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平凉一中2015届高一第二学期阶段性考试试题(卷) 高一 语文 2013-04-11 命题教师:史存贝本试题卷分第I卷(阅读题,包括“甲必考题”和“乙选做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分值150,答题时间150分钟。考生答题时,必须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在本试题上作答无效。 第I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横江西望阻西秦,汉水东连扬子津。白浪如山那可渡,狂风愁杀峭帆人。”这是李白横江词的第三首。横江即采石矶对岸的横江浦渡口。王琦李太白集辑注引有胡三省资治通鉴注:“扬子津在今真州扬子县南。”扬子县位置在江都(扬州)西南,已靠近大江,扬子津更在其南,则是江边的津渡了。李白在诗中所以会由横江浦联想到扬子津,正是这个缘故。扬子津当时必然久已驰名,因为它乃是从江都入江的运河渡头,可是开元之后却为瓜洲 所取代,中晚唐人诗中提到瓜洲的很多,而扬子津却很少见。胡三省乃宋元间人,那时读资治通鉴就已经需要有人来为扬子津做注了。扬子津作为运河渡口自然早已有之,扬子县的得名因此有可能是出于扬子津,然而它自身却久已沉埋,不为人所知晓了。 扬子津原来是个近江面的较低洼处,可是它与南岸从润州入江的运河渡口并不正好相对,嫌偏西了一些,而江中靠北岸处又有沙洲,这就造成了航行上的不便。新唐书齐浣传:“(浣)迁润州,州北距瓜步沙尾,纡汇六十里,舟多败溺。浣徒漕路由京口埭,治伊娄渠已达扬子,岁无覆舟,减运钱数十万。”也就是说,渡江进入北岸的运河不再通过扬子津,而是通过新开的伊娄河到达扬子县。李白提瓜州新河饯族叔舍人贲诗云:“齐公凿新河,万古流不绝。”指的便是这条河,而瓜洲从此也就取代了扬子津,成为大江北岸运河的著名津渡。白居易有长相思词:“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白居易的时代去开元未远,而瓜洲就已经成了古渡头,至于比起瓜洲来更古的扬子津,自然是早已在人们的记忆之中消失了。瓜洲浦成为便利的津渡是由于它正对南岸江边的京口,而京口的漕路是在开元二十五年齐浣迁润州后才兴修的,换句话说,旧漕路原来并不通京口。而要开辟一条通京口的新漕路却是十分艰辛的。宋代新唐书音训云:“京口在润州城东北甘露寺侧。”甘露寺正位于北固山,所以移徙这段漕路,势必要紧贴着北固山下与山根的顽石打交手战,这样的工程自非一日之功。这也就是李白丁督护歌中所描绘的“万人凿磐石,无由达江浒”的施工场面。过去有些注家以为“无由达江浒”是由于运载石头的缘故。其实水运主要看舟船的吃水量,而不在于运石头还是运粮食,只要不超过吃水量,运什么都一样可行。其所以“无由达江浒”,只是由于山下的顽石还没有被凿通而已。这里李白的三首诗正好可以为瓜洲浦取代扬子津这一变迁作证,而同时横江词为李白早年作品,也就又多了一条证据。 (摘编自林庚闲话扬子津)1.下列关于本文第一段内容的表达,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李白横江词第三首由横江浦联想到扬子津,是因为这两个地方都是长江边上有名的运河渡口。B.中晚唐人的诗中很少提到扬子津,是因为当时瓜洲已经取代扬子津成为长江边上的运河渡口了。C.胡三省虽然是宋元间人,但是读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已经有困难,需要有人来做注解才行。D.扬子县位于江都的西南方,之所以被命名为“扬子”,可能是因为该县的南部有久已驰名的扬子津。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扬子津是长江边上的低洼处,并且跟南岸的运河渡口又不正好相对,而江中正对扬子津处又有沙洲,造成船舶航行十分不便。B.齐浣迁官润州以后,把长江南岸的漕路迁徙到京口,又在北岸开凿了伊娄河,这样船舶渡江以后,就不再通过扬子津北上。C.瓜洲浦地处伊娄河的入江处,由于正对着南岸江边的京口,并且京口已经开凿了新漕路,所以瓜洲浦就成为一个便利的渡口。D.有注家认为李白诗句“无由达江浒”,是说由于石头过重,无法用船运到江浒。其实用船运石头和粮食是一样的,注家此说不能成立。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南岸从润州入江的运河渡口来说,扬子津嫌偏西了一些,瓜洲浦则正对南岸的京口,所以瓜洲浦在扬子津的东面。B.