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新闻两则》教案人教新课标版(1).doc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新闻两则》教案人教新课标版(1).doc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新闻两则》教案人教新课标版(1).doc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资料参考八年级语文上册新闻两则教案人教新课标版(1)- 1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积累词语;了解新闻的历史背景;掌握新闻常识;把握新闻的内容及结构特点,能分析并写作简单的新闻.能力目标:培养阅读能力 , 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语言美;把握毛泽东的写作风格德育目标: 了解我军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精神, 感受解放战争中我军的英勇气势.【教学重点】掌握新闻基本常识.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语言美.【教学疑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主体部分为什么要按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这样的顺序叙述?西路军与东路军是同时发起渡江作战的,为什么先说西路军,再说东路军? 【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一、 学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二、掌握新闻常识,感受解放战争中我军的英勇气势.教学流程:一、背景导入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了!在人民解放军向全国进军的凯歌声中,解放战争取得了彻底而伟大的胜利!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我英勇的人民解放军坚决执行毛主席和朱总司令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于21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我们今天学习的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篇新闻,就是毛主席当时满怀豪情写的一则全面报道前线战况的新闻稿.二、课前预习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溃ku退 要塞si 阻遏 锐不可当dng 歼jin 灭2.解释下列词语. 业已:已经. 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三、合作探究(一)整体感知: 这篇新闻报道了什么内容?作者怀着什么样的的心情写的文章?这篇新闻报道了渡江战役开始后三四天的战况,作者满怀豪情,整个战役气势磅礴.(二)四边互动1你了解新闻吗?阅读新闻要把握那些要素?-新闻有广狭之分,广义的新闻指消息、通讯和报告文学;狭义的新闻仅指消息,它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新成就.阅读新闻要把握新闻的“三五六”,即三个特点:真实性、及时性、简明性;结构的五个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记叙的六个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每则新闻在结构上,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标题一般包括引题、正题、副题;导语,一般指“电头”后的第一句或第一段文字,用来提示消息的事实,使读者一目了然;主体,随导语之后,是消息的主干,是集中叙述事件、阐发问题和表明观点的中心部分,是全篇新闻的关键所在;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或一段话,是消息的结尾,它依内容的需要,可有可无;背景,是事物的历史状况或存在的环境、条件,是消息的从属部分,常插在主体部分,也插在“导语”或“结语”中.新闻的特点:立场、观点鲜明,内容真实、具体,反映迅速,语言简明准确.新闻的写法: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2朗读课文,理清记叙的六要素,全班交流.-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时间: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的长江战线.-事情发生的原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之战.-经过与结果: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江南岸.西路军三十五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东路军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3再读课文,划分结构层次并概括主要内容.导语是开头两句,简述渡江战役取得成功.主体部分分三个层次,详述三路大军战斗经过,并指出我军渡江胜利的重要意义.4导语前面的电头起什么作用?电头写明通讯社的名称、发电时间和地点,说明材料真实可信,消息及时.电头通常是必不可少的.5导语从哪几个方面总领了全文?导语从渡江作战兵力、战线(即渡江区域)、战况三个方面总领全文.6主体部分是按什么顺序来安排材料的?为什么要按这样的顺序叙述?西路军与东路军是同时发起渡江作战的,为什么先说西路军,再说东路军?主体部分按中、西、东三路大军的顺序叙述.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说.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接着中路说.说了西路战况之后,又合起来有所议论.由议论将话题从西路军自然地转向东路军.7文中写西路军所遇的敌情时说“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请你用课文中的话说说中路军所遇的敌情.(“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8作者对西路军的渡江情况作了哪两方面的评论?详略是如何安排的?两方面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作者从敌我双方对敌人毫无斗志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指出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和敌人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前者略议,是因为这个问题不言而喻;后者详评,是为了把少数战犯同广大官兵相区别,以利于争取多数,孤立少数,瓦解敌军.同时,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正是我军发起渡江战役的直接原因.此处着重点明这一点,更有力地证明了我军发动渡江战役在政治上是完全正确的.至于后面评论敌军,是为了引出下面对东路军渡江战役的记叙.9本文语言有什么特点?请找出文中的语句加以说明.准确、简洁而富有气势;字里行间洋溢着胜利的豪情.四、课堂训练内容1填空:新闻记叙的六要素是指人物、时间、地点和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新闻结构的五个部分是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2讨论完成书后练习三:朗读两则新闻,然后联系上下文,比较下边每组中的两个句子,说说哪一句好,为什么.第一组: 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越过安庆、芜湖线,到达繁昌、 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共渡过三十万人. 