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兴市第三高级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调研测试试题苏教版.doc_第1页
江苏省泰兴市第三高级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调研测试试题苏教版.doc_第2页
江苏省泰兴市第三高级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调研测试试题苏教版.doc_第3页
江苏省泰兴市第三高级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调研测试试题苏教版.doc_第4页
江苏省泰兴市第三高级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调研测试试题苏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泰兴市第三高级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调研测试高二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60分)201312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26题,114、1618题为选择题,其余为非选择题。2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按题号在答题纸上指定区域内作答(选择题部分的答案按照题号填涂到机读卡上),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一、语言文字运用(31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a狱掾(yun) 瞋目(chn) 封禅(shn) 力能扛鼎(kng)b践祚(zu) 谮害(zn) 会稽(kui) 石室金匮(gu)c款塞(si) 糗粮(qi) 披靡(m) 垓下之战(gi)d笃仁(d) 折券(zh) 栈道(zhn) 大泽之陂(bi)答案:b(a力能扛鼎(gng)/c披靡(m)/d笃仁(d)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2分)a在这部堪谓五十年创作巅峰的作品中,刘墉一改犀利文风,晓之以微言大义,数百个微博式语段,既是给暗夜独行的读者点亮一盏心灯,亦是几十年创作生涯的回望与升华。b何先生西洋油画的功底非常深厚,对中国画的春秋笔法也十分熟稔,寥寥几笔,一个鲜活的形象便跃然纸上。c此刻,赛场内外的热烈气氛已经达到高潮:运动员顺着跑道,迈开大步奋力奔向终点,场外的拉拉队则作壁上观,大声为运动员加油鼓劲。d看到果农家里汗牛充栋的黄灿灿的橙子,我深感欣慰,因为这说明我们开发的新品种产量高,品质好。答案:a(a微言大义:微言,精当而含义深远的话;大义,本指经书的要义,后指大道理。包含在精微语言里的深刻的道理。b春秋笔法:春秋:春秋时鲁国的史书。笔法:写文章的技巧。指文字隐晦、文笔婉转而含有褒贬意思的写作风格。c作壁上观:壁:壁垒,古时军营四周的围墙。观:旁观。原指双方交战,自己站在壁垒上旁观。比喻置身事外,在旁不协助任何一方。d汗牛充栋:栋:栋宇,房屋。本义是指用牛运书,牛要累得出汗;用屋子放书,要放满整个屋子。形容藏书很多。)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24日,拥有全球最大销量的通俗杂志读者文摘在美国正式申请破产保护,这是最新一桩在融资收购高峰期达成的媒体交易走向破产。b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有人指责英国政府为吸引外来投资放软在中国人权问题上的立场,甚至质疑一些可能为大项目提供资金的外资集团的可信度。c“人肉搜索”不再是普通的网络行为,它已经给某些当事人带了物质和精神的损伤,这与传统的暴力事件性质接近,自然就进入了法律监管的范围。d习近平访俄时强调,要坚定不移地发展两国战略伙伴关系,这不仅符合当今世界求和平、谋发展的时代潮流,也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答案:b(a成分残缺。“破产”后加“案例”;c搭配不当。应该是“物质的损失和精神的损伤”;d语序不当。“不仅也”,递进关系前后颠倒。)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司马氏去周适晋 而子迁适使反b泽流罔极 罔疏则兽失c孙子膑脚,而论兵法 每与臣论此事d卒三岁而迁为太史令 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答案:d(a项分别为“到,去”,“恰逢”;b项分别为“无,没有”,“网”;c项分别为“著述”“谈论”;d项均为“死”。)