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2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2讲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习题(含解析)北师大版必修3.doc_第1页
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2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2讲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习题(含解析)北师大版必修3.doc_第2页
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2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2讲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习题(含解析)北师大版必修3.doc_第3页
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2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2讲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习题(含解析)北师大版必修3.doc_第4页
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2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2讲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习题(含解析)北师大版必修3.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1巨尾桉具有速生、高产的特点。某地区将天然林全部砍伐烧毁,大量单一种植巨尾桉,对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天然林替换成巨尾桉林的过程属于初生演替b天然林替换成巨尾桉林后物种丰富度增加c在巨尾桉林中混种其他林木有利于改善该地区环境d巨尾桉林比天然林的抵抗力稳定性高解析天然林替换成巨尾桉林的过程属于次生演替,a错误;天然林替换成巨尾桉林后物种丰富度减少,b错误;在巨尾桉林中混种其他林木增加了物种丰富度,增强了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有利于改善该地区的环境,c正确;巨尾桉林比天然林的抵抗力稳定性低,d错误。答案c2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和群落都具有典型的垂直分层现象b任何区域初生演替的结果都是形成森林c种群密度能够准确地反映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d群落中两个物种之间可能存在一种以上的种间关系解析种群没有垂直分层现象;在干旱的荒漠地区,群落的演替很难形成森林;年龄组成能反映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答案d3生物群落甲、乙、丙中含有数字1到8的八个物种,每个物种的种群密度不同,下表给出了这些物种的密度(数/m2)。请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群落种1种2种3种4种5种6种7种8甲924001111乙025202020500丙06510103200a.当受到大规模害虫袭击且危害程度逐渐增强时,这些群落中受影响最小的是乙b当受到大规模害虫袭击且危害程度逐渐增强时,这些群落中受影响最大的是甲c在生物群落丙中,各物种之间最可能的关系是共生d在生物群落丙中,各物种之间最可能的关系是捕食 解析生物群落是由若干个生物种群组成的有机结构,群落中的生物种类越多,个体数量分布越合理,越有利于能量流动,其抵抗力稳定性越大;反之,则越小。分析群落丙的种群中物种数目基本呈现数量金字塔型,最可能的关系是捕食关系。答案c4关于群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水平结构上种群分布与土壤的湿度、光照强度及生物自身的生长特点有关b同一时间栽培,长势相同的人工马尾松形成树林,该群落不存在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c自然群落往往是向物种丰富度越来越高的方向演替,而且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d沙丘上造林说明了人类活动可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解析任何一个群落都存在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答案b5生物群落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群落自然演替是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b群落演替过程中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显著变化c在森林遭受火灾后的地段上重新形成森林属于次生演替过程d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解析群落演替过程中由于自然选择的作用,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显著变化。