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谈阅读教学中“咬文嚼字”的概念和原则宜兴市中小学教研室 孙永明2012年,我们宜兴市中小学教研室组织了九次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咬文嚼字”专题研讨,在一次次活动中,我们对“咬文嚼字”这个专题有了更新、更全的认识。一、概念认识何谓“咬文嚼字”?辞海曰:“元秦简夫剪发待宾第二折:又则道俺咬文嚼字。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也用来讽刺死扣字眼或卖弄文字知识。它是生活俗语生活中的“咬文嚼字”,一般多指死抠字眼,斤斤计较生活现象,含有迂腐之意味,贬义之色彩。现也指深入仔细理解或解释字、词含义,如编写工具书就必须咬文嚼字,对字词的释义要准确、到位。”今天,我们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视角来审视之“咬文嚼字”,顿感别有一番新意一是“咬”咬住什么,咬出什么;二是“嚼”嚼住什么,嚼出什么。这里“咬”“嚼”就是计较、品析、体悟、鉴赏等意思;“文”指文章、文段、文节、文句、文词、文法、文路、文本结构,还有文体等,“字”就是指构成文本的一个个文字(含标点)。这里“文”“字”就是构成文本的一切元素(字词句段等)、形式(结构与表达方式)与意义(意义与价值,内容与蕴含等)之所在。基于这样的认识,在语文教学的视野里,“咬文嚼字”就是指对构成文本的一切元素、形式与意义之所在的读解、品析、体悟、鉴赏的一种语文教学的实践活动。从这一意义而言,它含有了一种教学术语的意味,赋予了一种新的解读,即教学的含义,它不仅仅是我们读解文本的一种方法、策略、技能、习惯,也成为了具有浓郁教学意味的一种教学方法、策略、技能、习惯。“咬文嚼字”,一个多么响亮的名字!它对于阅读而言,则是精读、品读、赏读的一种常用方式;是真正引领我们读解文本、走进文本的一种常用手段;是感悟、理解文本中遣词造句,文本构思的常用方法;也是推敲文本字词句的运用、斟酌文本表达方式的常用策略。鉴于此,“咬文嚼字”应是我们语文教学中开掘文本和利用文本的一种基本方式方法(策略)、技能和习惯。也正是从这一意义而言,“咬文嚼字”,就是一朵教学艺术之花,它盛开在我们语文教学的艺术苑地里,芬芳魅丽,永不凋谢!二、实践原则“咬文嚼字”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应该讲究并遵循“旨、独、潜、悟”四字原则。1. 旨。文本的每一个标点、字词、语句、段落乃至整个文本都有一定的明确的意义指向,这就是“旨”。它们以其自身所独有的内涵共同构成了整个文本的价值资源,并且众星拱月般地形成了文本的主题思想。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咬文嚼字”,挖掘和使用文本资源的过程中,心中始终要铭记这个“旨”,有了它才不会散,才有主题性;有了它才不会乱,才有系统性。因此,要遵循着这样两种思路一是由感悟和理解文本微观的构文要素进而指向文本的主题要旨;二是从感悟和理解文本的主题思想走向对文本微观的构文要素的咬嚼品析。在具体的教学场景中,这两种方法往往是交互使用,共同实现着对文本资源的挖掘和使用,并在此过程中实现着学生语文素养的逐步提升。例如苏教版四下燕子一课第3自然段“在微风中,在阳光下,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的一声,已有这边的稻田上,飞到那边的柳树下了;还有几只横掠过湖面,剪尾或翼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可以有以下两个咬嚼品析的教学预设:预设一:读一读,想一想: 这段描写中你感受到了燕子飞行的什么特点?(轻快或轻盈快捷之意) 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圈画有关词语)预设二:自读并思考:作者在这里是怎样写燕子的飞行的?(圈画有关词句,边读边想)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2. 独。这里的“独”,有两层含义:一是“独自学习”,即学习者个体的带有个性化行为的语文学习;二是“独特收获”,即学习者获得的独特的感悟、理解,或许是感受、或许是知识、或许是经验等等。在“咬文嚼字”的学习过程中,“独”,它应该是进行其他一切学习的基础和前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所以,我们进行“咬文嚼字”教学,只有坚守着这个“独自学习”的方式,才会有“独特收获”的结果。而“独特收获”又会深深地影响着并促进着学习者的“独自学习”。