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a武王有疾,不豫 豫:安适,快乐b未可以戚我先王 戚:忧愁,悲伤c发书视之,信吉 发:拿出d东土以集,周公归报成王 集:集中答案:a(b项应为“感动”;c项应为“启封,打开”;d项应为“安定”。)6下面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a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 易:看不起b夺其军,可四千余人 可:大约c欲止宫休舍 止:居住d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 卒:同“猝”,突然答案:d(d项,卒:士卒)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a又不肯竟学 竟:竟然b何兴之暴也 暴:暴力c乃持项王头视鲁 视:察看d才气过人 过:超过答案:d(a项“竟”应为“使完毕”的意思;b项“暴”应为“迅速、突然”的意思;c项“视”同“示”,“出示、展示”之意。)8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2分)a管叔及其群弟流言于国 b惟尔元孙王发,勤劳阻疾c故发愤且卒 d整齐其世传答案:b(a项“散布流言”;c项指“愤懑”;d项指“整理,归纳”。)9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2分)a项王至阴陵,迷失道 b左右皆泣,莫能仰视c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 d始大人常以臣无赖答案:a(b项指“身边的下属”;c项指“崤山以东”;d项指“没有出息”。)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方式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是(2分)a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 b学者到今则之c父老苦秦苛法久矣 d诸侯咸服宗周答案:a(a项为使动用法,其他三项均为意动用法。)11下面加点的虚词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bcd答案:c(者:定语后置句的标志,可不译。a项,以:介词,用/动词,认为;b项,则:连词,表假设,如果/连词,表顺承,就;d项,因:介词,乘机/介词,凭借。)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abcd答案:b(介词,因为/介词,用。a项,介词,在;c项,代词,他(指项羽);d项,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13下列各句不属于倒装句式的一项是(2分)a昔孔子何为而作春秋哉 b与籍避仇于吴中c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 d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答案:d(d是被动句。a是宾语前置句;b为状语后置句;c为定语后置句。)14下列各项中文言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分)a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 b奸神命者乃旦也c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 d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答案:a(a项为定语后置句,其他三项为判断句。)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答题。(3分)英国环保活动家马克莱纳斯在2013年牛津农业会议上作了题为变化的视角的演讲,在演讲中他说:“我为自己一直以来诋毁转基因的做法道歉,也为自己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帮助发起反对转基因运动从而参与妖魔化一项可以而且应该被用于改善环境的重要科技的行为深表歉意。”马克莱纳斯以往是怎样对待转基因的?答案:诋毁转基因;帮助发起反对转基因运动;参与妖魔化能改善环境的转基因技术(3分,三个要点各1分)二、文言文阅读(2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9题。董仲舒,广川人也。少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而仲舒以贤良对策焉。