所以可得 eA QL A r 8 6 6 22 12 2626 3 8 1 91 101 91 H 2 2 10 11 11 91 H 12 122 H 3 11 2987 10F2987 pF 2 2 10 2 122 10 e A A AA e A Q r LH LL Q C L 因为 1 A A LL C 所以 6 26 6 11 1 91 10 2 2 10 500 10 14 59 10 H14 59 H A A LL C 212 3 8 一谐振功率放大器 要求工作在临界状态 已知 集电极电压利用系数为0 95 工作频率为10 MHz 用L型网络作为输出滤波匹 配网络 试计算该网络的元件值 CC 20 VV o 0 5 WP L 50R 解 放大器工作在临界状态要求谐振阻抗 e R等于 22 0 9520 361 220 5 cm e o U R P 由于 e R L R 需采用低阻变高阻网络 所以 6 6 22 12 2626 361 112 494 50 2 49450 1 986 101 986 H 2 10 10 11 11 98612 31 H 2 494 11 110 10F110 pF 2 10 10 2 31 10 e e L eL e R Q R Q R LH LLH Q C L 3 9 已知实际负载 谐振功率放大器要求的最佳负载电阻 工作 频率 试计算图3 3 9 a 所示 50 L R 121 e R 30 MHzf 型输出滤波匹配网络的元件值 取中间变换阻抗 2 L R 解 将图3 3 9 a 拆成两个L型电路 如图P3 9 s 所示 由此可得 2 1 50 114 2 121 11 2 L e L e e L R Q R R Q R 9 7 71 9 122 2 6 22 22 2 9 12 26212 2 91 11 6 4 9 520 10520 pF 2 30 1050 11 15201542 pF 4 9 11 52 10 H52 nH 2 30 10 542 10 7 71 2 81 8 10H81 8 nH 2 30 10 e L e eL Q CF R CCpF Q L C Q R L 1111 22 1 12 1 2629 11 11112 11 181 8 nH 183nH 7 71 11 339 10339 pF 2 30 10 83 10 81 852 nH133 8 nH e LL Q CF L LLL 3 10 试求图P3 10所示各传输线变压器的阻抗变换关系及相应的特性阻抗 解 a 1 1411 4 4 4 444164 c i icLcci Lc Z RUU RZRZZR IIRZ L R b 2211 2 2 4 222 2 ic icLcciL Lc RZUU RZRZZRR IIRZ 3 11 功率四分配网络如图P3 11所示 试分析电路的工作原理 已知 试求75 L R 1d R 2d R 3d R及 s R的值 解 当a与b端负载电阻均等于2 1r T s R a与b端获得信号源供给功率的一半 同理 2r T 两端负载 3r T L R都相等 且等于4 s R时 a b端功率又由 平均分配给四个 负载 所以每路负载 2r T 3r T L R获得信号源供给功率的1 4 故图P3 11构成功率四分配网络 123 75 150 18 75 ddds RRRR 3 12 图P3 12所示为工作在2 30 MHz频段上 输出功率为50 W的反相功率合成电 10 路 试说明 1 传输线变压器的作用并指出它们的特性阻抗 2 传输线 变压器的作用并估算功率管输入阻抗和集电极等效负载阻抗 1r T 5r T 6r T 7r T 解 1 说明 的作用并指出它们的特性阻抗 1r T 5r T 1r T为1 1传输线变压器 用以不平衡与平衡电路的转换 1 50 c Z 2r T和组成9 1阻抗变换电路 3r T 23 50 316 7 cc ZZ 4r T为1 1传输线变压器 用以平衡与不平衡电路的转换 4 12 5 c Z 5r T为1 4传输线变压器 用以阻抗变换 5 25 c Z 2 说明 的作用并估算功率管的输入阻抗和等效负载阻抗 6r T 7r T 6r T起反向功率分配作用 起反向功率合成作用 7r T 功率管的输入阻抗为 501 2 8 92 