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病虫害防治技术.ppt_第1页
油茶病虫害防治技术.ppt_第2页
油茶病虫害防治技术.ppt_第3页
油茶病虫害防治技术.ppt_第4页
油茶病虫害防治技术.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西省高产油茶病虫害防治技术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研究所喻爱林 一 病害种类 大约有30多种 其中主要有软腐病 炭疽病 茶饼病 煤污病 烂脚病 半边疯 根腐病等 1 软腐病 1 分布及为害部位 中国亚热带地区均有不同程度发生 主要为害油茶叶片和果实 也能侵害幼芽嫩梢 受害油茶树叶片 果实大量脱落 严重影响生长和结果 油茶软腐病在成林中常块状发生 单株受害严重 油茶软腐病对油茶苗木的为害尤为严重 在病害暴发季节 往往几天内成片苗木感病 引起大量落叶 严重时株病率达100 严重受害的苗木整株叶片落光而枯死 1 软腐病 2 症状 叶上病斑多从叶缘或叶尖开始 也可在叶片任何部位发生 侵染点最初出现针尖样大的黄色水渍状斑 几个小病斑可扩大联合成不规则形大病斑 侵染后如遇连续阴雨天气 病斑扩展迅速 边缘不明显 叶肉腐烂 呈淡黄褐色 形成 软腐型 病斑 这种病叶常在二三天内纷纷脱落 侵染后如遇天气转晴 病斑扩展缓慢 棕黄色至黄褐色 中心褐色 边缘明显 形成 枯斑型 病斑 这种病叶不易脱落 有的可留树上越冬 叶片感病5 7天后 在适宜的温度 湿度条件下 病斑上陆续产生许多近白色 淡黄色乃至淡灰色的蘑茹型分生孢子座 病害能侵染未木质化的嫩梢和幼芽 受害芽或梢初呈淡黄褐色 并很快凋萎枯死 呈棕褐色 可留树上越冬 条件适宜时其上可产生大量蘑菇型分生孢子座 感病果实最初出现水渍状淡黄色斑点 斑点逐渐扩展成为土黄色至黄褐色圆斑 与炭疽病初期症状相似 但软腐病病斑色泽较浅 侵染后如遇阴雨天 病斑迅速扩大 圆形或不规则形 病部组织软化腐烂 有棕色汁液溢出 如遇高温干旱天气 病斑呈不规则开裂 1 软腐病 3 病原 由真菌引起 其无性世代为半知菌丛梗孢目 伞座孢属伞座孢菌 AgarocodochiumCamelliaL 未见有性世代 1 软腐病 4 发病规律 当日平均气温回升到10 以上 越冬菌丝开始活动 雨后陆续产生蘑茹型分生孢子座 是病害的初侵染源 气温在10 30 间 蘑菇型分生孢子座均能发生侵染 但以15 25 发病率最高 超过25 发病率显著下降 蘑菇型分生孢子座的传播和侵染都需要雨水及高湿的环境 因此适宜侵染的温度范围内 空气湿度与病害发生的关系十密切 据试验在不保湿条件下 相对湿度低于98 便不能发生侵染 在林间只有阴雨天才能满足这一条件 所以油茶软腐病只有在阴雨天发生 每次中到大降雨后 林间相继出现许多新病株 新病叶 雨量大 雨日连续期长 新病叶出现多 反之则病叶少 4 6月是南方油茶产区多雨季节 气温适宜 是油茶软腐病发病高峰期 10 11月小阳春天气 如遇多雨年份将出现第二个发病高峰 5 软腐病叶部症状 6 因为软腐病为害成片死亡 7 软腐病遇雨落叶 8 防治方法 用药防治 在冬季清理病枝病叶的基础上 每年4月10日左右用1 1 100的波尔多液全树喷雾 发病初期用80 大生1000倍液叶面喷雾 隔10天左右连续2 3次 9 波尔多液配制 1斤硫酸铜 1斤块状生石灰 100斤水 用90斤水化开硫酸铜 10斤水化开生石灰 然后将90斤的硫酸铜溶液缓缓倒入10斤石灰乳中 并同时剧烈搅拌 即成 配置后立即使用 10 硫酸铜配制图片 2 炭疽病 1 分布及为害部位 全省分布 