【董仲舒,是广川人。年轻时研究春秋,汉景帝时为博士。他的进退形貌举止,不符合礼仪的不做,学士们都尊他为老师。汉武帝继承帝位以后,下令荐举贤良文学之士先后一百多位。董仲舒作为贤良回答皇帝的策问。】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事易王。易王,帝兄,素骄,好勇。仲舒以礼谊匡正,王敬重焉。久之,王问仲舒曰:“越王勾践与大夫泄庸、种、蠡谋伐吴,遂灭之。孔子称殷有三仁,寡人亦以为越有三仁。桓公决疑于管仲,寡人决疑于君。”仲舒对曰:“臣愚,不足以奉大对。闻昔者鲁君问柳下惠:吾欲伐齐,何如?柳下惠曰:不可。归而有忧色,曰:吾闻伐国不问仁人,此言何为至于我哉!徒见问耳,且犹羞之,况设诈以伐吴乎?由此言之,越本无一仁。【策问结束后,汉武帝任命董仲舒为江都相,奉事辅佐易王。易王(刘非),是汉武帝的哥哥,平素非常骄横,喜欢勇武。董仲舒用礼义扶正易王,易王很敬重他。过了一段时间,易王问董仲舒说:“越王勾践和大夫泄庸、文种、范蠡密谋攻打吴国,后来终于灭了吴国。孔子说殷纣王有三位仁人,我认为越王勾践也有三位仁人。齐桓公有疑难问题就向管仲请教,我有疑难就向您请教。”董仲舒回答说:“臣愚昧,不能回答您提出的问题。我听说春秋时鲁国国君问大臣柳下惠:我想攻打齐国,怎么样?柳下惠说:不行。他回家后面有忧虑之色,说:我听说攻打别的国家不去问有仁德的人,国君想攻打别国为什么问到我呢?柳下惠只不过被询问罢了,尚且还对此感到羞愧,更何况是设诡诈计策去攻打吴国呢?由此说来,越国根本就没有一位仁人。】夫仁人者,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是以仲尼之门,五尺之童羞称五伯,为其先诈力而后仁谊也。苟为诈而已,故不足称于大君子之门也。五伯比于他诸侯为贤,其比三王,犹武夫之与美玉也。”王曰:“善。”【仁人,就是端正他的义而不去谋取私利,阐明他的道而不去计较自己的功劳,所以在孔子的门徒里,即使是未成年的儿童也羞于谈论五霸,因为五霸先推崇欺诈武力而后注重仁义。越王君臣不过是施行不正当的诈术,所以不值得孔子的门徒谈论。五霸比其他的诸侯贤明,可是和三王相比,就好像似玉的石头和美玉相比一样啊。”易王说:“说得好。”】仲舒治国,以春秋灾异之变推阴阳所以错行,故求雨,闭诸阳,纵诸阴,其止雨反是;行之一国,未尝不得所欲。先是,辽东高庙、长陵高园殿灾,仲舒居家推说其意,草稿未上,主父偃候仲舒,私见,嫉之,窃其书而奏焉。上召视诸儒,仲舒弟子吕步舒不知其师书,以为大愚。于是下仲舒吏,当死,诏赦之。仲舒遂不敢复言灾异。【董仲舒治理国家,是用春秋记载的灾异变化来推究阴阳错行的原因,所以求雨时,闭阳纵阴,他止雨时就闭阴纵阳。这种祈雨止涝的方法推行到江都全国,没有不随心所欲的。在这之前,辽东郡祭祀汉高祖的高庙和汉朝皇帝祭祖的地方长陵高园殿先后发生火灾,董仲舒在家里推论天降火灾和人世的关系,奏章草稿写好了没有上呈。主父偃来探望董仲舒,私自看了奏章草稿,他平素就嫉妒董仲舒,便把奏章草稿偷走,上交给汉武帝。汉武帝召集了很多儒生,让他们看董仲舒的奏章草稿。董仲舒的学生吕步舒不知道这个奏章草稿是老师写的,认为非常愚昧。于是汉武帝把董仲舒交官问罪,判处死刑,汉武帝下诏赦免了他。董仲舒从此便不敢再谈论灾异变化。】仲舒为人廉直。公孙弘治春秋不如仲舒,而弘希世用事,位至公卿。仲舒以弘为从谀,弘嫉之。胶西王亦上兄也,尤纵恣,数害吏二千石。弘乃言于上曰:“独董仲舒可使相胶西王。”胶西王闻仲舒大儒,善待之。仲舒恐久获罪,病免。凡相两国,辄事骄王,正身以率下,数上疏谏争,教令国中,所居而治。及去位归居,终不问家产业,以修学著书为事。【董仲舒为人廉洁正直。公孙弘研究春秋的水平不如董仲舒,可是公孙弘迎合世俗,掌握大权,位至公卿。董仲舒认为公孙弘顺从谄媚,公孙弘就嫉恨他。胶西王刘端也是汉武帝的哥哥,为人特别放纵,多次谋害朝廷派去的二千石的官员。公孙弘就跟汉武帝说:“只有董仲舒可以担任胶西王的相。”胶西王听说董仲舒是有名的儒家大师,对待他还比较尊重。董仲舒害怕时间长了会遭到不测之罪,就以年老有病为由辞职回家了。董仲舒共做过江都、胶西两国的相,都是辅佐骄横的诸侯王,他以身作则为下属做表率,多次上书直言规谏,指定教令颁行国中,他所在的江都、胶西两国都治理得很好。到了去官归家后,他根本不过问家庭产业,只是埋头诵读,专心著书。】仲舒在家,朝廷如有大议,使使者及廷尉张汤就其家而问之,其对皆有明法。自武帝初立,魏其、武安侯为相而隆儒矣。及仲舒对册,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材孝廉,皆自仲舒发之。年老,以寿终于家,家徙茂陵,子及孙皆以学至大官。【董仲舒养病在家,朝廷如果讨论重大问题,就派使者和廷尉张汤到他家征询他的意见,董仲舒的解答都有根有据。从汉武帝初即位,魏其侯窦婴和武安侯田蚡先后做丞相,开始推崇儒学,到董仲舒对策,推尊宣扬孔子,罢黜百家。设立管理学校的官吏,州郡推荐茂才孝廉,都是从董仲舒开始的。董仲舒年纪大了,在家里寿终。后来他家迁往茂陵,他的儿子和孙子都凭学问做了大官。】(选自汉书董仲舒传,有删改)【注释】泄庸、种、蠡:均是勾践的臣子。五伯:指春秋时期的五位霸主。