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doc_第1页
江苏省泰州市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doc_第2页
江苏省泰州市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doc_第3页
江苏省泰州市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doc_第4页
江苏省泰州市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一、积累与运用(共30 分)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4 分)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活动丰富,情趣 n rn,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重阳节今称“敬老节”,是一个非常wn xn的传统节日。2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2分) a江山再美,谁知道曾经洒过多少劳动人民斑斑点点的血泪。 b书房布置得简朴文雅,右面墙上挂着一副对联,写的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c我问那个卖牡蛎的人:“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 d虹在东方,就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有大雨。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 分) ( )(2分)a通过中华美食的多个侧面,使大家了解中华饮食文化的精致和源远流长。b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学校最近又加强了交通安全教育。c有没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是建设好优秀班集体的关键。d广西桂林文氏四兄弟通过新闻联播寻找走失母亲的故事,引发社会广泛关注。4 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8分,一 每题1 分,一 每题2分) 为川者决之使导, 。 法不阿贵, 。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 ,君子好逑。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 。 与朱元思书中运用夸张、比喻手法写江流气势磅礴的句子是: , 。5名著阅读。(6分) (1)格列佛游记一书的作者是 (国籍)作家 。(2分) (2)格列佛游记中写道:“我获得自由两个星期后,小人国的内务大臣告诉我:在外国人看来我们的国势显得很昌隆,实际上却被两大危机所苦。”这两大危机一个是 ;另一个是 。(2分) (3)格列佛游记是极具讽刺色彩的小说,请概括写出其中两个讽刺性的故事情节。(2分)答: 6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8分)本学期各班都开展了“气象物候”专题研究活动,试根据掌握的知识回答以下问题:(1)【诗海撷趣】阅读诗句,结合所学地理知识,探究诗中蕴含的物候规律。(3分)诗句“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cctv远方的家北纬30度中国行黄山解说词)我的解释 (2)【实践探究】近年来时常听到某种鸟改变了迁徙、栖息习性,某地杏花、桃花在年前就开放的消息。学了气象物候专题后,联系有关知识,你认为在维护自然与人类和谐相处方面,我们应怎样努力?(2分) (3)【口语交际】你的同学袁芳认为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依靠谚语来识天气根本没必要,你该怎样劝说他打消这种念头呢?(3分) 二、阅读理解(60分)(一) 阅读朱敦儒的相见欢一词,完成第7 题。(6分)相见欢朱敦儒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注释】中原乱:指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二年)金人侵占中原的大乱。