主要为害油茶叶片和果实 受害油茶树叶片 果实大量脱落 2 炭疽病 2 症状 病果初生黑褐色的斑点 以后扩大成圆形 中央灰黑色 边缘黑褐色的病斑 严重时全果变黑 其上生黑色小点 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盘 雨后或经过露水湿润 盘上产生粘性粉红色的分生孢子脓 病果一般在10左右即脱落 少数不脱落的病果常沿病斑中部开裂 种仁散落 叶上病斑常沿叶缘发生 多呈半圆形 黑褐色 边缘紫红色 后期病斑中心灰白色 内轮生小黑点 嫩梢病斑椭圆或梭形 初为黑褐色 后转黑色 部病以上枯死 春季 树下部萌蘖上病斑较多老枝病斑梭形或不规则形 花蕾病斑多在基部鳞片上 不规则形 黑褐色或黄褐色 后期灰白色 上有黑点 2 炭疽病 3 病原 此病由真菌中的半知菌亚门 腔孢纲 黑盘孢目的胶胞炭疽菌所致 分生孢子梗聚集成盘状 其中混生数根茶褐至暗褐色的刚毛 分生孢子无色 单细胞 长椭圆形或圆和圆筒形 直或微弯 内有很多颗粒物质和1 2个油球 有性阶段为山茶球座黑工程 属子囊菌类的座囊菌目 子囊腔球形或洋梨形 有嘴孔 黑褐色 子囊棍棒形 内生子囊孢子8个 子囊孢子单细胞 长纺缍形 稍弯 无色 2 炭疽病 4 发生规律 病害终年都有发生 果实炭疽病一般发生于5月初 8 9月为发病盛期 并引起严重的落果现象 而且可以延续到霜降前后 气象因子的变化与病害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其中以温度为主导因子 湿度和雨量在一定的温度基础上 起着促使病害发展的作用 初始发病温度为18 20 最适温度27 29 夏秋间降雨量大 空气湿度高 病害蔓延迅速 油茶林立地条件与病害的发生也有关系 阳坡 山脊和林缘比阴坡 山窝和林内的发病重 土壤瘠薄和冲刷严重的茶山上发病也重 油茶的不同品种对病害的感染程度也不同 目前我国大面积栽培的普通油茶最易感病 而小叶油茶则比较抗病 攸县油茶为高抗品种 2 炭疽病 5 防治 防治方法参照软腐病 但在7月上旬加用1 2次波尔多液 如仍有发生则用50 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每隔7天左右叶面喷雾1 2次 3 油茶饼病 又叫叶肿病 茶桃 危害油茶芽 嫩叶 子房及幼果 对产量影响极大 严重发生时导致大量嫩稍枯死和落叶 该病子房和幼果发病时膨大如桃 一般直径5 8厘米 大的可达12厘米以上 因而称为 茶桃 叶芽受害后 往往几个叶片肿大 变成肥耳状 故又名 茶桃 该病病菌是细丽外担菌 担子孢子成熟后 借风传播 浸染寄生感病部位 一年发生一次 病菌的越冬场所 是前1年受到伎染的花芽和叶芽 病菌以菌丝状态潜伏在植物组织内越冬 第2年春季 带菌的组织发病 病部的表皮破裂后飞放出成熟的担孢子 借风雨传播进行每年一次的侵染 有些成熟较早的担孢子 侵入嫩芽和新叶后 当环境条件适合发病时 也可在当年春季在叶片上产生小型肿胀块斑 防治 每年3月中旬至4月下旬 清理病叶 结合软腐病防治使用波尔多液 4 油茶半边疯 又叫油茶烂脚瘟 白皮干枯病 油茶区均有发生 属于真菌性病害 病病原菌是碎纹伏革菌 CorticiumscutellareBrek etCurt 该病多在枝 干基部或中部倾斜面的下方发后 树皮腐烂 木质部呈干枯状 灰褐色 呈膏似的膜状菌丝体 最后病部下陷 形成溃疡 呈长条状 该病在老林和萌芽林内发生较多 青壮油茶林发生较少 阴坡和山窝发生较多 阳坡和山顶发病很少 密林发病多 稀林发病少 荫蔽处病斑发展快 7 8月气温高时病斑发展快 到9月病斑扩大到最大 防治 涂白防治 每年5月左右涂白 配方 生石灰50kg 硫磺2 5kg 