三王:指古代的贤王。武夫:即“珷玞”,似玉的石头。希:观望,看。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少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 治:研究b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事易王 事:奉事c于是下仲舒吏,当死 当:应当d魏其、武安侯为相而隆儒矣 隆:尊崇答案:c(应为“判罪”)1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a归而有忧色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b以春秋灾异之变推阴阳所以错行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c仲舒以礼谊匡正 丹不忍以己之私伤长者之意d故不足称于大君子之门也 使得毕使于前答案:d(d项均为“介词,在”。a项第一个“而”是连词,表顺接关系;第二个连词,表修饰关系。b项第一个“之”是结构助词,的;第二个是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c项第一个“以”是介词,用;第二个是介词,因为。)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易王向董仲舒求教,董仲舒在回答时提到了柳下惠、五伯等人,目的是告诫易王,遵循仁义,不可施行诡诈之术。b主父偃嫉妒董仲舒,偷出了他的草稿交给皇帝,又因为董仲舒学生的失误,结果导致了董仲舒险些丢掉性命。c公孙弘为了打击报复董仲舒,故意向皇帝推荐董仲舒去相胶西王。董仲舒害怕惹祸上身,就借生病没有接受朝廷的任命。d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朝廷也非常重视董仲舒,经常派人请教于他。董仲舒死后,他的子孙都做了大官。答案:c(董仲舒是接受了任命,因为惧祸,不久就辞职了。从下文“凡相两国”也可看出他是做了胶西王的相。)1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5分)(1)徒见问耳,且犹羞之,况设诈以伐吴乎?(4分)答案:柳下惠只不过被询问罢了,尚且还对此感到羞愧,更何况是设诡诈计策去攻打吴国呢?(主语补充1分,“见”“羞”“设诈”各1分)(2)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周公乃践阼代成王摄行政当国。(4分)_(3)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4分)_(4)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3分)_三、古诗词鉴赏(10分)20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鹊桥仙夜闻杜鹃陆游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晓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常啼杜鹃。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注】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初,陆游在南郑(今陕西省)做四川宣抚使王炎的幕僚,积极参加抗金战争,战绩显著。正当前线节节胜利,即将收复长安之际,王炎调往都城临安枢密院,陆游也被调任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官,离开抗战前线。此作是他到成都之后所写。(1)这首词的首句“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晓连江风雨”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诗人描绘这样景象的目的是什么?(2分)答案:(2分)描绘了寂静、昏暗、风雨凄迷的景象。(1分)以环境冷落渲染凄凉气氛,为杜鹃的出场做铺垫。(1分)(2)词中“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常啼杜鹃”两句,采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4分)答案:(4分)对比(或:反衬)(2分);莺燕无声使得鹃啼显得分外清晰,以“静”突出了杜鹃啼鸣的悲凉。(2分)(3)词的最后两句“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案:(4分)表达了词人半生漂泊、羁旅异地的悲愁(2分);岁月蹉跎、壮志难酬的悲叹。