功率管集电极等效负载阻抗为 50 6 25 24 ab RR 第第 4 章 正弦波振荡器章 正弦波振荡器 4 1 分析图 P4 1 所示电路 标明次级数圈的同名端 使之满足相位平衡条件 并求出振荡 频率 解 a 同名端标于二次侧线圈的下端 6 0 126 11 0 877 10 Hz0 877 MHz 2 2 330 10100 10 f LC b 同名端标于二次侧线的圈下端 6 0 612 1 0 777 10 Hz0 777 MHz 2 140 10300 10 f c 同名端标于二次侧线圈的下端 6 0 612 1 0 476 10 Hz0 476 MHz 2 560 10200 10 f 4 2 变压器耦合LC振荡电路如图 P4 2 所示 已知360 pFC 280 HL 晶体管的 略去放大电路输入导纳的影响 试画出振荡器 起振时开环小信号等效电路 计算振荡频率 并验证振荡器是否满足振幅起振条件 50Q 20 HM fe 0 5 oe 2 10 SG 解 作出振荡器起振时开环参数等效电路如图P4 2 s 所示 Y 12 略去晶体管的寄生电容 振荡频率等于 0 612 11 Hz 0 5 MHz 2 2 280 10360 10 f LC 略去放大电路输入导纳的影响 谐振回路的等效电导为 5 66 11 2 1042 7 S 502 0 5 10280 10 eoeoe o GGGGSS QL 由于三极管的静态工作点电流 EQ I为 12 10 0 7 1233 0 6 mA 3 3k EQ V I 所以 三极管的正向传输导纳等于 0 6 260 023S femEQT YgIUmAmV 因此 放大器的谐振电压增益为 om uo e i Ug A G U 而反馈系数为 f o U jMM F jLL U 这样可求得振荡电路环路增益值为 6 0 02320 38 42 710280 m e gM TAF GL 由于T 1 故该振荡电路满足振幅起振条件 4 3 试检查图P4 3所示振荡电路 指出图中错误 并加以改正 解 a 图中有如下错误 发射极直流被 f L 短路 变压器同各端标的不正确 构成负反馈 改正图如图P4 3 s a 所示 b 图中有如下错误 不符号三点式组成原则 集电极不通直流 而通过直接加到发 射极 只要将和位置互换即行 如图P4 3 s b 所示 CC VL 1 CL 13 4 4 根据振荡的相位平衡条件 判断图P4 4所示电路能否产生振荡 在能产生振荡的电路 中 求出振荡频率的大小 解 a 能 6 0 126 1 0 1910 Hz0 19 MHz 4700 2 1030010 2 f b 不能 c 能 6 0 126 1 0 42410 Hz0 424 MHz 2 47010 100200 10 f 4 5 画出图P4 5所示各电路的 交流通路 并根据相位平衡条件 判断哪些电路能产生振荡 哪些电 路不能产生振荡 图中C C C 为耦合电容或旁路电容 BEC C L为高频 扼流圈 解 各电路的简化交流通路 分别如图P4 5 s a b c d 所示 其中 a 能振荡 b 能振荡 c 能振荡 d 不能振荡 14 4 6 图P4 6所示为三谐振回路振荡器的交流通路 设电路参数之间有以下四种关系 1 112233 L CL CL C 2 112233 L CL CL C 4 112233 L CL CL C 即 010203 fff 当 01 ff 时 均呈感性 不能振荡 1 X 2 X 3 X 当 0102 fff 时 呈容性 3呈感性 不能振荡 1 X 2 XX 当 0203 fff 时 呈容性 呈感性 构成电容 三点式振荡电路 1 X 2 X 3 X 2 112233 L CL CL C 当 03 ff 时 呈感性 不能振荡 1 X 2 X 3 X 当 0302 fff 时 呈容性 呈感性 构成电感三点式振荡电路 3 X 1 X 2 X 当 0201 fff 时 均呈容性 不能振荡 1 X 2 X 3 X 3 112233 L CL CL C 即 010203 fff 当 0102 fff 时 均呈感性 不能振荡 1 X 2 X 3 X 当 010203 ffff 时 均呈容性 不振荡 1 X 2 X 3 X 4 112233 L CL CL C 0203 fff 时 X 均呈感性 1 X 23 X 020301 