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陕西省农业面源污染调查方案.doc_第1页
2013年陕西省农业面源污染调查方案.doc_第2页
2013年陕西省农业面源污染调查方案.doc_第3页
2013年陕西省农业面源污染调查方案.doc_第4页
2013年陕西省农业面源污染调查方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2年陕西省农业面源污染调查方案一、工作目标更新陕西省2007年“第一次全国农业污染源普查”和2010年“全国农业面源污染调查”数据库,全面掌握2012年度全省各类农业源中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流失)的数量、地区分布和排放去向等情况,分析我省农业面源污染动态变化,为全省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提供支撑。二、调查对象2012年度全省农业面源污染调查对象包括种植业源、畜禽养殖业源和水产养殖业源。三、调查方法2012年全省农业面源污染调查以全面清查与典型调查为手段,在全面采集全省农业县(市区)种植业源、畜禽养殖业源、水产养殖业源和重点流域农村生活源的相关数据的基础上,选取一批代表性农业县(区、旗),开展种植业源、畜禽养殖业源和重点流域农村生活源等典型调查工作,建立全省农业面源污染长期定位调查网络。(一)全面基础清查1、清查范围种植业源、畜禽养殖业源和水产养殖业源:全省12个市的各有关农业县(区);2、清查内容以真实、客观、全面为原则,以县级行政单元为基本清查单位,清查如下信息:(1)种植业源:耕地面积、园地面积、种植模式面积、地膜用量、地膜覆盖面积和地膜回收利用情况等;(2)畜禽养殖业源:猪、奶牛、肉牛、蛋鸡和肉鸡的场(户)数,奶牛和蛋鸡的存栏量,猪、肉牛和肉鸡的出栏量;(3)水产养殖业源:不同养殖类型65种鱼种的养殖单元、养殖面积、养殖投放量和总产量。参考县水产主管部门相关统计资料以及2007年全国农业污染源普查产量与统计年鉴产量比例;具体清查内容详见“表1-1 种植业基本情况清查表”、“表2-1 畜禽饲养规模清查表”、“表3 水产养殖业源规模清查表”。(二)典型抽样调查1、典型县(区、旗)选取突出代表性、典型性、集中性原则,按照总体任务要求(种植业源调查表附表2和畜禽养殖业源调查表附表1),全省选择种植为主、畜禽养殖为主和种养均衡的4-10个县作为典型调查县。2、典型种植地块选取全省在选取的典型县中筛选800个典型地块,依据种植业源调查表附表2分配各种模式的典型地块数。3、典型畜禽养殖单元选取全省在选取的典型县中筛选一定数量的典型养殖单元,依据畜禽养殖业源调查表附表1分配各种典型养殖单元数。抽样县应优先选择纳入全国生猪、奶牛、肉牛优势区域优势县。抽样调查的总数中养殖户与养殖场比例宜控制在2:1。四、调查年限本次调查年限为2012年度。五、时间进度安排2012年12月31日前完成农业面源污染调查工作。2013年1月15日前完成典型抽样调查。2013年1月25日前完成“2012年农业面源污染调查数据采集系统”数据填报。附件1 种植业源调查表附件2 畜禽养殖业源调查表附件3 水产养殖业源调查表40附件1 种植业源调查表表1-1 种植业基本情况清查表 1.县名 省(自治区、直辖市) 地区(市、州、盟) 县(区、市、旗)2.行政区划代码3.耕地面积 (亩)旱地 (亩)水田 (亩)4.露地菜田面积 (亩)5.保护地菜田面积 (亩)6.园地面积 (亩)7.不同坡度耕地、园地面积平地(坡度5) (亩)缓坡地(515) (亩)陡坡地(15) (亩)8.坡地中梯田面积 (亩)9. 坡地中非梯田面积 (亩)10.地膜用量 (吨)11.厚度0.008mm地膜用量 (吨)12.地膜覆盖面积 (亩)13.六种主要作物覆膜情况作物名称与代码覆膜面积(亩)覆膜比例(%)作物名称与代码覆膜面积(亩)覆膜比例(%)14.本县地膜企业回收量 (吨)15.