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长泰县第一中学高三地理二轮复习 第4讲 地表变化规律限时训练.doc_第1页
福建省长泰县第一中学高三地理二轮复习 第4讲 地表变化规律限时训练.doc_第2页
福建省长泰县第一中学高三地理二轮复习 第4讲 地表变化规律限时训练.doc_第3页
福建省长泰县第一中学高三地理二轮复习 第4讲 地表变化规律限时训练.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省长泰县第一中学2014高三地理二轮复习 第4讲 地表变化规律限时训练(建议用时:45分钟满分:100分)测控导航考点题号地壳物质循环1、2、3、11、13地质作用与地貌形态4、5、6、7、8、9、10、12、13、14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2013泰州期末)图1为某地区地球圈层结构局部示意图,甲、乙代表地球内部部分圈层,ac代表三大类岩石,代表地质作用,ad代表水循环环节,e表示洋流流向。图2表示“巨蟒出山风景”,它是江西三清山标志性景观,海拔1 200余米,相对高度128米,是由风化和重力崩解作用而形成的巨型花岗岩石柱。读图,回答12题:1.结合图示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乙处属于地壳b.图2景观的形成和作用有关c.a代表岩浆岩d.e洋流对沿岸气候具有增温增湿作用2.有关图示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a.c环节水量7月大于1月b.人类能够施加影响的主要是a环节c.影响我国的夏季风属于b环节d.促进全球水量平衡,联系所有圈层解析:1.c2.c第1题,乙处为软流层,属于岩石圈,但不属于地壳;为重熔再生作用,属内力作用,图2景观的形成与外力作用有关;e洋流的寒暖流性质据图示信息无法确定。第2题,因图1所在地区不确定,故a项正确与否无法确定;人类能够施加影响的主要是d环节;b为水汽输送,影响我国的夏季风属于b环节;水循环可联系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层,但不能联系所有圈层。(2013天津十二区县联考)腾冲位于云南省西部边陲,境内有97座火山群、62处地热泉,盛产翡翠玉石。如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数字序号表示岩浆、岩浆岩、变质岩、沉积物,字母表示各种地质作用。据此回答34题:3.腾冲的翡翠玉石是在变质环境中形成的。图中表示翡翠玉石及其形成过程的是()a.、ib.、nc.、md.、h4.腾冲所在地区山高谷深,形成其峡谷的外力作用主要是()a.冰川侵蚀b.风化作用c.风力侵蚀d.流水侵蚀解析:3.a4.d第3题,根据示意图中各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判断,为沉积物,为变质岩,为岩浆,为岩浆岩。e、g、h表示风化作用,f表示沉积作用,k表示固结成岩作用,l、i表示变质作用,m表示重熔再生作用,n表示冷却凝固作用,正确选项为a。第4题,峡谷是流水侵蚀最强烈的表现,正确选项为d。(2013年北京文综)读图,回答56题:5.甲地为峰林,同类景观多出现在()苏湘滇 新桂 内蒙古a.b.c.d.6.图中()a.甲处侵蚀作用强烈b.乙处由内力作用形成c.丙处易发生滑坡现象d.丁处是典型的背斜山解析:5.c6.c第5题,甲处为峰林,属喀斯特地貌,在我国的云南、广西地区广泛分布。第6题,从图示看出,乙处侵蚀最强烈、由外力作用形成;丙处为顺向坡,在断层附近,地质不稳定,易产生滑坡;丁处为向斜成山。(2013邯郸二模)读“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78题:7.该地的几次主要地质作用,按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依次是()a.褶皱、断层p2、断层p1b.断层p1、断层p2、褶皱c.断层p2、断层p1、褶皱d.褶皱、断层p1、断层p28.据图判断c岩层在断层p2右侧缺失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被a、b岩层覆盖b.没有该岩层的沉积c.抬升以后遭外力侵蚀d.下陷侵入d、e岩层解析:7.a8.c第7题,根据图中地质构造分析,各个断块均发生弯曲,说明断层出现在褶皱之后;断层p1延伸到上覆沉积岩层b中,断层p2未延伸到上覆沉积岩中,说明断层p2形成早于上覆沉积岩b,断层p1晚于上覆沉积岩b,由此判断正确答案为a。第8题,断层p2右侧岩块上升,c岩层缺失可能是抬升后受到外力侵蚀所致。如图为某岛屿地质地貌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9.甲处属于()a.背斜山b.背斜谷c.向斜山d.向斜谷10.乙侧河岸()a.形成冲积扇b.适宜建设港口c.河流流速较慢d.多位于河流上游解析:9.b10.c第9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处岩层向上弯曲,为背斜,顶部遭受侵蚀后成为谷地。