ffff 时 均呈容性 故此种情况下 电路不可能产生振荡 1 X 2 X 3 X 4 7 电容三点式振荡器如图P4 7所示 已知谐振回路的空载品质因数 晶体管 的输出电导 输入电导G 试求该振荡器的振荡频率 LC60Q 5 oe 2 510SG 3 ie 0 210S 0 f 并验 证时 电路能否起振 CQ 0 4 mAI 解 1 求振荡频率 0 f 由于 15 12 12 3001000 pF 231 pF 3001000 C C C CC 所以 0 612 11 Hz 1 MHz 2 2 11010231 10 f LC 2 求振幅起振条件 6 612 2 2 6 12 2 2 2 61 33 212 0 4 26S 0 0154 S 26 11 2410S 60 11010 231 10 3001000 241040 6 S 1000 13001 20010 10001210 3610 mCQ p pp ieie BB gI GS QL C CC GGS C C GG CRR 33 1 6 2 S28 S 1 1 210S0 510S500 S 40 62850025 S594 S 0 0154300 7 81 594101000 cc epiecoe m e GR GGGGG gC T GC 故满足振幅起振条件 4 8 振荡器如图P4 8所示 它们是什么类型振荡器 有何优点 计算各电路的振荡频率 解 a 电路的交流通路如图P4 8 s a 所示 为改进型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 称为克拉泼 电路 其主要优点是晶体管寄生电容对振荡频率的影响很小 故振荡频率稳定度高 0 612 11 Hz 2 25 MHz 2 2 501010010 f LC b 电路的交流通路如图P4 8 s b 所示 为改进型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 称为西勒电路 16 其主要优点频率稳定高 0 612 1 3 3 pF 4 86 pF 111 2 28 215 11 Hz 9 6 MHz 2 2 57104 8610 C f LC 4 9 分析图P4 9所示各振荡电路 画出交流通路 说明电路的特点 并计算振荡频率 解 a 交流通路如图P4 9 s a 所示 6 0 612 11 25pF 30 83 pF 1111 51055 1 12 8210 Hz 12 82 MHz 2 51030 8310 C f 电容三点振荡电路 采用电容分压器输出 可减小负载的影响 b 交流通路如图P4 9 s b 所示 为改进型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 西勒电路 频率稳定 度高 采用电容分压器输出 可减小负载的影响 LC 6 0 612 11 pF 38 625 pF 11111 200200511005 1 1 9 0610 Hz 9 06 MHz 2 81038 62510 C f 4 10 若石英晶片的参数为 试求 q 4 HL 3 q 6 310pFC o 2 pFC q 100r 17 1 串联谐振频率 s f 2 并联谐振频率 p f与 s f相差多少 3 晶体的品质因数和等效并联谐 振电阻为多大 Q 解 1 6 312 11 1 00310 Hz 1 003 MHz 2 2 46 31010 s qq f L C 2 312 6 12 0 6 31010 11111 00310 210 q pss C fff C 3 1 58 10 Hz 1 58 kHz 3 6 5 2 2 1 003104 2 5210 100 qsq qq Lf L Q rr 2 0 22 0000 312 6 31212 6 310104 631063 M 26 310 10210100 qqqq p qqqq LLC CL CC R CCrCrCCC r 4 11 图P4 11所示石英晶体振荡器 指出他们属于哪种类型的晶体振荡器 并说明石英晶 体在电路中的作用 解 a 并联型晶体振荡器 石英晶体在回路中起电感作用 b 串联型晶体振荡器 石英晶体串联谐振时以低阻抗接入正反馈电路 4 12 晶体振荡电路如图P4 12所示 试画出该电路的交流通路 