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材料力学习题解.pdf_第1页
第八章 材料力学习题解.pdf_第2页
第八章 材料力学习题解.pdf_第3页
第八章 材料力学习题解.pdf_第4页
第八章 材料力学习题解.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八章 应力 应变状态分析 第八章 应力 应变状态分析 题号题号 页码页码 8 2 1 8 3 2 8 6 2 8 7 3 8 9 4 8 12 5 8 15 6 8 16 7 8 20 8 8 21 8 8 23 9 8 24 9 也可通过左侧题号书签直接查找题目与解 也可通过左侧题号书签直接查找题目与解 8 2 已知应力状态如图所示 应力单位为已知应力状态如图所示 应力单位为 MPa 试用解析法计算图中指定截面的正 应力与切应力 试用解析法计算图中指定截面的正 应力与切应力 题题 8 2 图图 a 解 由题图所示应力状态可知 a 解 由题图所示应力状态可知 o 45MPa20MPa10MPa30 xyx 将上列数据代入平面应力状态斜截面应力公式 得指定斜截面上的正应力和切应力分别为 将上列数据代入平面应力状态斜截面应力公式 得指定斜截面上的正应力和切应力分别为 MPa010 MPa90sin 2 1030 MPa040 MPa90sin20 2 1030 o o b 解 由题图所示应力状态可知 b 解 由题图所示应力状态可知 2 o 522MPa20MPa10MPa30 xyx 由此可得指定斜截面上的正应力和切应力分别为 由此可得指定斜截面上的正应力和切应力分别为 0 MPacos4520sin45 2 1030 MPa338 MPasin4520cos45 2 1030 2 1030 oo oo c 解 由题图所示应力状态可知 c 解 由题图所示应力状态可知 o 60MPa15MPa20MPa10 xyx 由此可得指定斜截面上的正应力和切应力分别为 由此可得指定斜截面上的正应力和切应力分别为 MPa520 MPa120cos 15 120sin 2 2010 MPa4900 MPa120sin 15 120cos 2 2010 2 2010 oo oo 8 3 试用图解法 应力圆 解题试用图解法 应力圆 解题 8 1 解 题解 题 8 1 图所示应力状态的应力圆示如图图所示应力状态的应力圆示如图 8 3 图 图 8 3 由图 a 可以量得指定截面上的正应力和切应力分别为 由图 a 可以量得指定截面上的正应力和切应力分别为 MPa015MPa010 4545 oo 由图 b 可以量得指定截面上的正应力和切应力分别为 由图 b 可以量得指定截面上的正应力和切应力分别为 MPa37MPa347 3030 oo 8 6 图示双向拉伸应力状态 应力图示双向拉伸应力状态 应力 yx 试证明任意斜截面上的正应力均等于 试证明任意斜截面上的正应力均等于 而切应力则为零 而切应力则为零 3 题题 8 6 图图 证明 由题设条件可知 证明 由题设条件可知 0 xyx 将上述已知数据代入平面应力状态斜截面应力公式 则有 将上述已知数据代入平面应力状态斜截面应力公式 则有 002sin 2 02cos 22 由于式中 由于式中 为任意值 故原命题得证 为任意值 故原命题得证 8 7 已知某点已知某点 A 处截面处截面 AB 与与 AC 的应力如图所示 应力单位为的应力如图所示 应力单位为 MPa 试用图解法求 主应力的大小及所在截面的方位 试用图解法求 主应力的大小及所在截面的方位 题题 8 7 图图 解 根据题图所给的已知应力 可画出应力圆来 如图解 根据题图所给的已知应力 可画出应力圆来 如图 8 7 所示 所示 图 图 8 7 从所画的应力圆上可以量得两个主应力 它们是 从所画的应力圆上可以量得两个主应力 它们是 MPa99MPa769 21 由于是平面应力状态 故知 由于是平面应力状态 故知 4 0 3 从该应力圆上还可以量得 从该应力圆上还可以量得 1 的方位角为的方位角为 o 723 0 式中负号表示从 式中负号表示从AB面的外法线沿顺时针方向旋转 面的外法线沿顺时针方向旋转 8 9 图示悬臂梁 承受载荷图示悬臂梁 承受载荷 F 20kN 作用 试绘微体作用 试绘微体 A B 与与 C 的应力图 并确定主 应力的大小及方位 的应力图 并确定主 应力的大小及方位 题题 8 9 