第10题,乙侧河岸位于河流的凸岸,河流流速较慢,堆积作用明显,不适合建设港口,多位于河流下游;冲积扇多形成于河流出山口处。(2013厦门模拟)某地质考察队对下图区域进行地质研究,在k1、k2、k3、k4处分别钻孔至地下同一水平面。在该水平面处k2、k3取得相同的石灰岩,k1、k4取得相同的砂岩,且石灰岩的年代比砂岩老。读图,回答1112题:11.a处属于()a.背斜成谷 b.背斜成山c.向斜成谷d.向斜成山12.若在k2处钻30 m到达该水平面,则在k4处钻至该水平面最可能的深度是()a.35 mb.55 mc.65 md.75 m解析:11.a12.b第11题,由题干文字材料“在该水平面处k2、k3取得相同的石灰岩,k1、k4取得相同的砂岩,且石灰岩的年代比砂岩老”,可推知a处属于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的背斜构造;据图中等高线数值和河流分布,推知a处为谷地,故a项正确。第12题,图中等高线数值显示,k2处海拔大于160 m,小于170 m;k4处海拔大于180 m,小于190 m;则k2与k4相对高度为10 m30 m,k2处钻深30 m,即k4处钻深40 m60 m,故b项正确。二、综合题(共52分)13.根据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24分)材料一科罗拉多大峡谷是世界陆地上最长的峡谷之一。从谷底向上,沿岩壁出露着早古生代到新生代的各期岩系,并含有代表性生物化石,大峡谷因此有“活的地质史教科书”之称。材料二科罗拉多某气象观测站的多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统计表。月份123456789101112平均气温()-1.802.98.01318.321.620.215.99.93.2-1.2降水量(mm)7.410.223.930.254.657.273.776.733.821.311.911.7材料三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地区示意图。(1)依据材料一,分析科罗拉多大峡谷岩石的主要类型,并说明大峡谷的形成过程。(2)依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描述该地区的气候特点,并分析成因。(3)图示地区于20世纪30年代修建了胡佛水坝,试分析修建胡佛水坝遇到的困难及建成后发挥的主要功能。解析:第(1)题,岩石中含有化石,应为沉积岩。沉积岩形成后,地壳抬升,受科罗拉多河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峡谷。第(2)题,气候特征的描述主要包括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成因可从地形、地势、纬度位置等方面分析。第(3)题,遇到的困难主要包括地质地形、生态环境、交通等方面,水坝的综合效益大,如发电、航运、灌溉、旅游、供水、防洪等。答案:(1)沉积岩。峡谷地貌的形成过程:先是外力堆积,后地壳抬升,最后受流水侵蚀作用。(6分)(2)气候特点:夏季凉爽多雨、冬季低温干燥;气温年较差较大;降水总量较少。成因:夏季凉爽是因为海拔高;冬季较为温和是因为纬度较低。受东、西两侧的地形阻挡,水汽难以进入,降水少。(12分)(3)困难:地质地形条件复杂,施工困难;生态环境脆弱,易破坏当地地理环境;交通不便,修筑难度大。(任答两项即可)功能:发电、灌溉、旅游等。(任答两项即可)(6分)14.(2013潍坊一模)读“我国东部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28分)(1)说出该地的气候类型及特征。(2)分别指出影响图中两地地表形态的主要外力作用,并分析这些外力作用在何季节强度最大。(3)简述甲山地的形成过程。(4)由于人口增长,图中乙处森林正在被日益扩大的耕地所取代。简述这一现象的发生对当地气候或河流水文特征产生的影响(任选其一回答)。解析:第(1)题,由图名及图示可知,该区域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面植被类型为“落叶阔叶林”,故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第(2)题,地位于上游山区,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地位于河流出山口,由流水沉积作用形成洪积冲积平原。河流流量大时地的侵蚀作用和地的沉积作用明显。第(3)题,结合岩层的弯曲状况判断该山地是向斜山。第(4)题,森林破坏会加剧水土流失,使河流含沙量增大,涵养水源的能力降低,增大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同时影响气温、降水等气候要素。答案:(1)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6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