地膜利用量 (吨)16.主要回收企业企业1名称企业2名称企业3名称序号17.模式名称18.模式代码19.模式面积(亩)填报人: 联系电话: 填报单位(公章):表1-2 种植业典型地块调查表 1.户主2.地址 省(自治区、直辖市) 地区(市、州、盟) 县(区、市、旗) 乡(镇) 村 组3.行政区划代码-4.联系电话5.地块编码-DK6.地块位置经度 纬度 7.地块面积 (亩)8.地块种植模式名称 ;代码 9.是否覆盖地膜是 否 10.地膜厚度 (mm)11.覆膜量 (公斤/亩)12.地膜回收量 (公斤/亩)全年作物施肥状况序号13.作物名称14.作物代码15.肥料名称16.肥料代码17.施用量(公斤/亩)18.养分含量(%) N P2O5 K2O填报人: 联系电话: 填报单位(公章):表1-1 种植业基本情况清查表填表说明【1.县名】指本乡镇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区(市、州、盟)和县(区、市、旗)的正式名称。【2.行政区划代码】是指区县的行政区划代码,按最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 2260)填报,共计6位数字。【3.耕地面积】是指用于种植农作物的土地,不包括种植茶、桑、果等多年生木本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开发、复垦、整理地、休闲地(含轮歇地、草田轮作地);以种植农作物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林木的土地;平均每年能保证收获一季的已垦滩地和海涂;抛荒不满三年的耕地。南方宽度小于1m,北方宽度小于2m固定的沟、渠、路和田埂也算耕地。不包括已改为鱼塘、果园、林地的土地,被工厂、公路、铁路等设施占用的土地,已退耕还林、还草或已损毁的耕地。也不包括抛荒三年以上的耕地。林农、果农间作的土地,以种植农作物为主的按耕地计算,以果树为主的计为园地,以林地为主的计为林地。已实施国家退耕还林、还草项目并已享受补贴的,无论是否间作农作物,都不算为耕地面积。耕地又分成水田和旱地。水田是指被调查的地块,筑有田埂(坎),经常蓄水,常年用来种植水稻、莲藕、席草等水生作物的耕地,也包括实行水旱轮作的耕地(如水稻与小麦、油菜或蚕豆等轮作)。除水田外的其它耕地统称为旱地,包括统计资料(如统计年鉴、农业普查等)所指的旱地和水浇地。分别填写旱地和水田的面积。【4.露地菜田面积】是指露地上种植根茎叶类蔬菜、瓜果类蔬菜、水生蔬菜等各类蔬菜的面积。【5.保护地菜田面积】是指在露地不适宜农作物生长的季节,采用保护设备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栽培根茎叶类蔬菜、瓜果类蔬菜、水生蔬菜等各类蔬菜的面积。【6.园地面积】是指种植以采集果、叶、根、茎、汁为主的多年生木本或草本作物,覆盖率大于50,或每亩株数达到合理株数的70的土地。包括果园、茶园、桑园以及橡胶园等。果园面积:指种植果树的园地面积;茶园面积:指种植茶树的园地面积;桑园面积:指种植桑树的园地面积;其他园地面积:指除上述茶、果、桑园以外的园地面积。【7.不同坡度耕地、园地面积】分别填写平地(坡度5以下)、 缓坡地(坡度515)、 陡坡地(坡度15) 的耕地和园地面积。其中缓坡地的坡度515是指坡度大于5且小于等于15。【8.坡地中梯田面积】是指缓坡地和陡坡地中的梯田面积。【9.坡地中非梯田面积】是指缓坡地和陡坡地中的非梯田面积。【10.地膜用量】指全县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为育苗和作物生长防寒、保温、保湿而使用的地膜量,不包括棚膜,单位为吨。【11.厚度0.008mm地膜用量】指全县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为育苗和作物生长防寒、保温、保湿而使用,并且厚度大于等于0.008mm的地膜量,单位为吨。