(2分)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21补写出下列名旬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_。(论语子路篇)(2)然我一沐三捉发,_,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鲁周公世家)(3)大风起兮云飞扬,_,安得猛士兮守四方!(高祖本纪)(4)桃李不言,_。(李将军列传)(5)力拔山兮气盖世,_。(项羽本纪)(6)_,去以六月息者也。(逍遥游)(7)_,而后乃今将图南。(逍遥游)(8)定乎内外之分,_,斯已矣。(逍遥游)答案:(1)虽令不从(2)一饭三吐哺(3)威加海内兮归故乡(4)下自成蹊(5)时不利兮骓不逝(6)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7)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8)辩乎荣辱之境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2225题。司马祠和谷一说到韩城,自然会想到司马迁。地以人传,由于崇敬司马迁,而对韩城心仪已久。在这次的游览的历程中,韩城的地势之高,城郭之阔,田园之丽,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韩城南边是一个有别于周围山原的盆地,绿树葱茏,良田万顷,疑是到了江南仙境。从这里流入黄河的芝水,使芝川有着天赐的好风水。与司马迁结缘的汉武帝,曾想长生不死,那些方士官宦之流投其所好,竟在这一带挖到了灵芝。汉武帝喜得瑞药,却也没能活到今天,只是由此将原名陶渠水的这条河更名为芝水了。过小石桥,穿木牌坊,踏上石砌的古道,便开始了仰望中的登攀。脚下的古道是用宽大厚实的石条铺成的,粗砺坚硬,历经数千年而牢固如初。古道始建于春秋时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后,继续开凿了这条悬崖上的交通要道。楚汉之争,韩信经这儿运过兵;汉武帝祭祀后土,经这儿往返行宫;隋唐末年,李世民经这儿攻入长安;明末李自成经这儿渡龙门,直捣燕京。这条巨石铺砌的古道,缘于不易更改,万年不朽,是另一部书写在石头上的史记。太史公之前之后,这里上演过的金戈铁马的历史活剧,都被载入了有形无形的史册中。而这座历尽沧桑的司马祠,也正是在有形之中负载着史圣无形的精神内涵。“高山仰止”,是诗经里的名句,嵌在这头顶的牌坊上,正好合了拜谒者的心情。这时,你的脚步已踏入了神道,登九十九级台阶,就可以抵达祠顶了。这条险峻的山脊,是后人垫沟筑起的,砖石砌成的九十九级台阶,用意取之于易经中的释义,九为数之极,九九则至高无上了。皇上的祖祠称九庙,官衔不算高的太史令却有九十九级的神道,确乎有造祠者藐视皇权之意,更具寓义的是说司马迁经受了多么坎坷曲折的磨难,才登上史圣之巅峰。他“以天地为量,不计小耻”,以“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光照后世。攀至最高层的祠院,地势开阔了。殿内有若干碑碣,奇妙的是那一块梦碑,说唐朝褚遂良于同州梦见一女子自称司马迁之侍妾,叫随清娱,迁遇难后忧伤而死,褚遂作此墓志铭。是实录还是虚幻,莫衷一是。造于北宋的司马迁泥塑像,不是宫刑后无胡须的“妇人像”,是据芝川乡间寻访到的太史公壮年线描画像塑造的。相传画像出自司马夫人之手,泥塑像面稍北望,是在想念苏武和李陵吧?传说司马迁去世后,是其夫人柳倩娘和子女,将太史公的骨骸运回故地,掩埋在这高岗上的。有种说法,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得之天地,不能有丝毫损伤,司马迁受了宫刑,有辱祖先,不能埋入祖茔。这是谁的悲哀呢?我宁可认为,此处枕家山,临大河,气宇轩昂,一览众山小,是史圣最佳的长眠之处。寝宫后是司马迁圆形砖砌墓冢,为元世祖敕命建造的蒙古包状八卦墓,“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非大智大慧者莫属。墓顶一柏分为五指,人称五子登科,形若颤抖的五指,傲指苍穹。这是天问!我听见史圣在歌唱。这歌声穿越古今,扬善弃恶,与大河一起歌舞。天空有雄鹰飞过,它读圆的墓冢,读方的祠院。读直的牌坊和山门,再读弧形的古石坡和小桥大路,这竟然是大地上一个巨大的问号。(选自2003年6月18日光明日报,有删改)22文章是围绕游谒“司马祠”展开的,请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6分)答案:(6分)景仰司马祠:叙写孕育了司马迁的韩城的人文历史和地理风貌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分)前往司马祠:重点叙写了负载史圣精神的古道、牌坊和神道,体现史迁精神光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