图图 解 由题图可知 指定截面的剪力 弯矩分别为 解 由题图可知 指定截面的剪力 弯矩分别为 m20kNmkN120 kN20 s FaMFF 微体 微体A B C的应力图依次示如图的应力图依次示如图 8 9 a b 和和 c 图图 8 9 对于应力图 a 其正应力为 对于应力图 a 其正应力为 MPa0 60Pa1000 6 m200 0050 0 N10206 7 22 3 z A W M 由此可知 主应力各为 由此可知 主应力各为 0MPa 0 60 321 1 的方位角为的方位角为 o 0 0 对于应力图 b 其正应力和切应力分别为 对于应力图 b 其正应力和切应力分别为 MPa25 2Pa1025 2 0 050m200 0050 0 N075 0050 0050 0102012 MPa0 30Pa1000 3 m200 0050 0 N050 0102012 6 23 3 s 7 23 3 bI SF I yM z z B z B B 极值应力为极值应力为 5 MPa 1678 0 2 30 MPa 25 2 0 150 15 2 2 2222 min max B BB 由此可知 主应力各为 由此可知 主应力各为 MPa 167800MPa 2 30 321 由 由 07458 0 1678 0 0 30 25 2 tan min 0 x x 得 得 1 的方位角为 的方位角为 o 27 4 0 对于应力图 c 其切应力为 对于应力图 c 其切应力为 MPa003Pa10003 m200005002 N10203 2 3 6 2 3 s A F C 由此得各主应力依次为 由此得各主应力依次为 MPa0030MPa003 321 1 的方位角为 的方位角为 o 45 0 8 12 已知应力状态如图所示 试求主应力的大小 已知应力状态如图所示 试求主应力的大小 题题 8 12 图图 解 由题图可知 解 由题图可知 MPa 20MPa 40MPa 20MPa 60 zxyx 由应力作用线均平行于 由应力作用线均平行于yx 平面的三个应力分量可得 平面的三个应力分量可得 6 MPa 724 784 MPa 40 2 2060 2 2060 2 2 22 22 min max x yxyx 将此二极值应力与 将此二极值应力与 z 一同排序 得三个主应力依次为 一同排序 得三个主应力依次为 MPa 724MPa 020MPa 784 321 8 15 在构件表面某点在构件表面某点 O 处 沿处 沿 00 450 900与与 1350方位粘贴四个应变片 并测得相 应正应变依次为 方位粘贴四个应变片 并测得相 应正应变依次为 0 0 450 10 6 0 45 350 10 6 0 90 100 10 6与与 0 135 100 10 6 试判断 上述测试结果是否可靠 试判断 上述测试结果是否可靠 题题 8 15 图图 解 依据平面应变状态任意方位的正应变公式 有 解 依据平面应变状态任意方位的正应变公式 有 6 45 6 90 6 0 10350 22 10100 22 10450 22 xyyx y yxyx x yxyx o o o c b a 将式 a 和 b 的结果代入式 c 得 将式 a 和 b 的结果代入式 c 得 66 1015010 700550 xy d 将以上所得结果 a b 和 d 代入平面应变状态任意方位的正应变公式 计算 d 将以上所得结果 a b 和 d 代入平面应变状态任意方位的正应变公式 计算 o 135 应有的 测量值 应有的 测量值 66 66 135 10200 sin27010150 2 1 270cos10 100450 2 1 10 100450 2 1 o o o 7 o 135 的实际测量值比上述结果小了一半 这说明题中所给的这组测试结果不可靠 其实 由应变圆可知 无论 的实际测量值比上述结果小了一半 这说明题中所给的这组测试结果不可靠 其实 由应变圆可知 无论 为何值 为何值 常数 o 90 而 而 oooo 13545900 同样说明题中所给的这组测试结果不可靠 同样说明题中所给的这组测试结果不可靠 8 16 图示矩形板 承受正应力图示矩形板 承受正应力 yx 与作用 试求板厚的改变量作用 试求板厚的改变量 与板件的体积改 变量 与板件的体积改 变量V 已知板件厚度 已知板件厚度 10mm 宽度 宽度 b 800mm 高度 高度 h 600mm 正应力 正应力 x 80MPa y 40 MPa 