【12.地膜覆盖面积】指全县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为育苗和作物生长防寒、保温、保湿而使用的地膜覆盖面积,单位为亩。【13.主要覆膜作物及覆膜面积】指全县6种主要的覆膜作物以及覆膜面积。每种作物填报以下内容:名称与代码:填报作物的中文名称与代码。作物名称与代码参照“表1作物名称和作物代码对应表”。表1 作物名称和作物代码对应表粮食作物名称粮食作物代码经济作物名称经济作物代码蔬菜作物名称蔬菜作物代码水稻LC01棉花JC01根茎叶类蔬菜SC01小麦LC02麻类JC02瓜果类蔬菜SC02玉米LC03桑类JC03水生蔬菜SC03其他谷物LC04籽用油菜JC04大豆LC05其他油料作物JC05其他豆类LC06甘蔗JC06甘薯LC07甜菜JC07马铃薯LC08烟草JC08茶JC09花卉JC10药材JC11落叶果树JC12常绿果树JC13香蕉JC14其他果树JC15其他JC161)粮食作物:水稻:包括早稻、中稻、晚稻。小麦:包括冬小麦和春小麦。玉米:包括春玉米和夏玉米。其他谷物:包括高粱、谷子、荞麦、燕麦、青稞等。大豆。其他豆类:包括豌豆、蚕豆、绿豆等。甘薯。马铃薯。2)经济作物:棉花:包括春播和夏播棉花。麻类:包括黄麻、苎麻、亚麻等。桑类。籽用油菜。其他油料作物:包括花生、芝麻等。甘蔗。甜菜。烟草。茶。花卉:指以植物的花为最终产品,或以观赏、美化、绿化、香化为主要用途的栽培植物。根据花卉的最终用途和生产特点,将花卉分为切花切叶、盆栽植物、观赏苗木、食用与药用花卉、工业及其他用途花卉、草坪、种子用花卉、种球用花卉和种苗用花卉。药材:指在耕地上或非耕地上种植的、以获取药材原料为目的、主要用于中药配置以及中成药加工的药材作物的面积。落叶果树:包括苹果、梨、桃、葡萄等。常绿果树:包括柑桔、荔枝、龙眼等。香蕉。其他果树:包括菠萝等。其他。3)蔬菜作物:根茎叶类蔬菜:包括根菜、葱蒜、叶菜、茎菜、花菜等。瓜果类蔬菜:茄果类、菜用豆类、菜用瓜(黄瓜、南瓜、冬瓜等)、果用瓜(西瓜、甜瓜等)、草莓等。水生类蔬菜:包括莲藕、茭白等。覆膜面积:指某种作物在全县使用地膜的覆盖面积,单位为亩。覆膜比例:指某种种植作物某个地块上常用覆膜方式的覆膜面积占整个地块面积的百分比。覆膜比例100%。【14.本县地膜企业回收量】指全县经营废旧地膜回收的企业回收本县地膜的折纯量,单位为吨。【15.地膜利用量】指全县废旧地膜的利用量,单位为吨。【16.主要回收企业】指全县3个主要经营废旧地膜回收的企业,依据回收量大小,排序依次填写回收企业名称。【17.模式名称】本表所列的各类种植模式名称请参考“附表1全国六大分区种植模式表”。表1-1所列的各类主要种植模式面积之和应占全县耕地、园地面积之和的85%以上。鉴于我国地域广阔,地形复杂,相当一部分县(区、市、旗)既有山地,又有平原,对于这类县,以山地、平原占国土面积比例来确定其所属分区。对于以山地、丘陵地形为主的县,按该县所处地理位置划归至北方高原山地区或南方高原山地区;对于以平原为主的县,按该县所处地理位置划归至西北干旱半干旱平原区、东北半湿润平原、黄淮海半湿润平原区或南方湿润平原区。 种植模式相关说明:(1)大田作物:指粮、棉、油、糖、药材等大范围、大面积种植的作物。(2)园地:是指种植以采集果、叶、根、茎、汁为主的多年生木本或草本作物,覆盖率大于50,或每亩株数达到合理株数的70的土地。包括果园、茶园、桑园以及橡胶园等。果园面积:指种植果树的园地面积;茶园面积:指种植茶树的园地面积;桑园面积:指种植桑树的园地面积;其他园地面积:指除上述茶、果、桑园以外的园地面积。(3)保护地:指在露地不适宜农作物生长的季节,采用保护设备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栽培农作物的面积。例如在寒冷气候条件下通过采用温室、温床、冷床、塑料棚等设备,创造光照、温度、水分、通风等适宜的小气候环境,种植蔬菜、果类等高产高值作物的种植面积。