齐浣对漕路的改造,使船舶渡江到达北岸运河渡口的行程缩短了,并减少了覆舟的危险,为航运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C.从李白丁督护歌中的“万人凿磐石”一句,可以知道开辟京口漕路的过程是非常艰辛的,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D.文中所引李白的三首诗正好反映了瓜洲浦取代扬子津的历史变迁,其中横江词写作最早,丁督护歌则写作最晚。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虞城县令李公去思颂碑并序(节选) 李 白公即广武伯之元子也。年十九,拜北海寿光尉。心不挂细务,口不言人非。群吏罕测,望风敬惮。秩满,转右武卫仓曹参军,次任赵郡昭应县令。奉诏修建初、启运二陵原作陕,误,总徒五郡,支用三万贯。举筑雷野,不鞭一人,功成,馀八千贯。其干能之声大振乎齐、赵矣。时名卿巡按,陵有黄赤气上冲太微,散为庆云数千处,盖精勤动天地也如此。因粉图奏名编入国史。天宝四载,拜虞城令,而天章宠荣,俾金玉王牙,烱若七耀,昭回堂隅。於戏!敬之哉!宸威临顾,作训以理,其俗鲁而木,舒而徐。急则很戾,缓则鸟散。公酌以钧道,和之琴心,于是安四人,敷五教。处必粝食,行惟单车。观其约而吏俭,仰其敬而俗让。激直士之素节,扬廉夫之清波。三月政成,邻境取则。因行春,见枯骸于路隅,恻然疚怀,出俸而葬。由是百里掩骸,四封归仁。有居丧行号城市者,习以成俗。公勖之亲邻,厄以凶事,而鳏寡茕独,众所赖焉。可谓变其颓风,永锡尔类。先时,邑中有聚党横猾者,实惟二耿之族,几百家焉。公训为纯人,易其里曰大忠正之里。北境黎丘之古鬼焉,或醉父以刃其子,自公到职,蔑闻为灾。官宅旧井,水清而味苦,公下车尝之,莞尔而笑曰:“既苦且清,足以符吾志也。”遂汲用不改,变为甘泉。蠡丘馆东有三柳焉,公往来憩之,饮水则去。行路勿剪,比于甘棠。乡人因树而书颂四十有六篇。惟公志气塞乎天地,德音发乎声容。缟乎若寒崖之霜,湛乎若清川之月。弹恶雪善,速若箭飞。尤能笔工新文,口吐雅论。天下美士,多从之游。非汝阳三公三伯之极德,则何以生此?邑之贤老刘楚瑰等乃相谓曰:“我李公以神明之化,大赖于虞人。虞人陶然歌咏其德,官则敬,去则思。山川鬼神犹怀之,况于人乎!”乃咨群寄信,兴去思之颂。县丞王彦暹,员外丞魏陟,主簿李诜,县尉李向、赵济、卢荣等,同德比义,好谋而成,相与采其瑰踪茂行,俾刻石篆美,庶清风令名,奋乎百世之上。 (选自李太白全集,有删改)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心不挂细务,口不言人非。 挂:牵挂B.处必粝食,行惟单车。 食:粗食C.邑中有聚党横猾者 猾;刁猾D.或醉父以刃其子 刃:刺杀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李公亲民爱人的一组是( )举筑雷野,不鞭一人见枯骸于路隅,恻然疚怀,出俸而葬。公勖之亲邻,厄以凶事水清而味苦,公下车尝之行路勿剪,比于甘棠尤能笔工新文,口吐雅论A. B. C. 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公十分能干,深受群吏敬畏,时称卿巡按,传说因其为人精于求精,勤劳政事,感动天地,陵地曾有黄赤之气冲天,散开后变作云朵。B.李公激发直士的节操,弘扬廉夫的精神,并身体力行,几个月就取得政绩。颓败之风大变,人们懂得了安葬死者,并关怀鳏寡茕独之人。C.邑中曾有两伙耿姓家族的人横行乡里,欺诈百姓。后来,经过李公训导教化,他们都变为纯善之人,因此就把该乡改为大忠正之乡。D.李公在虞县做事时,百姓高兴地歌咏他的德行,做官敬畏他,他离职思念他,甚至山川鬼神都会怀念他,万物都想与他同德比义。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公酌以钧道,和之琴心,于是安四人,实施敷五教。蠡丘馆东有三柳焉,公往来憩之,饮水则去。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示秬秸 张耒 城头月落霜如雪,楼头五更声欲绝。 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 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 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注释:秬、秸为张耒的两个儿子。8.这首诗写景叙事,平实而富有韵味,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5分)9.