若 1 f为 11 L C的谐振频率 2 f为 22 L C的谐振频率 试分析电路能否产生自激振荡 若能振荡 指出振荡频率与 1 f 2 f之 间的关系 解 该电路的简化交流通路如图P4 12 s 所示 电路可以构成并联型晶体振荡器 若要产 18 生振荡 要求晶体呈感性 11 L C和 22 L C呈容性 所以 201 fff 4 13 画出图P4 13所示各晶体振荡器的交流通路 并指出电路类型 解 各电路的交流通路分别如图P4 13 s 所示 4 14 图P4 14所示为三次泛音晶体振荡器 输出频率为5 MHz 试画出振荡器的交流通路 说明回路的作用 输出信号为什么由输出 LC 2 V 19 解 振荡电路简化交流通路如图P4 14 s 所示 LC回路用以使石英晶体工作在其三次泛音频率上 构成射极输出器 作为振荡器的缓 冲级 用以减小负载对振荡器工作的影响 可提高振荡频率的稳定度 2 V 4 15 试用振荡相位平衡条件判断图P4 15所示各电路中能否产生正弦波振荡 为什么 解 a 放大电路为反相放大 故不满足正反馈条件 不能振荡 b 为共源电路 为共集电路 所以两级放大为反相放大 不满足正反馈条件 不能 振荡 1 V 2 V c 差分电路为同相放大 满足正反馈条件 能振荡 d 通过选频网络构成负反馈 不满足正弦振荡条件 不能振荡 RC e 三级滞后网络可移相180 而放大器为反相放大 故构成正反馈 能产生振荡 RC 4 16 已知RC振荡电路如图P4 16所示 1 说明 1 R应具有怎样的温度系数和如何选择其 冷态电阻 2 求振荡频频率 0 f 20 解 1 1 R应具有正温度系数 1 R冷态电阻 2 1 5 k 2 R 2 0 36 11 971Hz 2 2 8 2100 0210 f RC 4 17 振荡电路如图P4 17所示 已知RC 1 10 kR 试分析的阻 值分别为下列情况时 输出电压波形的形状 1 CCEE 12 VVV 2 R 2 10 kR 2 2 100 kR 3 为负 温度系数热敏电阻 冷态电阻大于 2 R 20 k 4 为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 冷态电阻值大于 2 R 20 k 解 1 因为 2 1 12 R R 3 3 却随 增大越大于3 故输出电压为方波 o u 4 18 设计一个频率为500 Hz的桥式振荡电路 已知RC0 047 FC 并用一个负温度 系数20的热敏电阻作为稳幅元件 试画出电路并标出各电阻值 k 解 可选用图P4 17电路 因没有要求输出幅度大小 电源电压可取 由于振荡频率较低 可选用通用型集成运放741 CCEE 10 VVV 由 0 1 2 f RC 确定R的值 即 6 0 11 6 8 k 2 2 5000 04710 R f C 由 2 1 1 R R 3可确定 1 R的值 即 21 2 1 20 k 10 k 22 R R 可根据输出幅度的大小 选择小于10 k 的电阻 1 R取小值 输出幅度可增大 现取 1 6 8kR 4 19 图4 5 4所示桥式振荡电路中 RC 2 10 kR 电路已产生稳幅正弦波振荡 当输 出电压达到正弦波峰值时 二极管的正向压降约为 试粗略估算输出正弦波电压的振幅 值 0 6 V om U 解 稳幅振荡时电路参数满足 1 13 F R R 即 1 22 8 2 k16 4 k F RR 因 F R由 与 并联阻抗 2 R 3 R 1 V 2 V 3 R 串联组成 所以 32 16 4 k10 k6 4 k F RRR 因两端压降为0 6 V 则流过负反馈电路的电流等于0 6 V 3 R 3 R 所以 由此可以得到振 荡电路的输出电压为 om1 3 0 6 V0 6 V 2 31V 6 4 k F URR R 第第 5 章 振幅调制 振幅解调与混频电路章 振幅调制 振幅解调与混频电路 5 1 已知调制信号载波信号令 比例常数 试写出调幅波表示式 求出调幅系数及频带宽度 画出调幅波波形及 频谱图 2cos 2 500 V utt 5 4cos 2 10 V c u tt 1 a k 解 5 42cos2 500 cos 2 10 AM uttt 5 4 10 5cos2 500 cos 2 10 Vtt 2 0 5 25001000 Hz 4 a mBW 