(4)露地蔬菜:指露天种植蔬菜的方式,只要在一年中该地块种植一季蔬菜作物,即认为该地块是露地蔬菜种植模式。(5)大田作物一熟:指一年之中,某一地块只种植、收获一季大田作物。(6)大田作物两熟:指一年之中,某一地块大田作物种植、收获两次。(7)水旱轮作:指一年之中,某一地块种植、收获一季水生作物(如水稻),一季旱地作物。(8)双季稻:指一年之中,在同一块稻田里,一年中种植和收获两季水稻(包含再生稻)的一种稻作制度。(9)春玉米(大豆、棉花):指一年之中,某一地块只种植、收获一季春玉米(大豆、棉花)。【18.模式代码】本表所列的各类种植模式代码请参考“附表1全国六大分区种植模式表”。【19.模式面积】指该种模式在全县中的面积,单位为亩。表1-2 种植业典型地块调查表填表说明【1.户主】填写户主的正式姓名,即身份证上的姓名,没有身份证的按户口簿填写。没有正式姓名的可填小名或某某氏,但不能填笔名、代号等。户主为家庭主要决策人或收入主要来源人。【2.地址】指农户户口所在地的详细地址。要求写明农户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区(市、州、盟)、县(区、市、旗)、乡(镇)、村、组的名称,不得填写通讯号码或通讯信箱号码。【3.行政区划代码】是指调查农户实际所在地的地区行政区划代码,按最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 2260)填报,共有12位阿拉伯数字,分为三段。第一段为6位数字,表示县及县以上的行政区划;第二段、第三段6位编码,表示县以下的行政区划。县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码原则如下:第二段3位数字,表示街道、镇和乡;第二段3位代码中的第一位数字为类别标识,以“0”表示街道,“1”表示镇,“2”和“3”表示乡,“4”和“5”表示政企合一的单位;第二、三位数字为该代码段中各行政区划的顺序号。(1)街道的代码从001099由小到大顺序编写;(2)镇的代码从100199由小到大顺序编写;(3)乡的代码从200399由小到大顺序编写。第三段的3位数字,表示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的代码,用3位顺序码表示。具体编码方法如下:(1)居民委员会的代码从001199由小到大顺序编写;(2)村民委员会的代码从200399由小到大顺序编写。行政区划编码中的地址名称应采用民政部门认可的正式名称。【4.联系电话】户主的联系电话,没有电话的可不填。【5.地块编码】地块编码=农户的区县行政区划代码识别码(DK)3位地块编号。3位地块编号:从001开始升序排列,最大到999。必须填满3格,不足的左补0。【6.地块位置】在地块适中位置,确定为点位的经纬度坐标点。按GPS定位仪指明的经纬度填写。经纬度以度为单位填写,小数点后保留6位。【7.地块面积】要精确到分,如5亩2分填写为5.2亩,如果不是标准亩,请折算成标准亩,1亩666.7m2。【8.地块种植模式】所列的各类地块种植模式名称与代码请参考“附表1全国六大分区种植模式表”。表1-1所列的各类主要种植模式面积之和应占全县耕地、园地面积之和的85%以上。鉴于我国地域广阔,地形复杂,相当一部分县(区、市、旗)既有山地,又有平原,对于这类县,以山地、平原占国土面积比例来确定其所属分区。对于以山地、丘陵地形为主的县,按该县所处地理位置划归至北方高原山地区或南方高原山地区;对于以平原为主的县,按该县所处地理位置划归至西北干旱半干旱平原区、东北半湿润平原、黄淮海半湿润平原区或南方湿润平原区。 种植模式相关说明:(1)大田作物:指粮、棉、油、糖、药材等大范围、大面积种植的作物。(2)园地:是指种植以采集果、叶、根、茎、汁为主的多年生木本或草本作物,覆盖率大于50,或每亩株数达到合理株数的70的土地。包括果园、茶园、桑园以及橡胶园等。