这首诗是张耒为教育自己的孩子而作,请你对其中的教育内容和所用的教育方式加以概括,并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无边落木萧萧下,_。(杜甫登高) (2) _,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 (3)_,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4)飞湍瀑流争喧豗, 。(李白蜀道难) (5), ,颁白者不复戴于道路者矣。(孟轲寡人之于国也) 乙 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散文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那青海湖边的蘑菇香 梁 衡 小时长在农村,食不为味只求饱。后来在城市生活,才知道有“美食家”这个词。很长时间,我一直怀疑这个词不能成立。难道一个人一生以“吃”为专业?而他的吃又与别人何干?所以我对“美食”是从不关心,绝不留意。 十年前的八月,我到青海采访。青海地域辽阔,出门必坐车,一走一天;那里是“花儿”的故乡,车上无事就唱歌。省委宣传部曹部长是女同志,和记者站马站长一递一首地唱,独唱,对唱,倾囊展示他们的“花儿”。这也就是西北人才有的豪爽,我走遍全国各地未见哪个省委的部长肯这样给客人唱歌的,这在号称文化发达的南方无论如何是碰不到的。唱得兴起,曹部长建议到金银滩去采访,那是她工作过的曾经产生了在那遥远的地方的地方。 曹部长的继任者桑书记是藏族同志,土生土长,比老曹还“原生态”。当天下午就领我们去草滩上采风,骑马,在草地上打滚儿,看蓝天白云,听“花儿”和藏族民歌。 晚上下了小雨。第二天早饭后桑书记领我们去牧民家,遍野湿漉漉的,草地更绿,像刚洗过的大绒毯,而红的、白的、黄的各色小花星布其上。和昨天不一样,草丛里钻出了许多雪白的蘑菇,亭亭玉立,小的如乒乓球,大的如小馒头,只要低头,随意俯拾。这些小东西捧在手里绵软湿滑,我生怕擦破她的嫩肤,或碰断她的玉茎。印象最深的是,每当我们走向一户人家时,一不小心就会踢飞几个蘑菇。而每户人家的门口都矗立着几个半人高的口袋,全是新采的蘑菇。老桑掀开门帘,走进一户人家。屋里有一盘土炕,地上有一个铁火炉。这炉子也怪,炉面特别大,像一个吃饭的方桌,油光黑亮。这为了增加散热,和方便就餐时热饭、温酒。青海湖畔高寒,虽是八月天气,可一到雨天家里还要生火。雨天围炉话家常,好一种久违了的温馨。我被让到炕头上,刚掏采访本,老桑说:“别急,咱们今天上午不工作,只说吃。一娃子,到门口抓几个菌子来。”一个八、九岁的红脸娃蹿出门外,不一会,就用衣襟捧着十几个雪白的蘑菇,并水珠儿抖落在炕沿上。我突然想起古人说的十步之内必有芳草,这娃迈出门外也不过五、六步,就得此美物。城里人吃的鲜菇至少也得取自百里之外吧,至于架子上的干货更不知是几年以上的枯物了。接着,老桑挽了挽袖子说:“看我的,拿黄油来。”他用那双粗大的黑手,捏起小白菇,两个指头灵巧地一捻,去掉菇把,翻转菇帽,仰面朝上。又轻撮三指,向菇帽里撒些黄油和盐,将蘑菇仰放在热炉面上,齐齐地排成一行,像年夜包的饺子。不一会儿,炉子嗞嗞的响,黄油融进菇瓤的皱褶里,鲜嫩的菇头由雪白而嫩黄,渐渐缩成一个绒球状,不知不觉间,莫名的香味就已经弥漫充盈整个屋子了,真有宋词里“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意境。也不要什么筷子、刀叉,每个人伸出两指,捏着一个蘑菇球放入口中初吃如嫩肉,却绝无肉的腻味;细嚼有乳香,又比奶味更悠长。像是豆芽、菠菜那一类的清香里掺进了一丝烤肉的味道,或者像油画高手在幽冷的底色上又点了一笔暖色,提出了一点亮光。总之是从未遇见过的美味。返回路上,我兴奋地说那铁炉烤香菇,司机小伙子回头插话:“这还不算最好的,我们小时候在野地里,三块砖头支一个石板,下面烧牛粪,上面烤蘑菇,比这个味道还要香呢。”大家轰地一阵笑,纷纷回忆一生中遇到的最好的美味。结论,再也吃不到从前那样的好东西了。 回到北京,我十分得意地向人推荐这种蘑菇新吃法,凡试了的,都说极好。但我心里明白,这无论如何也比不上那土黄油烤鲜菇的味道,更不用说那“牛粪石板菇”了。 人一生不能两次趟过同一条河流,世界上最好的东西只能是记忆中的一瞬。看来,城里的美食家是永远也享受不到“牛粪石板菇”这道美味了。 (有删改)(1)下列对散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作者小时后生长在农村,吃饭只是为了充饥食。这影响了他一辈子,他认为一个人的一生不应该以“吃”为专业,因为一个人对吃的感受跟地域和他人无关。 B.曹部长倾囊展示西北人才有的豪爽,作者认为这在号称文化发达的南方无论如何是碰不到的。