调幅波波形和频谱图分别如图 P5 1 s a b 所示 5 2 已知调幅波信号 试画出它的波形和频 谱图 求出频带宽度 5 1cos 2 100 cos 2 10 V o ut t BW 解 2 100200 HzBW 调幅波波形和频谱图如图 P5 2 s a b 所示 5 3 已 知 调 制 信 号 载 波 信 号 试写出调辐波的表示式 画出频谱图 求出频带宽度 3 2cos 2 2 10 3cos 2 300 Vut t a k 5 5cos 2 5 10 V 1 c ut BW 23 解 35 52cos2 2 103cos2 300 cos2 5 10 c u tttt 35 5535 55 5 10 4cos2 2 100 6cos2 300 cos2 5 10 5cos2 5 10cos2 5 102 10 cos2 5 102 10 1 5cos2 5 10300 1 5cos2 5 10300 V ttt tt tt 3 tt Hz 3 max 222 104 kBWF 频谱图如图 P5 3 s 所示 5 4 已知调幅波表示式 试求该调幅 波的载波振幅 调频信号频率 调幅系数和带宽的值 6 2012cos 2 500 cos 2 10 Vu ttt cm UF a mBW 解 cm 20 VU 6 c 10 Hzf 500 HzF m a cm 12 0 6 20 U m U 225001000 HzBWF 5 5 已知调幅波表示式 6636 5cos 2 10 cos 2 105 10 cos 2 105 10 Vu tttt 3 试求出调幅系数及频带宽度 画出调幅波波形和频谱图 解 由 acm 1 1V 2 m U 可得 acm 2 2 50 4mU 3 2 5 10 Hz 10 kHzBW 调幅波波形和频谱图分别如图 P5 5 s a b 所示 5 6 已知调幅波表示式 试画出它的波形 和频谱图 求出频带宽度 若已知 4 2cos 2 100 cos 2 10 Vu ttt L 1R 试求载波功率 边频功率 调幅波在调制 信号一周期内平均总功率 解 调幅波波形和频谱图分别如图 P5 6 s a b 所示 2200 HBWF z a 0 5m cm 2 2 O L 112 2 W 221 U P R 24 2 2 acm SSB L 1 1 0 52 112 2 0 125 W 221 m U P R DSB 0 1251250 25PW AVcDSB 20 252 25PPPW 5 7 已知 试画出它的波形及频谱图 6636 cos 2 10 0 2cos 2 1010 0 2cos 2 10 10 Vu tttt 3 3 解 66 0 cos2 100 4cos2 10cos2 10u tttt 36 10 4cos2 10 cos 2 10 Vtt 所以 调幅波波形如图P5 7 s a 所示 频谱图如图P5 7 s b 所示 5 8 已知调幅波的频谱图和波形如图P5 8 a b 所示 试分别写出它们的表示式 解 33 0 10cos2 100 102cos2 101 102cos2 99 10a u tttt 3 3 5 t t 33 33 33 33 3cos2 102 103cos2 98 10 10cos2 100 104cos2 100 10cos2 10 6cos2 100 10cos2 2 10 10 10 4cos2 100 6cos2 2 10 cos 2 10 V tt tt tt tt 47 0 47 52cos2 10 cos2 10 5 10 4cos2 10 cos 2 10 V b u ttt tt 5 9 试分别画出下列电压表示式的波形和频谱图 并说明它们各为何种信号 令 c 9 1 c 1cos cos u ttt 2 c cos cos u ttt 3 c cos u tt 25 4 c cos cos u ttt 解 1 普通调幅信号 a 1m 波形和频谱如图P5 9 s 1所示 2 抑载频双边带调辐信号 波形和频谱如图P5 9 s 2所示 3 单频调制的单边带调幅信号 波形和频谱如图P5 9 s 3所示 4 低频信号与高频信号相叠加 波形和频谱如图P5 9 s 4所示 5 10 理想模拟相乘器的增益系数 1 M 0 1VA 若 分别输入下列各信号 