果园面积:指种植果树的园地面积;茶园面积:指种植茶树的园地面积;桑园面积:指种植桑树的园地面积;其他园地面积:指除上述茶、果、桑园以外的园地面积。(3)保护地:指在露地不适宜农作物生长的季节,采用保护设备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栽培农作物的面积。例如在寒冷气候条件下通过采用温室、温床、冷床、塑料棚等设备,创造光照、温度、水分、通风等适宜的小气候环境,种植蔬菜、果类等高产高值作物的种植面积。(4)露地蔬菜:指露天种植蔬菜的方式,只要在一年中该地块种植一季蔬菜作物,即认为该地块是露地蔬菜种植模式。(5)大田作物一熟:指一年之中,某一地块只种植、收获一季大田作物。(6)大田作物两熟:指一年之中,某一地块大田作物种植、收获两次。(7)水旱轮作:指一年之中,某一地块种植、收获一季水生作物(如水稻),一季旱地作物。(8)双季稻:指一年之中,在同一块稻田里,一年中种植和收获两季水稻(包含再生稻)的一种稻作制度。(9)春玉米(大豆、棉花):指一年之中,某一地块只种植、收获一季春玉米(大豆、棉花)。【9.是否覆盖地膜】覆盖地膜的选择1-是,没覆盖地膜的选择2-否。【10.地膜厚度】指该地块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为育苗和作物生长防寒、保温、保湿而使用的地膜厚度,单位为mm。【11.覆膜量】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为育苗和作物生长防寒、保温、保湿而使用的地膜量,单位为公斤/亩。【12.地膜回收量】指该地块地膜回收的折纯量,单位为公斤/亩。【13.作物名称】与的“7.地块种植模式”中作物名称相同。【14.作物代码】与的“7.地块种植模式”中作物代码相同。【15.肥料名称】指肥料的正式名称。如果是商品肥料,则填写肥料品牌名称,否则填写通用名称,按表3填写。要求填写完整,如直接使用“磷酸二铵”而不简化为“二铵”。如果不施用任何肥料,肥料名称填为“无”。【16.肥料代码】按表2填写“14.肥料名称”中各种肥料相对应的代码。表2 主要肥料名称与代码对应表氮肥名称尿素碳酸氢铵硫酸铵硝酸铵氯化铵氨水缓释尿素代码FN01FN02FN03FN04FN05FN06FN07磷肥名称普通过磷酸钙钙镁磷肥重过磷酸钙磷矿粉代码FP01FP02FP03FP04钾肥名称氯化钾硫酸钾硫酸钾镁代码FK01FK02FK03复合肥名称磷酸二铵磷酸一铵磷酸二氢钾硝酸钾有机无机复合肥其它二元或三元复合肥代码FC01FC02FC03FC04FC05FC06有机肥名称商品有机肥鸡粪猪粪牛粪其他禽粪其他畜粪其他有机肥代码FM01FM02FM03FM04FM05FM06FM07备注:不施用任何肥料,代码为FL00。【17.施用量(公斤/亩)】肥料施用的数量,单位为:公斤/亩,1公斤=1000克,1亩=666.7m2。如果不是标准单位,如方、担等单位,要求转化为公斤,没有准确转化数量关系的计量单位,通过测试建立估算转化公式,并将数据转化为标准单位。如果不施用任何肥料,肥料施用量填为“0”。【18.养分含量】指肥料有效养分含量,填报N、P2O5和K2O的百分含量,单位为%。对于商品肥料请参照肥料包装袋上的标示;对于非商品类有机肥(即农民自制的农家肥),请根据当地以往分析结果,填写该类有机肥的平均养分含量。如果不施用任何肥料,肥料养分含量填为“0”。附表1 全国六大分区种植模式表附表2 全省两大分区种植模式抽样地块分配表附表3 种植业指标校验关系附表4 种植业指标数值限定附表1 