材料为铝 弹性模量 材料为铝 弹性模量 E 70GPa 泊松比 泊松比 0 33 题题 8 16 图图 解 此为平面应力状态问题 设板厚度方向的正应变为解 此为平面应力状态问题 设板厚度方向的正应变为 z 则有 则有 yxz E 板厚的改变量为 板厚的改变量为 mm001886 0 m10886 1 m10 4080 1070 010 0 33 0 66 9 yxz E 体应变为 体应变为 21 zyx E 由此可得该板件的体积改变量为 由此可得该板件的体积改变量为 337 36 9 mm933m1033 9 m010 0 600 0 800 0 10 4080 1070 33 0 2 1 21 bh E V zyx 8 8 20 图示矩形截面杆 承受轴向载荷图示矩形截面杆 承受轴向载荷 F 作用 试计算线段作用 试计算线段 AB 的正应变 设截面尺 寸 的正应变 设截面尺 寸 b 和和 h 与材料的弹性常数与材料的弹性常数 E 和和 均为已知 均为已知 题题 8 20 图图 解 由题图可知 解 由题图可知 AB 上任一点处有 上任一点处有 0 0 xyx bh F 故有 故有 bh F bh F xx 2222 4545 oo 由平面应力状态的广义胡克定律可得 由平面应力状态的广义胡克定律可得 Ebh F E AB 2 1 1 454545 ooo 8 21 在构件表面某点在构件表面某点 O 处 沿处 沿 00 450与与 900方位 粘贴三个应变片 测得该三方位 的正应变分别为 方位 粘贴三个应变片 测得该三方位 的正应变分别为 0 0 450 10 6 0 45 350 10 6与与 0 90 100 10 6 该表面处于平面应力状态 试求该点处的应力 该表面处于平面应力状态 试求该点处的应力 xyx 与 已知材料的弹性模量 已知材料的弹性模量 E 200GPa 泊松比 泊松比 0 3 解 依据平面应变状态任意方位的正应变公式 有 解 依据平面应变状态任意方位的正应变公式 有 oo oo oo o o o 0sin18 2 0cos18 22 0sin9 2 0cos9 22 0sin 2 0cos 22 90 45 0 xyyxyx xyyxyx xyyxyx c b a 联解方程 a b 和 c 得 联解方程 a b 和 c 得 6 45900 6 90 6 0 101502 1010010450 ooo oo xy yx 根据平面应力状态的广义胡克定律 有根据平面应力状态的广义胡克定律 有 9 MPa 6 51Pa 1016 5 104503 0100 10 3 01 Pa 10200 1 MPa 5 105Pa 10055 1 101003 010450 3 01 Pa 10200 1 766 2 9 2 866 2 9 2 xyy yxx E E 根据剪切胡克定律 有 根据剪切胡克定律 有 MPa 5411Pa 101541 301 2 10150 Pa 10200 1 2 7 69 E G xy xyx 8 23 在建立圆轴扭转切应力公式时 曾提出若干假设 试根据该假设说明圆轴横截 面与径向纵截面上均无正应力 在建立圆轴扭转切应力公式时 曾提出若干假设 试根据该假设说明圆轴横截 面与径向纵截面上均无正应力 解 根据各横截面仍保持平面 其形状 大小均不改变 如同刚性圆片这一假设可得 这 里采用圆柱坐标 解 根据各横截面仍保持平面 其形状 大小均不改变 如同刚性圆片这一假设可得 这 里采用圆柱坐标 0 a 其中 足标 a 其中 足标 和和 分别代表圆轴的径向和环向 又据横截面间的距离均不改变这一假设可得 分别代表圆轴的径向和环向 又据横截面间的距离均不改变这一假设可得 0 x b 依据圆柱坐标系中的广义胡克定律 有 b 依据圆柱坐标系中的广义胡克定律 有 21 1 21 1 21 1 x xx x x E E E c 将式 a 和 b 代入式 c 得到 c 将式 a 和 b 代入式 c 得到 000 x 这就说明圆轴横截面与径向纵截面 及同心圆柱面 上均无正应力 这就说明圆轴横截面与径向纵截面 及同心圆柱面 上均无正应力 8 24 试计算题试计算题 8 16 所述板件的体应变 应变能密度与畸变能密度 所述板件的体应变 应变能密度与畸变能密度 解 1 计算体应变解 1 计算体应变 由题 由题 8 16 知 知 GPa 70MPa 4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