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燕子一文时的片段:师:默读课文,说一说每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生:第1自然段写了燕子的外形;第2自然段写了燕子在烂漫的春光中飞回来了;第3自然段写了燕子的飞行;第4自然段写了燕子在电线上休息。师:这位同学概括得真好!这么快!生:老师,很简单的呀!你看,书角落上的插图不很清楚地画着吗?阅读教学就是一个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位学生在自读文本的过程中,有了独特的收获:关注到了编者对教材的设计插图这一文本资源,更关注到了教材里抽象的语言文字与形象的插图之间的联系。3. 潜。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说,“现在的教材绝大多数是白话文,一看就懂,所以很容易在钻研教材的时候滑过去,而不是像犁地一样犁过去。滑过去和犁过去,是两种功夫、两种境界,最后的收获也肯定是不一样的。”这一段表述,就是说明了“潜”“犁”的价值之所在。它就是指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走进文本,领悟文本,从而准确地感悟、理解和把握文本。学习者“潜”的思维通道往往是多种多样的,可以从关注文本理解的层面潜入,可以从关注文本的表达层面进入,也可以从文本的构文要素、问题策略走进面对文本,我们“咬文嚼字”就是要具备“潜”的本领。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燕子一课时,课堂上关于“小圆晕”有这么一个精致的教学细节:师:同学们,这里的“小圆晕”,你们看到过吗?生:看到过,就是河里水面上的一个个小圆圈。生:不仅仅是小圆圈,应该是有点儿闪光的小圆圈呢!师:你知道它是怎么产生的吗?生:有时轻一点儿的小东西掉到水里就会有这样的小圆晕。生:这里的小圆晕就是燕子的剪尾或翼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才有的。师:从这里的“沾”和“小圆晕”,我们读出了什么呢?(此时教师边说边在黑板上用粉笔非常生动而形象地画着那一圈一圈荡漾开去的小圆晕,并在这动态的过程中,很到位地引导着学生一起咬嚼品析了“一圈一圈”与“一圈圈”,“荡漾”与“扩散”的微妙区别)生:我读出了燕子的轻巧。生:我读出了燕子的活泼机灵。生:我读出了燕子的轻快敏捷。4. 悟。即感悟。“咬文嚼字”须重视感悟它不仅是学习的重要过程,还是重要的结果;它是学习的核心部分,只能由学习者自己获得,这是任何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的有所收获的一条必经之“路”;它犹如人体吸收的食物最终转化成身体中的物质一样只有后者才是主体自身的东西。不通过感悟,外界的东西对主体来说,始终是没有意义的,而“咬文嚼字”则可以使被感悟物(感悟基、感悟源)一本书,一篇文章,一个段落,一个句子乃至一个字词、标点所蕴含的意义的“深渊”,构成的意义的“迷宫”,消化成为学习者主体的某些观点、认识与思想。感悟,它或是举一反三,或是深入浅出,或是愤悱状态,它总是在人的认识的前沿发生。只有悟到了的东西,才是自己的收获。例如一位教师教学燕子第3自然段时运用了这样一则板书:飞行斜掠天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医学检验(师)题库检测试题打印(综合卷)附答案详解
- 2025-2030功能性运动服装消费需求变化与品牌战略优化建议报告
- 2025-2030共享汽车商业模式优化与市场增长潜力分析研究报告
- 2025年护理三基知识考试题库附答案
- 2025年继续教育公需科目考试题库及参考答案(满分版)
- 新能源行业品牌忠诚度2025年研究报告:案例分析及策略优化
- 2025年中医药现代化进程中东南亚市场拓展的中医药国际化策略报告
- 2025年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网络知识竞赛题库(含答案)
- 2025年大学警卫学专业题库- 交通管控与违法处理
- 2025年电气仿真操作考试题库及答案
- 数字经济与就业
- 2024年-2025年司法考试真题及复习资料解析
- 幼儿园护学岗职责
- 国开电大《组织行为学》形考任务1-4
- 施工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实施方案
- 【MOOC】化学与社会-大连理工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精细化工技术-大学专业介绍
- 餐饮财务问题的研究报告
- 慢性疾病运动干预中心服务要求(征求意见稿)
- 林同炎与美洲银行大厦
- (正式版)SH∕T 3548-2024 石油化工涂料防腐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