全国六大分区种植模式表分区序号模式名称模式代码北方高原山地区1北方高原山地区-缓坡地-非梯田-大田作物BF012北方高原山地区-缓坡地-非梯田-园地BF023北方高原山地区-缓坡地-梯田-大田作物BF034北方高原山地区-缓坡地-梯田-园地BF045北方高原山地区-陡坡地-非梯田-大田作物BF056北方高原山地区-陡坡地-非梯田-园地BF067北方高原山地区-陡坡地-梯田-大田作物BF078北方高原山地区-陡坡地-梯田-园地BF08南方山地丘陵区9南方山地丘陵区-缓坡地-非梯田-大田作物NF0110南方山地丘陵区-缓坡地-梯田-大田作物NF0211南方山地丘陵区-缓坡地-非梯田-露地蔬菜NF0312南方山地丘陵区-缓坡地-梯田-露地蔬菜NF0413南方山地丘陵区-缓坡地-非梯田-园地NF0514南方山地丘陵区-缓坡地-梯田-园地NF0615南方山地丘陵区-缓坡地-梯田-水旱轮作NF0716南方山地丘陵区-缓坡地-梯田-其它水田NF0817南方山地丘陵区-陡坡地-非梯田-大田作物NF0918南方山地丘陵区-陡坡地-梯田-大田作物NF1019南方山地丘陵区-陡坡地-非梯田-露地蔬菜NF1120南方山地丘陵区-陡坡地-梯田-露地蔬菜NF1221南方山地丘陵区-陡坡地-非梯田-园地NF1322南方山地丘陵区-陡坡地-梯田-园地NF1423南方山地丘陵区-陡坡地-梯田-水旱轮作NF1524南方山地丘陵区-陡坡地-梯田-其它水田NF16东北半湿润平原区25东北半湿润平原区-旱地-露地蔬菜DB0126东北半湿润平原区-旱地-保护地DB0227东北半湿润平原区-旱地-春玉米DB0328东北半湿润平原区-旱地-大豆DB0429东北半湿润平原区-旱地-其它大田作物DB0530东北半湿润平原区-旱地-园地DB0631东北半湿润平原区-水田-单季稻DB07黄淮海半湿润平原区32黄淮海半湿润平原区-旱地-露地蔬菜HH0133黄淮海半湿润平原区-旱地-保护地HH0234黄淮海半湿润平原区-旱地-大田作物一熟HH0335黄淮海半湿润平原区-旱地-大田作物两熟及以上HH0436黄淮海半湿润平原区-水田-单季稻HH0537黄淮海半湿润平原区-旱地-园地HH06南方湿润平原区38南方湿润平原区-旱地-露地蔬菜NS0139南方湿润平原区-旱地-保护地NS0240南方湿润平原区-旱地-大田一熟NS0341南方湿润平原区-旱地-大田两熟及以上NS0442南方湿润平原区-水田-单季稻NS0543南方湿润平原区-水田-双季稻NS0644南方湿润平原区-水田-稻麦轮作NS0745南方湿润平原区-水田-稻油轮作NS0846南方湿润平原区-水田-其它水田作物NS0947南方湿润平原区-旱地-园地NS10西北干旱半干旱平原区48西北干旱半干旱平原区-旱地-露地蔬菜XB0149西北干旱半干旱平原区-旱地-保护地XB0250西北干旱半干旱平原区-旱地-棉花XB0351西北干旱半干旱平原区-旱地-大田作物一熟XB0452西北干旱半干旱平原区-旱地-大田作物两熟及以上XB0553西北干旱半干旱平原区-水田-单季稻XB0654西北干旱半干旱平原区-旱地-园地XB07附表2全省两大分区种植模式抽样地块分配表 单位:个模式陕西耀州区陈仓麟游县彬县澄城县蒲城县子长县宜川县榆阳区神木县北方高原山地区-缓坡地-非梯田-大田作物4010101010北方高原山地区-缓坡地-非梯田-园地60101010101010北方高原山地区-缓坡地-梯田-大田作物60101010101010北方高原山地区-缓坡地-梯田-园地60101010101010北方高原山地区-陡坡地-非梯田-大田作物60101010101010北方高原山地区-陡坡地-非梯田-园地60101010101010北方高原山地区-陡坡地-梯田-大田作物60101010101010北方高原山地区-陡坡地-梯田-园地60101010101010西北干旱半干旱平原区-旱地-露地蔬菜60101010101010西北干旱半干旱平原区-旱地-保护地801010101010101010西北干旱半干旱平原区-旱地-棉花201010西北干旱半干旱平原区-旱地-大田作物两熟及以上60101010101010西北干旱半干旱平原区-水田-单季稻603030西北干旱半干旱平原区-旱地-园地60101010101010合计800909070709010080805080附表3 种植业源调查表校验关系序号表格校验关系1表1-13.耕地面积=3.1旱地+3.2水田2表1-13.1旱地4.露地菜田面积+5.保护地菜田面积3表1-13.耕地面积+6.园地面积=7.1平地+7.2缓坡地+7.3陡坡地4表1-17.2缓坡地+7.3陡坡地=8.