汴京沦陷,二帝被俘。朱敦儒仓猝南逃金陵。簪缨:当时官僚贵州的冠饰,这里代指他们本人。倩:请。7.(1)用自己的话描述“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的画面,并说说其表达效果。(3 分)答: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答: (二)阅读晏殊初仕 一文,完成8 一11题。(14 分)晏元献公为童子时,张文节荐之于朝廷,召之阙下,适值御试进士,便令公就试。公一见试题,曰:“臣十日前已作此赋,有赋草尚在,乞别命题。”上极爱其不隐。及为馆职,时天下无事,许臣僚择胜燕饮。当时侍从文馆士大夫,各为燕集,以至市楼酒肆,往往皆供帐为游息之地。公是时贫甚,不能出,独家居,与昆弟讲习。一日选东宫官,忽自中批除晏殊。执政莫谕所因,次日进复,上谕之曰:“近闻馆阁臣僚无不嬉游燕赏,弥日继夕。惟殊杜门与兄弟读书,如此谨厚,正可为东宫官。”公既受命,得对,上面谕除授之意。公语言质野,则曰:“臣非不乐燕游者,直以贫,无可为之。臣若有钱,亦须往,但无钱不能出耳。”上益嘉其诚实。知事君体,眷注日深。仁宗朝,卒至大用。 (节选自梦溪笔谈,有删改)【注释】阙下:殿下。择胜燕饮:择胜景之处宴饮。各为燕集:各自饮宴欢会。批除:御点上任。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 分)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 分)适值御试进士( ) 执政莫谕所因( )上益加其诚实( ) 卒至大用( )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于”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例句:荐之于朝廷 a.行者休于树 b.余将告于莅事者c.苛政猛于虎也 d.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9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 分)惟 殊 杜 门 与 兄 弟 读 书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臣非不乐燕游者,直以贫,无可为之。译文: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记)译文: 11选文中的晏殊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段分析。(2 分)答: (三)阅读傅全章的学会在过程中享受一文,完成12 一14 题。(10 分)很多人做事都只重结果。农人种庄稼,都认为是辛苦、劳累的,而只在粮食收获时才感到喜悦。收获多少与喜悦的程度是成正比的。学生学习被认为是枯燥的,辛苦的,只有在考试后取得了好成绩才会高兴。文学爱好者认为创作是艰辛的,只有发表了才认为没有白写。绘画者认为是辛苦的,只有画品被人买了才认为没有白画。习书法者认为只有坚持苦练才会有长进,而“成功”的标志就是能否让作品参展、能否参加协会、作品能否有价值。旅游者的旅途是辛苦的,只有到达目的地后才开始欣赏风景做任何事情,都是过程更长。农人种粮种果,往往是几个月才收获一季,而收获的时间相对来说都是短暂的。学生也如此,要经过多少个日日夜夜地听、写、练,才会有拿成绩的几十分钟。写作有时看起来一蹴而就,但积累生活、打腹稿的时间也是很长的。人活着总是要做事的,而做事的过程又会很长,如果我们都把过程看做苦,不能在过程中学会享受,那真是浪费了生命!做事的过程中是有乐趣供我们享受的。农人播种后,每天去田间地头,看见种子发芽了,应该高兴;长叶了,由两片叶变多片叶了,开花了,结果了,果熟了,哪一个过程不令人高兴?学生冥思苦想的一道题终于解了,能不快乐?这快乐恐怕比看到高分时的快乐更实在。我曾在课堂上建议学生把古人说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苦”字改作“乐”字,为什么?虽然学生每天坐在同一地方,但每天都获取了新的知识,使自己得到了新的充实,人的文化素养又有了新的提高,不应该为此高兴快乐?练书法者,某字长期写来不满意,或因临摹古帖,或因借鉴他人,或是自己所悟,此次写来十分满意,不亦乐乎!文学创作者,把长期聚结在心中的极想通过文字倾述的情怀终于写成了作品,爱恨情仇的心怀得以宣泄,发表与否,都是快乐!