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 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提示:注意从词语含义的差异上体会它们不同的表达效果.)第二组:结果就在二十一日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提示:注意比较语句的感情色彩.)第三组: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汗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而且扩大了根据地.我们的根据地不仅巩固了,而且赢得了人民群众衷心的拥护.(提示:注意从语言的生动形象性上比较.)答案: 第一组:句好.“突破”表明有敌军防守,我军歼灭或击溃守敌,冲破敌阵.用“越过”表现不出经过战斗.“渡至”比“到达”含义丰富,有横渡与到达两层意思,且文字简洁有力.“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时间明确,且含渡江迅疾,作战顺利之意.用“共”字不能表达这些意思. 第二组:句好.“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有嘲讽的意味,嘲讽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的巩固性,过低估计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倘说“结果就在二十一日那天”,毫无感情色彩,且与上句“二十一日”重复. 第三组:句好.语言生动形象,森林的形象, 枝叶茂盛的形象,生机勃勃,富有气势.五、学习小结1内容总结这篇新闻篇幅短小、结构严谨、气势雄浑、感情浓烈,语言简炼准确,充分体现了新闻结构的特点,是短新闻报道重大题材、广阔场面的典范.2方法归纳阅读新闻,要注意它的结构要素和记叙要素.课文分述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战况,要分别把握这些要素.六、布置作业1链接生活搜集有关“神舟五号”发射升空的资料,写一则简短的消息.2实践探索到图书馆查阅当年报道解放战争的新闻史料,摘录其中的导语部分,并注明出处.3.课后练习1、2、3.七、板书设计: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毛泽东标题 导语:兵力、战线、战况 主体: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学习中原我军解放南阳.2能写作简单的新闻.教学流程:一、复习导入关于新闻的常识,你已经了解了多少?请给大家说说.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已经掌握的新闻常识来分析第二则新闻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二、课前预习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绥靖(su jng)鄂()豫(y)杜聿(y)明2选词填空() 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 A (A、溃退B、溃败C、溃逃),毫无斗志.() 此处敌军抵抗较为 B (A、顽固B、顽强C、坚强).三、合作探究(一)整体感知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了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说明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阶段以后,我军完全掌握了全国战场的主动权,进而鼓舞了_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二)四边互动.介绍解放战争概况.解放战争,第一年歼灭国民党军112万人,1947年6月底,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战争第二年,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152万人,攻克大批国民党军重点设防的城市.1948年到1949年1月,解放军边疆进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这一则新闻发于1948年11月5日,辽沈战役业已胜利结束,电文说“杜聿明则刚从徐州飞到东北,一战惨败,又逃到了葫芦岛”,即指蒋军在辽沈战役中的失败.淮海战役是1948年11月6日发起的,这则新闻发电之日正是淮海战役前夜.朗读课文,理清记叙的六要素,全班交流.人物:中原我军. 时间:1948年11月4日下午. 地点:南阳.事情发生的原因:蒋军因全局败坏,被迫将个南部战线近百个师的兵力集中于以徐州为中心和以汉口为中心的两个地区.在我强大的野战军和地方军配合打击之下,困守南阳的蒋军不得不迫弃城南逃.经过与结果:自去年七月,南阳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进军,大量歼敌,扩大并巩固了根据地,壮大了人民武装,彻底孤立了敌人,南阳守敌王凌云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从此河南全境除若干敌方据点外,全部为我解放.再读课文,划分结构层次并概括主要内容.第一层,是导语,概述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指出南阳守敌弃城南逃的背景、时间.第二层,是背景资料,用两则史料说明南阳自古以来在军事上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第三层,回顾过去一年蒋介石从重视南阳到放弃南阳的变化,指出蒋军全局溃败的背景.第四层,由河南全省基本解放进而回顾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取得的伟大胜利.第五层,预言南阳逃敌王凌云前途黑暗.课文为什么不仅报道解放南阳的消息,而且概述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的战绩?一方面,南阳解放是南线人民解放军一年多来取得伟大胜利的必然结果,所以南阳解放之日正是总结一年多来伟大胜利的最好时机;另一方面,总结一年多来的战绩,也可以说明蒋军弃城南逃的原因.本文语言有什么特点?请找出文中的语句加以说明.简准确明;生动形象.学了这两则新闻,你对中国革命的胜利有什么新的认识?可概括为三个基本认识: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伟大的奇迹;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四、 课堂训练内容1阅读下列新闻,勾画出导语部分服务教学美化环境防止水土流失 我校建起生物园前日,我校在学生宿舍楼通向教学楼的道路两旁,筑起栏杆,建起了生物园.过去遇到刮风下雨,校园黄沙横飞,遍地淤泥,人们戏言道:下雨是“水泥地”,天晴是“扬(洋)灰场”.情况虽然谈不上严重,但着实叫人不便.如今,学校因地制宜,在道路两旁建起了生物园,不仅美化了环境,而且能使教师的生物课更形象更生动.生物课上多多少少会有些小实验,为了做个小实验,同学们要准备好多天,现在有了生物园,我们就不用愁了.现在,生物园的种子已经发出嫩芽,希望同学们能保护好她.2阅读下列是新闻片断,为它补写一个导语.我军横渡长江情景新华社长江前线1949年4月23日电前线记者阎吾报道人民解放军在安庆、芜湖间某地敌前强渡长江时的情景称:21日黄昏,江北某地解放军的阵地上空,突然升起银光四射的发光弹,顷刻,整个北岸阵地发出了震天动地的雷鸣,从解放军的炮兵阵地上,无数道光线飞向南岸,接着整个南岸国民党军的阵地就完全陷入一片火海中.炽烈的炮火映红了江面和天空.接着,从各个港口涌出了无数只大小船只.它们立即散布江面,像箭似的向南飞驶而去(已渡过江的)解放军则开始不断发出前进的信号,和响起前后各部队间联络的号音答:21日黄昏,人民解放军突破安庆、芜湖间敌军防线,强渡长江,向江南进军.五、学习小结1内容总结从这则新闻中我们可以感知,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阶段以后,我军完全掌握了全国战场的主动权,经过一年多英勇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