梯田面积+9.非梯田面积5表1-13.耕地面积19.种植旱地模式面积+19.种植水田模式面积6表1-13.1旱地19.种植旱地模式面积7表1-13.2水田19.种植水田模式面积8表1-16.园地面积19.种植园地模式面积9表1-17.1平地19.东北半湿润平原区种植模式面积+19.黄淮海半湿润平原区种植模式面积+19.西北干旱半干旱平原区种植模式面积+19.南方湿润平原区种植模式面积10表1-17.2缓坡地19.北方高原区缓坡地种植模式面积+19.南方山地丘陵区缓坡地种植模式面积11表1-17.3陡坡地19.北方高原区陡坡地种植模式面积+19.南方山地丘陵区陡坡地种植模式面积12表1-18.梯田面积19.北方高原区梯田种植模式面积+19.南方山地丘陵区梯田种植模式面积13表1-19.非梯田面积19.北方高原区非梯田种植模式面积+19.南方山地丘陵区非梯田种植模式面积14表1-110.地膜用量厚度大于等于0.008mm地膜用量15表1-112.地膜覆盖面积13. 六种主要作物覆膜情况中覆膜面积之和16表1-113.六种主要作物覆膜情况中覆膜比例=100附表4 种植业指标数值限定表格序号指 标数据类型字符数*表1-11 县名文字无限制表1-12 行政区划代码数值6.0 表1-13 耕地面积数值6.1 表1-13 旱地数值6.1 表1-13 水田数值6.1 表1-14 露地蔬菜面积数值6.1 表1-15 保护地蔬菜面积数值6.1 表1-16 园地面积数值6.1 表1-17 不同坡度耕地、园地面积平地数值6.1 表1-1缓坡地数值6.1 表1-1陡坡地数值6.1 表1-18 坡地中梯田面积数值6.1 表1-19 坡地中非梯田面积数值6.1 表1-110 地膜用量数值5.1 表1-111 厚度0.008mm地膜用量数值5.1 表1-112 地膜覆盖面积数值6.1 表1-113 六种主要作物覆膜情况作物名称与代码选项表1-1覆膜面积数值5.1 表1-1覆膜比例数值2.1 表1-114 本县地膜企业回收量数值6.1 表1-115 地膜利用量数值6.1 表1-116 主要回收企业企业1名称文字无限制表1-1企业2名称文字无限制表1-1企业3名称文字无限制表1-117 模式名称选项表1-118 模式代码选项表1-119 模式面积数值6.1 表1-21 户主文字无限制表1-22 地址文字无限制表1-23 行政区划代码数值6.0表1-24 联系电话数字12.0表1-25 地块编码数值3.0表1-26 地块位置数值3.6表1-27 地块面积数值3.1表1-28 地块种植模式选项表1-29 是否覆盖地膜选项表1-210 地膜厚度数值1.3表1-211 覆膜量数值3.1表1-212 地膜回收量数值3.1表1-213 作物名称选项表1-214 作物代码选项表1-215 肥料名称选项表1-216 肥料代码选项表1-217使用量数值3.1表1-218 养分含量N数值3.1表1-2P2O5数值3.1表1-2K2O数值3.1*表示数值型整数位与小数位。例:6.1表示整数位保留6位整数,小数位保留1位小数。附件2 畜禽养殖业源调查表表2-1 畜禽养殖规模清查表表2-1-1 全国生猪养殖规模清查 省(自治区、直辖市) 地(市、州、盟、区) 县(区、市、旗)行政区划代码 单位:个、万头年份20112012指标名称场(户)数年出栏数场(户)数年出栏数甲1212年出栏数1-49头年出栏数50-99头年出栏数100-499头年出栏数500-999头年出栏数1000-2999头年出栏数3000-4999头年出栏数5000-9999头年出栏数10000-49999头年出栏数50000头以上表2-1-2 全国蛋鸡养殖规模清查 省(自治区、直辖市) 地(市、州、盟、区) 县(区、市、旗)行政区划代码 单位:个、万只、万吨年份20112012指标名称场(户)数年存栏数场(户)数年存栏数甲1212年存栏数1-499只年存栏数500-1999只年存栏数2000-9999只年存栏数10000-49999只年存栏数50000-99999只年存栏数100000-499999只年存栏数500000只以上注:本表只统计专用型蛋鸡,不包括兼用型鸡。