旅游者,并非只在目的地才有风景,无论乘车乘船坐飞机,沿途都有风景:或乡野,或街镇,或沙漠,或草原,或云海,或波涛比那些只到目的地才开始欣赏风景的人,不是多领略了美、多享受了乐趣吗?人的一生总是在一次次做事的过程中度过的。学会在过程中享受,会使我们更加热爱学习和工作,更加热爱生活,热爱人生。(思维与智慧2012年第10期)12本文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2 分)13作者在第段列举了不同人的种种想法,目的是什么?(4 分)答: 14选文和下面一则链接材料所持的观点基本相反,结合自己的阅读或成长体验,说说自己更赞成哪一种观点,并阐明理由。(4 分)【链接材料】人生如奔驰的列车,车窗外景色在不断变幻,错过观览窗外的美景、奇景并不是多么不得了的事,关键是我们不能错过预定的到站。这样,在人生的终点上,我们就能含笑地说:我虽然错过的很多很多,却毕竟把握了最关键最美好的。“错过”仿佛是碧绿的叶片,把 “收获”这朵鲜花映衬得格外明艳! (八下课文刘心武错过)答: (四) 阅读故乡节选,完成15一17题。(10分)“阿!闰土哥,你来了?”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他回过头去说,“水生,给老爷磕头。”便拖出躲在背后的孩子来,这正是一个廿年前的闰土,只是黄瘦些,颈子上没有银圈罢了。“这是第五个孩子,没有见过世面,躲躲闪闪”母亲和宏儿下楼来了,他们大约也听到了声音。“老太太。信是早收到了。我实在喜欢的不得了,知道老爷回来”闰土说。“阿,你怎的这样客气起来。你们先前不是哥弟称呼么?还是照旧:迅哥儿。”母亲高兴的说。“阿呀,老太太真是这成什么规矩。那时是孩子,不懂事”闰土说着,又叫水生上来打拱,那孩子却害羞,紧紧的只贴在他背后。 “他就是水生?第五个?都是生人,怕生也难怪的;还是宏儿和他去走走。”母亲说。宏儿听得这话,便来招水生,水生却松松爽爽同他一路出去了。母亲叫闰土坐,他迟疑了一回,终于就了坐,将长烟管靠在桌旁,递过纸包来,说:“冬天没有什么东西了。这一点干青豆倒是自家晒在那里的,请老爷”我问问他的景况。他只是摇头。老屋离我愈远了;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那西瓜地上的银项圈的小英雄的影像,我本来十分清楚,现在却忽地模糊了,又使我非常的悲哀。 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闰土要香炉和烛台的时候,我还暗地里笑他,以为他总是崇拜偶像,什么时候都不忘却。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15.对比是小说中常用的手法之一,找出选文中两处对比,并分别说说这两处对比的表达作用。(4分) 答: 16.有人说,闰土对“我”的感情已经消失,也有人说没有消失,你同意哪种说法,请从选文中找出依据。(3分) 答: 17.人都说“月是故乡明”,你认为这次离开故乡的“我”还会有这种感受吗?(3分) 答: (五)阅读何慧娟的散文父亲和他的二胡一文,完成18 一21 题。(20 分)我家的墙上挂着一把二胡,那是我上小学时父亲的一个朋友送给他的。没事的时候,父亲总喜欢从抽屉里取出珍藏的松香,点着了仔仔细细滴在琴筒上,就开始了他的“二胡独奏”。父亲最喜欢拉苦音慢板,偶尔也拉几曲草原民歌,那种很容易让人想起蓝天、白云、草场、马群的调子。有时候,父亲在一边拉,我就在一边跟着哼唱,每当唱到“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时,父亲的身子随悠长的调子晃动着,眼睛却从窗口望出去,一直望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仿佛那里真有葱翠碧绿的千里草原,有云絮,有羊群,有清澈畅亮的河流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不再喜欢父亲的二胡了,我甚至慢慢地开始怨恨父亲,恨他一辈子没有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只会守在家里拉拉二胡看看书,做一副悲天悯人状。特别是高考落榜后,我更是烦透了父亲,每当他拉起二胡,我就心烦意乱,嚷着“难听死了”,不许他拉。直到有一天,父亲的朋友来了,我竟当面让他把二胡拿走。父亲一下子把二胡抱在怀里,生怕被人抢走似的,嘴里喃喃地说:“不能拿!不能拿!”眼睛可怜巴巴地看着他的朋友,仿佛向朋友求助似的。从那以后,父亲当着我的面再也不拉二胡了。后来我就离家走了。日子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十多年。