试写出输出电压表示式并说明输出电压的特点 X u Y u 1 6 XY 3cos 2 10 Vuut 2 6 X 2cos 2 10 Vut 6 Y cos 2 1 465 10 Vut 3 6 X 3cos 2 10 Vut 3 Y 2cos 2 10 Vut 4 6 X 3cos 2 10 Vut 3 Y 42cos 2 10 Vut 解 1 2266 0 1 3 cos 2 100 45 1cos4 10 V OMxy uA u utt 为直流电压和两倍频电压之和 2 66 O 0 1 2cos2 10cos2 1 465 10 Mxy uA u ut t 66 66 0 1 cos2 1 465 1 10cos2 1 4651 10 0 1cos2 2 465 100 1cos2 0 465 10 V tt tt 26 为和频与差频混频电压 3 63 0 1 3cos2 102cos2 10 OMxy uA u ut t t 6363 0 3cos2 1010 0 3cos2 10 10 Vtt 为双边带调幅信号 4 63 0 1 3cos2 10 42cos2 10 OMxy uA u utt 36 1 2 10 5cos2 10 cos 2 10 Vtt 为普通调幅信号 5 11 图5 1 7所示电路模型中 已知 16 Mc 0 1V cos 2 10 VAu t 3 cos 2 10 Vutt 试写出输出电压 表示式 求出调幅系数 画出输出电压波形及频谱图 Q 2 VU a m 解 OMcQ utA u t Uut 63 36 0 1cos 2 10 2cos 2 10 0 2 10 5cos2 10 cos 2 10 tt tt V 0 5 a m 输出电压波形与频谱如图P5 11 s a b 所示 5 12 普通调幅波电路组成模型如图P5 12所示 试写出u t表示式 说明调幅的 基本原理 0 解 cos cos 1 cos OMcmccmccmM utA UtutUtUA utt c 5 13 已知调幅信号 载波信号 相乘器的增益系数 试画出输出调幅波的频 谱图 3 3cos 2 3 4 10 1 5cos 2 300 uttt V c 6 6cos 2 5 10 u tt V 1 M 0 1VA 27 解 oMc u tA u t ut 63 366 0 1 6cos 2 5 10 3cos2 3 4 101 5cos2 300 1 8cos2 3 4 10cos2 5 100 9cos2 5 10cos2 300 ttt ttt t V 因此调幅波的频谱如图P5 13 s 所示 5 14 已知调幅波电压 35 103cos 2 100 5cos 2 10 cos 2 10 u tttt V 试画出该调幅波的频谱图 求出其频带宽度 解 调幅波的频谱如图P5 14 s 所示 3 22 10 Hz 2 kH n BWF z 5 15 二极管环形相乘器接线如图P5 15所示 端口接大信号L 11m1 cos uUt 使四只二极管工作在开关状态 R端口接小信号 22m2 cos uUt 且 试 写出流过负载 1m2m UU L R中电流i的表示式 解 1121 1 ig uuSt 22111 ig uu St 31211 ig uuSt 41211 ig uuSt 1423 211211 21111 2211 2121221212 2 2 2 44 2coscoscos3 3 44 cos cos cos 3 cos 3 3 m mm iiiii gu Stgu St gu StSt gUttt gUttgUt L Lt 式中1 DL grR 5 16 二极管构成的电路如图P5 16所示 图中两二极管的特性一致 已知 为小信号 并使二极管工作在受 11m1 cos uUt 22m2 cos uUt 2 u 1m2m UU 28 1 u控制的开关状态 试分析其输出电流中的频谱成分 说明电路是否具有相乘功能 解 由于 ig a 11211 ig uuSt 22111 uu St 式中1 DL grR 所以 12 12112111 1111121111 112211 44 coscoscoscos3 3 mm iii g uuStuu St gu StStgu StSt gUtgUttt L 输出电流中含有 1 21 1 3 