动物油0 25kg 食盐0 25kg 70 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2 0kg 水70kg 5 根腐病 主要发生于4 5月和9 10月 7 8月是重病株死亡期 病原菌适宜生长于pH值为4左右的土中 特别是土壤粘重 排水不良时 适宜于感染部位和根部土壤越冬 主要从伤口或幼嫩表皮侵染 防治 发现出现根腐病症状时 使用30 恶霉灵水剂 稀释500倍灌根 或使用75 敌克松可湿性粉剂按1 10和土拌匀 撒在根部 二 虫害种类 大约有50多种 其中主要有金龟子 象鼻虫 油茶茶梢蛾 油茶织叶蛾 油茶蓝翅天牛 油茶蜡蝉 油茶袋蛾 白蚁等 1 蓝翅天牛 每2 3年一代 每年4月下旬羽化 5月中下旬产卵于枝干中下部 刻痕明显 有特点 便于识别 幼虫孵化后沿形成层啃食一周或半周 时间2 3月 然后深入木质部为害 蓝翅天牛危害症状 蓝翅天牛产卵痕 防治 用有机磷或菊酯类药50 200倍液浸涂产卵痕和早期为害槽 2 茶梢蛾 江西每年一代 卵产在叶柄附近 以幼虫在叶背面内越冬 3月下旬至4月上旬转移至新梢为害 6月为化蛹盛期 7月为羽化盛期 茶梢蛾为害症状 防治方法 6月底以前 剪除被害梢 3 油茶蜡蝉 油茶蜡蝉在江西南昌一年发生2代 以第二代未成熟的成虫在枝条丛 枯枝落叶或土缝中越冬 部分以卵越冬 4月上旬开始活动并产卵 5月上旬开始陆续孵化 至6月上旬开始老熟羽化 7月上中旬前后为羽化盛期 成虫经20天左右后开始交配 7月上旬 8月下旬为产卵期 8月上旬第二代若虫开始孵化 至9月上旬第二代老熟若虫羽化 羽化的成虫经短时补充营养后下树寻找合适的地方越冬 碧蛾蜡蝉成虫 八点广翅蜡蝉成虫 防治 7月上旬至8月下旬剪除有白色絮状物的产卵枝 冬季清理林地杂灌 4 油茶织叶蛾 在我省1年一代 以高龄幼虫在被害枝内越冬 第二年4月开始化蛹 5月上中旬开始羽化 成虫把卵产在嫩梢上1 6叶节间 粒产 每处l粒 6月下旬幼虫盛发 8月上旬后开始见到枯梢 初孵幼虫从叶腋处钻入芽鞘 向下钻蛀 5天后梢部4 6片叶开始萎凋 l 2龄幼虫为害小枝 3龄后从小枝进入侧枝或主干处为害 常蛀到近地面处 枝干的阴面蛀有一列排泄孔3 5个 幼虫栖息在最下一个孔的下方 防治 在6月上旬开始 注意观察 发现刚刚枯萎的枝条 立即剪下烧毁 5 油茶金龟子 象鼻虫 金龟子一年发生一代 4月和5月是严重危害期 成虫出土后 白天潜藏在树冠下土层中 下午4时以后出土上树危害 5月下旬至6月上旬成虫入土产卵 不再危害 有趋光性和假死性 金龟子为害状 防治 1 用70 辛硫磷乳油500倍液浇灌油茶基本土壤 2 金龟子为害时 用菊酯类药喷雾 让金龟子和象鼻虫身体着药 6 油茶相思拟木蠹蛾 以幼虫钻蛀枝干成坑道 咬食枝干外部时 常吐丝缀连虫粪和树皮屑形成隧道 幼虫白天匿居坑道中 夜间钻出 沿隧道啃食隧道前端的树皮 1年1代 4月上旬至5月下旬化蛹 4月下旬至6月中旬羽化 幼虫5月中旬后出现 防治 每年5月中旬开始 在林内巡查树干基部 发现新啃食树皮时 寻找为害孔 用铁丝杀死幼虫 或往孔内注入农药原药若干 7 白蚁 品种 主要是黄翅大白蚁和黑翅土白蚁 为害时间 4月中旬至12月中下旬 防治 采用引诱法 1 将甘蔗截成约30cm长 分成两片 2 将5 氟铃脲配成0 5 溶液 3 将甘蔗片浸入0 5 氟铃脲溶液中12小时 取出晾干 4 在油茶林地视白蚁发生情况每隔10 50m挖一30 30 20 深 的坑 将甘蔗片放入 两端用石头垫起 使之不接触土壤 坑口用不透光物体盖住 防止雨水进入 隔15天左右检查一次 发现甘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