一天下午,在我居住的机关大院,突然响起了悠扬的二胡声,那如泣如诉的苦音慢板,让我依稀回到了很久很久以前。人们惊异于演奏者的技艺,纷纷涌到院子里向飘出声音的窗口张望着、探寻着。我忽然心里很激动,由那浑厚、朴质的声音,我想到了父亲,想到父亲年轻时拉二胡的神态、眼神,心中很是懊悔。父亲的一生很凄苦,一个人拉扯着我既当爹又当妈,我年纪小不懂事,父亲只能借拉二胡排遣他无人能解的苦闷和孤寂。而这唯一的爱好还不被我理解。我突然生出一种要急于回家的冲动,我很想执着父亲的手,恳切地求他原谅,然后再为我拉上一段苦音。在一个亮丽的深秋下午,我回到了久别的父亲身边,父亲惊喜地望着我,拉了一曲又一曲。后来父亲告诉我说,有个乐器班看上了这把二胡,随父亲出价要买。父亲说送二胡的人已经死了,这是故人唯一的纪念,他要带到棺材里。我动情地握着父亲的手,急切地说:“对,不能卖!不能卖!”父亲的眼里有一种晶莹的东西一闪一闪的,他慈爱地望着我,所有亘在我与父亲间的隔膜在这一瞬间都冰消雪融了。18. 根据全文内容,写出作者对父亲情感的发展变化过程。(5分)答: 19. 请结合上下文赏析第段中的划线句子。(5分)答: 20. 当父亲告诉我,他拒绝一个乐器班购买他的二胡,要把它带到棺材里时,“我”动情地握着父亲的手,急切地连说“不能卖”,原因有哪些?(6分)答: 21. 选文第段与课文背影中的一段文字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表现了对父亲的不理解。参考链接材料,揣摩一下选文这样写在行文上和感情上分别有什么作用?(4分)【链接材料】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朱自清背影)答: 三、作文(60 分)22请以“我曾经如此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 内容富有真情实感; 不少于600 字,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书写工整规范。(4 分)注意: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答在试卷上无效。九年级语文期中考试答案1. 盎然 温馨 2. c(2分) 3. d (2分) 4.略(8分)5 (1)英国 江奈生 斯威夫特(2分)(2)一个是帝国内低跟党和高跟党勾心斗角,党争激烈;另一个是受到不来夫斯古帝国入侵的战争威胁。(3)如:宫廷游戏(小人国用跳绳比赛来选拔官员),语言的妙用,在飞岛国与鬼魂谈话等。(2分) 6 (1)高下的差异。黄山地形高度变化大,致使气温产生差异,不同气候条件下,产生了不同的自然面貌。(3分)(2) 提示:维护自然与人类的和谐相处,应从保护生态环境开始,从日常生活做起:植树造林,保护植被,降低噪音,减少污染物(废气、废水等垃圾品)的排放(3)称呼1分,讲清理由,语气委婉2分。7.(1)寓情于景。日薄西山,余晖黯淡,大地很快就要被淹没在苍茫的暮色中了。词人用象征手法使人很自然地联想到南宋的国事亦如词人眼前的暮景,也将无可挽回地走向没落、衰亡。表现了作者心情的沉重。 (2) 表现了作者渴望早日恢复中原,还于旧都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是对朝廷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愤慨和抗议。8. 正值、恰好 明白 更加 最终(4分,1分1个)(2)b(2分) 9. 惟/殊/杜门与兄弟读书10.(4分)我并非不喜欢宴游玩乐,只是因为家里贫穷,没有钱可以做这些事。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相互听到鸡鸣与狗叫的声音。11. (2分)文段中晏殊不隐瞒自己曾经做过试题,请求另出题;受命后老实说出不能去宴游的原因。可看出晏殊是一个质朴、诚实、谨慎、忠厚的人。12学会在做事的过程中享受乐趣(或“做事的过程中是有乐趣供我们享受的”,“学会在过程中享受”)。(分)13列举不同人的种种想法,是为了证明“很多人做事都只重结果”,而不重过程,为下文证明“做事的过程中是有乐趣供我们享受的”(或“学会在过程中享受”)作铺垫。(4 分)14参考答案:赞成选文观点,人的一生总是在一次次做事的过程中度过的,享受其中的乐趣,我们的生命才会更加充实,更加有意义。一味注重结果,生活会单调无味。赞成课文错过观点,我们只有锁定目标,心无旁骛,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