2 等频率成分 由于有 21 成份 故该电 路具有相乘功能 b 由于 所以 121211 D iiguuSt 12 0ii 故电路不具有相乘功能 5 17 图P5 17所 示 的 差 分 电 路 中 已 知ut 晶体管的 6 1 360cos 2 10 mV 3 2 10cos 2 10 mVut CCEE 10 VVV EE 10 k R 很大 可忽略 试用 开关函数求ii BE on U CC1C2 i 的关系式 解 1 123th 2 CCCC T u iiii U 2 1 33 21 3 33 3 66 33 66 th 10510 10cos2 10 10 10 5 12 10cos2 10 10 10 44 cos2 10cos6 10 3 12 10cos2 10 0 637cos2 100 212cos6 10 mA EEQ EET VUu u RU t St t tt t tt L L 5 18 图5 2 12所示双差分模拟相乘器电路中 已知 u 试求出输出电压u t的关系式 0 1mAI C 3 k R 6 1 300cos 2 10 mVut 3 2 5cos 2 10 mVt 解 0 221 2 C O T I R utu St U 29 333 36 3 366 636363 103 105 1044 cos 2 10 cos2 10cos6 10 226 10 3 44 0 288cos 2 10 cos2 10cos6 10 3 0 184cos2 10 10 0 184cos2 1010 0 06cos2 3 1010 0 06cos tt ttt tt 6 t t L L 63 2 3 1010 Vt L 5 19 图P5 2 14所示MC1496相乘器电路中 已知 当 5 6 8 k R C 3 9 k R Y 1k R EE 8 VV CC 12 VV BE on 0 7 VU 6 1 360cos 2 10 mVut 3 2 200cos 2 10 mVu t时 试求输出电压 并画出其波形 O ut 30 解 2 221 C O r I R utu St R 3 221 3 33 21 3 21 23 9 10 1 10 7 8200 10cos2 10 1 56cos 2 10 u St tSt t StV 输出电压波形如图P5 19 s 所示 5 20 二极管环形调幅电路如图P5 20所示 载波信号 调制信号 ccmc cos uUt m cos utUt cmm UU 为大信号并使四个二极管工作在开关状态 略去负载 的反作用 试写出输出电流 的表示式 i 11 Dcc iguuSt 21 Dcc uuSt ig 31 Dcc iguuSt 41 Dcc iguuSt 1432 11 2 2 2 2 44 2coscoscos3 3 DcDc Dc Dmcc iiiii g u Stg u St g u St g uttt L 5 21 图5 3 5所示电路中 已知 调制信号u的 频率范围为0 1 3 kHz 试画图说明其频谱搬移过程 c1 100 kHzf c2 26 MHzf t 解 频谱搬迁过程如图P5 21 s 所示 31 5 22 理想模拟相乘器中 1 M 0 1VA 若 Xc 2cos ut Y12 10 5cos 0 4cos cos utt ct 试写出输出电压表示式 说明实现了什么功能 解 2 c1 0 1 2cos 10 5cos0 4cos OMxy utA u uttt 2 c12 1212 0 2 1cos22 10 5cos0 4cos 2 0 10 05cos0 04cos 0 10 05cos0 04cos cos2 ttt tttt ct 用低通滤波器取出式中右边第一项即可实现乘积型同步检波动能 5 23 二极管包络检波电路如图5 4 2 a 所示 已知输入已调波的载频 调制信号频率 调幅系数 负载电阻 c 465 kHzf 5 kHzF a 0 3m 5 k R 试决定滤波电容的 大小 并求出检波器的输入电阻 C i R 解 取 5 2 c RC f 所以可得 3312 5 2 465 105 10342 10342 pFCF 为了不产生惰性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