因为在文化发达的南方缺少像曹部长那样豪爽的人和“原生态”唱法。 C.“许多雪白的蘑菇,亭亭玉立,小的如乒乓球,大的如小馒头,只要低头,随意俯拾”运用比喻、拟人修辞手法,描写了雨后草原迷人的蘑菇美景,十分诱人。D.文章结尾写司机小伙子关于牛粪石板烤蘑菇的插话,引起大家对一生中遇到的最好美味的回忆,目的是为引出“再也吃不到从前那样的好东西了”的结论做铺垫。 E.全文不惜笔墨描写那青海湖边的蘑菇香,并以“城里的美食家是永远也享受不到牛粪石板菇这道美味了”结尾,说明生态恶化,“原生态”的蘑菇香不复存在。(2)散文开头写了曹部长唱花儿的情形,是否多余?请简要说明原因。(6分)(3)文中运用哪些表现手法描写铁炉烤蘑菇?请举例分析。(6分)(4)有人认为“原生态”应该是现代人寻找的路标。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结合全文内容谈谈的理解。(8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人物传记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981年,沈从文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一书脱稿,一些国外出版商,闻讯派人前来洽谈。愿以最高稿酬和印刷条件出版此书。他写信给中国社科学院副院长梅益说:“我不愿把我的书交外国人去印。文物是国家的,有损于国格的事,我不能做!”并表示愿将书稿交给组织处理。梅益接受了沈从文的意见,决定将书稿交商务印书馆香港分馆出版。 “凡事不孤立,凡事有联系”。在沈从文看来,以物质文化形式保留下来的竹、木、金、玉、陶、丝等等诸物,不是一堆无生气的死物,而是过去一时生命存在的一种方式。生命的形式是一种“文化”的存在,而“文化”不是表现为某些僵死的理论教条,而是通过实际人生体现出来的活生生的存在。从文化既有机统一,又发展变化的观念出发,沈从文开创了一条独特的文物研究路子。 在论及红楼梦中人物衣着样式时,沈从文认为:红楼梦王府大宅布局,虽为北方所常见,但叙述到妇女衣着如何配套,都显明是江南苏州扬州习惯。据故宫藏雍正十二妃子图绘衣着,这时期宫廷里嫔妃便装已完全采用南方样式。这十二图像还可作红楼梦一书金陵十二钗角色衣着看待,这远比后来费晓楼、改琦、王小梅等人画的形象接近真实。而一切器物背景也符合当时情形。这一见解,就非仅凭文献作考证者所可道及。 他的研究,动摇了书画鉴定中传统的“帝王收藏,流传有绪,名家收藏”三原则。其实,这种综合鉴定的方法,他早在1947年就已经提出并实际运用了。温庭筠的名句“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中的“小山”,历代注家有指为“眉山”的,有解作“屏山”的,近于猜谜。沈从文当时,就根据唐人诗词、文献、捣练图、宫乐图和出土实物,相互比证,不能不使人叹服。 他的发现并不止于这类局部比证,还表现为对不同时代服饰特征及演变的整体把握。例如关于唐代妇女服饰,虽然常见于文献记载,但究竟是怎么回事,却不得其详。他根据近年来大量出土的文物和唐代作家的诗文形容结合互证,做出了详尽具体的描述。这种文献、诗文与实物互证的结果,文学的描述形容,增加了服饰的色彩和生命。反过来,实物的具象性,又弥补了文字艺术的模糊性造成的缺陷,足以破千古之惑。 但这一研究方法在实际掌握与运用中的难度,是不言而喻的。因为在研究者,这必须具备历史学、哲学、宗教、文学、文献学、绘画、雕塑及文物学等等极为宽泛广博的知识学问基础,以及由于融会贯通融这诸多知识学问所培养的文化通感和悟性。而历史仿佛有意成全沈从文。他前半生作为文学家的经历和修养,他自青年时代起就开始积累起来的书法、绘画和文物史知识及鉴赏能力,他的“读书多而杂”以及解放后20多年间过手百万计文物所得的实感经验,为他开创新的文物学研究方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在研究客体方面,困难也是不小的。例如陶俑和石刻表现衣服飘带或马匹鞍饰,为了制作和保存的方便,对实物原貌是有所改变的,有时就和绘画中的描写有所差异。正如今天的戏曲舞台上的人物衣冠依旧基本是明代的一样,明代刻书中出现的大量插图,不论表现的是哪个时代,也基本上是作品产生当时的面貌。但这并不排斥有袭用前代画稿、纹样的可能。这一类情况纷纭复杂,必须慎重对待。而解决这类问题,既需要在广阔的文化空间寻找事物之间错综复杂联系的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力,又需要细如毫发的精致感觉。这方面,他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也提供了一系列堪称典范的分析。 