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思(课例).doc_第1页
秋思(课例).doc_第2页
秋思(课例).doc_第3页
秋思(课例).doc_第4页
秋思(课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秋思教学设计吉安师范附属小学 欧阳芹教学目标: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做到课堂之上熟读成诵。2.理解重点词语,借助注释诗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3.通过引导学生读、想、悟、诵进入诗境,领悟诗情。教学重点:理解内容,通过多层次的朗读,理解重点词语,感悟作者的思乡之情。教学难点:运用读、想、悟、诵的方法自学天净沙.秋思。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1、(板书秋)师:同学们,看着这个秋字,你联想到了哪些词?(三个)2、师:秋天是个令人遐想的季节,不少文人墨客见秋而生情。杜牧见秋而赞美: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王维见秋而思乡: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张继见秋而伤感: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课件出示诗句)3、师:秋风袭人,秋色动人。唐朝诗人张籍写了一首七言绝句秋思。(板书思)4、读题(引导读好),秋天的思念是悠长的,把思读得长一些。生读二、自读感知1、自由读诗师:请同学们打开书本22页,自由读读古诗,做到字正腔圆。(生自由读诗,师巡视。)板书:读师:谁能给我们展示一下?(生读诗:出示全诗)师小结:不错,读得字正腔圆。师:诗中有一个多音字,你们刚才作chong?为什么不读zhong呢?(表示“再、很多”)师:咱们现在读的是古诗呀,还要读出节奏,读出韵律。师:谁能再给大家读一读。(出示画有节奏的古诗,生朗读。)师小结:同学们读得真不错,有板有眼,并注意了停顿,读出了诗的韵味。2、理解诗意师:利用工具书、看注释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古诗,是一种学习的好方法。你能不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首诗的意思?(一生说)师:从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好,带着你的感悟有滋有味地再读,齐。三、入境悟情 (一)乡愁生于秋风里 师:同学们,是什么勾起了张籍对故乡的思念?(秋风)1、探究“见”字。 (1)师:诗人身处洛阳城,站在瑟瑟的秋风里,他看见的是什么呢? 请大家想象画面(板书:想)(注意引导学生说具体)(飘零的落叶、南归的大雁、迎霜的秋菊-)生:一阵秋风吹来,树叶打着旋儿飘落下来,就像一只只色彩斑斓的蝴蝶。师;落叶在你的眼里是那么富有诗情画意,然而在张籍眼里那只是生命的凋零。生:一群大雁往南飞,一边飞一边叫。师:大雁的叫声在你耳中或许是悦耳的歌谣,在张籍听来那是雁群迁徙的哀鸣呀。(2)师:诗人伫立在瑟瑟的秋风里见到了许许多多,(出示课件:图片)(板书:见)可此时他“见不着”的是什么?(生答)他曾在送从弟戴玄往苏州中写道-夜月红柑树,求凤白藕花 。他曾在南归中写道-骨肉待我欢,邻人望我荣。 (3)师:在这冷冷的秋风里,诗人不见的是家乡红柑树、白藕花,他看见的只是冷冷的秋风,女生读:洛阳城里见秋风。 (课件出示)师:他看不见亲人、邻人的把酒言欢,他看到的只是冷冷的秋风,男生读:洛阳城里见秋风。 师:在唐代,洛阳被称为第二大首都,京都洛阳应该是何其繁华,然而这一切诗人都视而不见,他见到的只是冷冷的秋风。(生齐读)(4)体会“见”的意蕴。 师:读出诗中的画还不够,我们还要读懂诗中的人。请听(出示课件)补充张籍的资料。张籍,唐代诗人,曾是韩愈的学生,他出身贫寒,常年过着四处奔波,漂泊异乡的生活。唐朝安史之乱时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离家十年的诗人深陷洛阳城,却不知战乱中的家人的信息。正在此时他在洛阳城里遇到了故人,并托他捎信给家人 。在此情此景下,写下了这首诗。) 师:听了上述介绍,你是否已走进张籍的内心呢?这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孤独、悲伤、忧愁)师小结:是呀,张籍的内心,满是浓浓的乡思!(板书:悟)生齐读(出示诗句:洛阳城里见秋风。 (二)乡思寄寓家书中。1、情境创设,探究“意万重”。师:秋风瑟瑟,乡思绞碎了诗人的心,诗人难以回乡,愁肠百结,只能作家书以表心声。