答案b6某山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群落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树林。下图中曲线甲、乙、丙分别表示群落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中优势植物种群的数量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实施退耕还林等措施之后,可增大部分野生动植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b曲线甲、乙、丙对应的物种之间为竞争关系,第3阶段群落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c演替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一般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d该过程中,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会逐渐提高解析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群落的总生产量增加,有机物总量增加,生物种类越来越多,营养结构越来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来越高。在演替过程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一般不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而是取代其优势地位。答案c7某同学决定以校园内池塘为对象进行物种丰富度调查,为此他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取样器,取样后,分别统计小取样瓶中的小动物种类和数量,根据你的理解,该同学调查的目的不可能是调查该池塘 ()a同一水层小动物类群b不同水层小动物类群c可能存在的食物链d常见的小动物类群解析若将该取样器水平放置,则可以调查该池塘的同一水层小动物类群,若将该取样器垂直放置,则可以调查该池塘的不同水层小动物类群;无论水平还是垂直放置,调查的小动物都是常见的类群;通过此方法虽能调查出该池塘中小动物的不同类群,但无法获知它们之间的种间关系,当然也就不知其食物链的构成。答案c8东北东部山地的阔叶红松林受破坏之后,形成一片空地,叫做“林窗”,这时候往往最先进入的是杨树、白桦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周围的红松林会慢慢在这片区域生长繁殖并逐渐替代了杨树和白桦重新成为林地中的优势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杨树、白桦在受破坏的空地上生长繁殖引起的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b红松林重新取代杨树和白桦说明红松林在竞争中处于优势c在群落演替的初期,不存在种群间的竞争关系d在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会发生变化 解析红松林受破坏后原有的土壤和繁殖体还存在,这种演替属于次生演替;红松林取代杨树和白桦的原因是红松林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在群落演替的整个过程中都存在种群间的竞争关系;在演替的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会发生改变。答案b9下表各项是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比较,则相关叙述错误的是()选项类型初生演替次生演替a.时间经历的时间长经历的时间短b.速度缓慢较快c.影响因素自然因素人类活动较为关键d.实例沙丘上的演替冰川泥上的演替 解析沙丘及冰川泥上的演替均属初生演替。答案d10我国从越南引进姬小蜂来控制本地区对棕榈科植物危害极大的害虫椰心叶甲,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利用姬小蜂进行生物防治应作全面评估和监测b引进姬小蜂后可降低本地椰心叶甲的环境容纳量c姬小蜂引进本地后其种群增长曲线呈“j”型d引进本地的姬小蜂会与椰心叶甲共同进化解析姬小蜂是寄生在椰心叶甲虫蛹上的,是椰心叶甲的天敌。引进物种前,要采取全面的生态评估和监测来决定是否引进该物种,在引进物种后,要建立跟踪监测机制,a正确;引进椰心叶甲的天敌,会使单位空间内椰心叶甲害虫的数量大大减少,b正确;姬小蜂引进本地后,没有天敌,初期食物充足,但随着椰心叶甲的减少,其数量的增长也会受到限制,呈现“s”型增长,c错误;引进本地的姬小蜂与椰心叶甲属于寄生关系,由于自然选择必然出现共同进化,d正确。答案c11珍稀物种保护的最大问题是栖息地的破碎。人类已经把大部分陆地表面积用于从事农业,而很多野生动物是无法在农业景观中生存的。其余的陆地表面积很多都在经历破碎过程或已经破碎成许多很小的板块。下图可以体现出栖息地破碎对种群动态有影响。下列关于栖息地破碎对种群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a对于白脸猴来说,栖息地越大,种内斗争越少,个体生存机会越大b白脸猴种群越大,种群维持时间越长,是出生率高的缘故c白脸猴种群越小,种群维持时间越短,是气候和疾病等原因容易导致种群内生物忽然灭绝d栖息地的破碎也会导致基因交流的机会减少解析白脸猴种群越大,栖息地越大,种内斗争越少,个体生存机会越大,种群维持时间越长,但出生率不一定高;白脸猴种群越小,不利环境因素很容易导致种群内个体数量减少。答案b12在群落的自然演替过程中,不同物种的取代顺序是可以预测的,如弃耕地上可预测的演替序列为:一年生杂草多年生杂草灌木早期演替树木晚期演替树木顶极群落。这可以利用“资源比假说”来解释:该假说认为物种优势是由光和营养物质这两种资源的相对利用的有效性决定的。