中华民族数千年间所创造出来的物质文化成果,仅地下发掘出来的,就比10部“二十五史”所能记载的还要多,这是一个浩瀚的海洋。但他虽长期被人误解,身处逆境,却不计得失地游弋其中,潜渊烛虚,上下求索。他所取得的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必将产生深远而广泛的影响。由他开创的研究方法,为文物学奠定了新的基础。这即便只是第一步,却也是开创性的一步。 他说:“我没有天才,就是两个字:耐烦。”这个仅有高小毕业学历的“乡下人”,以其锲而不舍的惊人毅力,又一次创造出生命的奇迹。 (摘编自凌宇沈从文传)(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沈从文通过文献与实物互证综合研究发现,红楼梦中虽然王府大宅布局是北方常见的,但是妇女衣着如何配套,都是南方样式。 B.沈从文在文学创作的前半生,积累了极为宽泛广博的知识学问和文物实感经验并由此融会贯通融,形成了文化通感和悟性。 C.沈从文前半生作为文学家的经历和修养,使他的文学描述形容能力极强,这是他开创新的文物学研究方法的坚实的基础。 D.沈从文的想象力和精致感觉,使他能够看出今天看到的古代实物原貌是否因为当初为了制作和保存而跟当实际生活有所变化。E.本文通过沈从文再一次创造了生命奇迹,因为古代服装研究对文学家而言困难太大,几乎没有可能,而他又仅有高小毕业学历。(2)沈从文的文物研究独特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请简要说明。(6分)(3)沈从文的文学实践对他的文物研究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6分)(4)沈从文的人生取得了巨大成功,这给你哪些方面的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8分) 第卷 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市领导强调,创建“世界温泉之都”是加快推进温泉旅游产业发展,全面提升“重庆中国温泉之都”影响力和知名度的重要举措,有关部门要牢记使命,不孚众望。B.恩施景区广告牌标语显示,要为市民限时发放“凉民证”。据称,该创意居然起于日军侵华时所发“良民证”的谐音。市民纷纷表示,该广告可谓“空前绝后”。C.大家发现,被舌尖上的中国勾起的,不只是面对荧屏时的垂涎三尺,还有一种身为中华儿女对中华美食和传统文化的自豪感。D.浙江省高院给全省法院下发“拒腐”手册。其实,有关反腐的法律法规与规章制度,可谓汗牛充栋。拒腐手册未必能有如此大的作用,但显然是一种值得期待的诚意。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A.他在英语国家工作一年,不但进一步提高了英语交际能力,还参加过相关机构组织的阿拉伯语培训,掌握了阿拉伯语的基础应用。B.建立监督机制非常重要,企业对制度的决策、出台、执行到取得成效的每个环节都纳入监督的范围,就能切实有效地增强执行力。C.她对公益活动很有热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动车经销协议5篇
- 2025年区块链行业技术发展与应用前景研究报告
- 商场安全办主任培训内容课件
- 2025年电影产业全球市场格局与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2025年旅游行业全球旅游市场分析及前景展望报告
- 2025年汽车行业自动驾驶技术应用前景展望研究报告
- 2025年网络安全技术在智能家居设备中的应用前景研究报告
- 宜宾市2025四川宜宾高新区综合服务中心第一次招聘雇员6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商圈安全培训资料内容课件
- 国家事业单位招聘2025中国药学会招聘2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TCCPEF 086-2024 生态环境数智化监测与预警技术规范
- 产品开发生产合同8篇
- 篮球场围网施工方案
- 盘柜安装施工方案
- 中医面瘫护理个案汇报
- 《水基路用聚合物稳定碎石基层技术规程》
- 快递柜租赁合同
- 产品研发流程管理指南
- 《车刀与切削原理》课件
- 2024-2030年中国猎头公司市场发展前景调研及投资战略分析报告
- 注塑检验员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