表2-1-3 全国肉鸡养殖规模清查 省(自治区、直辖市) 地(市、州、盟、区) 县(区、市、旗)行政区划代码 单位:个、万只年份20112012指标名称场(户)数年出栏数场(户)数年出栏数甲1212年出栏数1-1999只年出栏数2000-9999只年出栏数10000-49999只年出栏数50000-99999只年出栏数100000-499999只年出栏数500000-999999只年出栏数100万只以上注:本表只统计专用型肉鸡,不包括兼用型肉鸡。表2-1-4 全国奶牛养殖规模清查 省(自治区、直辖市) 地(市、州、盟、区) 县(区、市、旗)行政区划代码 单位:个、头、吨年份20112012指标名称场(户)数年存栏数场(户)数年存栏数甲1212年存栏数1-4头年存栏数5-9头年存栏数10-19头年存栏数20-49头年存栏数50-99头年存栏数100-199头年存栏数200-499头年存栏数500-999头年存栏数1000头以上注:本表只统计荷斯坦奶牛和黄牛改良后用于产奶的牛,不包括改良后用于产奶的水牛、牦牛。表2-1-5 全国肉牛养殖规模清查 省(自治区、直辖市) 地(市、州、盟、区) 县(区、市、旗)行政区划代码 单位:个、万头年份20112012指标名称场(户)数年出栏数场(户)数年出栏数甲1212年出栏数1-9头年出栏数10-49头年出栏数50-99头年出栏数100-499头年出栏数500-999头年出栏数1000头以上表2-2 畜禽养殖业清粪方式与粪污处理利用调查表 省(自治区、市) 地(市、州、盟、区) 县(区、市、旗)1.名称2.养殖单元位置3.养殖规模4.畜禽种类5.养殖数量6.清粪方式7.粪污处理设施8.粪便9.污水经度纬度常存栏量母畜数量出栏量收集量年处理利用量处理利用方式年用水量年处理量厌氧处理设施体积处理工艺调查员: 填报单位(盖章) 填表日期:20 年 月 日表2-1 畜禽养殖规模清查表填表说明【1. 场(户)数】指猪、奶牛、肉牛、蛋鸡和肉鸡的场(户)数。【2.年出栏量】指猪、肉牛和肉鸡的出栏数量。【3.年存栏量】指猪、奶牛、肉牛、蛋鸡和肉鸡的常年存栏数量。表2-2 畜禽养殖业养殖规模及清粪方式调查表填表说明【1.名称】指养殖场名称或养殖户姓名。【2.养殖单元位置】在养殖单元的适中位置,确定为该养殖单元的经纬度坐标点。按GPS定位仪指明的经纬度填写。经纬度以度为单位填写,小数点后保留6位。【3.养殖规模】指养殖场和养殖户,养殖小区归并至养殖场。本次调查表中养殖场、养殖小区和养殖专业户的划分继续执行2007年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中相关规定,养殖小区归类到养殖场,即:类型猪(出栏)奶牛(存栏)肉牛(出栏)蛋鸡(存栏)肉鸡(出栏)养殖场5001002002000050000养殖户504995991019950019999200049999在养殖场或养殖户对应的空格处打钩。【4.畜禽种类】填写本次调查的生猪、奶牛、肉牛、蛋鸡和肉鸡之一。【5.养殖数量】包括常存栏量、母畜数量和出栏量。常存栏量是2012年饲养的畜禽平均存栏数量。母畜数量是指2012年母猪、成乳奶牛的平均存栏数量(常存栏)。出栏量填写生猪、肉牛和肉鸡2012年全年出栏数量。【6.清粪方式】指在畜禽生产过程中粪便清理方式,从干清、水冲和垫料三种清粪方式中选择,其中发酵床养殖请注明。【7.污水处理设施】根据养殖场或养殖户粪便污水管理实际情况填写“有”或“无”。如果填写“有”,填报【7.粪便】和【8.污水】处理利用情况。简单的污水贮存塘、坑不能算作污水处理设施。【8.粪便】包括年收集量、年处理利用量和处理利用方式。年收集量指养殖场或养殖户每年清理出养殖舍的畜禽粪便数量,单位为吨。年处理利用量指养殖场或养殖户每年畜禽粪便的处理利用量,单位为吨。粪便处理利用方式(单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