如图显示了一块弃耕地上物种从a到e的取代顺序,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在演替期间,营养物的有效性随枯枝落叶的积累而增加,光的水平因遮阴而减弱b最先进入的物种多为一年生杂草,它们对土壤营养物的要求低但对光有最高需求c后来替代物种相对前面被替代的物种较为高大,且耐阴的能力也较强d演替到顶极群落后若发生火灾。可预测其后的次生演替时间和过程与初生演替基本相同解析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在演替序列上基本相同,但初生演替一般需要经历一个极其漫长的土壤形成过程,而次生演替是在原有较好的土壤条件下进行的,因此速度快,时间短,过程简明。答案d13有一片长有马尾松和山毛榉的针、阔叶混交林,逐年对两个树种的存量进行统计,马尾松和山毛榉存量的比值记作c,作出曲线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问题。(1)两个树种处于竞争状态的年份段是_。(2)两个树种处于平衡状态的年份段是_。(3)在a年的优势种是_,在d年的优势种是_。排除气候条件的变化,造成这一变化的重要原因可能是随着前一种群的繁盛,逐步改变了当地的_,使之反而适合后一种群的生存需求了。(4)以上说明生物群落_,它是一个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在群落的发展变化过程中,一些物种的种群_了,另一些物种的种群随之而_,最后,这个群落会达到一个稳定阶段。解析马尾松和山毛榉的生长都需要阳光、水分、无机盐等。因此只要两者共存就一定存在竞争。优势种是指在数量上占优势的物种,就c值含义可知,c1,则马尾松占优势;c1,则山毛榉占优势;c1,则两树种处于动态平衡之中。由于环境条件等各种因素的变化,种群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使生物群落也随之发生变化。答案(1)0e(2)bc(3)马尾松山毛榉环境(4)不是一成不变的消失兴起14单细胞铜绿微囊藻大量繁殖可形成水华,因此受到广泛关注。下面是有关铜绿微囊藻的研究,请回答问题。(1)利用配制的x培养液培养铜绿微囊藻8 d,每天定时测定其细胞数量,发现铜绿微囊藻数量呈指数增长,短时间内产生大量个体,这是因为铜绿微囊藻具有_等特性。(2)某同学用x培养液培养铜绿微囊藻时,加入粉绿狐尾藻(一种高等水生植物),结果铜绿微囊藻生长受到明显抑制,重要的原因是这两种生物在利用_等资源时存在显著的竞争关系。(3)也有人提出假设:粉绿狐尾藻能产生化学物质抑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请利用下列实验材料用具,完成实验设计,探究该假设是否成立。材料用具:铜绿微囊藻,粉绿狐尾藻,用于配制x培养液的各种无机盐,500 ml锥形瓶,蒸馏水,显微镜,血球计数板,盖玻片,玻璃缸,微孔滤膜(可以除菌)等。实验步骤:材料准备:在装有7 000 ml蒸馏水的玻璃缸中种植一定数量且生长良好的粉绿狐尾藻,在适宜条件下培养8 d。准备接种用的铜绿微囊藻。培养液配制:_ _。实验分组:取锥形瓶6只,分为两组。_ _。接种与培养:_ _。观察与统计:每天定时用血球计数板对6只锥形瓶内的铜绿微囊藻细胞进行计数,计算平均值,比较两组间的差异。(4)若(3)中假设成立,则实验结果是_ _。解析对于单细胞生物来说,都具有体积小、生殖周期短、无性生殖的特点;影响水生植物生长的重要限制因素有光照、二氧化碳和水中的无机盐离子;在进行实验设计时要注意认真审题,研究对象是粉绿狐尾藻产生的化学物质而不是粉绿狐尾藻,本实验的单一变量是粉绿狐尾藻产生的化学物质,所以可以用其培养液来替代粉绿狐尾藻。答案(1)个体小、世代周期短、无性生殖(2)光照、无机营养、二氧化碳(3)用蒸馏水配制x培养液;用微孔滤膜过滤玻璃缸中的水,用滤液代替蒸馏水配制x培养液在对照组的3只锥形瓶中分别加入150 ml用蒸馏水配制的x培养液,在实验组的3只锥形瓶中分别加入150 ml用滤液配制的x培养液在6只锥形瓶中分别加入等量的铜绿微囊藻,并将上述培养瓶置于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8 d(4)对照组铜绿微囊藻呈指数增长,实验组受抑制15下表是某地区森林群落演替过程中部分相关量统计,试根据表中数据回答问题。群落演替灌草丛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季风常绿阔叶林群落垂直结构层数2345叶面积指数2.486.6111.2817.76光能漏射率/%62.244.73.31.1生产量17.4355.50116.61150.811.5014.5223.8826.001.091.351.261.21注:叶面积指数指单位土地面积上的植物叶面积。(1)该地区生物群落的演替类型属于_;从数据上分析,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物种丰富度的变化趋势是_。(2)统计数据表明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生态系统截获光能的百分率_,总初级生产量增多,这可能与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_增多有关。(3)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量指全部生产者(绿色植物)固定的能量,而净初级生产量指全部生产者固定并贮存的能量,统计数据表明在由针叶林到季风常绿阔叶林演替的过程中,生态系统的总生产量/总呼吸量有下降趋势,试解释可能的原因:_。解析(1)表中数据表明该地区生物群落的演替是由灌草丛开始的,因此,这种演替属于次生演替;在该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垂直结构表现出层数增多,群落物种丰富度不断增加。(2)生态系统的截光率1漏射率,因此,根据表中数据可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