可正当诗人执笔之际,却迟迟不能下笔,那是为什么呢?(生答:)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出示:欲作家书意万重, 意万重显红色师:现在你们就是诗人张籍,一人孤独在外,纵有千言万语也无处倾诉,此时他乡遇故人,你仿佛看到(练习说话) 芳草凄凄的古道旁,白发苍苍的父母,在翘首远望你想说(一生)杨柳依依的断桥边,泪眼汪汪的幼子,在踮脚远眺 你想说(一生)夜深人静的小院里,形单影孤的妻子,在望月嗟叹你还想说(一生)师小结:孤独的、惆怅的、漂泊在外的张籍啊,有这么多的话想对家人诉说,这就是-意万重。(课件)过渡:是呀,十年了,那是多少个日日夜夜呀,一切的一切,张籍只能把这深深的思念化在信中。张籍呀,拿起笔,把你想对家人说的话倾注于笔端吧!(出示课件:生小练笔)(三名学生展示小练笔)师:同学们,这么多的意,“万重意”,你能读出来吗?(出示诗句:欲作家书意万重)知道嘛,古时候,一封家书送回家,少则要几个月、半年,多则要几年啊,唐代诗人杜甫曾写下这样的诗句(出示课件):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补充资料)对漂泊在外的游子来说,一封家书是多么的珍贵呀。(生齐读: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三)乡心潜在“开封”处师:还有哪些词更能表现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出示全诗)师:“说不尽”,说不尽的是什么?师:用上一句的3个字,那就是意万重。师:因为所以师:非常好!还有哪些词?“又开封”。师:“封”什么意思?“又开封”是什么意思呢?师:把信合上,打开;再合上,又打开。写好的信为什么封了又开,开了又封呢?(生怕有些话没有说到,没有写上去)(出示诗句,生读:复恐匆匆说不尽,)师:(板书“恐”)恐,(出示课件)造字本义:内心强烈惧怕,有如大杵击捣心脏。师:请同学们在书上所画的田字格中写一遍“恐”。诗人又在“恐”什么呢?师:信已写好,张籍刚想把信交给故人,却又急着开封,为何呀? 复恐匆匆说不尽 故人都已准备出发了,张籍又把信要回小心翼翼地开封,为何呀? 复恐匆匆说不尽 ,此时的张籍有千言万语,却愁肠百结。读:(出示诗句: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四、深情诵读 1、师:张籍此刻的心情他的朋友孟郊也深深懂得,他曾写下:书去魂亦去,兀然空一身。现在陪伴张籍的只有洛阳城里的秋风。于是一首千古绝唱就在张籍脑中诞生。信走心也走,就像此刻的张籍身在洛阳,心在故乡。这是一份刻骨铭心的思念呀!请读秋思。秋风乍起,思乡涌起,写不完的思念,诉不尽的乡愁,再读秋思 2、师:此刻,你是否把张籍那悠长而浓郁的秋思深深地记在心中了呢?(板书:诵)能背出来的同学请起立,把你领悟到的诗情传送给听课的老师吧(生背古诗)。 五、拓展阅读师:刚才我们通过读、想、悟、诵的学习方法,走进了诗人的内心,感受到了张籍那浓浓的-思乡情。(板书:思乡情)同学们这思乡怀亲又何止张籍。请同学们按照刚才的学法,根据自学要求,小组合作学习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拓展阅读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词语注释:枯藤:枯萎的枝蔓。昏鸦:黄昏时归巢的乌鸦。昏:黄昏。人家:农家。此句写出了诗人对温馨的家庭的渴望。古道: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古老驿道(路)或年代久远的驿道。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瘦马:瘦骨如柴的马。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天涯:天边,非常远的地方。作者简介: 马致远(约12501321至1324),字千里,号东篱,汉族,河北省沧州市东光县人,因天净沙秋思而被称为秋思之祖。元代著名戏曲作家、散曲家。小令天净沙秋思脍炙人口,匠心独运,自然天成,丝毫不见雕琢痕迹。自学要求:读:请同学们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出诗情,读出诗味。想:这是马致远一首著名的小令,28个字勾画出一幅怎样的画面?悟:小令中的“断肠人”指谁?它给我们展现了马致远怎样的内心世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诵:把你领悟到诗情带进你的诵读中吧。小组汇报自学情况: 1、读、诵2、想、悟3、对比两首诗的异同六、诵读升华师:同学们,不管是借景抒情,还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